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听孔庆程的课而带病坚持,甚至推迟人院、提前出院的学员也有不少。1994年,河北省军区后勤部战勤参谋李毅(现任战勤处处长),得了扁桃体炎需要做手术,他怀揣住院通知书,坚持再听孔教授讲一节课。课后差点晕倒,同学们搀扶着把他送进了医院。青藏兵站部的一名干部在后勤学院学习期间,住院做了开颅手术,伤口愈合后正在静养。他听一名来看望的同学无意间谈起孔教授下午要讲课,不觉兴起,午饭后偷偷溜出病房来到教室听课。
一日为师生,终身成挚友。这是人们对孔庆程和他的学生们关系的形象描述。一次,在山西工作的一位同学打电话给孔庆程,说本单位一名转业干部的女儿得了白血病,住进*******。他们家庭困难,陪护的人住不起旅店。孔庆程接电话后和夫人商量了一下,就托关系帮助联系廉价住房,还买了营养品去看这个小病号。孩子住了一年医院,他们去看了十几次。但因医疗无效,小孩夭折,孔庆程还帮助联系火化,把陪护的人送走。这家人千恩万谢要认孔庆程为亲,孔庆程不同意。
现在,这家人每年还要坚持给孔庆程寄一点核桃、红枣,以表他们的心意。
每年新年春节期间,学生们给孔庆程寄的贺年卡如雪片般从全国各地飞来。不步贺词中说:“感谢恩师指点,深感受益匪浅,终生难以忘怀。”还有些打来贺年电话,发了贺年电报,汇报他们回部队后的成长进步,祝孔教授健康长寿。孔庆程总是把这些当做不断奋发进取的动力,来年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教学、科研中去。
照理说,学院有寒暑假,可以作短暂的调整和休息。可孔庆程假期比平时还忙。平时紧张还有规律,可一到假期,四处打电话来求书求盘求教,或请他去讲课。这也足见他的课程影响之广泛深远。一天,某部一名助理员从中俄边境驻地打来电话,说很喜欢孔庚程的《军用公文写作20讲》,但书店里买不到。孔庆程二话没说就寄去了书。当那位助理员再次来电话说孔教授寄书时下方没写清地址,邮局拒绝办理汇书款手续时。孔庆程笑着说:“那原本就是送给你的,我故意没写详细地址。”十几年来,他接到几千封来信。数万个电话。凡是求助的他都鼎力相助,凡是求教的他都耐心指点,倾自己全力,帮战友之需。
全军各部队组织参谋人员集训,都有请孔庆程去讲课的,只要工作能排得开,他总是有求必应,从不讲价钱,从不避艰险。龙年新春,他应邀到青藏兵站部讲课。一下车就召集座谈会,边吸氧气边听学员们的意见和要求,然后连夜突击准备讲稿。负责接待的同志见时过午夜,他还在挑灯写教案,劝他早点休息。他说:到了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的青藏兵站部,就要以这种精神工作,这也算入乡随俗吧!
孔庆程下部队讲课,从不讲吃住条件,不借机绕道游山玩水。在驻京部队讲课,常常是吃完了饭去,讲完了就回来。用他的话说就是:既少给部队添了麻烦,也使自己有了很多的研究时间。惟有一点不怕麻烦部队,那就是每次下去讲课,他都要求部队推荐儿份文书。一是讲课时结合实例分析,二是带回去研究研究。他的《军用公文范例评点》就是从速些资料中得来的。
孔庆程讲课坚持一条原则,能用新例子说明问题的,就不用老例子。2000年5月31日,他在讲“做人与写作”时,就引用了5月30日《解放军报》第一版的小评论“人生之乐”,结合实际谈了自己对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的理解,人情人理,感人至深。下课后,一名学员眼含热泪激动地拉着孔教授的手说:真是太精彩了,我一辈子都忘不熟悉孔庆程的同志都说:他心里时时装着学业,装着学员,人人都有体会,处处都有体现。一般教授讲课,特别是到外地讲课,讲完也就了事了。可是孔庆程不满足于此,他还要采取各种方式回访、问效、交流,巩固教学成果,加深和学员的友谊。1995年6月上旬,孔庆程到西北某部参谋集训队讲了几天课,回来后结合听到的反映和自己的感悟,给集训队同学写了一封2000多字的长信,结合自己当参谋的体会,谈了对参谋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谈了对参谋“六会”发展的展望,谈了工作作风和工作艺术,寄予了殷切希望,最后还附一首六言诗《期望》:“古城集训三月,喜获圆满成功。揭开新的一页,迈进‘军师’门中。要当合格参谋,还需攀登高峰。未来前途光明,希望困难并存。发扬拼搏精神,学习永不放松。今日师生共勉,来日情谊更浓。期待传来捷报,吾将由衷赞颂。”署名是:你们的朋友孔庆程。何队长在集训队毕业典礼上宣读孔教授的信后,大家感动不已。几年之后,孔庆程坐飞机去新疆库尔勒讲课,在机场候机时,一个似曾相识的同志主动过来向他问候,原来是参加那次集训的学生,现在当了后勤部副部长。他激动地说:“孔教授,您讲的课我最爱听,我打心眼里佩服您。”孔庆程从教就是这样以人为本,他始终认为:校长、教员是为学员服务的,学员是为部队服务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培养后勤学员,强调这一点更重要。如果不帮助他们树牢为部队服务的思想,树牢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那么教会他们写作的技巧很可能成为营私的工具,还不如不会的好。
