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年轻时曾立下两个心愿:“仕宦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他称帝后,果然娶了阴丽华为妻。阴丽华貌美德高,与刘秀相敬如宾,并生下儿子刘庄。刘秀死后,刘庄便继承了皇位。
刘庄(公元27—75年),字严,汉光武帝刘秀的第四个儿子。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立为皇太子,中元二年(公元57年)即皇帝位,是为汉明帝。
汉明帝即位后,遵奉父皇的制度,使政治和社会经济都继续得到平稳的发展。因此,汉明帝以及随后的章帝统治时期,史称“明章之治”。
在政治方面,汉明帝以刑理治国,法令分明,整顿吏治,严惩不法官员,要求“有司勉遵时政,务平刑罚”。他明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参政,对贵戚功臣也加以防范。如尚书阎章因二妹为贵人,不得担任要职;馆陶公主为儿子求郎官,汉明帝也不答应,仅赐钱千万;功臣窦融的子孙骄纵不法,永平五年(公元62年)被下诏迁回故郡,后窦融的长子窦穆、孙子窦勋因罪下狱,被处死。
汉明帝刘庄
在社会经济方面,汉明帝减轻赋税,鼓励农桑,兴修水利。当他看到黄河给百姓带来的灾祸时,不禁忧心忡忡,因而召集大臣商议治河的办法。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他派水利专家王景治理黄河,从此使黄河900多年没有发生重大改道。他还多次下诏招抚流民,把郡国公田赐给贫民耕种。
在思想文化方面,汉明帝提倡儒学,曾亲临辟雍给太学生们讲授经义。他还重视佛教,在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派人拜求佛经、佛法,并于次年在洛阳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佛寺——白马寺。汉明帝聘天竺(今印度)高僧在此译经、传教,从而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在对外方面,汉明帝实行民族团结政策,很少用兵。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他派班超出使西域,复置西域都护府,从而进一步加强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
西域都护府最早是什么时候设置的?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军事、政治,保护商旅往来。至此,西域地区,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和以南、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正式纳入汉朝版图。西域都护的设立是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标志。
汉明帝为何派人去天竺求佛法?
据说,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的一天晚上,汉明帝做了一个梦,他看到一个神仙,金色的身体像朝霞一样闪闪发光,身上有日光环绕,飘飘荡荡从远方飞来,降落在大殿前。汉明帝非常高兴。第二天一早上朝,他把自己的梦告诉大臣们,询问是何方神圣。太史傅毅博学多才,他告诉汉明帝:“我听说西方天竺有一个得道的神,号称佛,能够飞身于虚幻中,全身环绕着日光,君王您梦见的大概是佛吧!”汉明帝信以为真,便派人赴天竺求佛取经。3年后,他们同天竺僧人迦叶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着佛经和佛像回到洛阳。
大开眼界
白马寺坐落于河南省洛阳市东12千米处,北依邙山,南望洛水。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造的第一座寺院。它对中国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对于中外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被尊为“释源”、“祖庭”。
白马寺原来的建筑规模极其宏伟壮观,千百年来已几度兴衰,现存建筑多为明清两代修建。整个寺庙坐北朝南,为一长形院落。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等,均列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白马寺山门采用牌坊式的一门三洞的石砌弧券门。山门左右两侧各立一匹青石圆雕马,身高1.75米,长2.20米,作低头负重状。相传这两匹石雕马原在永庆公主(宋太祖赵匡胤之女)驸马、右马将军魏咸信的墓前,后由白马寺的住持德结和尚搬迁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