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搞清楚危机的本质,才能对症下药。房地产泡沫不是系统性金融危机,而是工业化危机。在这个当下房地产业需要的是产业升级与技术升级。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投资的。
怎么住?
住房是用来住的,住的含义是丰富的,还是单一的。
生于此,长于此,性格精神意志一切都塑造于在这个房屋当中,这是一切记忆的开始,也是死亡是终结都在与此。人一生的故事,都在住宅中演绎的。
当然,简单睡一觉,第二天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为了生活麻痹自己,学会忍耐,也是叫住,也是房子是用来住的。
将所有的问题分解开来,还要面临一个住房塑造一个家庭,塑造怎样的城市居民,又对整个城市的生产模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的问题。
90%遗弃在外的城市和农村塑料垃圾是由居民产生的,从矿泉水和饮料瓶,到各种塑料袋,快递包裹,快餐盒。
100%的居民没有将垃圾分类的习惯,所以出门在外也是随意抛弃。景区景点的设计人员也根本想不到设立垃圾箱和处理垃圾的问题。这些设计人员本身在家有这个生活习惯么?不过是照着图例办事。
一个人,一个家庭在家住是什么样的习惯,自然在外就是什么样的习惯。
超过75%的居民生活的像一条狗,一个90平方米的狗窝,还要被均摊面积占去15%,生活的像条狗,工作的也像条狗。还有50%的家庭连人均30米的建筑面积都摊不上,狗都不如。
十年前的政策,是基于什么样的环境,做出来的。恐怕是根本没有考虑到十年间中国的进步和世界技术的发展形势,一门心思的把所有的政策,眼光,决断,放在货币购买力,货币购买的这个金融问题上。
以财政专家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还是货币化的问题。金融货币工具调节的思路把一堆钢筋混凝土打造成了一堆金融泡沫,如今还要在这个角度和方向上解决问题,还推出了租赁机制,考虑的也是货币承受能力。
现在应该是由经济专家来真正的指出问题的所在。要转变人的居住、城市的土地利用观念。把土地怀给自然,从新界定人—家庭的居住定义,空间价值的定义。
从能源和资源上,房屋是集中水资源(上水和下水)管线、电力供应、网络通信保障的个体化空间。高密度的城市建筑遮蔽了阳光,不得额外的消耗电力,额外的电力材料造成了额外的浪费。密布的管线,将水从土壤和地下抽到城市管道当中维持着城市的生命,切断了自然循环。这对局部的地区的阳光—水—植物—大气热能循环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从污染上,建筑的本体,建筑的装修,城市的高人均密度导致的缺氧,缺少自然接触导致的免疫力低下,癌症几率大幅度攀升,医疗和教育维持着城市工蚁和社畜源源不断的在城市里穿梭,直到死亡。
从交通上,这一点特别突出,大多数政府、学校、公务员,以及公司都特别强调早8-晚5的考勤机制,这种传统的固化思维造成了巨大化的浪费,车堵,以及城市的空气污染,显示了城市绩效管理的机制是如此僵化和糟糕。
僵化的工作机制,繁琐的手续和办事模式,低效率的生产率,越加追求工作人员的高密度才能维持住体制的正常运转,导致问题更加恶化,效率更是低的让城市无解,都在道路上漂泊着。
一切的一切,这个城市在逐渐的死亡,荒废。工作机会和薪金持续下降,建筑就又要盖的更加密集,刚需如此。不过就是改成弹性的,135,24的不同时间段也没什么意义,计划性的方式从来就没有成功的可能性,解决不了头脑固化的问题。
回归到根本性的问题,在孩子学习,老人赡养,个人学习与工作进步,洗衣做饭刷碗,一个中年人的家庭畜类要处理和承担的任何一个环节上出现医疗、意外伤害,感情纠葛的时候,怎么去做。
一个90平方米的建筑,天天都要撞在一起见面,相互烦扰。还是分来居住,根本没有时间相互照看好?现在的孩子需要隐私和成长空间。曾经在60~70小房子内成长的独生子女一代,如今成为了父母,也是需要独立的空间的。
在鼓励内需的今天,为什么只有饭店和外出旅游才火。想一想,家里的那点可怜的空间面积,还消费个什么,买那么多东西往哪里放?除非人都滚出去,只留下东西。
在强调万众创业和创新的今天,不好意思。90平方米的住宅,除了坐在电脑上吹吹牛,你是敢动手,还是敢动脚,还是敢做任何实践创业的活动,都会被拍倒在地——别影响孩子学习,老人休息。
这就是依托材料回报的会议决策模式的缺陷,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决议复杂化。两只手只能按两个葫芦。但是材料说能按住四个葫芦,那两只手那长出来的?
