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特农神庙的北面,是建于公元前395年的伊瑞克提翁神殿,内有一尊雅典娜的木雕像。最引人注目的是,南侧廊台有六根(正面四根、两侧各一根)头顶花篮、身穿盛装的少女雕像柱。但这六尊少女像又不尽相同,靠近东面的三尊少女像右腿微屈,而靠近西面的三尊像则左腿微屈,仿佛支撑头顶的出檐并不十分费劲,以至让她们还可以时不时地屈腿轻松一下。曼妙的体态,配以柔软的长裙,似乎让人们看到了她们迎风而立、霓裳飘逸的绰约身姿,使伊瑞克提翁神殿顿生灵动之感。导游说,帕特农神庙多立克式的廊柱,除了柱身上刻有凹槽以获得竖向细线来增强柱子的挺拔感外别无装饰,而伊瑞克提翁神殿的这六根少女雕像柱,则属于优雅的爱奥尼式。少女身材婀娜,尤其是纤细的脖颈难以承受头顶石梁的沉重压力,智慧的古希腊雕塑家为少女披上了浓密的秀发,在使她们充满青春美感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她们脖颈的承重能力,正可谓两全其美,巧夺天工。在赴希腊旅游之前,我曾在友人发给我的一组国际影星章子怡的写真像中,见过一张她在伊瑞克提翁神殿前拍摄的玉照,在六根少女雕像柱的衬托下,显得分外娇媚灵秀,飘然若仙。可见,正是因为有这六根少女雕像柱,所以精美的伊瑞克提翁神殿早就成了全世界俊男美女情有独钟的一方胜景。
从卫城上下来,我们就去看不远处的帕那辛尼安体育场。在古希腊,每逢祭祀万神之首宙斯时,都会在此举办雅典运动会。宙斯神的凝聚功能,使具有共同宗教文化但又彼此独立、有时甚至相互仇视的城邦能聚集起来共同参加奥林匹克盛会。因此,古代奥运会不是一个独立的体育事件,而是宗教节日的一部分。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这里依然作为主会场。2004年,运动会再次在雅典举行,此次虽在雅典兴建了新的体育中心,但这里还是作为马拉松比赛的终点及射箭比赛场地。就在体育场门外的一尊雕像前,导游向我们介绍说,1894年巴黎国际体育会议结束后,国际奥委会第一任主席泽维凯拉斯将召开奥运会的喜讯带回了雅典,希腊人无不兴高采烈。但没隔多久,在他会晤希腊首相特里库皮斯时,首相却提出因经费问题而要求缓办奥运会。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起人顾拜旦得知这一消息后,心急如焚,从巴黎赶赴雅典。当他看到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遗址断垣残壁、满目荒凉的景象时,心就一下凉了半截。离开巴黎前,顾拜旦曾收到国际奥委会委员、匈牙利人凯麦尼的一封来信,提出如果希腊无力承办,匈牙利乐意接管这次比赛,以此作为匈牙利建国一千周年的纪念活动。在希腊举行,这是顾拜旦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使奥运会国际化的奋斗目标,而易地于匈牙利,则与他的理想毫无关联。因此,他没有接受凯麦尼的建议。可是,坚持在希腊举行,在这样的废墟上重建运动场所需的一大笔资金又如何筹措呢?特里库皮斯首相对他说,一个国家负债累累,却要拿很多钱去开运动会,这是不行的。如果首届奥运会一定要在雅典举行,那他就只有辞职。特里库皮斯被迫辞职后,希腊人虽通过募捐、发行邮票筹集了一些资金,但运动会能顺利召开,最后还是得力于希腊首富乔治·阿维罗夫慷慨解囊,捐出五十八万五千德拉克姆,才在古运动场的废墟上重建了这座如今可容纳七万观众的大理石运动场。为纪念阿维罗夫所作的巨大贡献,希腊就在此为他建造了这尊雕像。
接下来,我们来到与大理石体育场仅一路之隔的奥林匹亚宙斯神庙废墟。宙斯神庙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位于卫城东南依里索斯河畔一处广阔平地的正中央,是雅典最古老的大神庙,就其威严而言,甚至比卫城建筑更具代表性。整个建筑坐落在一块二百零五米长、一百三十米宽的地基上,神殿本身长一百零七米七五,宽四十一米一,共有一百零四根柱头用毛良叶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的科林斯列柱组成的廊柱。每根廊柱高达十七米二五,顶端直径达一米三,约计用大理石一万五千五百吨。