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苦楚才能品味生活的甘甜
如果没人问你,就不要指指点点。明知道说出来会对某人有好处的事但又不能说,就用婉转的表达方式,像“有可能是……”或“我也遇到过这种相似的状况,如果怎样怎样就可以帮助解决,你要是认为有用的话,我愿意与你分享更多我的经验。”以上这些总比你说“你应该怎么怎么样”好得多。
思维活跃,精力集中。我们看问题的角度总是从自己出发,或是根据环境给出我们的经验。很多被认为是成功的人们,包括那些职业运动员、文人墨客,他们都有积极正面的思想。问问你自己,“这个东西好在哪?”或“从这里我能学到什么?”来保持积极的状态。别忘了要采取不同的减压方法来使你的工作更愉快。
大多数的人,包括你自己,都会以自我为中心。这也不是件坏事,这使得我们可以保护自己。不要假设谁会知道你的私心,把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事说出来,也问问别人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这会给你们的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提高你的听力技巧。好多人认为他们的听力很好,但事实是大多数的人根本就没听-他们只是说,然后想下一步该说什么。倾听意味着提出好的问题,排除杂念,比如:下一步该说什么、下一个该见谁、外面怎么了之类的。如果有人话里带刺,经常是因为他的心里隐藏着恐惧,他们想要你做的只是真实、友好的交谈。
失去可能是一种福音
古人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大体的意思是沉溺在五颜六色的缭乱之中,会令人眼盲;沉溺在五音六律的嘈杂之中,会令人耳聋;沉溺在五味的珍羞美味之中,会令人失去胃口;沉溺在田猎驰逐的爱好之中,会令人心发狂;沉溺在难得之货的欲望之中,会妨害人的行为。因此圣人重视满足肚子的需要,不注重眼睛的欲望。所以要去掉那些有害的欲望,选取这些无害的需求。
你用什么眼光看世界,世界就会以什么方式回报你的观看。因为眼力能解析财富密码。
当下的惨败是胜利的前奏
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在谈及人生时用了盲人走路的比喻,他说:“盲人的眼睛虽然看不见,却很少受伤,反倒是眼睛好的人,动不动就跌跤或撞倒东西。这都是自恃眼睛看得见,而疏忽大意所致。盲人走路都非常小心,一步步摸索着前进,脚步稳重,精神贯注,像这么稳重的走路方式,明眼人是做不到的。
眼睛在很多时候误导甚至欺骗了我们,盲者倒是幸运,因为他眼睛看不见了,他们会用心眼去打量这个世界,并且“看”得更为真切。所以,看待事物不仅要用眼,还要用心。仅用眼睛去观察世界,多半是不全的;而用心则能领悟到生活的真谛。所以说人宁可眼盲,不可心盲。
一个眼睛失明的少年擅长弹琴击鼓,邻里有一个书生过来问他:
“你有多大年纪了?”
少年说:“15岁了。”
“你什么时候失明的?”
“3岁的时候。”
“那么你失明已经有12年了,整日里昏天黑地,不知道日月山川和人间社会的形态,不知道容貌的美丑和风景的秀丽,岂不是太可悲了吗?”
那失明的少年笑着说:“你只知道盲人是盲的,而不知道不盲的人也实际上大都是盲的。我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四肢和身体却是自由自在的。听声音我便知道是谁,听言谈便知道或是或非。我还能估计道路的状况来调节步速的快慢,很少有跌倒的危险。我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所擅长的工作中去,精益求精,而不浪费精力去应付那些无聊的事情。这样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我不再为眼睛看不见东西而感到痛苦。”
书生对盲童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这个故事揭示了这样一种生活哲理:生理上的盲固然可叹,而心理上的“盲”更为可悲。眼睛失明是一大缺陷,但如果扬长避短,全神贯注于所擅长的事业中去,也能做出很大的成绩来,领悟到深刻的人生道理。而如果昏昏然过日子,甚至胡作非为、倒行逆施,即使双目明亮、四肢发达,也是一种不明事理不通人性的“睁眼兽”。可是当今某些人虽然有眼睛,但他们利令智昏,看见丑恶的东西十分热衷,对贤明与愚笨不会分辨,邪与正不能解释,治与乱也不知原因,机会放在眼前却成天胡思乱想,始终不能领会其要旨。还有的人倒行逆施,胡作非为,跌倒之后还不清醒,最后掉进了罗网。这些人难道没有眼睛吗?那些睁着眼而昏天黑地乱窜的人难道不也是盲人么?他们实际上比这个生理上的盲人更可悲可叹呀!
