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脾气大得很,动不动就勃然大怒。面对这种孩子,平时,要加强对他们的心理辅导;发生不愉快时,要采用活动转移法,让他们在体育游戏或其他活动中宣泄内心的紧张,并为他们树立讲道理、讲礼貌的榜样供他们学习。
有一个孩子叫明明,才两岁半,原来是有名的乖乖,聪明、漂亮。可是自从带她长大的阿姨离开后,明明就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常常无端地发脾气,无端哭闹,谁对她也没有好办法。以前的乖宝宝变成了一个暴戾的小公主。爸爸妈妈对此很着急,急忙带着孩子去了心理咨询中心。
检查结果表明,明明精神上没有什么问题,只是朝夕相处的阿姨离开了,她失去了心理上的伙伴,破坏了孩子心理上和生活上的平衡。孩子由于缺少了阿姨的关注和照顾,在呵护和娇惯中形成的情感依赖产生了动摇,因此产生了强烈的分离焦虑情绪。她的种种行为就是对焦躁不安情绪的发泄。也就是说,明明是在寻求新的心理依赖。
这是对明明这个具体病例的诊断所得出的结论。心理学研究认为,不仅如此,明明的这种行为表现与这个年龄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关系密切。
心理学上认为,孩子2~4岁是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有了“我”的意识,感觉到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因此,他们产生了按自己意愿行事的心理需求。这种心理需求的主要表现就是以心情急躁、不听话、反感别人、反对别人的限制和干涉等逆反心理为主要特征的。
至于明明的行为举止,她的一些过激表现,与家庭教养的娇生惯养、过分迁就和放纵有很大关系。
我们还常常会看到,有的孩子由于父母没有满足他的欲望就大声哭闹。比如在地上打滚,撕扯自己的头发、衣服,或抱着父母的腿不走。心理学上把这些行为称为暴怒发作。处于暴怒发作中的孩子往往不听劝阻,除非父母满足他们的要求,否则就会僵持下去。有时即使父母满足了他们的希望,他们也会不依不饶。
孩子的暴怒发作不仅严重损伤本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也常常使父母狼狈不堪,许多父母对此都感到很棘手。
暴怒发作与孩子的性格有关,但频频发作的原因往往在父母身上。如果孩子的欲望要求不合理,父母不予满足是正当的。如果孩子因此暴怒发作,最简单的办法是把他单独放在房间里,作短时的隔离,冷落他一些时间。孤独隔离对孩子来说是一个严重的惩罚,他将有时间冷静下来重新考虑下一步怎么办。这时,父母决不能中途让步,去迁就孩子的暴怒发作。父母更不要形成两派,一派“坚持惩罚”,一派“主张怀柔”,当着孩子的面争论起来。如果父母企图采用溺爱和迁就的办法换取孩子中止暴怒发作,那么其后果是强化了暴怒发作,以后孩子必将“屡试不爽”。
每次“暴怒”平息后,父母要严肃地教育他们,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发现孩子在哪一次能克制自己没有发作,应及时予以表扬和奖励。最后,提及一点,父母不能经常“暴怒”发作,给孩子“树立”学习榜样。
细心的父母很快就会发现,孩子长到两岁的时候,脾气就会逐渐大起来。孩子高兴的时候,十分逗人可爱,好像什么事情都很明白,但是如果孩子不高兴的时候,无论是谁,只要不合他的意,他就会大喊大叫,无论让他干什么都不行。比如,让孩子洗脸,他说不洗,父母硬给他洗了,孩子就会气得再把脸弄脏。遇见这样“不可理喻”的孩子,父母常常感到很难办,弄得很没面子,哄也不是,打也不是。
一般来说,一两岁的孩子已经能够听懂父母所讲的简单道理了,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样的孩子也开始能够根据父母的态度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与错了。孩子用手摸脏东西,父母板起面孔或者咳一声,他常常就会把手缩回来。孩子如果把果皮扔到垃圾筒里,父母向他们投去赞许的目光,他以后还会乐意这么做。
同样的道理,孩子开始闹脾气的时候,常常也会试探父母怎么对待他们的这种行为,就像是考验大人的忍受程度,这与“投石问路”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父母如果处理好这些事,不仅能够避免与孩子较劲的尴尬,还可以影响孩子以后的行为和促使孩子良好性情的形成。
两岁的孩子发脾气,一般来说,有两方面的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慢慢地开始萌生了“独立”的愿望,开始有自己做主的意识,对父母的事事包办代替开始有不满和反抗。但是,他们还讲不清楚自己的愿望和道理,心里很容易着急,所以便常常“发脾气”了。这时,如果孩子希望自己独立去完成一件事,而父母还是习惯包办代替,孩子又急于表现自己,就会因感到委屈而用哭闹的方式来进行反抗了。
父母向孩子提出要求,叫他做什么或叫他不做什么,孩子不愿意接受,而父母还是坚持要孩子这样去做,于是孩子就靠发脾气来进行抗拒。有时孩子向父母提出要求,而又得不到父母的许可,孩子就用哭闹或发脾气的方法来要求父母满足他们的要求。
应该明白,如果父母不管青红皂白,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这自然是不行的。同时,孩子要这要那,父母认为不该答应孩子的要求,孩子就又哭又闹,于是父母就答应了,这也是不行的。如果孩子哭闹父母就答应了孩子的要求,就等于告诉孩子,只要大哭大闹,父母就会将就自己。
有的孩子之所以用哭闹甚至躺在地上打滚的方法来“要挟”父母,其实根源还是在父母那里。所以,一哭一闹父母就满足孩子的要求绝不是一个好办法。
要克服孩子爱发脾气的毛病,最好的办法就是防患于未然,尽量不要给孩子提供发脾气的机会,更不要形成父母与孩子互相较劲的尴尬局面。
其要点是:
(1)父母要民主
父母应该成为宽厚仁慈的、具有“民主作风”的父母,而不要做一个专横武断的父母。父母不应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不要强迫孩子做这做那。如果要求孩子做什么事情,父母应该向孩子讲清楚道理。不许孩子做的事情,也应该给孩子说明原因。如果孩子有什么事情要向父母说明,父母要认真地倾听孩子所说的话,不要因为孩子小就爱理不理的。父母认真地听孩子讲话,孩子就感到一种安慰。给孩子安慰,一般来说,他就不会发脾气了。有的孩子个性强一些,如果父母对他比较尊重,那么他即使闹起来也不至于形成和父母“顶牛”、“较劲”的局面。
(2)学会“冷处理。”
父母可以采用“冷处理”的方法来对待发脾气的孩子。有时候,无论父母怎样做,孩子还是难免不发脾气。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可以采取“冷处理”或者“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摆脱尴尬的局面或化解“尖锐”的矛盾。“冷处理”方法的关键是父母要保持沉默,对大发脾气的孩子暂时不予理睬。等到孩子冷静下来后再去和他沟通。“转移注意力”就是用其他事情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避免在某一件事情上与孩子形成对立。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两岁孩子的情绪是很不稳定的,他们哭着哭着,如果看到新奇的事物马上就会笑起来。他们的注意力也很不稳定,而当今的世界又是这样丰富多彩,聪明的父母是容易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的。
父母尽量不与孩子顶牛和较劲,并不仅是一种权宜之计,还可以教给孩子一种待人处事的技巧。如果父母经常这样对待孩子,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孩子也学会使用这种方法了,将来就会用到他们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