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铁芳
现在一些教师越来越多地沉溺于琐碎而庸常的日常教育生活之中,越来越容不下平静的书桌。当我们发现自己的教育生活有些疲劳且单调乏味时,作为教师个体的生命状态就是低迷的、低质量的。怎样重新唤醒教师的灵魂、彰显教师的精神,这实际上已经构成对当下教育的严峻挑战。
一般说来,一个教师的成长会经历这样几个过程:适应或者说顺应教育教学常规——对常规性教育行为的抗争与个人教育意识觉醒的萌芽——教育艺术的成熟与个人教育意识的觉醒——个人教育意识的不断完善与个体教育实践中的自觉创造。教师成长不仅是一个教师教育教学技术不断娴熟的“累积”过程,也不仅是把教育教学技术逐渐变成教育教学艺术的过程。教师成长的核心与关键,在于个体教育意识的全面觉醒,即个体是否开始拥有自己独到的对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理解与觉悟,并把这种觉悟渗透在自己新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从而使得教师个体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的思想资源逐渐摆脱外在的常规或者权威性认识,而转向个体自身,来自个体对教育的真实悟知,形成个人独到的教育思想资源,实现教师“跨越式”发展。
教师每天都在经历一个一个的教育事件,教师的教育生活就是由一个一个的教育事件累积而成的。正是那些活生生的教育生活故事,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教师自身在教育生活中的生存状态。教师教育生活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钥匙本身,并不在远处,就蕴含在教师的日常教育生活之中。教育叙事作为一种研究的方式,正是要提示每个教师,若要改善自身教育生活,就要关注、思考教育问题,可以直接从我们自己身边的教育生活开始,在面对自己的教育生活经验或经历的同时,把自己的教育生活作为一个反思、评价、提高的文本,或者说作为一个解读的文本,从而让我们亲历的教育生活自己说话。正是在与我们自己的教育生活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即有可能产生基于自身教育生活的,带有我们自身的生命体温的教育理念、教育思考。
而带有研究性的教育叙事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主题,切入教师的日常教育生活,对教师亲历的教育生活加以疏理、选择、整合、贯通,从而在一种基于教师亲历的现场感的叙述之中,即能“把真实的教育生活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又能“在众多具体的偶然多变的现场中去透析种种关系,解析现象背后所隐蔽的真实,从而使教育生活故事焕发出理性的光辉和智慧的魅力”。
当我们以探究的姿态切入个人日常教育生活“故事”之中,把那些司空见惯的材料,发黄的日记、照片等体现当时当地的教育生活情境的文本,浓缩到研究材料中时,不仅是记录教师个人教育生活的历史,也是见证一位教师教育生涯成长的历史,发掘教师作为人、作为职业人的心灵、精神、人格、教育理念及个体人生成长的历史。这就意味着叙事成了教师改变自身日常教育生存状态的契机,成为教师不断走向美好教育生活的可能的方式。
这套丛书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从教师成长的基本理念出发,探索教师职业性与生命性的统一,以增进教师对职业的理解为基本路径,以促进教师职业人生的完善为基本目标,抓住当前教师成长的现实意义、操作模式、观念内涵、内容方式、主要途径等核心问题,最终落实在教师职业人生的幸福与卓越。二是从教师成长的个案出发,注重对教师个体生存状态的真实而切近的关注,探寻教师个体教学行为的内在灵魂,追问教师职业人生幸福的心灵根基。
在丛书的教育叙事中我们发现,其实每一个人都会有一种“逃离现实的冲动”,或者说是“日常生活的突围”,教师在超越日常教学生活之上的每一次寻找、逃离和突围本身就是成长,突围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套《现在,我们这样做教师》丛书不仅可以当作老师们的教学指导书,更是一部教师精神成长的档案。书中大量一线教师成长的真实个体叙事给你的启示,不是要你逃离你所习惯的生活世界,而是启发你更好地接受这个世界,爱这个世界,通过阅读他人的平凡故事让自己更好地回到生活和生活的世界,回到人自身,找到自我。《百年孤独》中说得好:“普通人的生活最伟大。”这是一个寻找意义的过程,所谓“日常生活的出逃”,就是思索什么是生活和什么是值得过的生活,追求有意义的生活。
老师们在阅读中要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去思考和发现,用心感受周遭的一切,拓展生命活动的空间,凭借自己内在的主体性去理解和把握环境和自我。从现实出发,“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基础和前提。在此前提下,要做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要自己去寻找和赋予意义,回到自己,回到世界,在现实中保持精神的突围,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这是一种精神的自足,自我的敞开。只有敞开自我,才能真正接纳他人,接受世界,从不完美的世界发现生活的意义,找到教育的“味道”。如果每个人都自觉到自我人性的优点,真正明确内心到底需要什么,那么他将很坦然很富足也很快乐地工作和生活着。我理解最美教师的“最美”——内心的宁静,生活的朴实,职业的坚守,这就是一个最美教师的精神密码,他能学会用心灵的眼睛看教育。
我们因此有理由对未来充满希望……是为序。
(刘铁芳: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两课”重点学科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985”团队研究员,湖南省教师教育学会班主任工作专业委员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