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杨春华解释了侯三为什么报官,孙傲尘很是高兴,也明白了以侯三那样的身手,为什么会吃了那个暗亏,他心中肯定早已知道官兵马上就会来捉拿那两个强盗,所以并没有准备认真的对付他们,否则,像他这样过惯了刀头舔血生活的人又怎么会轻易疏忽呢。
接着,孙傲尘又想到这次那个将军巴海也会非常的满意,因为即使饷银被抢和官粮被劫的消息被朝廷上司知道,那么有了这两个替死鬼,好歹总算有了一个交代,这案子就算是破了。。。。。。
想着想着,孙傲尘的眼前似乎浮现出了在将军府门前看到的那个五短身材的官员满脸满意的笑容和与杨春华握手言欢的情景。
不知道为什么,孙傲尘的心绪竟又发生了变化。
杨春华曾经说过,那个将军巴海也很给他面子,无疑,在巴海的心目中,杨春华是非常值得交往的,而且他在与杨春华交往时,也一定非常的愉快。可是,一旦到了适当的时机,杨春华会毫不犹豫的使巴海堕入万劫不复之地,他肯定丝毫都不会留情。
还有刚才在杨府门前看到的那两个人,看样子也与杨春华的交情很好,可是谁知道他们各自的心里在盘算什么。
今天想抢劫两个朝鲜人的强盗是注定被冤枉了的,虽然他们死不足惜,可是。。。。。。
一时之间,孙傲尘只觉得杨春华的心计太深,他那温文尔雅的微笑后面深不可测,不知隐藏着什么。
孙傲尘不喜欢这样的人,他还是愿意和二虎和卡叹那样彼此肝胆相照的人在一起,不知不觉中,他的心里已经对杨春华有了隔膜。
杨春华当然对孙傲尘心中所想毫无知觉,他端起矮几上的茶杯,用杯盖拨了一下茶叶,然后轻轻的喝了一口,动作依然温文尔雅,以前这在孙傲尘看来,那就是一个帅,是肯定要好好模仿,以防以后被人耻笑的,可是此刻,孙傲尘冷眼看着他,心中却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杨春华放下茶杯,又告诉孙傲尘说当年皇太极发动“丙子之役”,将朝鲜正式纳为属国,不但把孝宗忠宣大王李淏和昭显世子掳到盛京,而且规定朝鲜每年必须向大清国进贡大量的财物。
朝鲜因此背上了沉重的负担,连年进贡,朝鲜的财力越来越薄弱,已经有些不堪负担,朝廷为了使朝鲜能够及时足额的把贡品纳入,允许朝鲜进贡的使团通过贸易来弥补朝贡费用。
朝鲜进贡的时间一般是十月从汉城出发,至义州集结物资人马,十一月底过鸭绿江,然后于十二月底到达京城,一般往来一次都要用上四个月左右的时间。
所以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有朝鲜人在这一带贸易,时间久了,逐渐的为人所知,也便有一些马贼强盗会盯上他们的财物,也会有劫财的事情发生。
今天的那两个朝鲜人就是来贸易筹措进贡财物的,今年他们来的时候,财物还差许多,所以至今未走,仍在分头贸易。虽然因为历年都有财物被劫,所以朝鲜朝廷也派了卫队,可是在这宁古塔里却不能由卫队押着这些人出来贸易,所以会有今天的事情发生。
接着,杨春华又告诉孙傲尘,就是因为担心会有这样的事情,所以他在城里四下都布下了眼线,早就收到消息说有人已经盯上那两个朝鲜人了,他们是使团中领头的人,便是他们向官府投了公文,想来被人盯上是因为他们带的财物最多吧,所以他才让侯三暗暗的跟踪保护他们。
说完,杨春华猜测说:“他们今天又去了将军府,难道是因为财务已经凑齐,要向京城进发了?”
接着,杨春华问孙傲尘说:“贤弟,你可知道我为何要保护这些朝鲜人吗?”
