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隰生
人们常把教师比作辛勤耕耘的园丁,这种比喻用在绝大多数教师身上是合适的。但如果把后勤指挥学院参谋教研室教授孔庆程比作辛勤耕耘的园丁,则不是很全面。因为他更像一个拓荒者,一个勇于标新立异,善于解难释疑,不畏艰难困苦,无惧挫折失败,永远披荆斩棘,锐意开拓进取的拓荒者。由他创立的军队后勤文书学现已达到理论教材基本配套、电化教材初具规模、软件研制有所突破、教学方法自成体系的水平,1997年被评为军队教学成果二等奖。他的专著《军队后勤文书学》、《军用公文写作指南》、《军用文书范例评点》、《军用公文写作20讲》总发行量达7万多册。十几年来,在后勤指挥学院听过他讲课的学员超过万人,四总部及各大单位直接听过他讲课的机关干部超过万人。
应当说,部队后勤公文规范化程度逐年提高,与孔庆程教授的不懈努力有很大关系。因为他传播了一门学问,弘扬了一种精神,形成了一套规范,培养了一批骨干,在军队后勤文书学方面的建树与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作为军队后勤军队文书学的奠基者,他的学术地位无人取代。这就是历史,是他倾注心血、挥洒汗水写就的历史。
不辱使命,创立军队后勤文书学
“****”结束,百废待兴。
1978年,党中央做出了拨乱反正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科教兴国便是其中之一。******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此时,中央军委正在贯彻******“把教育训练摆在战略位置”的指示,筹划军队院校的恢复、重建与兴办,提出了“把一流的人才调入院校,把一流的装备放在院校”的要求。后勤指挥学院的前身后勤学院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恢复和重建的,孔庆程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调入后勤学院的。不久,学院组织了大规模军事演练。在部队曾任作训参谋、战勤参谋,又是笔杆子的孔庆程被任命为第一导演组组长,与其后分别担任院、部领导的张乐元将军、王镇浩将军联袂执导,组织了一次有声有色的演习,写出了一份有理有据有分析的总结报告,为他其后被委以重任、创立军队后勤文书学奠定了基础。
根据传统的学科分类,后勤文书学是后勤参谋学的一个分支,也有些院校把它作为军队文书学的一个分支。总之,都是附属于其他学科,作为一个配角和陪衬。自幼喜爱标新立异、钻研问题的孔庆程结合长期从事部队机关工作及初步的教学实践,感到传统的分类方法不科学,提出了创建军队后勤文书学的设想。他的想法很快得到了领导的支持,但创立一门新学科,光有直接领导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更高层领导的批准。更重要的是:创立一个新学科的人仅有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广博的相关知识、深入的探索研究,乃至形成初步的框架结构,说服为数不少的持不同意见者。应当说,孔庆程创业的路是十分曲折且充满艰苦与风险的,命运之神对他并没有丝毫的厚爱。
此时,有不少熟人来劝孔庆程:你最好不要自讨没趣、自寻烦恼。
院校不同于部队,是知识分子密集的地方,你能辩过人家吗?万一领导不同意,你不是白费力气;万一有点闪失,你不是前功尽弃?为什么不稳稳当当地教书、老老实实地听“喝”?从个人和家庭的实际来看,你的房子还没分到,家属也等着随军,你有精力先去跑跑这些事多实惠啊!
