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知道小白的为人,他既然这样安排了,推托显然不妥。怎么办?好在管仲从夫人那里知道这事后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此刻他端起茶,对小白很真诚地表示感谢,并将那个办法端了出来:齐国如今确实强盛了许多,也可以担当率诸侯为天子分忧的重任。接下来怎么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我听说东方临海的高山上有只鸟已经伏在那里修炼了十几年,从来没飞出来过,但它一旦出现在天空,那天空则云消雾散,万里晴朗;它一声鸣叫,地撼山摇。于是,有人说它,要么不鸣,一鸣惊人。夷吾以为,主公这次出兵,当如此!
齐桓公兴奋地说:仲父所言正是。依仲父,寡人应该如何做?
管仲说:这些年,荆楚戎狄逐渐强大,中原各国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共同联合抵御,荆楚戎狄见其势,不断侵扰中原,或直入于心脏地带,或伺隙于边疆地区,形势非常危急。
齐桓公说:尊王攘夷,就是我的责任。
管仲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从秦楚使者那眼神里读到了我们眼下迫切要做的事。今天,你要为我庆六十大寿,很好。我就想借这个机会,改变一下祝寿的形式。
齐桓公反驳道:不可。周礼之矩,律而行,行而矩,仲父焉有不知之乎?
管仲说:事因时而变。黄帝七十大寿,诸侯提出要祝贺。黄帝曰,天下未平,不可。诸侯坚持。黄帝让步曰,以平天下之战而贺之,如何?诸侯欣然。主公应该听说过吧?
齐桓公想了想,乐道:你提到那个“涿鹿之战”,我就好羡慕啊!什么时候我也来一场,名垂千古啊!接着,击掌道,仲父要怎么搞,寡人完全听命。
管仲说:城北有块荒地,近水临崖,我想在那里设一台。台上可设寿宴若干桌,台下演武场,我届时饮酒操阵。可否?
听说管仲会操演兵阵,齐桓公感觉很新奇,他知道管仲多次当过逃兵,所以不怎么在意管仲的军事才能,但管仲出征,从未有过失误,这也一直令他称奇。现在见他这么说,便立刻答应并好心地说:仲父只需讲讲即可,摆阵就算了吧!
管仲却认真地说:你应该记得我带兵替主公出征时,与你的对话呀。
齐桓公说:当然记得。我还记得,我问你,战争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你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决策是成功的关键。战争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民众的生死,所以军事上的计划决策尤其重要,不能不认真考虑。我当时就十分赞成,也相信仲父有指挥能力。但你说的“成功的一半”,我听来倒是很新鲜。
管仲说:简单地说,一个完整的计划决策过程分三步组成,首先,是思想上的计划决策;其次是人员的计划决策;最后是行动战术的计划决策。
是啊!齐桓公说,依仲父所述,简而言之,首先是要不要打。其次是派谁去遣多少兵乘。最后是到了战场上后,具体如何打。但我想问的是,第一步,如何进行思想上的决策呢?
五个程序、八个衡量标准。管仲道,五个程序先后为道、天、地、将、法。显然,军队的战斗力能否在战场上保持最佳状态,取决于上述五个参数。八个衡量标准是: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兵众孰强?法令孰行?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夷吾以这八个标准来评估敌我双方的竞争力强弱,并以此预料战争结局的胜负,最后根据预测结果作出决策,确定该打还是不该打。
齐桓公:说得好!可敌,则战之;不敌,则避之。那么,接下来如何进行组织上的计划决策呢?
两个程序,即择将和授权。管仲阐述道,假如某将领尊重上述思想,那么让他统领兵将,他必然会按这个思想去做,胜数就大,这样的将领绝对应当聘用;假如某将领不尊重上述思想,他必然不依你的思想实施,自行一套,胜数难测,你就不会聘他。这是我的授权标准。
齐桓公击掌道:太好了!可为,则择贤任能而为之;不可为,则择贤任能而避之。那么接下来第三步?
管仲答:兵者,诡道也。行动上讲究的是机智灵活、不拘一格,比如: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总而言之,随机应变,因地制宜。这应当由战场上的将领依据战时具体情况决定,庙堂之上的决策均不可照搬。战未开,就取得思想决策的成功,是因为考虑周密、准备充足;还未开战,思想决策上摇摆不定,考虑不周密,准备不充分,是一定会招致战事失败的。由此可见,事先的考虑越周密、准备越充分,胜数就越大;事先的考虑越不周密、准备越不充分,失败的机会就越大;何况事先毫无考虑、毫无准备呢?
齐桓公:观仲父治国十九年来,无事不是事先有谋划,事中有定夺,事后又总结。所以能够事事成功,乃寡人之福也。寡人近期欲出国用兵,仲父也有谋划?
