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人抵制住了贴牌战略的诱惑,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赚剪刀差的贴牌战略虽然能节省人工与资源,但时间一久,被贴牌国家会在产业链完善之后另起炉灶。到那时,贴牌国家的生产线早已转移到海外,很难用制造技术夺回市场。瑞士人拒绝把产业转移到日本,不光是为了维护“钟表王国”的尊严,也是预见到了贴牌战略在未来的隐患。
这件陈年往事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当竞争对手的产品物美价廉时,除了降低工本、减价促销外,把产品做到极致也是个有效的办法。当产品大大超出用户的预期,具有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特色时,企业将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
企业要想打造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必须把握好以下四个要点:
其一,准确把握用户需求。
用户最头痛、最渴望摆平的问题,用户觉得别扭却无处着力的地方,用户感到开心、痛快的兴奋点,这些都是用户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能准确把握用户的这三类需求,就能生产出超过用户预期的产品。
例如上述的瑞士钟表,并没有跟着日本钟表的节奏跑,而是坚持了精工高端的路线。瑞士人很清楚,自己不可能垄断所有的钟表市场,于是放弃了全面竞争市场,转而集中力量维护并开发高端市场。无论日本在中低端市场如何顺风顺水,都难以满足高端消费者挑剔的市场需求。正因为准确把握了高端消费者的需要,瑞士钟表匠才成功捍卫了“钟表王国”的口碑。
其二,逼出自己的潜力。
想做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就必须把浑身的潜力给逼出来。只有把自己逼疯,才能把对手逼死。逼疯自己是种夸张的说法,其本意是用完美主义精神强迫自己不断精益求精。现在的用户胃口挑剔,内心敏感,因此,想为用户提供超过预期的产品和服务,就得比用户更加挑剔。挑剔到让自己“疯”掉,然后以背水一战的气概逼自己闯出一条新路子。
小米公司对产品设计有三个标准:加正值、不加不减、加负值。
“加正值”是指该项设计具有存在的必要性;“不加不减”是指该项设计可有可无;“加负值”是指该项设计会产生副作用。小米追求的极致就是把每个工具都调试到最优化,不仅要清除所有“加负值”,连“不加不减”的设计也毫不留情地抹去。逼自己用比消费者需求更高的标准来设计产品,这就是为什么小米能把产品做到极致,赢得广大“米粉”的秘诀。
其三,盯紧管理工作。
设计上的高标准,必然导致对管理的高要求。因为精益求精路线要求每个环节都不能松懈,但人毕竟不是机器,难免会有松懈。如果管理松弛的话,不仅没法逼出自己的潜力,也很难持续保证设计、生产、服务的高质量。
产品研发设计通常由产品经理来盯。但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企业最高领导者本身往往就是公司的头号产品经理。例如,奇虎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就自称是“360公司首席用户体验官”。腾讯公司老总马化腾和小米公司老总雷军也是如此。在这个产品为王的时代,互联网企业领导者应当具有产品经理的头脑,这样才能抓准用户需求,并想出超过用户预期的创意。此外,企业还应该注意培养和选拔产品经理,以保障研发团队能贯彻“打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的理念。
其四,要敢于颠覆惯性思维。
“毁三观”“刷新三观”是今天互联网上非常流行的词语。其本意是颠覆了人们对某人、某事、某物的固有认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毁三观”,并不是真要捣毁消费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突破道德与法律的底线,而是要求产品和服务能颠覆消费者的惯性思维。
想让用户尖叫吗?那就做他们没想到的事吧!