住房是用来住的,住的含义是丰富的,还是单一的。
在财政专家看来,就是货币化的问题,财政上的问题,至多还有个社会稳定的就业问题
粗略计算,住宅和建筑工业的直接组成有。
钢筋-钢铁厂
水泥—水泥厂
玻璃——玻璃厂
塑料—石化工业
木材—木制工业
人力—设计、监理、力工、瓦匠、木工、水暖
机械-机械车辆——汽车工业——车床工业。
还要计算将住宅连接起来的交通工业,道桥和道路交通方面的建设,自来水企业,排水的水处理企业,电力公司,燃气公司、网络通信公司,有线电视,垃圾处理。
一个低端、低要求、低标准的城市建筑,90平方米的房屋政策,最终也是拉动了这样一大批低端的产业。尤其是各种地条钢、五小企业、各种污染的小企业。
割据户型越小的建筑不仅建筑面积利用率不好,建设上麻烦,标准还非常低,大量需求的就是低端,低质的、高能耗、高污染的中小企业的产品
低端的产业,低端的产品,低端的伪劣品质的商品——房屋,卖出了垄断性的高价,投机的泡沫能不产生么?
但是在财政专家的决策里面,货币就是统计数字,资源也是统计数字。先进的还是落后的,根本无从分辨,更不是财政专家的责任与专业技能范围内的。
把沙土当做黄金,金融危机必然发生。
把沙土加工成玻璃,只能说是泡沫。
把沙土加工成单晶硅,有什么金融危机。
当下的城市房价与房屋的价值本身并不匹配,从定价机制上按平方米,均摊面积、控制性的销售等各种泡沫算法和经营方式更是有严重的问题。
而这每一个环节,是工业上的问题。
按照高效的装配式建筑方式,大量匹配建造160平方米,基于现代家庭理念的大面积住宅,会导致城市发生行为模式的根本性变化。
由密集的高集中性黑洞模式的城市,转向微型的卫星模式城市必然的。
在城市中心,建造那么多监狱一样的鸽子笼住宅,把其中的住客培养成孤僻的死宅,城市中的隐居于失踪者。把大量高素质的家庭和家庭资本驱赶出城市,驱赶到乡村,驱赶到国外,驱赶到其他花园城市。
人口流行性放开的当下,即便没有放开,也拦不住富贵的长脚家庭,一个密集的鸽子笼都市凭什么吸引人居住以此?
大城市还是会膨胀的。
可以预见的情况,凭借新建筑技术和不断开发的快速交通工具,大城市会率先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人文居住模式体系。
新一代的通信技术、高仿真VR软件,远程的各种自控技术,各种工业机器人,将使得工作更加灵活,企业规模更加微型和分散化部署。工作室和外包公司等更灵活的模式会普及。
考虑到生鲜超市得进一步发展、快递技术的进步和外卖的快速增长趋势,新型的卫生洁具、厨房系统和环境控制系统会减少居民的厨卫垃圾,对城市环境的压力会明显的缩小。
电动汽车,个人飞行器,空中管制的优化和放开。大城市病中的污染,交通、资源紧缺等问题的压力减弱,会有更多被汽车和道路占据的空间释放出来。
考虑到管制的因素,一旦新的建筑技术显示出重塑城市的威力和美好的前景,新一轮的大规模基建还是会出现,只是这一次是全新的未来城市的模式,而不是继续重复的把70年代,90年代的房型在2000年,2010年在大规模的盖一遍。朝三暮四的耍猴呢。
像中州这样的三流城市只会进一步萎靡和萎缩,成为遗弃的乡村之地。如果没有新的突破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