以信心击退当下的困难
在从纽约到波士顿的火车上,一个人发现他隔壁座位的老先生是位盲人。
他的博士论文指导教授是位盲人,因此他和盲人谈起话来,一点困难也没有,盲人还弄了杯热腾腾的咖啡给他喝。
当时正值洛杉矶种族暴乱的时期,他们因此就谈到了种族偏见的问题。
老先生告诉他,他是美国南方人,从小就认为黑人低人一等,他家的佣人是黑人,他在南方时从未和黑人一起吃过饭,也从未和黑人一起上过学。到了北方念书,有次他被班上同学指定办一次野餐会,他居然在请帖上注明“我们保留拒绝任何人的权利”。在南方这句话就是“我们不欢迎黑人”的意思,当时举班哗然,他还被系主任抓去骂了一顿。
他说有时碰到黑人店员,付钱的时候,他总将钱放在柜台上,让黑人去拿,不肯和黑人的手有任何接触。
他笑着问:“那你当然不会和黑人结婚了。”
他大笑起来:“我不和他们来往,如何会和黑人结婚?说实话,我当时认为任何白人和黑人结婚,都会使父母蒙辱。”
但他在波士顿念研究生的时候,发生了车祸。虽然大难不死,可是眼睛完全失明,什么也看不见了。他进入一家盲人重建院,在那里学习如何用点字技巧,如何靠手杖走路等等。慢慢地他终于能够独立生活了。
他说:“我最苦恼的是,我弄不清楚对方是不是黑人。我向我的心理辅导员谈这个问题,他也尽量开导我,我非常信赖他,什么都告诉他,将他看成良师益友。
有一天,那位辅导员告诉我,他本人就是黑人。从此以后,我的偏见就完全消失了。我看不出对方是白人,还是黑人,对我来讲,我只知道他是好人,不是坏人,至于肤色,对我已毫无意义了。”
车快到波士顿,老先生说:“我失去了视力,也失去了偏见,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在月台上,老先生的太太已在等他,两人亲切地拥抱。他猛然发现他太太竟是一位满头银发的黑人。这时他才发现:视力良好,但偏见还在,心盲是多么不幸的事。
但智慧在民间,还有句俗语叫"不打勤的,不打懒的,专门打那不长眼的。"这“长眼”,就是长“心眼”。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扮演什么角色,寥寥数字,把人给分开了:勤劳的,懒惰的,还有不长眼的。道理就这么简单,但"知易行难"。活在当下,不管你是勤的,还是懒的,一定不要做那个不长眼的。
不要放弃当下的坚持
有才华、勇气、毅力、机遇的人还要有眼光。这些老生常谈的东西已没有讨论的必要。一个成功的人关键是有穿透性的独到眼光看上他的行业。
陈天桥,网络游戏成就了他。但是他如果没有眼光,大学毕业的陈天桥不会选择国企。1997年,作为当时炙手可热的复旦大学经济系高材生,他没有和其他的好学生一样,走进人人艳羡的外企。虽然无人知道他当时的真实想法,但是他后来在陆家嘴集团的一路高升,却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人才集中的地方,人才浪费也必然多——同样的努力,同样的禀赋,你在求贤若渴的国企必然比在人才扎堆的外企有更多的机会。陈天桥身上有一种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和稳重,除了少年老成的天性,想必在大型国企担任要职的经历,也教给他不少为人做事的分寸尺度。
1999年,从国企跳槽出来之后,陈天桥进了证券公司。在这段时间里,他接触到互联网,并决定把自己打游戏的爱好和互联网连在一起,创立一个社区游戏网站。网站用户注册的火爆程度超过了所有旁观者的估计,但是陈天桥在欣喜之余,并没有喜出望外。对他而言,这个网站的成功理所当然,因为他的把握如此之大,以至于他后来对记者说,创业之初就认定自己决不可能失败,因为自己了解游戏了解玩家,也了解投资市常成功获得中华网300万美元投资之后,陈天桥知道这种顺势而上的成功无法再来一次:此时,IT泡沫破灭,大多数互联网站风光不再。他决定改变公司的盈利方式,不再通过单个网站赚钱,不再靠简单的休闲游戏赚钱,而是通过遍布全国的网吧,代理和推广流行日韩的“多人角色扮演”游戏赚钱——他拿到韩国Actoz公司的《传奇》代理权,并联合中国电信和成千上万的网吧向玩家兜售。结果,这款《传奇》启动了陈天桥自己的财富传奇。
是互联网让人们认识了孙正义,这个日本最炙手可热的企业家、亚洲首富、IT风云人物,一个韩裔日本人也是一个有独到眼光的人。
