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48700000005

第5章 晚晴

对于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他应该是祖父辈的老作家。以往每与文学朋友谈及他,是一种传奇式文豪的印象,有一种敬慕之情。

他来到西安的那天下午,编辑部的同志们,将他所下榻的钟楼饭店的一问小寓室挤得满满。烟气弥散里,相互毫不拘谨地叙谈着,不时被他昂然而风趣的话语而逗得爆起笑声。听他一阵娓娓动听而极富幽默的言谈,亲切感便取代了全然的陌生,顿使来访者下决心走入他的文学世界。

他敞着半旧的劳动布上衣,穿一件系背带的蓝布灯笼裤,似一位刚刚打完几套太极拳的退休老工人。他白发苍苍,两颊红润,深沉的眼神和倔强的嘴唇,使人觉得他像一个武夫,一个军人。时而,他又诙谐地笑着,打起趣来,显得令人尊敬的慈祥面孔,流露出一种童心的可爱。

他是那位以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轰动过三十年代中国文坛的作家萧军吗?

正是。他正不停地吸着工字牌雪茄,谈笑风生,坐在我们面前的沙发上。

这寓室的窗户外,是古老的鼓楼和雨晴后火云舒卷的暮天,一群春鸟在旋飞。璀绚的暮色,涂抹在这位七十六岁高龄的老人宽阔的额头上。

萧老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七十古稀人未老,桑榆迟暮任蹉跎。此刻,似乎可以看见广茫原野上的桑榆树梢,有几许融人晚晴的美丽。

一根看似沉重的竹节杖不离手,标志着晚年的时光。可他的举止、谈吐,气度,并无老的意味,老的景况。他的体格很是粗犷,顽健似青壮年的派头。

他步入西北大学礼堂,应邀为文科大学生们作专题报告。礼堂早已满座,后面的甬道上,甚至窗户外都挤着热心的听众。他讲他如何走上文学道路,讲他困顿的童年。他没有文学世家的家境,按说细胞里是没有作家的成分的。在那时的故乡的小村里,他也根本没听说过什么叫叶F家。他先是从军尚武,而后投稿为生,开始文学生涯。没能拿枪,拿起了笔进行斗争,是为了不当亡国奴。求得民族的解放。

六时多,晚饭的时间过了,他还是蛮有兴致地解答着大学生们的各种提问。听众以一阵阵的掌声欢送他,又围在礼堂外的花园边请他签字留名。

听说西北大学系四十年前的东北大学,刚才讲课的礼堂是张学良资助所建,他很是感慨。对于故土的眷念,牵起沧桑辗转的记忆,他有几分沉吟了。

翌日,他又在人民剧院,为《长安》青年写作讲习所的学员讲学。整个剧场,容纳有上千名听众。先是一片肃静,而后则是如潮的掌声和笑声。他讲多读、多写、多观察,循循诱导,深入浅出。时而有警句流响,时而有趣语横生。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在弓着背脊,扶着学步的孩子。

在他的女儿萧耘代他讲完美国和新加坡之行的观感后,他又坐到麦克风前来,毫无倦意地解答听众提出的上百个问题。这时候,他讲演家的天才得到了显示。机智与敏感,豪爽与活泼,广博的见识与多姿多彩的神态,赋予会场一种热烈的气氛,令人激奋、深思。而一条似乎可以窥见的文学之路,以它艰窘而伟丽的性格,从文学青年的脚下直伸延到远方。

回味他那洪亮的声调,语音刚旺,中气有力,不正荡溢着青春的旋律!

他在寻找自己的青春,寻找四十多年前留在古城西安的那些足迹。

湖光潋滟,柳丝飘拂,秋千上正荡起少女润朗的笑声。这是莲湖公园。除公园的东门那砖拱的门洞依旧之外,园内的一切已非往日了。那个遥远的傍晚,他曾在此园散过步,看见过黄昏里的残荷与飘忽的小舟。记得是有一处临湖的奇园茶社的,已记不清是否品过茶味。

