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与江青的一次交锋
1975年9月,我亲眼目睹******与江青一次交锋,至今难忘。
1975年9月5日至10月19日,******召开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全国所有********及各省、市、自治区地委一级主管农业、财贸的领导干部共3700多人。我以文山********的身份,正式出席了这次会议。
9月15日9时,会议开幕。会场设在山西省昔阳县新建的拖拉机厂宽阔的厂房内。主席台上方高挂着******同志的巨幅画像。会场四周,悬挂着一条条巨幅标语,上面写着:“备战、备荒、为人民”、“农业学大寨”、“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等字样。
当******、******、陈永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走上主席台就坐时,会场响起长时间的热烈掌声。****中央政治局委员、******副总理******宣布大会开幕。****中央政治局委员、******副总理陈永贵致开幕词。接着,****中央副主席、******副总理******作重要讲话。
******讲话时,完全凭事先想好的腹稿讲,但逻辑性极强,十分系统、精练,没有一句重复话、空话、套话、废话,很好记录。他讲了约50分钟,我记录约有5000字。
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建设大寨县、农业机械化和整顿社队问题。******的讲话就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
******首先代表党中央、******向大会致以热烈的祝贺,他转达了毛主席、******对到会所有同志的殷切期望。
******说:这次会议很重要,可以说是1962年7000人大会以后各级领导到得最多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涉及的问题,虽然不像1962年7000人大会那样全面,但就实现25年的目标来说,这次会议的重要性仅次于那次会议,或相当于那次会议。
******说:25年,在农业方面,我们由过去旧中国的半饥饿状态做到了粮食刚够吃,这件事情不可小视,这是一个伟大的成绩。在工业方面,我们也打下了一个初步的基础。但我们还很穷、很落后,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还要几十年的时间。所以,我们说形势好,大有希望,但是头脑要清醒,要鼓干劲,不仅路线要正确,而且要政策正确,方法正确。
******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了现在全国存在着各方面的整顿问题。他说,毛主席讲过,军队要整顿,地方要整顿。地方整顿又有好多方面,工业要整顿,农业要整顿,商业也要整顿,我们的文化教育也要整顿,科学技术队伍也要整顿。文艺,毛主席叫调整,实际上调整也就是整顿。******对各方面工作都要整顿的方针,实际上就是要整顿被“**********”搞乱了的各条战线,从而恢复党的正确路线。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敢于这么讲,充分表现了政治家的勇气和胆识。
******还讲到农村的贫困问题。他说,我们不能吹牛。类似大寨式的县、社、队,各地都有,但是很不平衡,全国还有部分县、地区,粮食产量还不如解放初期!这时,同坐在主席台上的江青插话:不能那么说,那只是个别的!******马上反驳:就是个别的,也是值得认真注意!他一一列举:据23个省、市、自治区统计,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的农业产值按人口计算,平均只有124元,最低的贵州倒数第一,只有60几元,四川倒数第二,90几元,这行吗?类似四川100元左右的,还有好几个省。这是讲产值,还不等于社员收入,社员收入有的很少,有的还倒欠债。这种现状,我们能够满意吗?******这一席话,江青无言以对。对于当时听惯了大好形势的与会者来讲,思想上引起了很大震动!
