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提要:如何减轻忧虑
你在担心什么?
你可以做什么?
何时付诸行动?
问题的起因是什么?
你有什么解决办法?
1.揭开忧虑的秘密
如果我们把花在忧虑上的时间用来寻找忧虑的起因,那么忧虑就会在我们智慧的光芒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你应该还记得,上一章里我介绍过威利·卡瑞尔的万能解忧公式,这个公式能不能解决令你忧虑的问题呢?当然不能。
那我们遇到问题时,该怎么办呢?我来告诉你答案,你一定要学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步骤,来应对各种不同的问题。这个办法分为三个步骤:
一、看清事实
二、分析事实
三、作出决定
这三个步骤不是我独创的,是亚里士多德教给我们的,他自己也曾经用过。那些像地狱一样困扰我们的问题,一旦想要解决的话,我们就必须用到这个方法。
看清事实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我们连最基本的事实都看不清楚,后面又怎么能谈得上妥善地解决问题呢?没有清晰的事实脉络,我们就好像“盲人摸象”一样,连走到悬崖边上还不知道脚下的危险。当然,这个也不是我研究出来的,这是已故的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学院院长赫伯特·赫基斯告诉我的。赫基斯院长生前曾协助过二十万名学生解决他们的忧虑问题,他说:“混乱必然导致忧虑。”他认为忧虑产生的原因,多半是由于人们没有足够的知识来应对他们所处的环境。他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如果有一个问题需要他在下周二之前解决,那么在这天到来之前,他完全不会试着作出决定,他要做的只是全力搜集有关这个问题的所有事实。等事实都搜集全了,事情的脉络自然也清晰了,到时他要解决问题,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赫基斯院长告诉我,他借此完全摒弃了忧虑。他说:“目前我的生活中,完全没有忧虑这个词的存在。一个人只要能够把他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寻找事情的真相上面,他的忧虑就会像暗夜中的影子一样在智慧的光芒下消失。”
我们大多数人又是怎么做的呢?爱迪生说:“人们不愿意花工夫去思想,简直无所不用其极。”即使我们真的去追求事情的真相了,我们也常常像猎狗那样,只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一面,忽略不感兴趣的一面。片面地追求,其结果就是令我们的判断中有很多是偏见。就像安德烈·马罗斯说的:“一旦和我们的欲望相符合了,我们就说它是真理;一旦相悖,我们就会特别愤怒。”
正因如此,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找到问题的答案是件非常令人困惑的事情。这就好比一个人非要证明2+2=5一样,不仅他自己的日子很不好过,就连他周围的人也跟着受连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赫基斯院长说:“我们应该、必须以一种超然、客观的态度来面对问题。”
诚然,当一个人开始忧虑的时候,头脑往往都会有些不清醒,情绪也容易激动,冷静地寻找事实真相对他而言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不过,我找到了两个好办法,有助于人们以客观的态度冷静分析问题。
第一个办法:在搜集事实资料时,假装不是在为自己,而是在为他人搜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样一来,有助于我们保持一个冷静的头脑和超然的态度,同时还可以很好地控制情绪。
第二个办法:在搜集给我们造成忧虑的事实真相时,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假设自己是对方的律师,也搜集一些不利于自己的证据,换句话说,就是找一些对自己不利和自己不愿意面对的事实。然后把这两方面的事实都写在一张纸上,很多时候,真理就在这两个极端的中间出现了。
在这里我要特别申明的是,如果无法看清事实真相,你、我、爱因斯坦,甚至包括美国最高法院在内,都无法对任何一件事作出最明智的裁决。智者爱迪生十分明了这一点,他死后留下了几千本笔记,详尽地记录了他面临的各种问题的真相。
当然,只是搜集资料对于解决忧虑也是于事无补的,我们必须要系统地对事情加以分析和诠释,否则一切仍将处于混乱之中。
下面介绍一下我个人的经验。我会把所有的事实都写下来,然后一一加以分析,这样事情解决起来就会容易得多。事实上,很多情况下当我把事实一一列举出来后,问题就已经开始变得很清楚了。查尔斯·吉特林告诉我们:“只要把问题讲清楚了,事情就已经解决了一半了。”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下面我就用我亲眼所见来告诉你这个方法有多么神奇,故事的主人公叫格兰·李欧菲,是一个我认识多年的朋友。
李欧菲在远东地区做生意,担任上海亚洲人寿保险公司的经理,直到1942年日本入侵上海前,他都可以说得上是一名非常成功的商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日本人占领了上海,还派驻了一个“军方清算员”,命令李欧菲先生协助他们清算保险公司的财产。“对于这件事,我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如果不跟他们合作,只有死路一条,”李欧菲说,“我无路可走,只好遵命行事。不过我藏起了一张大约七十五万美金的保险单,因为这张保单不是上海公司的资产,而是属于香港保险公司的。但是这没能逃过日本人的眼睛,他们最终还是发现了这件事。
“当时我并不在办公室,我的会计主任后来告诉我,那个‘军方清算员’当时大发雷霆,又拍桌子又骂人,把我骂得一文不名,说我是个无耻的强盗。听了会计主任的转述,我知道我很有可能会被日本人抓走的。
“我很担心自己会被日本人抓进宪兵队,因为我曾听朋友说过,他们是宁愿自杀也不愿意去那个地方的。我还有几个朋友在宪兵队受尽了酷刑的折磨后,还是死在了那里。如今我又要去了,我该怎么办呢?这么多年来,我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每当自己担心时,就坐在打字机前打下这样两个问题自问自答:第一,我担心什么呢?第二,我该怎么办呢?
“以前,我都仅仅在心里回答这两个问题,不会写下来。但是这次我发现把问题和答案都写下来,能令我的头脑更清醒,思路更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