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天禧三年(1019年),形势发生了变化。
王旦王子明因病罢相,以太尉掌领玉清昭应宫使。同年九月卒,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魏国公,谥号文正。
参知政事丁谓邀请寇凖归朝为相。
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出来丁谓此举是不怀好意的。丁谓对相位的垂涎,可以说是司马昭之心,而他此时邀请寇凖这个看他不顺眼却又资历深厚,能力出众的两朝元老回归中央,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就是蕴藏阴谋的。
可是或许这次大家真的是误会他的本意了。寇老此时已经五十八岁了,丁谓此时也已经五十有三,此时的他无论资历还是声望都不足以担任宰相,所以在他看来,此时邀寇老回朝,既可以使寇老等一系人对他的看法有所改观,而且有了这邀请寇老的名声,等他磨死了寇老,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出任宰相。此时的他有没有谋害寇老的心思我们不得而知,但我想来应该是没有的,就算有,以当时寇凖的名声,资历或者说能力来说,他都是没有胜算的,唯一可以依靠的,或许只有皇帝与皇后的恩宠,可寇凖两朝元老,风评甚好且有功于国,谁在真宗心里更有份量还不一定呢。
而且大家不知道的是,寇凖为相是王旦的意思。
最初王旦以宰相的身份兼任使臣,等到罢相后,他还是掌领使臣职务,专门设立使臣这个规定从王旦开始。不久,真宗又命王旦乘轿入禁宫中,让他的儿子王雍与直省官吏扶持,在延和殿面见真宗。真宗说:“您现在病很重,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让朕把天下事交付给谁呢?”
王旦说:“知臣莫若君,惟贤明的君主选择。”真宗再三询问,王旦都没有回答。当时张咏、马亮都为尚书,真宗一一向王旦询问这二人,王旦也不回答。真宗因而说:“试说说您的看法。”王旦勉强起身举着朝笏说:“以臣的愚见,不如用寇准。”真宗说:“寇准性情刚直狭隘,为相欠妥。”
王旦说:“其他人,臣所不知。臣为疾病所困扰,不能侍奉陛下很久。”于是辞别退下。
王旦的话在真宗心里是个什么位置呢,在王旦为相时,凡是大臣有所请求,真宗必定说:“王旦认为怎么样?”
在丁谓,王钦若一手策演的“天书封禅”事件时,真宗思考了很久,才表示同意,但心中担心王旦反对,说:“王旦要是认为不行怎么办呢?”王钦若说:“臣如果用陛下的圣意晓谕他,应该没有什么不行的。”真宗还犹豫不决,恰逢一日前往秘阁,突然问杜镐说:“古代所谓河出图、洛出书,果真是有这种事呢?”
杜镐是老儒,不能推测真宗的意思,随意应付说:“这是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已。”真宗由此心意断决,于是召王旦饮酒,非常高兴,把一尊酒赐给王旦,说:“这酒极佳,您回去与妻子家人共同享用。”等回家后打开,都是珠宝。由于这样,之后凡是天书、封禅等事,王旦只能不再有异议。
由此可见,王旦在真宗心中的地位是无人能及的,天禧元年时,赵恒更是向王相托孤,七月甲寅日,王旦独自一人在滋福殿应对,真宗说:“我正要以大事委托您,但您的病这样严重。”因而命赵祯出来拜见,王旦惶恐逃避,皇太子随从他而跪拜。
王旦说:“太子盛德,一定能承担陛下的事业。”因而推荐大臣十多人,他推荐的人中其后没有位至宰相的只有李及、凌策二人,单二人也成为名臣。
由此可见,哪怕没有丁谓的邀请,寇凖为相的事也是板上订钉的事。只不过朝中大臣知道真宗与王旦老先生对应的人不多,而丁谓或许是从刘皇后那里得到了什么消息也说不定。
外放十多年的寇凖回朝了,官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赐太子太傅。
赵祯意识到,摆脱做十余年傀儡的机会或许到了。
王旦,寇凖,杨亿等人和丁谓,曹利用不同,他们都是极为正统的士人,赵恒宾天后,他们是不会允许牝鸡司晨这种事情发生的。正史记载中,寇凖也正是与杨亿密谋令太子监国的事情败漏,才被罢相,封莱国公淡出中央的,以至于后来客死雷州。
寇老回京的第二天赵祯就登门拜访了。
周怀政是从小就陪在赵祯身边的小太监,在赵祯还小的时候甚至称他为“周家哥哥”,有一弟,名周同。
澶渊之盟后周怀正也听说了寇老的所作所为,因此也是极为敬重寇老的,此次拜访,他就央求着赵祯带他一起,禁不住他的软磨硬泡,赵祯勉强答应下来,本来为表尊重赵祯是不愿带着内侍的,便让他扮作侍卫,不得露出马脚。同行的还有东宫几个侍卫,值得一提的是,周同此时也在殿前司当值,侍卫东宫,此行也有他。
寇老一幅精干的样子,道“太子殿下”又俯身长揖。
赵祯连忙上前执弟子礼,“寇先生为我的老师,我怎么当的起如此大礼!”
