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将士们终于有了一次打秋风的机会,而且这次是他们的首长提出来的。李奎知道士兵们的辛苦,此时为兵士们谋取一点福利,自然也会得到兵士们的支持。但是一下子弄来两万条,而且这样的紧急,衙门里断然是没有那么多的,这个难题一下子摆在了诸位官员的面前,李奎的眼神让周王想到了什么。
周王恍然明白,赶快向在座的各位乡绅说道:“此事就拜托各位了,一旦城破,尔等的财产按照西门匪贼的惯例,是要全部充公的。”
一个乡绅带头站起来说:“事关守城的军心民气,我等自当尽力筹办,力争今日上午办妥。”
“为了大宋的江山,我等万死不辞!”余下的乡绅们异口同声的说道。
周王向李显忠问道:“李将军,有何法破贼掘城?”
李显忠说道:“只要军心稳,民气固,纵然流贼掘城甚急,破敌不难。”
李显忠见会议中大多是一些与自己无关的项目,于是说城头上的军事需要查看便来到了东门的城楼上,向几位比较负责的守城官绅详细询问了今日红朝军队掘城情况,然后下城,骑马回他的衙门。
刚吃毕午饭,李奎带着几个乡绅同来求见。乡绅们向李显忠禀告,两万件毡、被已经办足,正在向城根运送。他们三位官绅因红朝军队今日掘城较快,十分焦急,特来商量如何破敌。
李显忠说:“办法我已经想好了。我们不能坐等流贼用火药轰城,非夺占诸洞不能救此危城。”
李奎问:“如何夺洞?”
李显忠说出他的打算,说道:
“事不宜迟。今日帮本将军准备,明日血战!”
天明以前,雪已经停止了。随着黎明到来,云彩慢慢消散,太阳出现在东方,像车轮一样大,红得像熔化的铁汁那样鲜艳耀眼,慢慢地从树梢上升起来,照得城头上、房坡上。旷野里一片银光。从城头向东、向北瞭望,是无边无际的茫茫白雪,但在十里之内,到处有红朝军队的宿营地。因为帐篷内生着火,所以帐篷上的雪随下随化。在茫茫雪原里,这里那里一片片军营,一座座灰白色的帐篷散布在高高洼洼的地方。红朝军队将士纵然在下雪的时候也没有完全休息。特别是城东北角,离城大概五六里远,有一大片庙宇和房屋,是制造弓箭和火药的作坊。那里日夜不停地从各地运来制造火药的材料。还有三个碾盘,用驴子牵着,碾碎柳炭;有许多红朝军队在那儿“咚、咚”捣碎灰烬,还有许多红朝军队在筛灰烬,筛出细的黑色的粉末。又有人按着规定的比例,在柳木灰中加进硫磺、硝等东西,制成火药。稍远处,骑兵小队在雪地上不断地巡逻。
连日来西门小宝为攻城的事心情焦急,早晨天不明,他乍一醒来,心清就十分烦躁。他很清楚:江陵城中对于守城之事准备得十分充分,上自王公贵族和李显忠,下至众多军民,都在尽力守城,上下齐心。起床之后,正想出外去看看将士们如何,田七走了进来。田七因为总是在第一线冲锋,所以对许多困难比别人更为清楚。他进来以后,坐在火盆旁边,一面烤火,一面对西门小宝说道:
“皇上,这次攻城,能够攻下就好;万一攻不下,不能长久在此屯兵。”
西门小宝点点头说:“我明白,听说大宋朝廷也安排的人马正在往这里来,我们不能一边屯兵坚城之下,一边与另外的军队对阵。”
田七说:“虽然我们士气很高,军纪很严,可是将士们有时也有抱怨的话。”
西门小宝心中暗暗吃惊,问道:“将士们有什么抱怨的话?”
高一功说:“我们搭了几座炮台,又高又大,每座炮台都可容纳百把人。将士们搭炮台可不容易啊,附近几十里内的柏树都锯光了,运到江陵城下也不容易。原指望攻城便利,不料城上也架起了炮台,我们的炮台一个一个被城上打毁,白白死伤了许多弟兄。所以弟兄们都抱怨军皇上虑不周,离城这么近,怎么能搭炮台呢?”
西门小宝沉默片刻。对于岳雷建议在那里搭炮台,有人曾说过离城太近,别的将领也说不妥。但岳雷说:“我们的炮火猛,可以打得城上抬不起头来,如果城上放炮,我们就对准他放炮的地方放炮,把他的炮台打毁。”没想到城上的炮也不少,而且打得很准,结果红朝军队吃了大亏。西门小宝也看出来岳雷的许多想法并不是亲身经验的,但他不肯在任何人面前露出他对岳雷的不满。于是他对田七说:
“这事情责任在我身上,是我嘱咐岳雷在那个地方搭炮台的。你要告诉将士们,不能抱怨岳雷半句话。什么事情都难免有差错。连诸葛亮还有失误的时候,何况别人。”
田七明白西门小宝的苦心,没有再说话,站起来出去了。
过了一阵,西门小宝吩咐备马,然后带着二十几个亲兵先往关雄制造火药的地方察看一番,又来到医治受伤将士的村庄,先问药够不够。好在已经配好了许多医治炮火创伤和火药烧伤的药,暂时没有什么困难。而且过去每攻开一座城池,就有些贫苦的医生从军,如今医生也不很缺了。然后西门小宝进人军帐探望伤员,他每到一个地方,都向大家问寒问暖。将士们十分感动,大家在心里说:
“一年来皇上人马不断增多,想同西门小宝见面都很不容易了,如今地上这么大的雪,天气这么冷,皇上不在帐中烤火,却早早地跑来看望咱们,西门小宝毕竟还是西门小宝。”
有一个重伤号,当西门小宝问他疼不疼的时候,他若无其事地淡淡一笑,说:“不疼,不疼。再过几天我还要去攻城呢!”
西门小宝听了,也很感动。周围的将士更是感动,有人知道此人活不成了,不禁感动得流出了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