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足伤损,若元气虚弱,或不戒房劳,或妄行攻伐,致死肉上延,或腐而不痛,黑而不脱者,当大补元气,庶可保生。若手足节解断去者,无妨,骨断筋连,不急剪去,若侵及好肉则不治。若预为调补脾气,则无此患。大凡脓瘀内焮者,即针之而投托里散。或口噤遗尿而似破伤风者,急用十全大补汤加附子,多有生者。
一腐肉不溃,或恶寒而不溃,用补中益气汤,发热而不溃,用八珍汤。若因克伐而不溃者,用六君子汤加当归。其外皮黑坚硬不溃者,内火蒸炙也,内服八珍汤,外涂当归膏。其死肉不能溃,或新肉不能生而致死者,皆失于不预补脾胃也。
一新肉不生,若患处夭白,脾气虚也,用六君子、芎、归。患处绯赤,阴血虚也,用四物、参、朮。若恶寒发热,气血虚也,用十全大补汤。脓稀白而不生者,脾肺气虚也,用补中益气汤。脓血赤而不生者,心脾血虚也,用东垣圣愈汤。寒热而不生,肝火动也,用加味逍遥散。晡热而不生,肝血虚也,用八珍、牡丹皮。食少体倦而不生,脾胃气虚也,用六君子汤。脓秽而不生者,阴虚邪火也,用六味地黄丸。四肢困倦,精神短少而不生者,元气内伤也,用补中益气汤。如夏月用调中益气汤,作泻用清暑益气汤,秋令作泻用清燥汤。
一伤重昏愦者,急灌以独参汤,虽内有瘀血,切不可下,急用花蕊石散内化之,恐因泻而亡阴也。若元气虚甚者,尤不可下,亦用前散化之。凡瘀血在内,大小便不通,用大黄、(石卜)硝;血凝而不下者,急用木香、肉桂末二三钱,以热酒调灌服,血下乃生。如怯弱之人,用硝、黄须加肉桂、木香同煎,假其热以行其寒也。
一大便秘结,若大肠血虚火炽者,用四物汤送润肠丸,或以猪胆汁导之。若肾虚火燥者,用六味地黄丸。肠胃气虚,用补中益气汤。
一伤损证用黑羊皮者,盖羊性热,能补气也。若杖疮伤甚,内肉已坏,欲其溃者贴之,成脓固速。苟内非补剂,壮其根本,毒气不无内侵;外非砭刺泄其瘀秽,良肉不无伤坏。若受刑轻,外皮破伤者,但宜当归膏敷贴,更服四物、芩、连、柴胡、山栀、白朮、茯苓。又疮痂不结,伤肉不溃,死血自散,肿痛自消。若概行罨贴,则酝酿瘀毒矣。
一跳跃捶胸闪挫举重劳役恚怒而胸腹痛闷,喜手摸者,肝火伤脾也,用四君、柴胡、山栀。畏手摸者,肝经血滞也,用四物、柴胡、山栀、桃仁、红花。若胸胁作痛,发热晡热,肝经血伤也,用加味逍遥散。若胸胁作痛,饮食少思,肝脾气伤也,用四君、芎、归、柴、栀、丹皮。若胸腹胀满,饮食少思,肝脾气滞也,用六君加柴胡、芎、归。若胸腹不利,食少无寐,脾气郁结也,用加味归脾汤。若痰气不利,脾肺气滞也,用二陈、白朮、芎、归、栀子、青皮。若咬牙发搐,肝旺脾虚也,用小柴胡汤、川芎、山栀、天麻、钓藤钩。或用风药则肝血益伤,肝火益甚;或饮糖酒则肾水益虚,肝火愈炽。若用大黄等药,内伤阴络,反致下血,少壮者必为痼疾,老弱者多致不起。
一破伤风,河间云:风证善行数变,入脏甚速,死生在反掌之间,宜急分表里虚实而治之。邪在表者,则筋脉拘急,时或寒热,筋惕搐搦,脉浮弦,用羌活防风汤散之。在半表半里者,则头微汗,身无汗,用羌活汤和之。传入里者,舌强口噤,项背反张,筋惕搐搦,痰涎壅盛,胸腹满闷,便溺闭赤,时或汗出,脉洪数而弦,以大芎黄汤导之。既下而汗仍出,表虚也,以白朮防风汤补之,不时灌以粥饮为善。前云乃气虚未损之法也。若脓血大泄,阳随阴散,气血俱虚,而类前证者,悉宜大补脾胃,切忌祛风之药。