提起孙正义的成功,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他具备娴熟的市场运作能力和无以抵挡的创业激情,还有人会认为孙正义的“运气好”。
然而,日本著名作家井上笃夫却在他的作品《飞得更高--孙正义传》一书中,以详尽真实的事例和准确有力的笔触告诉我们:“事实上,孙正义之所以真正成为世界级富豪,除了激情、除了市场运作能力之外,有一个前提,是大部分人没有发现的,这个关键就叫做有先见之明。”
不错,我们只要看看孙正义为自己制订的五十年生涯规划就会发现,做事喜欢制订计划的人很多,但很少有人能像孙正义那样,总能看准正确的方向、找准关键,最终成就梦想。对此,他的一位创业伙伴曾说:“孙正义做具体的事情不行,但辨认方向的本领一流。”
这个生涯规划的内容是:二十多岁时,要向所投身的行业,宣布自己的存在;三十多岁时,要有一亿美元的种子资金,足够做一件大事情;四十多岁时,要选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然后把重点都放在这个行业上,并在这个行业中取得第一,公司拥有十亿美元以上的资产用于投资,整个集团拥有一千家以上的公司;五十岁时,完成自己的事业,公司营业额超过一百亿美元;六十岁时,把事业传给下一代,自己回归家庭,颐享天年。
当这个只有十九岁,手中仅有一百多美元的普通家伙从他的如神灵预言般的规划中出发、直面人们的唾液时,"异端"或"疯子"便始终伴随左右,而奇迹也往往追随其左右。
胜利的荣耀归于信念
1981年,孙正义以一千万日元注册了Softbank,也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软银公司。公司成立的早晨,他搬了一个装苹果的箱子,站上去对两名雇工发表演讲:"五年内销售规模达到一百亿日元。十年内达到五百亿日元。要使公司发展成为几兆亿日元,几万人规模的公司。"两个雇员听得张大了嘴,不久,他们因为看不到公司的发展远景都辞职了
1981年10月,大阪举行了一个电子产品展销会。孙正义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他拿出八百万日元,租下了会场最大、距入口最近的展厅,然后通知各大软件公司,请他们来软银的展厅免费参展。此举吸引了十几家软件公司,打响了软银的知名度
最能体现孙正义的确具有洞彻时空的锐利眼光的一次是,1996年3月,他先后把1亿多美元投给了一家还没有一分钱利润的互联网公司。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他疯了,但没用几个月,事实就让人们开始转而佩服他了。
这家互联网公司于1996年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其股价高举高打,孙正义卖了手中股票的一小部分就换回了45亿美元。这家公司就是著名的门户网站雅虎。孙正义具有对信息时代特征的远见卓识的洞察力,才能比别人抢先一步进入回报率最高的信息增值服务领域。最重要的是,他相信自己的判断,并且能最终坚持下来。这是他能获得极其丰厚的利润回报的基础,也是他创造信息产业传奇企业的关键。实际上,世界上本没有先知先觉者,孙正义的这种"先见之明"是建立在他长期对产业的敏锐观察、深入了解基础上的。而其独到眼光和做事情的计划性帮助其实现了对互联网产业未来趋势的准确判断--每一次互联网高潮来临的时候,都能够成为引领潮流者。
很多时候,我们因为没有先见之明而看不到前进的方向,往往只能随波逐流或总是落后于他人,在遗憾之余,我们应该去仔细想想,这背后的深刻原因。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能从中得到这样的启迪:今天的成功,是昨天的远见和计划的结果;如果我们没有眼光预测明天,成功就不会眷顾你。
走出当下的厄运,迎接好运的普照
有长远的眼光,你就会预计未来,你就会有庞大的计划,活在当下,练一点眼力的长远劲,你的事业就会做大做强。有战略眼光以及从战略角度去思考问题是对一个在现代职场打拼者的基本要求,是领导的,无论该他处于企业的哪一个层级,只要他承担着某些决策权;是普通人,为成功他也要承担着对自己前途的规划的责任。我们需要具备这样的能力。
