关键词◎独立性
美国心理学家对1000多名超常孩子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观察,30年后发现,成就卓著的只有20%的人。而这些人取得成绩的差异并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性格不同,这20%的人都具有共同的性格:独立性强,敢于勇往直前。
事实证明,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仅有聪明的头脑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独立性、自制力、坚韧性等良好的个性品质。独立性对于孩子的成长、学习、生活乃至以后的工作都有极大的作用。
妈妈从小就非常注重培养娜娜的独立性。在日常生活中,从她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例如:让她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睡觉;在家里的房间中,给她设置一个单独的区域,区域内的东西摆放、活动进行都由她自己做主,让她在自己的区域中活动,给她一种小主人的感觉。
娜娜上小学后,妈妈每天会给她一段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只要不出危险,娜娜可以自己安排最愿意做的事。娜娜有时玩,有时去读自己喜欢的书,有时就画画。当然,有时也忙来忙去,什么也没干成。虽然这样,但娜娜逐渐懂得珍惜时间,独立性很强,还学会了计划与安排。
娜娜的妈妈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年龄小,还不懂事,能做的事情、领会的事情都很少,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得等到孩子大些才开始。其实不然,虽然孩子还不能自己去做什么事情,但是独立意识越早培养越好。
◎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着手
教育学家认为,行为独立首先要思想独立。要培养孩子对问题的分辨能力,使孩子在思想和行为方面真正独立起来。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要凭自己的想法帮助孩子做选择,别以为孩子小,其实所有的性格都是从小积累进而养成的,越是小的事情就越要注意。
康康不会说话的时候,每次听见她喜欢的音乐时,她都会坐在自己的儿童椅上来回晃动。可当播放她不喜欢的音乐时,她就会冲妈妈摆手或是皱着眉头,样子可爱极了!发现她的这种行为后,妈妈每次播放音乐的时候,都会事先征求她的意见。
当妈妈说出音乐的名字,她就会通过点头或摇头来表示喜欢与不喜欢。妈妈惊奇地发现,康康虽然才几个月大,但什么都记在心里,包括音乐的名字,可见她什么都懂。从那天开始,无论做什么,妈妈都会征求她的意见:是不是要下楼去玩一会儿?是不想睡觉啦?
日积月累,康康的独立性越来越强。上幼儿园时,老师问她妈妈:“康康是不是以前上过幼儿园?”妈妈说没有。老师说:“这孩子很独立,很多事情她都能自己做,而且做得很好。”妈妈听了觉得很欣慰,认为自己的培养没有白费。
思想上的独立初见成效后,妈妈决定再接再厉。可是,行为上的独立就有点难度了!于是,妈妈便从培养康康的独立睡眠开始。后来,妈妈设计了一个康康自己喜欢的睡眠空间,无论是墙面的颜色,还是家具的颜色,甚至床头的窗幔都是征求她的意见。整个房间都是她的最爱。事实证明,妈妈这个尝试是成功的。从房间弄好开始,康康第一晚就在自己的房间睡上了,一直到现在。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需从点滴做起,比如一双鞋的选择、一个游戏的玩法、一个发卡的选择,都代表孩子的主见。可很多家长却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总是替孩子做各种决定。
在让孩子独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自己也都在变化,变得和孩子更加亲近。因为我们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事情,没有所谓的“居高临下”,只有相互尊重和理解。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家长应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扩大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如鼓励他自己找朋友玩,让他在这个空间里自己当主人。
2.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琐碎小事,都是对孩子进行独立性行为训练的良好机会,家长应尽可能把自主权交给孩子。
◎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要面对很多的荆棘和挫折,所以,家长要特别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当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遭遇失败时,只要告诉孩子,前方的道路是光明的,只要坚信自己,一步一步往前走,就能达到成功的彼岸,爬上最高峰。
豆豆是一个性格特别独立的孩子。这个优点一直以来都让妈妈很骄傲。虽然豆豆可能没有别的孩子认的数字多,没有别的小孩那么会做算术题目,但妈妈对豆豆的将来充满了希望。
在豆豆刚满1岁的时候,妈妈就试着让他自己吃饭,2岁多就开始用筷子吃。当时,豆豆的爸爸害怕孩子自己吃不好,豆豆的奶奶也担心过这个问题,就怕豆豆吃得少。
平时去逛商场时,妈妈也会带着豆豆一起去。还在豆豆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开始让他自己挑衣服,去商店给他买衣服都是他自己选的。通过这些事逐渐培养了豆豆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使他自己可以判断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
和豆豆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妈妈经常让豆豆自己去付钱。妈妈要让他知道购物的过程,锻炼他和别人的交流能力。豆豆每次外出回来时,口袋里的零钱都要存进储蓄罐。每天用VCD学习也都是豆豆自己播放的。虽然他不认识字,但一看碟片上的图片就知道是电影还是音乐。
虽然我们无法预知豆豆的将来,但对于一个从小独立性就很强的孩子来说,他至少是一个不需要依赖他人的人。其实,孩子考第一并不是很重要,学会独立对他而言反而比知识更重要。父母不可能一直陪在孩子的身边,他们必须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家长在和孩子的日常交往中,应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对孩子独立品质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 父母可以适当地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独立去解决,从而培养了孩子的独立能力。
★育子必读:独立的故事
刘先生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小丽,二女儿小娜。刘先生的妻子王女士非常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她认为,从小就独立的孩子是自信的,将来走入社会才能游刃有余。
当孩子只有几个月大时,王女士就让孩子自己端住杯子,自己喝水;能捧住饭碗的时候,就开始让他们自己吃饭。刘生先看到孩子笨手笨脚地系鞋带,常常会忍不住想去帮忙。这时,她们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我自己能做。”王女士总是说:“替孩子做她们能做的事,是对她们积极性的最大打击。”
大女儿7岁的时候,不仅不怕黑,夜里还会自己开灯去卫生间。早晨醒来后,自己刷牙洗脸,然后打开衣柜搭配衣服,把自己打扮得像个小公主一样漂亮后,坐在桌前吃早餐。
吃完饭后,大女儿就开始坐在地板上看书,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见爸爸妈妈都在忙着工作,就自己搬张小凳子,从冰箱里拿出牛奶,用力把插上吸管,送爸爸妈妈各一盒,自己也捧着一盒喝了起来。
有了大女儿做榜样,小女儿慢慢地长大后,就像大女儿一样,她们都是自己管理衣服,自己吃饭,完全像个小大人。除了打理自己的生活外,帮妈妈做家务,甚至还会做美味的糕点——从和面、揉面、烘烤,到香喷喷地端出炉,从来不要爸爸妈妈为她们的生活操心。
孩子,我要对你说
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关键在于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进行磨炼,而不只是随大流,盲目地跟着别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