管仲:就是我刚才说的,补上兵将与阵法的一课。主公可不能小视此课,依夷吾看,戎狄之兵,勇猛善战,惯于零散作战,没有集中的习惯。我们出兵无计划,随他们的行动而动,则戎狄强,我弱。以弱迎强,焉有不败之理。如果我们用兵法,施以阵法,好似牵着龙王摆布大江大河,戎狄的散兵游勇就不可能有大作用。我率兵作战,多次胜利,全凭阵法。依我看,用兵之术,尚在兵法阵容啊!
好!齐桓公爽朗表态,王子城父配合你,想用多少兵,由你自己点。哈哈,这就是仲父的六十大寿礼物?好!吾国之幸也!
四
这是一个吉日。国都城外北边的高地上,架起了高台,台前是块可容兵五万的平地,供管仲调遣。管仲站在台前,他的面前有五个旗手,五个旗手面前的筒不同,分别装有红、黄、青、蓝、白五种颜色旗帜,旗帜上分别绣有鹞、雕、鹖、鹰、鸢五种飞禽。每个旗手面前都只有一个旗筒,筒里置一种颜色的旗,也就是绣一种飞禽的色旗。五个旗手前方是一根三丈高的旗杆,顶部一横杠,从横杠顶到旗手面前,有一根绳子。那横杠尖端可以用绳索将旗滑上,横杠随着旗手的动作而左右摆动。在不远处的四角,筑有高高的瞭塔。瞭塔上的旗手根据帅台的旗语进行指挥。台左右角上架着两面大鼓。两个彪形大汉,各自手操鼓槌,早早就叉开双腿站那儿候着。
管仲的左右侧边,一边是甯戚,一边是陈完。在他们后面一溜摆开八张桌子,每桌一位上卿或将军,齐桓公坐中间席,长桌左右端就席的是隰朋与王子城父。
管仲笃信周太史的筮卜是有道理的,一开始他对陈完存有戒备,不让他接触到关于齐国的重要事务,陈完也看出来,有时也刻意地避让。久而久之,管仲觉得对陈完太有戒备也不是个事。他想,我何不通过自己的仁义来感化他,改变周太史筮卜的预言,将其培养成我这样的人,我百年以后,说不定还是个好事啊!于是,他改变待陈完的态度与方式,把他带在身边,言传身教,精心打造,让陈完成为真诚而勤勉、死心塌地为齐国效忠的人。陈完在管仲身边,耳濡目染管仲对于兵法、阵法的运用,加之悟性很好,管仲说个阵法,陈完便能立刻在绢上绘出。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管仲私下感叹,陈侯不用陈完是失策,齐侯得陈完可能是大幸啊。
百年后,历史证实了周太史筮卜的预言。
时辰到了巳时,台上人都到齐。随着大鼓槌击三下,发出振聋发聩的声响后,祝师宣布管仲六十大寿典礼开始。
首先,祝师对天祷告文。
这篇由管仲事先拟好的告天祷文阐述了人生与天地的关系,更表明了六十岁的管仲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力图完成齐侯“尊王攘夷”大业的决心。他将在上天准允的三天时间里操练兵法与阵法,邀请大家一起观摩,评点过失,以此度过六十岁生日。
人们意外地发现天际就在祷告文结束时渐渐透开,随着鼓点的继续响起,久久不见露面的太阳一下子跃了出来,整个天地,一片炽烈。众人大呼:相国感动天神,齐国有望啊!然而,真正受到震动的一个人此刻并没引起人们注意,他就是陈完。陈完对着上苍悄悄地合掌祷告。这一动作被管仲的眼角余光关注到,心里暗暗赞许,此子可教也,更坚定了将陈完塑造成自己心目中理想人才的决心。
接着,程序进入了贺寿。
管仲的寿席就在他后面要进行演练指挥的席上。此刻,陈完与甯戚避开了。管仲开始接受大家的祝贺。首先是齐桓公离席前往,对管仲行晚辈式大礼,祝贺他的六十岁大寿。众文武百官见状,立刻改变原来通行的贺寿礼式,而采用朝周天子寿礼仪。这让齐桓公暗暗吃惊,惊奇之余,顿觉欣慰,乐呵呵对身边走过来的鲍叔牙悄悄道:鲍师啊,仲父这寿乃齐国之福啊!鲍叔牙还礼道:齐侯之胸怀,天下之福。齐桓公听了一把拉住鲍叔牙袖子,把他拉到一边嗔怪道:你是觉得我没安排天下大贺?告诉你,这是仲父的意思,他不让全国庆贺,我也没办法。鲍叔牙笑道:齐侯做事,有板有眼,我代夷吾谢过主公。齐桓公道:依我看,夷吾是怕费钱财。鲍叔牙道:非也,齐侯真正登上霸首,我等要奏请主公大办一次。齐桓公连连揖让道:鲍师如此说,那就一言为定。
管仲还礼后,请各位入席。
操练正式开始。
随着管仲站起,甯戚与陈完也站起。在一边的王子城父宣布五万兵将进入阵地。列队按上下左右前中后等成九个方阵,四角塔楼用旗语传来完毕信号。