大会开幕的早上,江青也作了简短讲话。她只讲了6分钟,却被鼓掌12次。为何江青讲话会鼓掌多次?因为大家都知道她是毛主席的妻子,却不知道毛主席对她的评价。一开口她就说:“我首先代表毛主席向同志们问好!”听了这话,大家很自然地长时间热烈地鼓掌。她又说:“我最近在大寨有个评《水浒》的讲话。这个讲话有录音,还整理成了文字。你们要听录音也可以,要看整理成文字的也可以。”当时全国正进行评《水浒》运动。为了紧跟中央,听到这里,自然又鼓掌了。
参加会议的代表,都按军队组织编队。云南省100多人编为一个大队,文山州去了10人编为一个班。班长由地委副书记李逢萼担任,我曾长期主持地委办公室工作,便被指定担任班秘书。每天都要把学习情况写成简报向大会报告,还负责发文件、材料等,代表对大会有什么要求,也要向秘书处反映。江青讲话后,许多代表提出要求听她的讲话录音或发她的讲话记录。这些要求我向大会秘书处作了口头汇报和书面反映。都没有回复。“******”垮台后才知道,是中央不准印发她在大寨的讲话稿,也不准听她的讲话录音。
会议在昔阳县开了10多天,就移到北京开。在北京期间,开大会的时间比较多,主要是交流各地学习大寨的经验。
10月15日15时,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最后一次大会。由陈永贵主持,******向大会作了题为《全党动员,大办农业,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的总结报告。要求到1980年全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县建成大寨县,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这些计划打算后来都落了空。改革开放后我才认识到,大寨的实干精神令人钦佩,但大寨许多做法过左,在全国推广不妥当。
当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走上主席台时,代表们长时间热烈鼓掌。这时我又一次见到******同志。这天他没有在大会上讲话,而且看上去心情比较沉重。为什么呢?后来我才知道,就在农业学大寨会议后期,江青窜到大寨收集******的言论,进行打倒******的阴谋活动。
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结束不久,一场所谓“批邓、反击****翻案风”的运动,从清华大学很快扩大到全国。******再一次被打倒。但是,历史的发展是不以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粉碎“******”不久,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恢复******职务的决议。从此,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逐渐形成和发展,指导着全国人民开始新的长征,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1997年2月19日,******同志离开了我们,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但他的灵魂,他的精神,他的思想,他的理论都还活着,活在中国人民的心坎上,活在中国人民的实际行动中。中国人民因为有了他而自豪,中国人民因为有了他而富裕强大起来。
(原载《楚汉文学网》2011年8月23日)
第二节 解放大沟是怎么建成的
解放大沟是文山县继平乐大沟、万亩大沟、团结大沟、盘龙大沟之后的又一引水工程。1969年10月25日动工,1979年竣工通水,历时10年。它是文山县五大引水工程中地形最险峻复杂、工程最艰巨、用工量最多、修建时间最长、民工伤亡最多的水利工程。一文山县西南部平坝镇、古木镇所属的平地、石洞门、小坝子、土锅寨、阿富、阿车、牛棚、古木、纸厂、洗古塘等10个行政村119个自然村(社),有3926户21473人,全部是喀斯特地貌岩溶石区,地表干旱缺水。土锅寨等地群众采取“栽水”的办法,夏秋积水,冬春供人畜饮用。每年仍有2-3个月没有水喝。每到干旱季节,要到几十里外去挑水驮水。花费在挑水驮水的劳动力每年至少有126万多个。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翻了身,但由于干旱缺水,粮食产量很低。党和人民政府虽然年年拨款扶持群众挖井扩塘解决用水,但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多数生产队每年仍然需要国家供应一部分粮食才能过日子。缺水,已成为压在群众头上的一块大石头。1965年8月5日,文山县农水科派技术员到平坝调查水利,发现大冒龙暗河水源丰富,位置高于古木。