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66800000001

第1章 绪论(1)

1我为什么迟疑

关于价值美学,我本来也有一个所谓宏伟构架、系统蓝图,而且为了写这本叫做《价值美学》的著作,我陆陆续续作了十几年的准备,积累了一些资料,写了一些论文,记了许多读书笔记。但是越到后来越是迟疑。

为什么?

一是,越准备越感到学识、素养、才力和资料的不足——写好这部书需要更加扎实的哲学基础,更加真切入微的审美体验和艺术修养,以及对生活真谛的深刻领悟和文献资料的丰厚储备。

二是,更重要的,越思考越自问:写这样一本《价值美学》的书有价值吗?有多大价值?《价值美学》,从书名看,就意味着某种“系统”、“体系”、“完整”。然而,在一个常常听到有人高喊“解构”口号、到处挥舞“解构主义”旗帜的时代,在“浅表化”、“平面化”、“零碎花”几乎成为学界某些人追逐的时髦趋向,在感觉、思维几成“碎片”的氛围中,你还在认认真真“玩儿”什么“系统”、“体系”、“完整”,合乎时宜吗?在“碎片”中求“完整”,在“凌乱”中找“系统”,是不是太“书呆子”气?是不是太“傻帽儿”?

尤其是,有一年在上海的一个学术研讨会上某位学者的发言给我这“系统蓝图”的想法以“沉重打击”,从而增加了我的迟疑。这位学者说:不要忙于建立什么系统、体系,体系总是意味着僵化。

我想,他的话至少有部分道理:

实践是变动不居、奔腾不息的,思想也随之变动不居、奔腾不息,趋于动;而体系的特点却是凝固停滞,在收缩中追求自我圆满,趋于静。

实践(思想随之)是向前看的;而体系却总是向后看。

实践(思想随之)常常要突破某些恒定的公式、不变的真理和陈腐的教条才能有所作为;而体系却正是以“总结”出来的公式、真理、教条等等为炫耀的资本(黑格尔体系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认为自己“放之四海而皆准”,常常要固守自己的已有阵地。

所以,一建立起某种体系,常常意味着这种思想行将就木或者已经寿终正寝了。某种思想的“体系”,常常是这种思想的“墓穴”,而体系创立者或信奉者对这体系的解说,往往成为矗立在这坟墓上的“墓志铭”或信徒们不失虔诚的“悼词”。

由于上述种种,这部本来设想比较庞大的书,最后是,大而化小,繁而化简,甚至可能整而化零——只谈些不够“系统”、不太“体系”的问题。我想尽量避免把书写得空疏乏味,避免做那些大而无当的事。

然而,由于积习难改,我还是偏爱某种系统性和体系性,并且常常思考一些带点儿形而上味道的问题——你看这是多么矛盾!这些年我正是在矛盾中度过的:我也不是不求进步,但陈规总是缠着我的手足;我虽竭力追赶着时代先进,却总因力不从心而滞后落伍;我倾慕新意识、新思维(只要我认为它们确实有道理),可我脑子里残存着太多落后意识和陈腐思维。我没有一天不在进行着“新旧斗争”和“思想改造”,然而,朽木难雕,禀性难移——大概也属于毛泽东当年所谓“改也难”之流吧?本书也许就是新“思”与旧“维”相克相容、先进与落后并列杂陈、传统与现代折中妥协的产物。折中的结果,这部书的具体内容可能不那么“系统”、不那么“体系”,但还是取了一个“体系”味儿很浓的名字:《价值美学》。

既名为《价值美学》,那么至少也要集中力量论述价值美学的核心问题和基本范畴:“审美价值”。这是否可以算是小中见大、碎中见整、凌乱中见系统呢?——若真的抓住了审美价值,也许就抓住了价值美学的关键所在,倒是实在些。

《价值美学》的名字既定,实际上你就是向学界宣称你是在进行“价值美学”的研究。有时我不能不这样设想:你说你在进行价值美学研究,如果有人劈头问你:什么叫价值美学?价值美学能成立吗?它作为一个学科何以可能?何以必要?它的学科如何定位?性质怎样?特征是什么?等等,你如何回答?按照传统的老路子,不能不说这的确是些需要认真对待、认真解决、认真回答的问题。你必须花些力气进行学理的和有充分事实根据的论证,给人一个负责任的界说。而这又是些十分困难的问题。