这座献给众神之王宙斯的神庙,始建于公元前560至510年,民主时期停工,直至132年,即罗马帝国国王哈德良时期才竣工,正巧与罗马风格的凯旋门——哈德良拱门隔路相望。导游介绍说,在古希腊时期,这里四周环绕翠谷和清冽溪水,环境幽雅,不远处更有一座密林,绿意浓郁,林中小径两旁更是花木扶疏,争奇斗妍,美不胜收,是当时的宗教中心。神庙中曾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宙斯塑像高达十二米五,菲狄亚斯历时八年才得以雕刻完成。旅行家沙尼亚斯巴曾在《希腊游记》一书中描述:“宙斯神主体为木制,身体裸露在外的部分贴上象牙,衣服则覆以黄金。头戴橄榄枝编织的皇冠,右手握着象牙及黄金制成的胜利女神像,左手则拿着一把镶有各种金属打造的权杖,杖顶停留着一只鹫……”虽宙斯神像早已消失于世,但他的脸孔却变成了东正教的全能基督像犹存至今,在伊斯坦堡科拉的圣方济各小教堂内,顶端宝座上坐着的就是化为基督的奥林匹亚宙斯神。
和众多的古希腊神庙一样,宙斯神庙也遭受严重破坏,一百零四根柱子仅存十三根。站在废墟空地的一棵橄榄树下,仰望那十三根仍令人震慑的巍峨石柱,我不禁联想到摄影家王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拍摄的一幅圆明园遗址照片:《灿烂的回忆》。画面上的五根石柱,是圆明园东北角“西洋楼”的部分残迹。王平利用闪光灯和各种颜色的滤色片,给作品镀上了梦幻的色彩和灿烂的光辉。在圆明园被毁一百二十周年之际,这幅作品在我当时所供职的《新观察》杂志上发表后,曾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一股寻访圆明园遗址热。我也正是在那时与诗人雷抒雁一起去踏访圆明园废墟,在那残存的五根石柱上,看到了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和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入侵时留下的罪恶印记。就在我来希腊旅行前夕,查阅有关历史资料时,竟然发现在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大肆掠夺中国文物的时代,雅典的古神庙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1801年,托马斯·埃尔金勋爵出任英国驻奥斯曼帝国大使,在雅典参观时,用七万英镑从土耳其当局手里买下了一大批帕特农神庙残破的装饰物和雕塑,包括神庙三角墙上割下的十九个浮雕、十五块墙面、五十六块中楣、一个女性雕像、十三个大理石头部雕像以及其他碎件,于1803年偷偷运回英国,卖给了依照帕特农神庙的结构形式设计建造的大英博物馆。这批文物在伦敦刚一亮相便引起轰动,被称作“埃尔金大理石”,成为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令人吃惊的是,几十年后,正是这位埃尔金勋爵的儿子詹姆斯·布鲁斯参加英法联军,一把火烧毁了圆明园……
自1816年帕特农神庙大理石浮雕等文物在大英博物馆展出起,近两百年来,希腊人的追讨行动连绵不绝。2009年,雅典新卫城博物馆开馆之前,作家亚利西斯与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士成立了“国际帕特农神庙雕刻行动委员会”。亚利西斯向媒体宣称:“帕特农神庙百分之六十的文物都在大不列颠博物馆,我们希望它们能够回家。对于希腊人来说,它们是一种标志,是希腊文化的精髓。”在游览了雅典卫城和宙斯神庙之后,作为一个学历史出身的中国作家,我不仅由衷敬佩亚利西斯先生,而且也觉得,当年被英法联军掠走的圆明园的大量珍贵文物,也理应早日还归中国!
2013年6月22日
希腊雅典卫城
阿迪库斯剧场
雅典卫城入口
帕特农神庙东南侧高耸的多立克式石柱
伊瑞克提翁神庙的六根少女像石柱
廊台侧面的少女像石柱
在卫城山门上俯瞰雅典
帕那辛尼安大理石体育场
现代奥运会首位赞助商阿维罗夫雕像
哈德良拱门
奥林匹亚宙斯神庙遗址全景
宙斯神庙废墟上的浮雕
宙斯神庙废墟上一根倒塌的石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