一发痉,仲景云:诸痉项强,皆属于湿。又云: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则拘急。疮家发汗则痉,是汗下重亡津液所致。有汗而不恶寒曰柔痉,以风能散气也,宜白朮汤加桂心、黄芪。无汗而恶寒曰刚痉,以寒能濇血也,宜葛根汤。皆血气内伤,筋无所营而变,非风也。杖疮及劳伤气血而变者,当补血气;未应,用独参汤。手足冷加桂、附,缓则不救。
证治准绳 【明 王肯堂】
伤损总论
伤损论曰:夫伤损,必须求其源,看其病之轻重,审其损之深浅,凡人一身之间,自顶至足,有斫伤、打伤、跌伤及诸刃伤者皆有之。凡此数证,各有其说,有当先表里而后服损药者,为医者当循其理治之。然医者意也,不知意者,非良医也。或者禀性愚昧,不能观其证之轻重,明其损之浅深,未经表里通利,先服损药,误人多矣。有因此痰涎上攻,有因此大小脏腑闭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谓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信哉!此论治损伤之大纲也。然用药固不可差,而整顿手法尤不可孟浪。今以人之周身,总三百六十五骨节,开列于后。
节骨条分
人身总有三百六十五骨节,以一百六十五字都关次之首;自铃骨之上为头,左右前后至辕骨,以四十九字,共关七十二。
骨巅中为都颅骨者一,有势微有髓及有液。
次颅,为髅骨者一,有势微有髓。
髅前,为顶威骨者一,微有髓。女人无此骨。
髅后,为脑骨者一,有势微有髓。
脑后,为枕骨者一,有势无液。
枕骨之中附下,为天盖骨者一,下为肺系之本。
盖骨之后,为天柱骨者一,下属脊窳,有髓。
盖前,为言骨者一,言上复合于髅骨,有势无髓。
言下,为舌本骨者,左右共二,有势无髓。
髅前,为顖骨者一,无势无液。
顖下,为伏委骨者一,俚人讹为伏犀骨者是也,无势髓。
伏委之下,为俊骨者一,附下即眉宇之分也,无势髓。
眉上左,为天贤骨者一,无势髓,下同。
眉上右,为天贵骨者一。眉上,直目睛也。
左睛之上,为智宫骨者一,无势髓。
右睛之上,为命门骨者一。两睛之下,中为鼻。
鼻之前,为梁骨者一,无势髓。
梁之左,为颧骨者一,有势无髓,下同。
梁之右,为糾骨者一。颧糾之后,即耳之分。
梁之端,为嵩柱骨者一,无势髓。
左耳,为司正骨者一,无势髓,下同。
右耳,为纳邪骨者一。
正邪之后,为完骨者,左右共二,无势无髓。
正邪之上附内,为嚏骨者一,无势少液。
嚏后之上,为通骨者,左右前后共四,有势少液。
嚏上,为腭骨者一,无势多液。
其腭后连属为颔也。左颔,为乘骨者一,有势多液,下同。
右颔,为车骨者一。
乘车之后,为辕骨者,左右共二,有势有液。
乘车上下,出齿牙三十六事,无势髓。庸下就一,则不满其数。
复次,铃骨之下,为膻中,左右前后至莜,以四十字关九十七骨。