可以肯定地说,有些学者并不赞成、并不承认你所说的什么“价值美学”。且不说那些连“美学”都要取消的人根本不会承认“价值美学”,即使认为美学有存在之必要,也未必认可价值美学之意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须要花费很多口舌、笔墨。也许你会陷入某种争论——为某某概念的不同理解,为某个术语的不同使用,为站在“古典的”或是“现代的”或是“后现代的”立场,为“欧洲中心”还是“非欧洲中心”,为“解构”还是“建构”,为“本质主义”或是“非本质主义”……为了证明自己有理,你会引经据典,比照现实,挖空心思。你会在报刊上写论辩文章,你会在研讨会上口角冒白沫。但是,即使你说得口干舌燥,也未必能服人。在人文学科的某些领域,有的问题可能是永远不能达成共识的。有的问题是难以说得清楚的,甚至是永远说不清楚的。

我绝不反对争论、特别是学术争论。但是具体到价值美学,我却主张先进行些实实在在的研究工作再说。所以我先不去追求内容的系统和完整,也不去花很大精力和时间论证价值美学的学科根据、进行过多的争论或是征求更多的人对我的认可。我只是依据自己现有的对价值美学、对审美价值等关键范畴的理解,展开我的研究工作。别人是否赞同我的思想,我现在并不十分在意;我首先要自洽地、自我圆满地说出自己的思考,并且尽量把自己的理论观点说得清楚些、简练些、晓畅些、有人情味些。

2从美学说到哲学:但愿我的有些话不会令你感到不快

虽然我现在并不想全面论述价值美学,不想详细辩说价值美学作为一个学科之必要和可能;但是为了能够在本书中把审美价值这个核心问题和基本范畴说得比较清楚,为了方便读者的理解,还是对以往的价值美学研究以及相关的某些问题,略微说说我的一些想法——恕我只描述,不作过多的论证,也不争论。

笼统地说,价值美学,或称为价值论美学,属人文学科,是美学的一个分支,是以哲学价值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把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来研究的一门学问。

既然价值论是价值美学的哲学基础,那么,离开了哲学价值论,价值美学便无从谈起。由此进一步,我认为要描述出价值美学的学科位置、性质和特点,最好从它的深层着手,从它的根基着手,即从它的哲学基础着手,考察一下价值美学是如何从它的根儿上生长出来的。这样,我们就不能不先来看看哲学这棵大树是怎样生长的,它有哪些枝枝杈杈,结了些什么果子。就是说,在论述价值美学之前,先提出我对哲学的理解,为我所理解的哲学勾出一个总体的构架,画出一个宏观的坐标图,并试着寻找出价值美学在这个坐标图中的位置。

哲学是什么?中国古人无法回答,甚至东方的古人也无法回答,因为在中国传统学术中,在东方古代(例如古代日本、朝鲜、越南等等)的传统学术中,没有“哲学”这个术语。从古至今关于哲学的种种界定,都是西方的说法。譬如,把哲学看作“爱智慧”,是对睿智和哲理的追求。或者把哲学看作对“存在”的思索:“存在”何以会存在?它的本质怎样?它的实体是什么?等等。或者把哲学看作是对世界的知识之学(认识论):主体怎样把握世界?认识如何可能?认识得以发生的主观条件是什么?等等。或者把哲学看作是对人生意义的追寻:人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人为什么要活着?人之生与死意味着什么?人生价值何在?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来自西方。西方学界把涵盖上述内容的学科,用philosophy这个术语来表述。19世纪,曾经留学荷兰、深受当时法国孔德实证主义和英国穆勒功利主义哲学思想影响的日本学者西周时懋(1829-1897),在1874年所著《百一新论》一书中,把西方学术中philosophy翻译为汉字“哲学”(西周熟悉汉语,他幼年学《四书》﹑《孝经》,后来进修朱子学,还研究过荻生徂徕的学问),同时创译了我们今天仍然使用的“主观”、“客观”、“理性”、“悟性”、“现象”、“归纳”、“演绎”等等哲学名词。之后,中国学者、曾任中国驻日本外交官的黄遵宪(1848-1905),又把“哲学”这个术语介绍到中国来——他在1885年初刻本的《日本国志.学术志》里,讲到日本东京大学的学科分类时,就使用了“哲学”两字。但是在19世纪末,“哲学”与“穷理学”、“智学”等术语混用;到20世纪,中国学界才有比较多的学者认可了“哲学”这个术语和这门学问。但也存在不少争论,直到现在某些争论还在继续。例如,何为“哲学”?何为“中国哲学”?中国古代有没有“哲学”?应该如何表述“中国哲学”(是叫做“中国哲学”还是“哲学在中国”)?