经查阅五万分之一地形图,可开沟引水解决沿途村寨及古木地区灌溉和人畜饮用。水淹坝河有两条主要支流和一条小支流,即平坝河、杨柳河和三家河,径流面积为107.5平方公里。经过堪查认为:水淹坝河水也可以引到古木坝子来。通过修沟筑坝,兴修水利,把水引到干旱地区,每年可以节约100多万个劳动力投入生产,把穷山恶水之地改变成青山绿水、美丽富饶的地方。县委、县政府认为这一设想可行,决定派出水工队对这一地区的水文、地质、流域、流量进行堪查测量。经过3个多月野外作业,完成了水源流量、渠道定线、枢纽及重点建筑物的地形测量。外业结束后,时逢“四清”运动和“****”开始,此事便耽搁下来,直至1969年县革命委员会又再次提起修建大沟的事,才开始技术设计工作。二解放大沟全长39.5公里。引用平坝镇水淹坝天生桥、大冒龙两处水源。地质情况:上段近10公里为砂页岩滴水层地段;中段27公里为基岩裸露复盖层少的石灰岩地段,其复盖层又全为易于风化冲刷的红壤;下段全为泡沙土。渠道通过的整个地带,全是壳薄腹空渗透性强的石山区。为排除洪水,减轻水淹坝涝灾,渠首设计引水流量3秒立方米,经8公里,穿4个隧洞排于猴子岩、燕子洞落洞中。4号洞至小坝子段长14公里,设计过流量2秒立方米。小坝子至石盆段长10公里,设计流量1.5秒立方米。石盆以下设计过流量1秒立方米。沿途需开凿隧洞5个,长889米。倒虹吸管1件,渡槽12件,渡洪槽7件,溢洪放水闸6件,人行桥6件。预算工程量土方25.24万立方米,石方38万立方米,砌石方2.61万立方米,混凝土4456立方米,需工175.77万个工日。需水泥3367.74吨,炸药413.8吨,钢材114.61吨,木材338立方米,资金287.62万元。经过初步预算,大沟通水后,可以解决11个大队60多个生产队19800多人的饮水和2500多头大牲畜的吃水问题,能灌溉1.6万余亩耕地,彻底解决“栽水吃”问题。工程测量和概算后,向县委作了报告。由于工程量太大,投资太多。1965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只有2549万元,全县财政预算内收入只有257.8万元,没有多少钱可以投入这一浩大工程,当年没有动工。
三1968年9月文山县革命委员会成立。1969年县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县革委副主任海廖富及黄玉清(军代表)深入该地区,了解到群众迫切要求兴修水利,回来向县革委党的核心小组和县革委常委会汇报后,决定用自力更生、民办公助的办法兴修这条大沟。于是及时决定工程指挥人员,动员民工上阵。1969年10月25日解放大沟开工。最初只由古木、平坝两个受益公社组织900多民工上阵做施工准备。在崇山峻岭挖炉灶,搭工棚,修公路,开始进行艰巨的堵大坝和打隧洞工程,长年施工。农闲季节民工上阵最多时达2000多人。广大干部群众修建这条大沟热情高涨。除了出劳动力、出钱、出粮食外,有的生产队还敲锣打鼓把生产队筹集到的1.35万元送到工地上(其中三家生产队因不受益,后退还其送来的3000元)。上阵的干部,从正副指挥长到技术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都能以身作则,和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这样干了一年多,工程有一定进展,但由于工程量太大而且艰巨,仅靠受益区和本县财力难以完成,县委上报地委、省委,得到上级党委高度重视,把解放大沟列入国家计划拨款工程。县委决定动员全县17个公社和县级机关单位大力支持。1971年11月21日,全县拉练民兵4000多人,加上原有民工1000多人共5000多人,齐集石洞门、水淹坝、水尾、葫芦口、猴子岩一带7.2公里的最艰巨地段突击施工。运输部门承担全部生产生活物资的运输,卫生和商业系统派出人员参加服务。县武装部派出干部到工地边施工边进行军训。民兵都按公社、大队编为营、连建制,既施工又军训。通过一个冬春施工,完成了近10公里的土石方,筑起一道拦河引水坝,新建一个倒吸虹设施。1973年春,因为“痛击否定**********反动思潮”,一些干部被批判揪斗,工地无人指挥而被迫停工。1973年冬,县委决定把解放大沟施工当作全县一件大事来抓,派县委副书记项朝光坐镇指挥,重新调整、整顿上阵民工。发动全体干部民工对施工办法进行认真讨论。认为过去施工人员多,但进度慢,工效低,浪费大。原因是不搞定额,只按人头发补助费,物资使用也不定量,领发手续制度不严密,只管发放不问效果。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严格物资发放手续制度,实行定量,实行奖罚制度。对劳动力实行定人、定任务、定工效,按工效质量发放生活补助费。同时建立指挥部党委和连队党团生活制度,开展党团活动,开展劳动竞赛和评比。表现好的给予口头表扬与物质奖励,大大激发了民工的劳动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