辕骨之下左右,为铃骨者二,多液。
铃中,为会厌骨者一,无势髓。
铃中之下,为咽骨者,左中及右共三,无髓,下同。
咽下,为喉骨者,左中及右共三,下同。
喉下,为咙骨者,环次共十事。
咙下之内,为肺系骨者,累累然共十二,无势髓。
肺系之后,为谷骨者一,无髓,下同。
谷下为谷道骨者,左右共二。
咙外次下,为顺骨者共八,少液,下同。
顺骨之端,为顺隐骨者共八。
顺下之左,为洞骨者一。女人无此。
顺下之右,为棚骨者一。女人无此。
洞棚之下中央,为(骨曷)骭骨者一,无髓。俚人呼为鸠尾。
(骨曷)骭直下,为天枢骨者一,无髓。
铃下之左右,为缺盆骨者二,有势多液。
左缺盆前之下,为下厌骨者一,无髓,下同。
右缺盆前之下,为分膳骨者一,下同。
厌膳之后附下,为仓骨者一。
仓之下左右,为髎骨者共八,有势无液。
髎下之左,为胸骨者一。男子此骨大者好勇。
髎下之右,为荡骨者一。女子此骨大则失夫。
胸之下,为乌骨者一。男子此骨满者发早白。
荡之下,为臆骨者一。此骨高,多讹妄。
铃中之后,为脊窳骨者,共二十二,上接天柱,有髓。
脊窳次下,为大动骨者一,上通天柱,共成二十四椎。
大动之端,为归下骨者一,道家谓之尾阎。
归下之后,为篡骨者一。此骨能限****。
归下之前,为莜骨者一。此骨薄者,多处贫下。
复次,缺盆之下左右至衬,以二十五字关六十骨。此下止分两手臂至十指之端众骨。
支其缺盆之后,为伛甲骨者,左右共二,有势多液。
伛甲之端,为甲隐骨者,左右共二。此骨长则至贤。
前支缺盆,为飞动骨,左右共二。此骨短,病痱缓。
次飞动之左,为龙臑骨者一,有势无髓无液,下同。
次飞动之右,为虎冲骨者一。
龙臑之下,为龙本骨者一;虎冲之下,为虎端骨者一,俱有势有髓。
本端之下为腕也。龙本上内,为进贤骨者一。男子此骨隆为名臣。
虎端上内,为及爵骨者一。女人此骨高,为命妇。
腕前左右,为上力骨者共八,有势多液,下同。
次上力为驻骨者,左右共十,下同。
次驻骨,为搦骨者,左右共十。
次搦,为助势骨者,左右共十。左助外为爪,右助外为甲。
爪甲之下,各有衬骨,左右共十,无势无液。
复次,(骨曷)骭之下,左右前后至初步,以五十一字关一百三十六骨,此下至两乳下,分左右自两足心众骨所会处也。
(骨曷)骭之下,为心蔽骨者一,无髓。
(骨曷)骭之左,为胁骨者,上下共十二,居小肠之分也。
左胁之端,各有胁隐骨者,分次亦十二,无髓。
胁骨之下,为季胁骨者共二,多液。
季胁之端,为季隐骨者共二,无髓。
(骨曷)骭之右,为肋骨者共十二,处太阳之分也。
肋骨之下,为(月少)肋骨者共二,各无隐骨,惟兽有之。
右肋之端,为肋隐骨者共十二,无髓。
莜骨之前,为大横骨者一,有势少髓。
横骨之前,为白环骨者共二,有势有液。
白环之前,为内辅骨者,左右共二,有势有液,下同。
内辅之后,为骸关骨者,左右共二,下同。
骸关之下,为楗骨者,左右共二。
楗骨之下,为髀枢骨者,左右共二,有势多髓。
髀枢下端,为膝盖骨者,左右共二,无势多液。
膝盖左右,各有侠升骨者共二。有势多液。
髀枢之下,为(骨行)骨者,左右共二,有势多髓。
(骨行)骨之外,为外辅骨者,左右共二,有势有液,下同。