我认为,在不太严格的意义上把中国古代的思想家、经学家、玄学家、理学家、心学家等等称为“哲学家”,把他们的思想、学问称为“哲学”,也不是绝对不行;事实上现代以来我们的许多学者和他们的著作都是这么做的。但是,严格地说,中国古代思想家及其思想、学问,与从西方学术中引进的“哲学家”、“哲学”这些概念,是并不相同的。作为严格的学术形态之一的“哲学”学科,其在中国之建立、形成和发展,是晚近的事情,是20世纪的事情。在中国,“哲学”是“现代”意义上的一个人文学科——它姓“现代”而不姓“古典”。中国“哲学”的历史,不过百余年的时间。中国古代有哲人和圣贤对天地万物,对社会,对人生,对生死,特别是对天人关系和人际关系,对人的行为规范,对伦理道德等等的思考,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人文思想,产生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经学、玄学、理学、心学……但这些并非我们今天所称谓的“哲学”。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想、学问(儒、道、墨、释等等),中国的经学、玄学、理学、心学等等,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思想价值。它们是人类文明成果的一个光辉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与西方“哲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但它们又不同于西方的“哲学”。现代中国学者按照西方哲学学科的内容区划和模式设定——如所谓“存在论”(“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等等,把中国古代经学、玄学、理学、心学之中的思想资料经过剪裁镶嵌进去,称之为“中国哲学”(似乎“哲学”在中国古已有之),这是值得商榷的。连某些外国学者也对中国古代是否存在西方意义上的“哲学”提出质疑,如法国解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就认为,中国仅可以说有“思想”而无严格意义上的“哲学”。他说:“说中国的思想、中国的历史、中国的科学等等没有问题,但显然去谈这些中国思想、中国文化穿越欧洲模式之前的中国‘哲学’,对我来说则是一个问题。”因为“哲学本质上不是一般的思想,哲学与一种有限的历史相联,与一种语言、一种古希腊的发明相联:它首先是一种古希腊的发明,其次经历了拉丁语与德语‘翻译’的转化等等,它是一种欧洲形态的东西,在西欧文化之外存在着同样具有尊严的各种思想与知识,但将它们叫做哲学是不合理的”。德里达的意见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20世纪以后,中国吸收了西方的学术思想、特别是有关哲学学科的思维成果,建立和形成了中国哲学。它是西方哲学与中国古代经学、玄学、理学、心学等等相遇、相识、相渗、相克、相交、相融的产物,它是地地道道的混血儿。

在中国,百余年来比较流行的对哲学的界定是:哲学是研究整个世界的最普遍的规律的学问,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它的对象包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到人的思维。近年来,一些哲学家对上述哲学定义进行反思,吸收了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些思想,强调“哲学超越知识和科学”,把哲学界定为“是关于人对世界的态度或人生境界之学”,“是追求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之学”。当然,这些都是一家之言。

我对哲学的界定,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哲学无非是人对世界、对天人关系、对人际关系、特别是对人自身意义和价值的感悟、体验和思索。

有一位朋友听到这句话,立即提出质疑:“你还是用陈腐的观念、陈腐的方法来思考问题,你还是主客二分;要知道,‘人’已经死了,‘主体’已经死了,‘主客’已经泯灭了……”

是这样吗?也许并非如此?至少在目前的中国,这还是个问题。我们可以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

关于上面我对哲学所作的界定,需要做一些具体解说。

同类推荐
  • 天下大道

    天下大道

    或许有人会提出一个问题:老子对于这个逃世幽隐的思想该负多少责任?殊遽难下肯定之答复。被称为老子著作的《道德经》,其文学上之地位似不及“中国尼采”庄子,但是它蓄藏着更为精练的俏皮智慧之精髓。
  • 巨天中说易经

    巨天中说易经

    中国易经文化博大精深,易经智慧熏染着我们中华东方文明的本色。因为人的成败营谋与易经人文交织并行的历史,人的智思与智慧砺炼在人生谋取成功的过程中,参照和借鉴易经智慧,已经成为当今成功人士协引其事业方向的重要温习和修炼。本书以成功学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为指导,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中外事例,把深奥的易经古文阐释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化解人生和管理中的诸多困惑。
  •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学是一个让人莫测高深的词汇,一提起它,就令人联想到某种至高无上的智慧,还有一张与这种智慧相连的刻满岁月年轮的脸。哲学真的是这样让人望而生畏的吗?这本小书将会回答我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家们想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哲学原来有着这样一张生动有趣的面孔,而你自己也曾经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过!
  • 人生有何意义

    人生有何意义

    在将近100年前,胡适的同窗问过他一个问题:“小山,你是学哲学的人。像我这样养老婆、喂小孩,就算做了一世的人吗?……”这是我们几乎所有人都曾经思考过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怎么活着,才算是有意义的?《人生有何意义》是胡适精选文集,汇集了胡适先生浩如烟海的著作中最富有闪光点、与人生有何意义主题相关的文章,集结成册,一共分为“人生有何意义”“为什么读书”“青年人的苦闷”“不老不朽”四章。胡适深受赫胥黎与约翰·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么怀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样思想。他学识渊博,学贯中西,对中国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那么他是怎么看待人生的呢......
  • 儒家文化的现代应用

