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基本模式
在班组管理中,常常需要班组长根据生产情况,说服组员,转变他们的态度以与组织目标相一致。
人的态度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它决定着人们在现实环境中注意什么样的对象,决定着人们怎样加工有关对象的信息,决定着人们对于有关对象的体验,也决定着我们对有关对象进行反应的决定倾向。
态度的改变受态度主体方面的影响
(1)既有态度系统的自我防卫倾向。态度是理性的,与价值观有密切的联系,因而拒绝别人的影响。大量的研究表明,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心理倾向会使人们拒绝接受他人的影响:
①抗拒反应:即当人们感到自己被别人操纵时,心理上会出现自发的抵制,维持自我控制。任何明显影响别人的企图,都可能引起人们的抗拒反应。
②心理惯性:人们的心理活动通常遵循费力最小原则。因此,在人们没有感受到改变的必要性时,通常是尽可能少地改变自己。
③“保留面子”: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需要保持一个不轻易受影响的形象。除非在特定的条件下,通常人们会感到轻易跟随别人是有损自己形象的。
(2)既有态度难以改变。研究表明,一种态度的强度越大,意味着该态度的支持力愈多,改变也越难。
(3)个人因素。研究表明,性格上依赖性强、自尊低的人,对自己的既有态度信任感较低,易于信任权威和接受说服。
态度的改变受传达者的影响
(1)传达者的威信。传达者的高威信,可以显著增加入们信服的程度。
(2)传达者的立场。传达者的立场会直接影响他的说服效果。如果传达者站在自我维护的立场上,则他所提供的信息影响很小,因为人们怀疑他沟通的动机。而如果传达者的立场是自我牺牲,则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3)传达者的吸引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主持人尤伯罗斯及演员出身的美国总统里根,都曾以自己的个人魅力,通过传播媒介对官方的观众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专家分析,里根总统1984年连任时,之所以能在美国50个州中的49个州获胜,是与其个人魅力分不开的。研究表明,有吸引力可以产生说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