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为配合我们地方做好农家书屋的图书分类整理工作,我跟随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到了本市杨梅滨江村一间农家书屋。走进风光旖旎的滨江村,只见清清鉴江河流淌而过,幢幢新楼拔地而起。我被眼前别致的农家书屋深深吸引住了,崭新的图书喷着墨香,而且品种多,质量高。在积极配合做好农家书屋工作之余,我在众多的图书中找到一本当地作家写的散文集《绿之恋》,认真拜读起来。该图书于2003年12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著者为黄刚先生。线条优美的绿色封面设计,作品质朴、韵律优美的文字,特别是描绘作家美丽故乡的篇章,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球。黄刚的出生地就在滨江村。我和他可算是半个同乡,自然就多了一份亲切感。品读他的散文如沐春风,如饮甘露,作家的赤子之心,爱乡之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跃然纸上,字里行间,笔墨情浓,让我爱不释手。后来,茂名市图书馆又赠送了几本《绿之恋》,给予充实我们的地方文献馆藏,让我能借回家摆在案头常读。
故乡是作家的根,故乡是作家的创作源泉。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骨子里流淌的都是浓浓的乡音乡情。著名的北大教授、散文大家季羡林大师,只呆在其故乡六年,但故乡赐予他的却是永不褪色的记忆和一生都难以割舍的爱乡情结。读黄刚的散文,爱乡情结更是随处可见。例如在《鉴江,那逝去了的韵致》一文作家写道,“尽管我早已离开了故乡,但故乡绿野、碧水、蓝天、飞雁构成的原始纯真,故乡河的质朴音韵,依然流淌在我的心田和梦境。”作家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乡情图,把读者带进爱乡的情感世界。
“酷爱文学,读书成癖”,黄刚在少年时代就已博览群书了。“一边参加生产队劳动帮母亲挣工分,一边偷空读书”,这是作家在艰苦年代对知识的渴求,对文学的追求。与黄刚相比,我们现在幸福多了。看书已不是一件难事,书店、图书馆、互联网,甚而现在遍布全国各地的农家书屋,只要你想看书,都可悠然自得地享受这道文化风景。黄刚在《自己的风景》一文中写道:“阅读是一种美丽。读书,不仅是阅读一种知识和经验,而且是阅读丰富多彩的人生。读书之余,又挥笔涂鸦,希望用这种情结,把散落的情感如烟的往事演绎出动人的故事……”从文字可以想见,作家的创作源泉很大程度来源于广泛阅读。知识改变命运,读书陶冶性情,我从作家的身上深深体味到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我在图书馆工作,读书条件更是得天独厚,逐渐养成了爱读书并业余涂鸦的习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文字多显浅薄,读了《绿之恋》后,我反复琢磨,得益匪浅。我以《绿之恋》的风格作为自己散文创作的典范,抒发爱乡情调。我写的散文《乡情札记》刊登在北京《伯乐》文学刊物上,“北京伯乐文学网”并为我专门开辟了一个散文专栏“化州情韵”,我先后在各级报刊发了一系列乡情散文,如《黄皮随笔》、《“年例”情趣》、《红荔缘》、《家乡牛杂》等,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散文特色。
品读黄刚先生的《绿之恋》,让人由衷敬佩的是作家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绿色的情怀。作家经常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经常回到乡亲们身边,并将自己的作品和书籍等精神食粮捧送给乡亲们,与乡亲们共享。《绿之恋》,是我爱读的一本书,它不仅让我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和作家优美的文笔,而且作家勤奋笔耕奉献社会的精神,更成了我人生的追求,使我拥有一股文化原动力,从而不断向前求索,为家乡的文明建设多作贡献。
(200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