    儒家文化的现代应用

    中国社会转型的一大任务,是通过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激活我们自己优秀的思想文化传统,将其由历史的包袱变成现代化的动力,并使中华民族普遍地确立起主体性。作者从事的民航工作属于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工作,在运用西方科学管理理论的同时,特别注意从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中吸取营养,特别是儒家“仁、义、礼、智、信”的理念,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热门推荐
  • 四福晋杂记

    四福晋杂记

    穿越已经够杯具了,清穿已经满大街了,这还穿成了素有冷面王的四福晋,真是倍感鸭梨~,紧接着,各色人物粉墨登场。总之这是一个错乱又鸡血的世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奇形怪状的

    奇形怪状的

    :校园里奇形怪状的青春。致——我们的青春时代
  • 跨越时空的对话

    跨越时空的对话

    没有怀疑一切的精神,就不可能有社会的任何进步。李华平的这本书原来的名字就是“批判一切”,“批判一切”就是“怀疑一切”。思想界要想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只有“怀疑一切”和“批判一切”。作者通过与27位已故名人的对话进行了严肃的学术探讨和理论思考,要想和这些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以及政治家进行对话,必须了解他们时代的背景、著作精华和社会评价,可以想见作者读书之广、思考之深。与其说这本书是作者与已故名人的思想交流,不如说这是作者以超越时空对话的形式表现出作者对超越时空对话主题的自己的价值判断。“政治”和“思想”,在作者身上已经和“生命”高度融洽在一起了。
  • 梦回前朝程锦时

    梦回前朝程锦时

    一觉醒来,她发现她回来了,回到与白厉时订婚约的前一周。上一世在商场上为白厉时盘旋过的她冷静的复仇,心冷静之时遇到了他,他只做了一句话稳定她的心“我似乎喜欢上了你,有什么事便找我”“来根棒棒糖吧,心里甜了变好”他高襟冷贵的气质与这甜美的棒棒糖形成反差,俊美的脸上却温情似水。她与他相爱,后路甜蜜坎坷……
  • tfboys那三个完美的少年

    tfboys那三个完美的少年

    洛恬恬爱上了王俊凯,王俊凯也爱上了洛恬恬,天意弄人,他俩的爱情特别坎坷,经过一次次的事情后,他俩是否能像之前一样?欧阳晴有着悲伤的往事,那时的她,非常颓废,就在她想要自杀的时候,她在电视上看到了王源,是王源,才让欧阳晴有了一丝的希望,几个月后,她遇到了王源,在经过一两个月的打闹后,王源跟她表白了,她,会做何抉择?上官冰是易烊千玺的青梅竹马,却因为他的未来离开了他,几个月后,她见到了易烊千玺,想跟他做个朋友,可易烊千玺拒绝了,他说他脑子里只有小时候的青梅竹马,经过一些事情后,易烊千玺知道了上官冰就是他小时候青梅竹马,他又会不会遵循小时候的承诺,娶上官冰为妻?而上官冰,会答应吗?
  • 十皇SH

    十皇SH

    “小四,你听好,若真有那一日,我们十人也将同舟共济”
  • 逆风漂流

    逆风漂流

    这是个旅行的故事,在旅途中寻找能够安家落户的地方。这是个寻找幸福的故事,不只是为了自己,也为了自己伤害过的人。这是个冒险的故事,在剑与魔法的交锋中不断前进。这是个回家的故事,旅途的终点就是归宿。最后,这是个平铺直叙的故事——应该是吧,最后这点不做保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凤飞九天:嗜血修罗

    凤飞九天:嗜血修罗

    她,二十一世纪的第一黑帮“晨影宫”宫主,从不怕任何的毒物,虽然是二十一世纪的杀手,但她的轻功却十分卓越。她有狼的嗜血,有紫的忧郁,有凤的浴火重生,有龙的绝世轻狂。当和玄冥大陆人人皆知的废物小姐同时死于非命时,天空出现一道红光,魂穿了。当她狂傲绝杀,睥睨天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时,这世界将天翻地覆,海水倒流,气凌九霄,她将凤飞九天,凤傲天下!!!芙蕖化蝶指尖绽放,素手清弹古卷沉香,无声的寂寞在指尖滴落,霓裳轻舞间,尘烟散尽,多想,在时光的雾霭流岚中老去。可是,人世间只有无穷尽的战斗······冰嫣qq:1760154746
  • 重生之梁茜的无憾人生

    重生之梁茜的无憾人生

    回想起前世今生,我不知道前世时间究竟染指了我怎样的青春,又渲染了我怎样的流年……我觉得我的人生,就像一条河。左岸是我无法忘却的悲伤死亡,右岸是我值得庆幸的涅槃重生,中间流淌的是生活中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