(骨行)骨之下,为立骨者,左右共二。
立骨左右,各有内外踝骨者共四,有势少液。
踝骨之前,各有下力骨者,左右共十,有势多液。
踝骨之后,各有京骨者,左右共二,有势少液。
下力之前,释欹之前,各有起仆骨者共十,有势。
起仆之前,各有平助骨者,左右共十,有势。
平助之前,各有衬甲骨者,左右共十,无势少液。
释欹两旁,各有核骨者,左右共二,有势多液。
起仆之下,各有初步骨者,左右共二,有势无髓有液。女人则无此骨。
凡此三百六十五骨也。天地相乘,惟人至灵。其女人则无顶威。散血膏敷贴。或趺磕损伤未破皮肉者,用捕肉膏敷贴。
凡刀斧斫磕趺破上唇而拔缺者,用绢片一小条,从脑后缚向前来缚合缝定,次挟封口药,外以散血膏敷贴。如下唇整法,却以绢片从下颏兜缚,及如前法整顿,次掞末敷药。或无肿,不须敷药。
凡偶含刀在口内戏耍,误封断舌头,未全断者,用封口药敷,一日换二三次药,七八日全安。
凡两脸涎囊被刀斧斫磕跌堕等伤,伤开涎囊者,用绢栈缝合,却以封口药涂敷,外以散血膏敷贴;七八日接住肉,剪去线,挟封口药。
凡牙齿被人打趺砍磕,去了牙齿者,只用补肌散掺,及封口药掞,服破血药止痛药,并用水煎药服,不宜用酒煎药,须知此法,乃大有功。
凡牙断趺磕斫伤,牙齿未动者,用芙蓉膏末掺。如齿动者,用蒺藜根烧存性为末,常揩搽之,即牢。
凡割喉者,用脚骑患人头项,以丝线先缝内喉管,却缝外颈皮,用封口药涂敷,外以散血膏敷贴换药。或喉被人打歪,以手摇正,却以前膏敷贴。若结喉伤重,软喉断,不可治。以汤与之,得入肠者可治,若并出者不可治。
颈骨肩胛胁肋伤:凡高处跌堕,颈骨摔进者,用手巾一条,绳一条,系在房上垂下来,以手兜缚颏下,系于后脑,杀缚接绳头,却以瓦罂一个五六寸高,看捺人浅深,斟酌高低,令患人端正坐于罂上,令伸脚坐定,医者用手掣捺平正,说话令不知觉,以脚一踢,踢去罂子,如在左用手左边掇出,如在右用手右边掇出,却以接骨膏、定痛膏敷贴。又一法,令患人卧床上,以人挤其头,双足踏两肩即出。
凡左右两肩骨跌堕失落,其骨叉出在前,可用手巾系手腕在胸前;若出在后,用手巾系手腕在背后。若左出折向右肱,右出折向左肱,其骨即入。接左摸右鬓,接右摸左鬓,却以定痛膏、接骨膏敷之。
凡肩井骨及胁下有损,不可束缚,只捺令平正,用补肉膏、接骨膏、定痛膏敷贴。两肋骨亦然。
凡肩赙骨出,相度如何整,用椅一个,令患人于椅后伸两手于左洞、右棚及初步等五骨,止有三百六十骨。又男子女人一百九十骨,或隐或衬,或无髓势;余二百五十六骨,并有髓液以藏诸筋,以会诸脉溪谷,相需而成身形,谓之四大。此骨度之常也。
头目鼻耳伤:凡脑骨伤破,轻手撙捺平正。若皮不破者,用退肿膏敷贴;若皮破肉损者,先用封口药掞之,外以散血膏贴之;若皮破血流者,用止血散掞之;若肿痛者,用葛叶、毛藤叶、枫叶尾砍烂敷之,不可见风着水,恐成破伤风。
凡脑骨伤碎在鞕处,可治。若伤太阳穴,不可治。如在发际,须剪剃去发,看皮破不破,依上用药敷。若欲洗,宜用熟油和药水洗,或和温茶洗之。
凡面目伤,青黑色,用一紫散敷,或紫金膏贴。伤重者用补肉膏敷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