只见管仲朝甯戚一侧脸,甯戚发出一个命令:复原“涿鹿之战”。
随着管仲嘴里念念有词,陈完将管仲的话转化成旗手的动作语,旗手据此不断地变换着动作,五杆旗帜开始或直或左或右地动作,瞭塔重复着旗语,就在大家看旗帜动作看得眼花缭乱时,场地上的阵式开始搬动,或中间方阵向四下炸开,或四周方阵奇迹般从后左跑到了前右,当你还没明白时,中间的已经到了最后面。
那场景仿佛回到了“涿鹿之战”的现场——
涿鹿之野,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鹞、雕、鹖、鹰、鸢为旗帜,血肉混杀,昏天黑地,涿鹿无输赢,再战阪泉。黄帝多智谋,趁隙腾空而起,摄百兽群鸟之羽毛为葆,遮日月,掩山川,天地混浊墨黑无光明。黄帝再集群兽万鹰之魂,借黑夜奇袭炎帝,利爪撕心窝,铁拳击明目。炎帝惨叫:同母异父之兄,相撕何残忍;既如此,汝干脆剥我皮作羯鼓。言罢,身躯已为黄帝所碎。只剩****,化作龙,乘黑夜变蚩尤。蚩尤做旗,炎帝****贴旗上。旗摇,威武镇海宇。再战,黄帝惧怕,日退万里,溃军不成营。女娲献计,黄帝亦割****贴于旗上。力弥而坚,拼撕再斗。日月无光,时辰无计,转眼亿万年……
当众人喝彩时,鼓点戛然而止。
周围静下来,只有风吹得树叶在台角打转转的响声。所有人都无法一下子从那场景中回到现实中,很久很久,不知谁喊了一声:棒——!众人才被这喊声牵回了魂灵。
齐桓公如梦方醒地站起来祝贺,连连道:仲父,寡人大开眼界啊!
管仲平静地说:接下来的两天,应对策对,与千夫长以上将领说说兵法阵法的应用。
王子城父不顾君臣之礼,挤上前来大喊:太好了,我齐军将天下无敌也。
齐桓公没责怪王子城父的冒失,而是接过话:将军言之极有理啊!
隰朋:相国要两天策对?在下认为,兵法之要紧处是兵啊,训练兵是主要的。
非也!管仲说,人之四肢活动,全在头。领兵统阵在首领。统帅之思想则兵之思想!老孺非战之兵,若排练有素,知阵用兵,亦可御敌!管仲说着指指脑袋,这个是主要……
齐桓公说:众人不必多虑,仲父自有主张。听仲父安排。
众人也都连连叫好。
策对时,台下兵撤了,台上摆放位置也变了,管仲坐南朝北,齐桓公坐北朝南,成君臣对垒状。众臣一一列于齐桓公左右下侧。唯有陈完在不远处设一案桌,旁边整匹绢卷好铺于桌上,笔墨备好,研墨女子三五人在一边忙碌。齐桓公过去看看墨,问:这就是仲父说的,用鱼胶和松炭做的墨?陈完代管仲回答:正是,写在竹简上,与刻的一样。齐桓公点点头:那就好,仲父的文章要传之千秋的。接着又道:我让宫中抬来的这些绢,要比写在竹简上更好吧!甯戚在一边插嘴道,相国令我送绢信于燕,信兵掉水里,信完全浸渍,晒干后与没浸水一样。齐桓公听罢,乐呵呵道:这就好,这就好。
两天内,管仲与齐桓公首先讨论了上古时期,黄帝留下的军事经验篇《军政》,以及伊尹、姜太公用兵法,姜太公布阵术。接着又策对《兵法》《势第》,将“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的军事策划提到战略高度策对。管仲就《谋攻》《九变》《火攻》《用间》《军争》《虚实》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事毕,齐桓公指示陈完,将管仲两天内策对的内容进行整理后抄成简牍与绢本各数份,管仲立刻阻止道:此乃军事上的密事,不可外传,若敌国有之,我师优势必失。齐桓公恍然大悟,便让陈完复抄简书一份呈他。陈完私下备留一份,瞒过众人耳目,悄悄弄回家作为私家珍藏。有人要告发到齐桓公那里,半道被管仲拦下,示意不予追究。陈完知道后,迅速将此简牍砌于墙内。直至陈完四世时,旧宅倒塌,早已改姓田的陈完后人从塌墙里发现这批简牍。知其珍贵,仍然秘而不外传。陈完五世孙田书做了齐国的大夫,他曾经熟读陈完藏于墙中的用兵简牍,自然在军事上呈现出卓尔不群的才干,伐莒有功。齐景公将乐安封给他作为采邑,并赐姓孙。田书遂改姓孙,名书。孙书的儿子孙凭,被授予卿。孙凭就是孙武的父亲。孙武从小得以阅读家藏的这些军事典籍,完整地领悟“有德不可攻”“地制为宝”“知难而退”“强而避之”等揭示深刻谋略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