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吗,一方面福利性实物配给助长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倾向,不利于调动军人献身国防事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福利性实物配给又造成了部队内部的分配不公。一些大机关,依仗职权,比较容易争得政府部门所拨的有关福利建设方面的资金,自筹资金的渠道也比较多。
而基层的院校、部队就很难有这些条件。同是军人,因为他们所在的单位不同,就注定了他们享受福利的起点不同。有的单位能为剐参加工作的干部提供宽敞的住房,而有的单位却无力为年过半百的老同志解决安身之所。更有甚者,有的单位已经把福利变为一种“等级俸禄”,成为一种权力象征,官级越大,福利性实物配给的质和量就越好越大。
一方面全军每年都要大兴土木,新增100万平方米的住房,目前营房总面积已达6200万平方米,按随军军官计数,每人平均应有住房120平方米。一方面仍有相当一部分干部的住房面积达不到标准。据统计,全军有20万非编人员占用住房1250万平方米,其中复转干部滞留营区达9万余户,占用住房500多万平方米。
某规格为大区级的机关编制为800多人,而从事后勤保障的人员竟有8000人之多,有10个师级职能部门,下辖车队、食堂、宾馆、门诊部等大小单位100多个。而美国的五角大楼,占地200多亩,有20000多人上班,负责后勤保障的正式人员只有16人……
这就是传统的军队福利制度致命的弊端:高成本投入,低效率回报,资源配置惊人的浪费!郝万禄突然眼前一亮:对,就从形成弊端的原因作为切入点,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将这些现象分析归纳为四大矛盾,即:分配不公与公平分配的矛盾、“政府化”与“社会化”的矛盾、供给刚性与需求弹性的矛盾以及公共福利边际成本与个人福利边际成本的矛盾,而解决这些矛盾的根本出路就是改革现行的军队福利制度,实现军队福利制度创新。他还大量运用了一些数学模型和现代经济学的一些具体方法,如比较与归纳相结合、实证与规范分析相结合、静态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及边际分析的方法,无差异曲线的方法,把中国军队福利制度的新目标模式概括为: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三多”(即多元化的保障主体、多渠道的筹资方式、多层次的保障结构)的军队福利结构体系;实现“三化”(即军队福利工资化、军队福利货币化、军队福利社会化)的军队福利制度和“一统二分”(即统一决策管理与分工管理、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军队福利管理体制。
孜孜不倦的努力,使郝万禄提前半年时间拿出了25万字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军队福利制度研究》。预答辩时,在场的同学和老师,一片赞扬声。郝万禄没有飘飘然,拿回去请自己的导师挑毛病。郝万禄的博士导师蒋一国教授曾是四川大学经经济系的高才生,60年代初参军,从事政治理论教学至今,是资深的经济理论专家。对郝万禄这个勤奋好学义有远大抱负的弟子,蒋教授有更深一层的关爱。他仔细阅读了郝万禄的论文,斟字酌句,指出了论文中的问题:西方经济学原理应用太多,与国情的结合上有生搬的痕迹,有些基本范畴的概念还不够准确。导师的点拨,句句入脑人心,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了修改。
第二稿出来了,他又拿去征求意见,请著名的经济学家马洪研究员、吴家骏研究员、周弘研究员、吕政研究员等专家审阅,请总部机关的业务部领导提意见,于是在福利制度的改革思路上,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梳理和修正。
就在这时,一封加急电报送到了他的手上:“母病危,速回!”郝万禄焦急万分,他知道,家里一向支持他的工作,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来影响他。可现在的论文,正是较劲儿的时刻……
蒋教授体察到了他的心思,对他说:“老人的病一定是很重,你还是回家看看,这儿有我呢!”亲自到学员队为他请了假,硬是把他“赶”了回去。
母亲得的胆管癌已到晚期,郝万禄回到家送母亲住了院,待病情稍有好转,留下了点钱,就连夜跑了回来。他放不下他的论文,也放不下母亲的病,就一边改论文,一边给母亲买药、寄药。
第三稿、第四稿、第五稿,一稿比一稿精致、准确,更具理论价值。
而对他来说,每改一稿,都是一个呕心沥血再思考再创造的过程,都伴随着无法言说的疲劳,那是一种从内到外透发出来的疲劳。的确,他太需要休息了。
就在他的论文基本定稿的时候,不幸的消息再次传来,他的母亲去世了,他终于没看上母亲最后一面。守在母亲的灵前,郝万禄泪雨涝沱。
2000年6月24日,对郝万禄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日子。国防大学教学楼的一间教室里,气氛庄严肃穆,97级博士研究生论文答辩会即将开始。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萧灼基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答辩,国防大学校长邢世忠上将也特地赶来,作为观众列席旁听。
两个多小时的答辩时间里,面对老师的中英文提问,郝万禄胸有成竹,反应敏捷,思路清晰,语言准确精练,令在场的专家学者首长老师十分满意。最后,萧灼基教授宣读论文答辩结果:“论文选题新,难度大,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军队福利制度的基本理论框架。作者以军队福利制度的科学界定为逻辑起点,研究了军队福利需求和供给结构与运行及其历史演变与制度安排等问题,并针对传统军队福利制度的‘制度性缺陷’,提出了中国军队福利制度创新的路径和对策,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理论体系。2.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学术观点。提出并论证了军队福利制度基本命题的‘三对范畴’,提出了军队福利制度的最佳模型,提出推进军队福利工资化、货币化、社会化以及制度化的全过程是军队福利制度创新的本质所在。3在研究方法上始终贯穿了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重点运用了现代经济学局部均衡分析以及福利经济学、公共产品理论的方法以及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将一般经济学理论运用于国防经济研究领域方面,作了有价值的探索。”“论文是一篇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优秀论文,已达到国防经济学博士学位论文水平。”
回答萧教授的,是一片热烈的掌声。人们都在为郝万禄的艰苦探索得到肯定而鼓掌。郝万禄也深感欣慰,像一个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母亲,疲倦而幸福!