孔庆程就是孔庆程,他很谦虚但更自信,他不固执但很执著。他说,家属随军、住房分配、职务调整都是组织上考虑的事。自己的职责就是努力干好现在的事,尽可能谋划好将来的事。创立军队后勤文书学既具备了基本条件,又是部队正规化建设的急需。我既有部队工作的实践,又有机关工作的经验,加上几年教学中的摸索,完全有能力把这个学科建起来。你弄几个博士硕士来,他们未必能办得到!退一万步说,就是搞砸了,也好当一块奠基石、铺路石,让后人总结教训再去探索。
带着坚强的自信与执著的追求,孔庆程一边在职跟班攻读大学课程,一边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宣传军队后勤文书学,积极争取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认同。次年,他与助手周林和密切协作,联名发表了《后勤文书应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论文,指出:后勤文书学有区别于军用文书和文书学的独特属性,有独立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有独立的完整系统和理论基础,创立后勤文书学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与此同时,他“先斩后奏”,进入了军队后勤文书学学科体系的研究。他坚信,军队后勤文书学已经孕育成熟,它的诞生仅仅是个时间问题。即使是“难产”,甚至是“剖腹产”,也用不了很久了。
当时的条件十分简陋,一桌一椅一把扇,一笔一纸一身汗,加上一群单身汉(有的没结婚,有的家属没随军),没日没夜加班干。经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孔庆程和他的助手已经完成了《军队后勤文书学》一书的框架结构和材料收集。
在孔庆程调入后勤学院八周年之际,他的理想得以实现,学院组建参谋教研室,设后勤参谋学、军事地形学、后勤文书学、后勤训练法四个学科,由孔庆程负责后勤文书学教材的编写。三个月后,分六章35节共40万字的系统而规范的教材面世,专家学者给予充分肯定,各级领导给予高度赞扬,试讲后在学员中引起强烈反响。当时任总后司令部副参谋长的刘鲁民称赞:“编写这本专著,应当说是做了一件很有实用价值的开拓性的好事,值得高兴和庆贺。书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后勤文书学的基本理论,重点研究了后勤平战时各种文书的撰写方法和要求,并对后勤文书、后勤文书工作的历史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全书结构合理,内容丰富,规范性、实用性较强,对指导机关文书写作和提高文书工作水平都将有帮助和促进。”
正当人们对这个行伍出身、半路出家任教、不惑之年创立新学科的孔庆程羡慕、赞叹不已的时候,孔庆程在冷静地思考这门新学科还有哪些缺陷,应当如何完善。他深知,攀登不是爬木梯,那样攀登的高度只能是木梯的高度;攀登也不是爬楼梯,那样攀登的高度只能是楼梯的高度;攀登应当是找准新的制高点自己动手搭绳梯,这样虽然可能有危险,也找不到台阶下,但有望登上更高处。
在孔庆程看来,编出一本教材,仅仅是为一门新学科的刨建树起一块标牌,确立了一个支撑点。严格说来,还不能算建成了一个新学科。
而要建立一个新学科,光靠个人奋斗是远远不够的。其时,为组建参谋教研室,从武汉高级后勤学校调来一部分教员。孔庆程认为,天时地利不如人和,最重要的是加强团结协作。在学科创建时期尤其应该如此。
作为支部委员,他首先在支部会上提出:武汉的同志刚调来,人地两生,工作、生活困难都很多,一定要多为他们着想,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样才能产生凝聚力,使大家齐心协力投入学科建设之中,为学院建设多做贡献。当时任参谋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的张乐元现在对这件事还记忆犹新,他说:“老孔这个老同志打响第一炮,我这个书记就好说话了,也不用担心大家有不同想法了。我们主动把向阳的大办公室腾出来,打扫干净整理好,给从武汉调来的同志用,自己搬到阴面的小办公室里去,让他们一到教研室就感到这个集体的温暖。随后,叉由支委分头给新调来的同志家属联系工作单位,两年时间就把新调来的7名同志的家属工作问题全解决了。这里面有老孔联系的3个,他的贡献最大。由于大家关系融洽,亲如兄弟,样样工作都很出色,学科建设发展很快。参谋教研室连续3年被评为先进教研室,党支部连续3年被评为先进支部。如果没有老孔这样的老同志、好同志,这很难想像啊。”