孙傲尘想了想,说道:“大哥不是和他们做生意吗?而且你是这宁古塔城里最。。。。。。”
杨春华不待孙傲尘说完,便摆了摆手,说:“不,贤弟,你领会错了。那朝鲜举国上下都欲一雪国耻,早已恨鞑子入骨,其朝廷也在积极的准备北伐,所以至今没有动手,一方面是时机尚未成熟,另外一个原因便是连年进贡,财力过于吃紧,不能充分的扩军备战,准备武力。”
孙傲尘听他说朝鲜受财力所限,不能充分的准备讨伐满清,就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他和二虎在那间密室里发现的十几箱财宝,心想那些东西到时候准能派上大用场。
接着又听杨春华说:“那朝鲜积愤多年,待时机一到,必然厚积薄发,不可阻挡,可助我等之大力,他们是朋友啊,故此,万万不可让他们在此有什么意外发生。”
听他这么说,孙傲尘心里却猛地一动,他一面点头表示赞成杨春华的说法,一面却在心里想到,朝鲜长年对这满清极端的不满,每年进贡,劳民伤财,想必就和杨春华所说的那样,其举国上下都怨恨极大。那么,如果自己带着人把朝鲜进贡的东西抢了的话,岂不是更能增加朝鲜对满清朝廷的恨意?
想到这儿,孙傲尘的心里“扑通扑通”的直跳,他抬起头就想把这个想法告诉杨春华,可是他看了看杨春华的脸,心中却又升起刚才那种别扭的感觉,张了张嘴,终于还是没有说出来。而且他也觉得如果说出来的话,杨春华未必会赞成。
这时候,那个丫鬟小菊走了进来,他看了孙傲尘一眼,嘴角似乎又露出一丝笑意,弄得个孙傲尘大感郁闷。只见小菊走到杨春华跟前,小声说道:“老爷,侯三叔带着那两个朝鲜客人回来了。”
杨春华点点头,说:“让他们到这里来吧。”
小菊答应一声就出去了。
没一会儿,侯三就带着那两个朝鲜人走了进来,孙傲尘一见,忙起身招呼道:“侯三哥。”
不管怎样,孙傲尘对侯三的身手和做派都极其的佩服,对有本事的人,孙傲尘一向都非常的尊敬,他才不管侯三是什么随从或者仆人呢。
打过招呼之后,孙傲尘却发现侯三的右臂破了一个洞,里面流出了一些血液,此时早已经凝固。他这才知道,刚才侯三和清兵与那两个强盗的一战并不轻松,想想也是,兔子急了还蹬鹰呢,何况是两个身手不错的亡命之徒。而侯三对自己的伤势毫不在意,也足以看出他江湖汉子硬挺的本色。
孙傲尘暗暗的猜想侯三当初绝不简单,心中对他的敬重便又多了几分。
见孙傲尘向他打招呼,侯三的眼里露出一丝笑意,他微微的向着孙傲尘点了点头,算是打过了招呼,然后对杨春华说道:“老爷,事情已经办好,官府也已经去过了。”
杨春华点点头,还没来得及说话,那两个朝鲜人却开始向他诉起苦来,说他们来大清是来送贡品的,为什么还有人想要杀他们,而且还想把他们的钱抢走。今天要是真的出了意外,那他们回去怎么交代,又怎么向大清的朝廷进贡呢等等。
孙傲尘心想你们连命都差点丢了,还交代呢。
却见杨春华站起身来热情的对两个朝鲜人说道:“我两位亲爱的朋友,今天让你们受惊了。我相信今天的事情,会有朝廷和官府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就请在我这里小饮几杯,压压惊吧。”
见杨春华如此表现,孙傲尘又暗暗的想,这位大哥不愧是交游广泛的巨商啊,看上去还真有点外交家的风范。
接着,杨春华又回过头来问孙傲尘说:“贤弟,想必你也没有吃饭吧。”
孙傲尘早上和二虎他们赶到这里,来了以后先是和杨春华的小妾交易,接着又跟踪侯三,还真的没有吃饭,听他这样问自己,便点了点头。
(注:清初清政府规定朝鲜每年的贡品为:黄金百两,白银千两,水牛角二百对,豹皮百张,鹿皮百张,茶千包,水獭皮四百张,青黍皮三百张,胡椒十斛,腰刀二十六口,顺刀二十口,苏木二百斤,大纸千卷,小纸一千五百卷,五爪龙席四领,各种花席四十领,白苎布二百匹,各色棉绸二千匹,各色细麻布四百匹,各色细布万匹,布千四百匹,米万包)
(新书上传,求点击,求推荐,求收藏,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