他当年西北战地服务团的旧址,是西安女子师范所在地,今日已是青年路小学了。

那年,他从山西渡黄河奔赴延安,是准备转道去五台一带参加游击战争的。适逢丁玲、聂绀弩同志,约他参加西战团来到西安。

他记得这个院子很空旷,有几幢平房,后院是蒿草凄迷的洼野。许是在这里,他与萧红双方同意而分手。之后,去了兰州。

眼前,已是一所洁净美丽的校园。阳光的微熏里,有蝴蝶结的荡色和充满阳春清馨的少年时光。他于是很豪爽地笑了。他在七贤庄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流连忘返。那是另一次来西安,与舒群等同志自重庆转经这里上了延安。记得门前也一片荒芜,间有菜畦。住过两宿后,化装北上了。

展室里,有八路军高级参议宣侠父同志的照片。他抱住拐杖,凝视了许久。那年来西安,曾在宣侠父的家里住过一些日子,二人很要好。后来,他听说宣侠父失踪了,是被敌人暗杀了,悲痛不已。

去大雁塔的车上,他透过蒙蒙雨雾,从记忆里梳理昔时的情景。作为历史见证的巨塔,依么拙朴伟然地挺立着,周围的一切却已经全然一新了。

雨中游去,却是雅静与疏朗的快意。银丝润了雨伞,脚底一片光亮,春雨的泥腥味与清明节后的绛色紫丁香的芬芳,使人于思古之幽情中感受到大地的鲜活与温热。

他游兴颇浓,冒雨观赏了大小雁塔和碑林博物馆,不愿意错过每一个古老的艺术角落,不肯遗漏每一处有价值的佳境。凝注着,触摸着,感叹着,徘徊,徜徉,久久不肯离去。

应陕西省博物馆同志的恳求,他伸纸挥毫,留字以志念:诗之国,文之林,千秋华夏,永葆青春。

他是寻找自己的青春,更是颂赞青春的中华!

他记忆中的钟楼,是快要倒塌了的样子。眼前的钟楼,却这么伟丽庄严!那时的街道也是尘土飞扬,如今竟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整洁与清丽。郊野里,也有了风筝的向往,有了鸽哨的诗意。

他不习惯饭店大餐厅的饭菜的口味,总是乐于挤到小摊上品尝西安的名吃,与主人和陌生的群众拉谈。

这天晚上,我们一起去鼓楼旁的夜市吃凉皮凉粉。他拄着那根竹节拐杖捷足先登,在一个小吃摊上择了个位子坐了下来。几句话,他便与卖凉粉的老头儿拉谈上了。老头儿年逾六旬,原籍河南开封,从事卖凉粉的生涯也已四十余载。谈及四十年前西安的境况,两位老人竟有十分投机的话语,朗声地笑着。后来,他自己让女儿陪着,走街串巷,穿行于闹市或漫步于庭院。大部分的早饭午饭,也就在小吃摊上吃羊肉泡、油茶、扯面了。就是在去华清池和乾陵时,他也肯在马路边的凉面摊上或集市上品尝豆腐脑和锅盔的风味,体察陕西人的生活习俗以及精神状态。

他有岸然的风度,更富乡间老者的神气。年逾古稀的高龄,胃口却极好,如同他的艺术形象的思维功能。他是在人们衣食住行的最具体真实的生活场景里,以敏锐的反应力感触着周围事物。

在秦俑馆前的大路边,铺排着很可观的民间刺绣和工艺品的长阵。他很有兴趣地观览着,忽地发现一尊木雕是那么稔熟。他是原来收藏过同样一尊木雕的,属于菲律宾的一种雕像,可惜给损坏了。眼前这尊木雕的主人是一位农妇,说要卖二十元。他想买下它,一经交涉,十五元成交了。忽地走来一外宾,这位农妇便莽撞地从他手中抢去木雕,塞到外宾手里,说要卖二十五元,竟也会哈哕几句。他呆在一边,眼看着木雕被外宾买走。他只是苦笑了一下,挤出人堆,心想让这位妇女多收入十元钱好了。

走不几步,一群做生意的村妇竟围住一位华侨,为买卖纠葛撕拉着。见有外宾走近,便挤作一团,要外宾掏大票子,一片哈哕声。生意人的表情,有某种乞求或贪意,令人感到沉重。

他摇摇头,苦笑中有一种愧意。他同我们谈起,感慨于提高和维护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何等重要,以及每一个人在建设精神文明中的社会责任。

