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说得好,“言不在多,达意则灵”。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思想,会让交流简洁明朗,对方也会欣然接受。
《史书》记载,子禽问自己的老师墨子:“老师,一个人说话多了有没有好处?”墨子回答说:“话说多了有什么好处呢?比如池塘里的青蛙整天整天地叫,弄得口干舌燥,却从来没有人注意它。但是雄鸡,只在天亮时叫两三声,大家听到鸡啼就知道天要亮了,于是都注意它。”
青蛙整天叫嚷,却没有什么效果;雄鸡只叫几声,却让大家都关注它。由此可见,多说无益,话要精练有效,说在有用的地方。
言语精练,既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又使人易于接受。在交流的时候,使用精练的语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981年第3届世界杯排球赛上,最后一场的中日对决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中国女排凭借自身的实力,轻松地赢得了第一、二局,实际上已将世界冠军收入囊中。这让女排姑娘们兴奋不已,情绪变得失控,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失去了章法,导致第三、四局稀里糊涂地输给了日本。主教练袁伟民一再叫暂停,面授机宜,却始终不见成效。怎样才能使女排姑娘们镇定下来,稳定发挥出之前的水平呢?
第五局马上就要开始了,在这关键时刻,袁伟民面对姑娘们,语重心长地说道:“要知道,我们是中国人,你们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祖国人民在电视机前看着你们,要你们拼,要你们搏,要你们胜。这场球不拿下来,你们要后悔一辈子!”姑娘们被教练的话语震撼了,她们突然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是那么重,不由调整了自己的情绪,终于胜了第五局,赢得了全场比赛。
面对女排姑娘们的失控,袁伟民知道只有晓以利害,才能让她们警醒,从而有效地进行调整。他短短的几句话,道出了女排夺冠的重大意义,为中国女排赢得世界冠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言语精练,既省时间又有效果。如果喋喋不休,就会招来别人的厌烦。
有人曾询问马克·吐温:“演说是长篇大论好呢,还是言简意赅好?”马克·吐温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礼拜天,他到教堂去,适逢一位慈善家正用令人动容的语言讲述非洲人民的苦难生活。当慈善家讲了五分钟后,他马上决定为这件有意义的事情捐助五十美元;当慈善家讲了十分钟后,他就决定将捐款减至二十五美元了;当慈善家继续滔滔不绝讲了半小时之后,马克·吐温又决定减到五美元;慈善家又讲了一小时后,拿起钵子向大家请求捐助,从马克·吐温面前走过时,马克·吐温却反而从钵子里偷走了两美元。
马克·吐温原本决定捐助五十美元,最后却变成偷走两美元,这其中的原因就是慈善家废话太多。
鲁迅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空耗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因此,我们要注意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尽量用简短精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从而获得别人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