浙江大虎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大虎15年前,他用妻子5000元的下岗安置费办起了打火机家庭作坊。今天,他已成为温州打火机行业的佼佼者,3年前,他领导温州打火机行业胜诉中国入世反倾销第一案。
原来世界上最大的生产打火机的基地在日本,由于前几年温州生产的打火机发展的速度比较快,那么生产出来的产品对日本已经构成了威胁,所以日本从1995年开始,很多的生产企业慢慢没生意,有些转行,有些关闭,有些是几十年的品牌到温州来定牌生产,所以当时的定牌生产形成了一个高潮。因为定牌生产合算,一卖给日本的价格高,二自己不用研发,它叫你生产什么款式就什么款式,三不需要销售的渠道,也不需要费用。所以当时定牌生产很受到一些企业的欢迎。因为他那时候企业已经发展得比较好,所以日本人到他这里来贴牌生产比较多,那么很多日本人提出来要他包销,他当时就提出来不能包销。所以他当时提出来他自己的策略,30%、40%给老外定牌,60%、70%要打自己的品牌。所以当时很多人想不通,说大虎你这个脑袋有毛病,这么好、赚钱又省力的事情你不做。当时因为周大虎还没有创出一个品牌来,他们在市场上的价格没有日本人过来定牌这么高,而且他们还要派出很多人到处去推销自己的产品,还要自己研发产品,那么这个费用有多大,所以别人想不通。所以周大虎当时说到时候你们会想的通的。周大虎的眼光看的很远。
最后,日本从1997年、1998年开始,慢慢定牌生产越来越少,2000年以后更加少了,现在更加少了,因为很多国外的人慢慢都知道很多定牌生产的东西都是我们中国生产的,都直接跑到中国来,也有很多的企业原来是100%的定牌生产,现在吃尽了苦头,从好多年以后才开始想到怎么样去创自己的品牌,距离就拉开了。
入行十多年来,周大虎亲眼目睹温州打火机行业是怎样依靠价格优势,一步步迫使日、韩80%以上的打火机生产厂家倒闭或是转到温州定牌生产,也亲身体会着国外品牌打火机动辄卖到几十美元甚至几百美元、而温州打火机售价却只能徘徊在一两块美金左右的尴尬与无奈。2005年,“虎牌”被评为中国打火机十大名牌,并被商务部确定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其实早在这些肯定和荣誉之前,周大虎就把打造世界品牌作为自己的梦想。从1995年至今,他已经花掉不菲的费用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商标,其中包括他五年时间内都不会进入的小国家;有过教训的周大虎说过“打造品牌眼光要看远一点,要舍得”。
被称为“北京首富”的李晓华,在国内有关他的消息沉寂了5年之后,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了他怎样念“挣外国人的钱”的“芝麻开门”魔咒。
在北京三环东北角一个叫第三置业的三角形的写字楼里,布置着李晓华在北京的办公室。从窗口望去,可以看到他弟弟李晓林开发的远洋新干线的楼盘。
他很少在北京,这间办公室多数时间是空着的,而负责北京事务的副总常年在这里办公。
采访他是从一个问卷开始的。这是一个富翁们常常都不很愿意回答的问卷。记者提第一个问题,他就被问住了。想了很久。“你提我这些私人问题,让我好好想想答就好了,这一下说不出来。”他笑着,显得很紧张。对自己的财富数额,李不愿多谈。他说:“我不喜欢别人称我是富豪,我曾多次致电胡润不要把我排进富豪榜。”
这几年在海外市场,他创造了‘虚拟产业营销模式’,这是他的财富密码。解读了这个密码,就等于有了通向财富之门的钥匙。李晓华这个模式,简单地说是这样:首先在美国考察各种高科技项目,然后选择最有潜力的专利独家买断,再选择世界上最好的加工厂加工制作,同时选择世界上最畅通的渠道进行销售。在美国市场是这样,在日本、以色列,在世界各地都如法炮制。
结果,他的产品畅销全世界。
然而,这个财富密码,说起来很简单,事实上并不容易被人掌握。