他的女儿萧耘开玩笑了:爸!这事儿撂在您年轻时的脾气,非要讲个理不行,也许打起来了。今天,您遇事温和多了。他笑了,苦笑中有遥远的回忆。

离别西安的时候,他向《长安》编辑部赠送了他的几本书。每一册书的扉页上,都有他庄重的签名和鲜红的印章。其中《八月的乡村》一书,当初鲜红的在读者眼前展开,显示着中国的一份和全部,现在和未来,死路与活路。因为作者的心血和失去的天空,土地,受难的人民,以至失去的茂草,高梁,蝈蝈,蚊子,搅成一团,是鲁迅先生给予校改和作了《序言》的。其次有《羊》、《我的童年》、《吴越春秋史话》和《萧军近作》等。他从事文学生涯五十年,其著作浩繁,计几百万字之多。仅从这一部分书的作者照片看去,仍可窥见他如何自童年而青年,而中年,来到了今天这桑榆迟暮的时候。

可他西安之行给我们的印象,却并非桑榆暮景,而是生命正年轻!还有,他爱拐杖,在这里他执意买得两根,带回北京去了。连同他家中原来的,据说有六七根拐杖了。

《长安》1983年第7期

同类推荐
  • 一起成长(下)

    一起成长(下)

    应该说,杨如冰的《一起成长》并不是一本太过意外的书,或者说并不是一次太出意外的倾听。但是,隔了辈,你想倾听,别人给你说才行,是随便能倾听的?当初,从张发先生那里拿来清样,他跟我讲:读杨如冰的文章,你不由得替她担心,一个小女娃娃,瞒过父母亲独自一人出那么远的门,碰见些谁?路过些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走的,又什么时候回来?顺着她在那里絮絮说事,心提起来又放下,刚刚放下又提起来,看完文章也就松一口气。
  • 有风穿越我的泱泱四季

    有风穿越我的泱泱四季

    如果这些文字收录在一起就叫书的话,这本书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因为,这都是些口说我心的文字。除了记录自己一长串连绵不断的日子以及对日子连绵不断的真实感受,我的指尖敲不出任何曼妙华丽、惊心动魄的故事。尽管,我很想写小说。其实较之诗,我更喜欢散文。就像我更喜欢散漫慵懒地坐在水边或山上,看那些明亮的阳光播洒在自己的年华里,匆匆走过,又匆匆回来。我的内心,是惆怅地舒展着的,只为了不让自己的人生打瞌睡。因为我只有一颗心,我想保持上苍给予她初来时的灵动和鲜活,我不想让她丢失在茫茫然处,失去知觉,无法找寻。
  • 我怎样编辑农业报

    我怎样编辑农业报

    我把一个农业报的临时编辑工作担任了下来,正如一个惯居陆地的人驾驶一只船那样,并不是毫无顾虑的。但是我当时处境很窘,使得薪金成了我追求的目标。这个报纸的常任编辑要出外休假,我就接受了他所提出的条件,代理了他的职务。
  • 清风明月

    清风明月

    《清风明月》:本书收录刘瑛十几年来写作的小说、散文,舞台剧剧本(话剧、音乐剧、小剧场戏剧、科幻剧和话剧小品等),电视剧本,影评、剧评等。
  • 感悟生命——回味无穷的105个篇章

    感悟生命——回味无穷的105个篇章

    常说人生如戏,也道岁月无情,生命易逝,但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生命戏剧里的主角,身边其他的人都是配角。所以谁都想尽力把自己的角色塑造好。生命只有一次,人生没有彩排,你要做的就是好好生活,每天都是现场直播!生命是一场悲剧,还是喜剧,抑或是闹剧,决定权却都在自己手里。生命是一场聚散。那初涉人世的第一声啼哭就拉开了聚的序幕,于是以后的岁月里,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就有了数不清的相遇,相识,相处,相爱,相恨,到最后的相离。不论是哪一种形式的相聚,哪一种形式的别离,到最后终究是曲终人散,众鸟归林。感悟生命,宁静美好!
热门推荐
  • 痞子遇见妞