那些年杀毒软件行业顺风顺水,各大企业纷纷采用收费模式。奇虎360公司却反其道而行之,推出了免费服务。此举引发了整个杀毒软件行业的大洗牌。由于360安全卫士与360杀毒的正版软件可以免费下载,而且操作设计简明易懂,非常受广大网民欢迎。尝到甜头的奇虎360公司在此后不断“毁三观”,处处挑战人们的惯性思维,终于发展成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一大巨头。
但是,不是每个“毁三观”的举措都能获得成功。有的企业误以为“毁三观”只是用营销手段不断挑战消费者的猎奇底线。到头来,噱头是炒热了,但产品与服务本身却没有升级。这样根本无法让用户尖叫。其实,奇虎360公司的“毁三观”,是立足于不停地创新和微创新,通过把产品做到极致,来颠覆消费者的惯性思维。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口碑,口碑来源于让用户尖叫的产品和服务。想要打造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和服务,就得从生产设计到管理运营都贯彻精益求精的极致精神。卓越的产品解决了用户的需求,甚至实现了用户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潜在需求,故而能给予他们极致的体验。
产品不仅仅是功能载体,更是一个具有高度传播价值的天然媒体。那些能给予用户极致体验的产品,最能发挥其隐藏的媒体属性。换句话说,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好产品自己会说话,而前提是你的产品必须能让用户“尖叫”。
5﹒简约思维法则:小处着眼,微创新
山寨文化令不少企业头痛。有人推出新事物,马上就有一群人跟风。结果产品雷同率很高,市场竞争同质化。没有个性特点的产品,在这个年代是不会受到消费者青睐的。所以,有远见的大小企业,都在绞尽脑汁地进行创新。
互联网让知识更新的速度呈爆炸式增长。但随着知识体系的专业化与复杂化,类似于工业革命那样的根本性创新越来越困难。也许你想破脑袋做出了一样“新”东西,结果上互联网一搜,却发现类似的创意早在若干年前就已经出现了。
互联网经济时代,领跑者是“赢家通吃”,跟风者的收益是随着先后顺序依次递减。所以,要赚钱就得动脑筋走在前面。革命性创新不好做,那就退而求其次,从小处着眼,朝微创新的方面着力。
什么是微创新?例如,风靡全国的“**丝”一词,就是由百度李毅吧的普通网友们发明的;又如,网络上的“回家体”“淘宝体”“咆哮体”、三行情书、三行遗书、恶搞视频、微动漫等网络文化产品,都是网友们自发涌现的小创意。这些小创意成本不高且技术门槛低,几乎人人都可以做。不像高精尖技术,不砸个几十亿美元就做不出来,只要你花点时间与精力去琢磨,就可以搞定微创新。
虽然网友的微创新主要是用来娱乐消遣的,但巨大的传播效应从侧面反映出了其巨大的潜在商业价值。所以,企业可以采用简约思维的办法,放弃技术难度过大的创新,转而采用四两拨千斤的微创新。成本低廉的微创新,能让消费者得到更好的用户体验,给企业带来差异化竞争优势。
微创新不仅具有以小博大的效益,还能降低企业创新的风险系数。由于成本低廉,技术简易,就算微创新不成功,企业的大量资金、时间、精力也不至于打水漂。特别是刚创业不久的公司,无论资金、人力、渠道都不能与老牌大公司相提并论,所以更应该采取简约思维,集中力量搞微创新。
互联网经济的微创新主要有两个指导思想:从小处着眼,让产品契合用户的心理需求;迅速创造,不断试错,成功之前别停下。
以用户为中心是互联网思维的一个重要内容。用户思维与简约思维交织在一起,就是微创新产生的土壤。在这个信息过剩的年代,消费者的审美逐渐从繁华风格回归到简约主义。简约不是简单,更不是简陋。用一句老话说就是:“好钢用在刀刃上!”企业在设计产品时,必须准确把握用户的心理需求,特别是要找出那些能对用户的内心体验产生巨大影响的细节。
这是一个用户体验为王的时代,很多创意都要靠用户来驱动。过去用户购物更多是被动选择,但互联网及网络社区的出现,让用户能够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与感受。产品研发人员与用户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研发人员往往追求技术上的新潮,让产品面面俱到、完美无缺。而用户大多时候更关心产品使用起来是否简单、便捷。产品只是功能齐全、高端大气上档次,但却操作复杂,也会让用户心烦。