不计得失,为了军队后勤文书学
“公文千古好,仕途一时荣。得失区区事,宠辱无需惊。”孔庆程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军队后勤文书学,他忘却了名利地位,舍弃了发达的机会。
1985年,百万大裁军。与此同时,一批年轻干部得到提升。孔庆程在军机关时的同事和继任者们不少提拔为正师职,而孔庆程还是一个副团职教员。历史就是这样,永远也不可能绝对公正。是啊,论资历,孔庆程上学时是班主席,入伍前是村会计,入伍不到一年就人了党,先后当过战士、文书、班长、排长、副连长、作训参谋、战勤参谋,既有基层工作经验,又有机关工作经验。论能力,孔庆程1964年大比武是标兵,以后参谋六会训练是尖子,文字功夫很好,口语表达能力很强,组织协调能力很棒。论品行,他尊重领导,团结同志,服从全局,不怕牺牲,注重实干,勇于创新。应该说是难得的全才。
早在1980年,由于孔庆程的成就和名气,还有他出色的工作能力,他以前所在的军党委专门派后勤部长来北京找他,想让他回去出任战勤处长一职,但是孔庆程一日谢绝了。有人对此不解,问他为什么不愿意做官。孔庆程说:“我并不是说当官不好,我只是想,一个人一生只能干好几件事,想把每一件事都做好,是不可能的。搞行政当然得有人,没有人搞行政,社会就乱了,部队也乱了,那我们岂不是要失业?我研究军队后勤文书学已经入了门,人了迷,更想静下心来,搞一门学科,以便留给后人。”听了他这样幽默的解释,问者会心地笑了。
可是孔庆程至今不感到后悔。他说,从大处讲:当教员是部队的需要,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学术难题的攻关者,学员心灵的塑造者,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学质量的决定者,其地位举足轻重。只要你肯在三尺讲台洒汗水,就可能教书育人铸辉煌。虽然自己不一定能当将军,但一定能教出千百个将军。从小处讲:立功立德不如立言。当教员虽然政治地位低一点,但学术地位高了。在军人的脑海中,不可能记下每位将军的名字,但不可能漏掉一个学科创立者的名字。
孔庆程就这样一直安然、坦然、超然地走在人群里,以自己的创造与牺牲,给军队公文增添了一道别样的风景,加速了军队的公文向正规化迈进的步伐,使其日臻完善……
孔庆程轻位重名,但从不图虚名,而且总是甘为人梯,奖掖后进,提携新人。对于这一点,凡是和他共过事的人都有着共同的感受。程谦,六年前从长沙炮兵学院调到后勤指挥学院,当孔庆程的助手。孔庆程一边放手让他干,另一方面耐心传帮带,第二年他就崭露头角,获得一项首都高校电教二等奖。三年之后再创辉煌,获学院授课质量二等奖。
褚彦清曾是孔庆程的学生,是从部队调来学院的,孔庆程主动给他压担子,勉励他当兵就要当好兵,教书就要当名师。褚彦清现在教学能力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受到学员的称赞。
孔庆程常说,一门学科的创立,需要许多代人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准备;一门学科的发展和完善,需要许多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只是在承上启下的节骨眼上发挥了一点作用。如果无视前辈的不懈努力,贪天之功为已有,那就是恬不知耻;如果无视后人的发展潜力,固步自封压别人,那就是自不量力。只有站在结合点上,顺应历史前进的潮流,做一些积极促进学科发展的工作,才是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风范,也是贯彻江总书记“三个代表”要求的实际行动。
程谦对孔庆程有更深的感受和理解。他说:“如果跟着孔教授的人,不多看书的话,那么你的脑子绝对跟不上他,他讲的东西你有时根本听不懂。因为孔教授经常去图书馆看书,特别是一些新书,往往我们不知道,他就已经读过了。如果跟着他去兄弟单位讲课,闲时他总是泡在部队的公文堆里寻找新的着眼点。因而他的课总在更新,总在不断地改进方法,让学员们听起来能好懂易记。他常教导自己的学生们:一个人在同一时间里只能做一件事情,一心不能二用。”
一天,孔庆程的儿子从所在部队拨来了电话。当他祝贺父亲评上了教授职称时,孔庆程不客气了:“连你也来耽误我的时间,你是不是没事干了?”
儿子有些委屈,他说:“爸,你努力了这么多年,这也是组织对你的肯定和大家对你的认同嘛……”
孔庆程的口气有些缓和下来:“你知道,一个人一生应该立足做事,名利应该更多地给那些年轻人,他们才需要支持、帮助和鼓励。我老了,时间也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