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当学会独处,给自己一个空间,来思考,来安静自己的心灵。这个社会,经济发展迅猛,生活节奏加快,人很容易就会感觉疲劳和厌倦。据调查,现在职场上,超过一半的人是处于亚健康状态。所谓亚健康,就是处于健康和得病之间,身体好一点能坚持得久一点,身体稍微一弱,人就容易患病,或者是积劳成疾。所以,人更应该忙里偷闲,给自己腾出一些时间和空间来独处。在独处中感受生命,在独处中使烦躁的心灵得到安抚,在独处中反思自我,对自己做一下总结和规划,卸下沉重的包袱,轻松上阵。
人为什么要学会独处呢?对于有自我的人来说,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然会有寂寞,但寂寞中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心灵成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繁忙的事务中抽身出来,使时间完全属于自己,得到自己,成为自己。卢梭曾说过,上帝把每个人造出来之后,就将每个人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所以,对世上的每个人来说,他都只有一次生命的机会,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生命存在。每个人都拥有一颗独属于自我的、闪烁着个性光彩的灵魂。在茫茫人世间,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大家都在忙碌地追求知识、财富、名誉等,而少有人关注自己的心灵世界,关注独属于自己的灵魂。
人活一世,名誉、财富都是身外之物,或多或少,人人都可以求得,但没有人能够替你去感悟你自己,感悟你自己的灵魂,感悟你自己的独特人生。唯有你自己,在远离浮华的世俗之外,独自一人,静静地面对心灵中的自己,与之交流,与之切磋。这时,你才能够拂去遮蔽在心灵之上的世俗的尘埃,才能呈现出你本真的灵魂,才能品出你自己的生活的滋味,才能真正地找回你自己。这才是你这个人与其他人的完全不同的一种存在,一种充盈着个性特征、焕发着个性光华的生命存在。这才是一个个体的人的生命存在和成功的真正的标志。
俗话说弦绷久了也会断。一个人的生活也应当做到有张有弛。纷繁的生活固然热闹,但热闹容易让人的生活变得浮躁,从而很难静下心来进行深刻的思考;忙碌的追求固然必要,但功利化的追求反而会使人越来越为身外之物所劳,而离自己越来越远。只有学会了独处,一个人才有能力让自己从看似充实忙碌的热闹中解脱出来,为自己找到一块安宁的处所,回到自己的内心,安顿好自己的灵魂。从终极意义上讲,从生到死,我们一个人来,一个人去,两种世界里我们不缺独处。事实上,独处是心灵的事情,当我们的身体在尘世间穿梭时,我们的心灵却需要独处。
尼采终生未娶,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与自然界的对话中度过的。在极度的孤独中,他把独处的境界发挥到了极致,他深刻地思考着哲学这个东西。独处使他心灵安静,更铸就了他天才的灵魂。从《悲剧的诞生》到《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再从《偶像的黄昏》到《瞧,这个人》,他在独处中连接心灵与哲学的通道,一步一步使自己丰富,使自己挺立成一个巨人。
独处是对心灵的释放。独处使人丰富,因为他的丰富和自由完全不受空间的制约,更不需要有人作陪。独处时,你可以思想,可以闲适,可以让灵魂四处散步。独处可以让你回归为你自己,成为自己心灵的主人。
独处不是逃避,而是为了更好地释放。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其中的“穷”就是一种境界,一个人独处时的本真修养。
学会了独处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在独处中反省自己,对自己做一个清晰的判断,找出自己的不足,从而使自己完善起来,丰富起来。有一句话叫静若处子,动如脱兔。独处时可以使自己的灵魂安静下来,从而为自己增加一种安静的气质。学会了独处,是生命中的以进为退,人就能更完美,也更能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更容易为自己找到一条适于生活下去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