所以说,假如企业闭门造车的话,很难做出让用户心灵触动的极致产品。企业应当转变传统观念,创新应以改善用户体验为立足点,而不是仅仅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企业在做微创新时,应该先掏空自己的头脑,暂时忘掉技术与过往的成功经验,重新站在用户的视角来看问题,把用户体验的满意度放在第一位。
不要小看微创新的力量,那些摸准用户心理需求的微创新,能够结结实实地打动用户的心灵。通常,小小的改变就能带来全新的感觉。从这个意义上看,微创新其实并不微小,甚至可能释放出开拓市场的巨大能量。
因此,企业在进行微创新时,不宜贪大求全,老想着创造一个无法超越的新东西。而应该从小处着眼,从点点滴滴的细微之处改进。微创新不一定是技术上的突破,只要能让用户在使用产品时获得更方便、更简单、更划算的体验,都属于一种成功的微创新。
微创新最重要的理念转变是:将过去自上而下、由内到外的创新模式,转变为自下而上、由外到内的创新模式。在互联网经济时代,用户不仅是意见反馈者,也是创意提供者。用户在阐述自己的需求时,往往也会带出一些微小的创意。故而360公司董事长兼CEO周鸿祎指出:“微创新,人人都是产品顾问。”微创新不需要专利实验室与资深科学家,企业的每一位员工与产品的每一位用户,都能成为微创新的发起者。
什么地方最容易产生微创新?同质化竞争最明显的地方。由于产品与服务同质化,缺乏鲜明的个性,所以消费者不会特意为某个品牌停留。也正因为同质化竞争过度激烈,才能把微创新的效果反衬得更明显。这就如同在一堆黑芝麻中放入一粒白米,一目了然。
微创新并不深奥复杂,无论是百年名牌老店还是新成立的弱小企业,只要用心观察用户的体验需求,都能找到微创新的机会。与此同时,由于微创新的成本与风险较低,企业能支付起失败的学费。所以企业可以连续出招,不断试错,直至找出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子。接下来,企业就可以专注于一点,把微创新的成果做到极致,打造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和服务了。
凡事有利就有弊。微创新简单易行成本低,也意味着被“山寨”的难度系数无限小。所以,微创新比那些技术含金量高的大创新更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如此一来,微创新带来的差异化优势,很快又会被无数跟风者的同质化竞争所淹没。因此,企业应当树立常备不懈的创新意识,不断快速研发新的微创新,不断给用户制造新的美好体验。通过在微创新领域持续发力来保持企业的差异化优势。
那么,怎样才能源源不断地产生微创新呢?以“变态”服务闻名于市场的海底捞火锅告诉你,走群众路线,多吸收一线员工的点子,微创新自然就出来了。
海底捞火锅致力于打造“总是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新鲜体验。例如推出折千纸鹤比赛。由于生意红火,海底捞各门店都有许多消费者排队等位。等位是个磨耐心的过程,偏偏现在的消费者普遍喜欢便捷,没什么耐心。于是不少客人因不耐烦漫长的等位,放弃了消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海底捞让客人在等位时顺便比赛折千纸鹤。一只纸鹤折合5毛钱,客人折得越多,本次消费越省钱。客人们专注于折纸,就会感觉等位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缩短了。
只是一个细微的变化,就解决了等位过程中的用户流失问题。微创新低成本、高效益的特点,被海底捞火锅发挥得淋漓尽致。
自从创立以来,海底捞每次都能用微创新打动消费者的心。尽管其创意一再被跟风“山寨”,但超群的持续创新能力,让海底捞能够不断保持用户的新鲜体验。值得重视的是,海底捞的一连串微创新都是一线员工的点子,而非营销团队的包装。企业基层的一线员工直接与用户打交道,最清楚消费者对产品及服务的意见,特别是用户体验在哪方面存在不足。一线员工天天活在“地气”中,所以总能提出最接“地气”的微创新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