实际上,必须要有长远的眼光,拥有雄厚的资本,能买得起专利。此外还必须有诚信去推广你的产品。财富密码真的是利用最低成本达到最优收益的一项发明。有多少专利都在等待买者,有多少工厂都在等着项目生产,有多少渠道在等待着可以畅销挣钱的产品,所以在整个过程中,你都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李晓华相信天赋,做生意也要有天赋。李自认对经商的感觉非常好,眼光极准,这就是天赋。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自己的资本,才能发现新的机会。我们不要被一时的蝇头小利而迷惑,也不要被一时的困难而吓倒,你看的有多远,你走的也就有多远。
接受当下的试练,坚固你的灵魂
有道是:“条条大道通罗马。”问题就在于自己要有点“活法”——学会一种或几种为社会所需的“手艺”。中国有句古老的民谚,叫"艺多不压身",意即手艺人有一技之长,社会存活能力强。在当今,行业种类繁多,冷热变化又快,所以是多门手艺,多条路。学手艺,勤奋又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风暴能丰富当下的生命
现在人在选自己的专业的时候,往往考虑到这个专业的工作环境和世俗的对这个专业的看法,他们不考虑专业的社会前景和社会价值,政府办和写字楼是他们向往的工作处所,这样他们在选专业的时候就有了一个瓶颈。他们认为,以后工作环境好的专业为贵,反之为贱。但古人云:艺多不养身,为不专也。在现在看来,这种“不专”不仅仅是专业不精湛,还把“手艺”分出了三六九等。
现代有好多人也知道“艺多不压身。”一到节假日,许多家长不是带着孩子参加各种学科补习班,就是上奥数班,学绘画、练舞蹈、弹钢琴。“只要能学的、对孩子有好处,我就会千方百计地让孩子去学、去练,艺多不压身嘛。”这位家长的一席话,道出了他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每个节假日,他都会给孩子安排各种类似的活动。“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提出后,各个领域也跟风掀起了一系列的“从娃娃抓起”,一时间,“从娃娃抓起”成了某些领导和部门抓好某事的“口头禅”。家长们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跻身于“从娃娃抓起”的教育行动中。如此一来,孩子的学习负担和压力剧增,不少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有的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针对这一现象有关专家指出,不是什么教育“从娃娃抓起”都对孩子发展有益,只有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进行的教育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才不会起拔苗助长的作用。
这种对孩子“艺”培养是盲目的,上奥数班,学绘画、练舞蹈、弹钢琴,家长追求的是像这样又高又雅的行当,他们忽视了社会的需求和孩子本身的兴趣。注意,职业也是“物以稀为贵”。
社会在发展,职业的种类也不断在更替更新,现在很多人缺乏对职业种类的了解,这就使专业的选择更狭隘。
发达的美国,对一技之长的教育,也是全社会从娃娃抓起的。学校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个“职业日”。校方请各行各业的人到学校来给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工作,律师、拍卖师、推销员、消防员、警察、运动员、作家……什么行业都有。“职业日”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社会的生存状况。美国每年的4月22日是“带孩子上班日”。这一天,员工们可带6至16岁的孩子来上班,让他们体验体验每项工作的意义。
你只有全面了解了职业的种类才会知道什么叫“人才”?有才有用的人叫“人才”。高学历而社会用不上,也是憾事,还会造成一种“失业”假象,社会需要的人才招不到,不对口的人找不到工作。反之,虽无高学历,但有一技之长者,不愁谋业。若其技再高一些,达到高级技师,更是社会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