这篇论文最后以《国防大学科研要报》的形式,就当前军队福利制度社会化面临的困境与政策建议,呈报给了中央军委。
永不停歇
燕园再求师,只因为心中有一盏不灭的灯
郝万禄在国防大学学习期间,作为在校博士生、学员,首创了五个第一。
第一个走上国防大学的讲堂作学术报告,并获得全校的“优秀学术报告奖”;第一个以教研室教员的身份,为基本系讲“国防经济专题研究”课程,而且从校内讲到校外,从学员队讲到总部机关;第一个在国家一级刊物、杜科类核心期刊《中国军事科学》杂志上,连续刊登两篇重头文章,其中有一篇还被评为优秀论文,收入专集;第一个作为知名人士,在《国防大学学报》专访栏目,作了重点介绍;第一个获得国防大学年度的“优秀科研成果奖”。
但是,所有的第一,都不能阻止郝万禄进取的脚步。在国防大学临毕业前,他又爆出了一个冷门:已经通过了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专家组的面试,将师从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教授和晏智杰教授,进入北大博士后流动站,继续他的中国福利制度研究工作。在向北大博士后流动站提出申请的40名应届博士生中,只录用了三名,他是其中之一。
成绩只说明过去。对郝万禄来说,在教书治学的道路上,不满足现状,不断追求,不断地超越自己,已经成为他血液中的一种特质,固化在他的性格基因里。他的目标永远是:下一个。
和他同时期来院的大学本科生,共有十来个,到现在,下海的下海,到机关的到机关,固守在教书岗位上的,只有他一个。
和他同时期毕业于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硕士研究生的同学,也有十来个,到现在,埋头于教书做学问的,也只有他一个。
博士研究生毕业,又给了他一次选择的机会,至少可以使他的科研条件改善许多,但他,还是放弃了。
1999年岁末的一天,因宣传******理论而闻名全国的国防大学政治理论教研室主任许志功教授找到了他。因为郝万禄在学校的出色表现,识才爱才的许主任一直在关注着他,希望他能留下来,在国防大学的政教室里挑大梁。“我现在缺的正是像你这个年龄段的能带博士研究生的经济学博士。”
郝万禄感动的同时又非常为难,越临近毕业,他的心里就越不平静。从心里说,他非常喜欢国防大学这个地方。这里是我军的最高学府,规格高,发展空间大,有关爱他的师长,栽培他的领导,还有静谧幽雅的自然环境。可,他更割舍不下后勤指挥学院。
学院撤销时,为了保留骨干,领导把他留在了直属总后的干部轮训大队;学院复建时,为了解除他的后顾之忧,第一批把他的爱人从怀柔的指挥技术学院调到了本院政教室;1993年,单位又支持他读完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硕士研究生;1994年,他又被单位破格提拔为副教授;1995年被提名为“总后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1996年被评为总后勤部“科技新星”;1997年他考上国防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以后,院领导多次打电话询问他的学业,请他回去讲课,嘱托他学成后一定回来,为学院建设效力。俗话讲,“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现在学院正是需要人的时候,我不能只顾自己发展,一走了之。他决定回后勤指挥学院。
许志功主任又找过他两次,第三次还拿来了学校干部部的商调干部表,可听了他的一番肺腑之言后,被他的赤诚所打动,尊重了他的选择。“国防大学随时都欢迎你来”。许主任临走时对他说。
在郝万禄的心里,事业是第一位的,而他事业的基点,在后勤指挥学院。他一回到学院,院里就批准了他参加正高级职称评定的申请,任命他为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高职评审委员会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导师组成员等工作。还有很多单位讲课的邀请以及杂志社、出版社约稿的信函……
谈到他在北大博士后流动站的工作,他说,在北大做博士后有两个目的,一是拓宽学术视野,广交朋友,博采众长,把自己的学术观点和理论体系拿到一个更广阔的背景去研究。一个学校,要想创名牌,也必须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魄。二是希望得到更多的名师指点。名师之所以是名师,确有不同凡响之处。他们深厚的学养,严谨的学风,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不仅使人的专业水平提高,而且能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和净化,这在当前环境下,对抵制各种诱惑,处变不惊,虔诚守定,平心静气,教书治学,是非常需要的。
“经济学是一门致富的学问,难道你从来也没想到用你的知识改善一下你的个人生活吗?”笔者曾多次坐在他家的张了嘴的沙发上采访,终于问了这句想问的话,“比如说,给MBA班讲课,给大公司作咨询,或者干脆下海,到外企……”
“对盒钱,我的态度是够用则已。”郝万禄调整了一下坐姿说,“我不买房子不买车,发的工资已经够用了。人,应该把有限的精力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对我而言,教书写书比挣钱更有意义。况且,时间对我非常宝贵,我很欣赏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话:暮色已经重了,村子还没有到,快些走,再快些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