科学研究需要忘我的精神,学科建设需要无我的境界。没有这样的精神和境界,就不会有大的作为。孔庆程深知这一点,为了学科建设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也不怕得罪任何人,甚至自己的顶头上司。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从来不为个人名誉地位、利益去争吵、打闹;但为了学科建设,却敢提意见爱放炮。对于这一点,绝大多数领导和同志是理解的,但有时也引起一些小小的误会,甚至影响到了他的提拔使用和职务晋升。1984年,由于名额、指标、比例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作为优秀教员的孔庆程没能晋升职务。对此,他坦然处之。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不管领导信任自己的时候还是考验自己的时候,不管领导表扬自己的时候还是批评自己的时候,都能任劳任怨,保持良好的心态,一如既往积极努力做好工作,为学科建设尽心尽力。
1992年,中央军委决定撤销后勤学院,人员开始分流。不少同志调到了新的工作单位,也有的到地方去发展新的事业。孔庆程在待分配阶段还在想着后勤文书学这门新学科。他认为:不管部队的编制体制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军队后勤文书学这门学科肯定还会发展,作为学科带头人的他还有用武之地。因此,他没有去联系新单位,而是继续研究,蓄势待发。果然不出他之所料。1993年,中央军委决定在原后勤学院的基础上组建后勤指挥学院,把原几个教研室合并为后勤指挥教研室。孔庆程又高高兴兴地到后勤指挥教研室任教,继续进行军队后勤文书学教学、研究。次年,修订再版了《军队后勤文书学》,使之更加完善,作为主干教材进一步确立了这一学科的地位。
世纪之交,后勤指挥学院再次组建参谋教研室,由年富力强的刘振起任教研宣主任。作为学科带头人的孔庆程担任党支部副书记,协助主任做一些党务和管理工作。他认为,年轻同志成长起来,是学科兴旺发达的表现。他一如既往地搞好研究,满腔热情地支持新主任工作。
还在讲党课时要求党员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能无所作为,也不能满足于一般的有所作为,而要大有作为。为把综合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把教研窒建成一个团结、求实、创新、先进的集体,以新的业绩、新的姿态、新的形象,迎接新的世纪,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不断创新,完善军队后勤文书学
三流的学者只会模仿别人的;二流的学者只能重复自己的;一流的学者既不模仿别人的,也不重复自己的。孔庆程和他的同事们就是在不断地争做一流学者,争创一流成绩。
他们从全局出发,站在学科前沿,从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人手,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明确提出了课程建设要达到“三个一”的目标:
即有一套8—10本配套齐全、适用性强、形式多样、自成体系的教材,有一套10—15部形象直观、内容规范、全面系统的教学录像片,有一套先进实用、简便易解、特色鲜明的公文自动生成系统。达到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学员作业微机化、成绩评估自动化、培养目标实用化的要求。如今,这一目标已经基本实现。辉煌的背后是艰难,因为没有艰难的创业,就出不了辉煌的业绩。
时光倒回8年前,一幅艰难创业的图景展现在眼前:1992年,在后勤学院面临撤销、人心涣散的情况下,孔庆程以执着的精神,主动请缨,投入了制作一部电化教材的决战。素有“火炉”之称的南京,入夏后步步升温,白天的平均气温超过了人的体温。为了争取部队支持与配合,孔庆程冒着酷暑三下宁城,时任南京军区后勤部部长的王太岚将军(现任总后勤部副部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当即决定拿出2万元,作为制作《公文流程》电教片的配套资金,与后勤学院下拨的科研经费捆在一块儿用,并指示所属某分部全力配合,尽快完成这一任务。
正当拍摄紧锣密鼓按计划进行之时,中央军委颁发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对公文种类、公文格式、行文规则、公文起草和审批签发、公文办理、公文立卷归档和销毁等作了新的规定和更加明确的规范。孔庆程立即和他的同事们动手修订文本和拍摄计划,进一步加以完善,拍出了全军第一部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为依据的《公文流程》电化教材。投入使用后,专家和部队的同志一致评价说教材形象、生动、直观、好懂、易记、可行,统一、规范、权威。该教材相继获得后勤学院一等奖、首都高校一等奖和总后勤部二等奖。
之后,他又和程谦等年轻教员合作,完成了《公文种类》、《公文格式》电化教材,获得两项二等奖,使后勤学院的公文类学科处于全军领先地位。空军指挥学院等单位先后派人参观见学、跟班见习、拷贝移植,孔庆程的知名度和后勤学院的知名度也随着学科的知名度而进一步提高。孔庆程被评为学院优秀教员,陆军参谋学院聘请他为战勤参谋专业客座教授,尽管当时他还是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