    痞子遇见妞

    一个防狼踢却将自己踢进狼窝。她单纯的认为,以身体为代价的道歉足以让自己远离那头恶狼,但惹上他注定一辈子都逃不出他的手掌心。当腹黑男变身温柔哥,女汉子也hold不住啊!说是远离他,可是,可是奴家真的做不到啊!
  • 人生逆转:有点甜

    人生逆转:有点甜

    A市豪门叶家、沈家宣布联姻,素未谋面的两人被迫在一起。晚上,叶微凉前往订婚宴的路上,一场车祸让她和被撞女孩北小小灵魂互换,北小小附着在叶微凉身上,她也因为叶微凉的身体要与沈念结婚。爱情的火花在两人之间迸发,难道假戏要真做?!家中调情、公司调戏、公众场合大方秀恩爱……咳,小心脏快受不了了。
  •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

    “长者先幼者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1999年中国进入老龄社会以来,老龄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老龄化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话语。人口老龄化意味着什么?对城乡二元体制下的中国人有何影响?国家、政府、社会在养老责任中的职责分担如何?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老年人能否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我国在建设和谐社会,养老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如何得以解决?西方福利国家模式在中国行得通吗?如火如荼的社会工作教育如何本土化?这都是笔者郅玉玲在《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写作过程中不断思考的问题。
  • 奇幻旅程漂流记

    奇幻旅程漂流记

    一场旅行从这开始到哪去呢到终点而去随我去吧
  • 俩大佬的马甲掉了

    俩大佬的马甲掉了

    我懒,少写点,自己看!:Y国首都,维尔。某家老爷子:“你都多大了?!就不能找个孙女婿?你知道别人都怎么说吗?我不管!你自己看着办吧!”坐在沙发上的某个人:……另一家老爷子:“你老大不小了,该找媳妇了!你在大街上随便拉一个人带回家,我都没有意见!行了行了,这件事你自己看着办!”某男人:………————…自己看吧!
  • 如果TFBOYS爱上我

    如果TFBOYS爱上我

    “我承认自己平常说话确实有点好笑,但是我还算不上逗比。”——杨黎歌。“我承认自己是个面瘫,但是那是之前,遇见你之后就不一样了。”——王俊凯“我承认我是你竹马,但是比起竹马,我想我更愿意做你男朋友。”——易烊千玺“我承认我很帅也很花心,但是遇见你之后,我觉得我也是可以对感情专一的人”——王源
  • 那轻触不到的恋人

    那轻触不到的恋人

    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一位触不到的恋人。细细的回想,想到ta时,是否也曾无奈过……
  • 昭皇贵妃

    昭皇贵妃

    一位卑微绝色佳人的后宫之途。血雨腥风在高楼红墙之下,刀光剑影在言辞笑容之中,阴谋诡计处处横生,爱欲别离久久难忘。且看绝世美人智计千筹,搏出个秀丽江山。“妾的心此生为你跳动,至死不渝。”一代帝王帝御天下,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喜怒不形于色,天崩地裂色不变。男儿本色,温柔乡,英雄冢,千古不变的真理。“卿卿,此生不换。”他们能否坚持真心,是相爱相杀,忘于江湖。还是相濡以沫,白头偕老?
  • 我和校草有个婚约

    我和校草有个婚约

    那天他撕碎了她收到的所有情书,嘴角带笑将她圈入怀中:“老公替老婆收拾残局是应该的,只是……需要一点点补偿!”青梅竹马十年后重逢,竟然成为同居的未婚夫妻!明明双方有约定,他却撕毁条约霸道地在学院内公然宣告主权,屡次违约做出令她脸红心跳的事……『青梅竹马·1v1超甜宠文·苏到没朋友』【原名:《校草独宠!首席魅少太强势》读者群:197263996】
  • 拐个皇后去讨饭

    拐个皇后去讨饭

    为了逃婚,游茉白不惜沦为街边乞丐,却不成想从此自己的人生便陷入了低谷。这一切都是因为她认识了一个扫把星!为了做一个好皇帝,龙清瑄决定到民间体验百姓生活,却不成想他的英明神武被毁于一旦。这一切都是因为他认识了一个疯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