赵祯如此礼遇也使寇凖在心里给了他一个不错的评价,说道,“昨日拜访王老相公,相公曾言太子天资聪慧,少年老成,将来必为一代明主,如今看来,果然名不虚传。”
“先生谬赞了。”
寇凖邀赵祯进了大堂,寇凖虽说与赵祯有师徒之名,却尚无师徒之实,赵祯屏退了左右,堂内再剩我二人。
“汉唐雄风,威武非常,着实让人向往啊!”
寇老对于赵祯的来意不甚明了,只好顺着他的话往下讲,“是啊!汉唐时期,四海宾服,陈汉那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尤其令我辈热血澎湃。想我朝廷,虽兵强马壮,却要与契丹小国结城下之盟,老臣老矣,恨不能上阵杀敌啊!”提到这个话题,老人家竟然有些激动,随即又收拢了心神,拱手道,“老臣失言了,却不知殿下此来为何?”
赵祯连忙挥挥手,“先生为太子太傅,学生此来不过是为全学生之礼,且有几个问题想请教太傅。”
“殿下但说无妨。”
“敢问太傅如何看待周国?”
老先生面露疑惑,迟疑的问道,“却不知是哪个周?”
老先生做了一辈子官,为相数载,此时已经明白了太子在隐射武曌,赵祯一看寇老已经明白了自己的用意,连忙说,“自然是圣人辈出的周国,却不知还有哪个周?”
“自然是没有了。”此时老先生心中已经有谱,“周时明主贤臣辈出,当为我辈楷模。”
赵祯一听,知道目的已经达成,话题一转,说“去岁父皇昏倒,着实让人心忧不已。前些日子向父皇请安,见父皇面色暗黄,身形消瘦,怕是龙体欠安。昨日父皇犯了风湿,朝政交与母后,而母后素与丁公言老先生亲善,丁公言此人虽有些能力,却是个一味迎合上意的奸邪之臣。父皇此时犯病怕不是黎民之福啊!”
“陛下的身体每况日下,确实令人担忧,丁谓此人殿下倒是无需多心,不过是个取巧之辈。皇后参政也只是一时之举,倘有徇私枉法,有戮黎明之举,不止老臣不会答应,整个朝廷都不会答应,天下士子同样不会答应。周国,还是只有一个的好。”
寇老此言算是向赵祯表态了,不过对于他这个九岁的小娃娃的能力还是心存怀疑的,所以在表态的同时也暗示赵祯不要轻举妄动,只需坐镇东宫,其他事情自有他和他一系的人来做。
得到这样的答复已经足够赵祯心花怒放了,尽管他知道寇老一定会支持他,但这样明白的答复方式,可以算得上是很少见的了。其实是赵祯那一番影射武曌的话改变了寇老的态度,不在把他当作什么都不懂的小娃娃。之后与寇老聊聊家常,赵祯便告辞回去了。
“恭送太子。”
赵祯也连忙回礼,“老师无需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