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又称“烧疹”,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发疹性疾病,多发于2岁以下的宝宝。典型特征是患儿发热3~5天,热退后周身出现红疹,并很快消退。
幼儿急疹是一种病毒感染,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潜伏期一般为8~14天。患儿的典型表现是起病急,体温突然升高,且持续不退。全身症状不明显,可有感冒的症状或腹泻。高热3~5日后,体温突然下降,体温下降的同时或前一天,患儿全身出现红疹,开始于颈部或躯干,很快波及全身。皮疹为不规则的玫瑰色斑点或斑丘样疹,疹子在1~2天内很快消退,不留痕迹,也不脱皮。发病时,患儿耳后及枕部的淋巴结常会肿大,但无压痛,常常好几周才逐渐消退。
幼儿急疹很少有并发症,主要应加强对患儿的护理。让患儿多喝水、多休息,高热时予以物理或药物降温,避免患儿高热抽风。本病没有治疗的特效药,但预后良好。通常,幼儿急疹只要患过一次,就不会再犯。宝宝若在2岁以前未得过幼儿急疹,以后也不会再得了。
宝宝腹泻及其预防
宝宝排便次数较平日增多,粪便量(特别是液体量)增加,有时含有异常物质,如不消化的食物或病理的物质,如脓、血等,称为婴儿腹泻。
宝宝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如果喂养不当,如过早、过多地加喂淀粉类、脂肪类食物或食物成分改变,一次进食过多等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乱,导致宝宝腹泻。
宝宝的免疫功能差,当有病原菌随受污染的食物进入体内后,易造成腹泻。
气候变化引起感冒,或腹部受凉以及各种感染也可导致腹泻。
宝宝腹泻严重时可有以下表现:水泻频繁,一小时内多次;出现脱水现象,即眼窝凹陷、口唇干燥、前囟下陷、皮肤松弛无弹性、无泪、尿少等。这说明宝宝病情十分严重,需急救补液。
如果宝宝长期腹泻可导致营养不良,表现为消瘦、表情异常、皮肤无弹性。对长期腹泻的宝宝,必须抓紧治疗。
怎样预防小儿腹泻呢?最主要的是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在喂奶前,应将乳房擦洗干净。人工喂养的宝宝,要特别注意奶具的消毒,且不要吃变质的奶。
添加辅食时,注意先从小量开始,在花样上每次只能增加1种,以使宝宝消化道有个适应的过程。另外,添加辅食时应从半流食开始,慢慢过渡到固体食物,过早地加固体食物,易导致腹泻。
给宝宝制作辅食时应选用新鲜的食物,现吃现做,不要给宝宝吃剩食。成人、宝宝在接触食物之前都要洗净双手。
夏秋季是腹泻的流行季节,气温较高,有利于细菌的繁殖。同时,宝宝的消化道不易适应高温气候而减少消化酶的分泌,进一步降低了消化功能,在夏秋季更应把好饮食卫生这一关,预防感染性腹泻。
小儿饥饿性腹泻
由于较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引起的腹泻,称为“小儿饥饿性腹泻”。这种病一般是由于家长不恰当地限制宝宝的饮食而造成的。宝宝因患某种疾病需要忌口,当疾病缓解或已治愈时,忌口应及时解除,然而有些家长生怕恢复正常饮食会引起宝宝消化不良,或使原有疾病加重或复发,于是不恰当地延长忌口时间,致使宝宝较长时间处于一种饥饿状态。这种饥饿状态反射性地刺激肠壁,使腺体分泌增加,肠道蠕动增强,从而出现腹泻。
小儿饥饿性腹泻的特点是:大便次数多,但量较少,呈黄绿色包括散状或有棕色粘液,无恶臭。患儿常伴有营养不良、身体虚弱、发育迟缓等现象。
预防小儿饥饿性腹泻主要是避免不恰当地限制饮食,不要让宝宝盲目忌口,不要随便扩大忌口范围,并及时解除忌口。
治疗小儿饥饿性腹泻不能急于求成。可采用少食多餐,逐步增加每餐饮食量的方法。宝宝较长时间饥饿后消化道的功能较弱,如果突然增加饮食,有可能导致消化不良。父母可根据宝宝的食欲及大便的状况来调整饮食量,还可服用维生素B1、维生素B6以及多酶片等,以帮助消化。
婴儿腹泻的食物疗法
研究证明:小肠的消化吸收能力很强,即使在急性腹泻时,摄入的营养物质中仍有一半以上能被吸收。若在腹泻早期采取饮食疗法,增加肠道内的营养,对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很有益处。越来越多的人主张宝宝腹泻时应尽早供给适当的热量和蛋白质,以便恢复患儿的营养状态,维持营养平衡,促进损伤肠粘膜生长与恢复,缩短病程及减少慢性腹泻的发病率。
对腹泻宝宝应提供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饮食。首选食品是乳类食品,其中母乳为最佳饮食。母乳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并含有丰富的抗体及其他抗感染成分,能保护宝宝抵抗病原体的侵袭,其乳铁蛋白、溶菌酶、双歧因子均为细菌的不良培养基,使肠道中细菌难以生长。因此腹泻患儿的母乳喂养非常重要。
对乳类食品不耐受的宝宝,如对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及慢性腹泻的宝宝,其肠粘膜大面积受到损害,目前国外常用的是。要素饮食疗法”。要素饮食由易消化的、简单的氨基酸、葡萄糖和脂肪构成,可在肠腔内粘膜表面消化,是慢性腹泻宝宝较理想的饮食。
常用的要素饮食组成包括:①碳水化合物类,如玉米糖浆、麦芽糊精、马铃薯淀粉等。②蛋白质类,如无脂牛奶、蛋清等。③脂肪类,如玉米油,大豆油、椰子油等。这些要素饮食仅需极少肠腔内粘膜表面消化吸收,在肠粘膜严重损害时,仍可吸收。因此,可根据病情需要,为腹泻宝宝选择不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的营养配方。
11~12个月婴儿的疾病预防
痱子的防治
夏天,经常能见到小朋友的头面部、前额、脖子等部位都长有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密集成片,这就是痱子。
痱子都发生在夏天气候炎热时,尤其是又闷又热的天气,这是因为周围环境湿度过高,而气压又低,致使汗液排泄不畅,引起汗管周围发炎。肥胖的小朋友更容易长痱子。
长了痱子最难受的感觉是瘙痒,所以很多小朋友长了痱子就用手抓,抓破了的痱子容易引起皮肤感染。那么,长了痱子应该怎么办呢?我们知道,痱子是因为汗液排泄不畅引起的,所以平时要保持空气的流通。长了痱子也不要着急,应该勤洗澡、勤换衣服,不要穿已经被汗湿了的衣服,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洗完澡后扑上痱子粉,既能使皮肤干燥又能止痒。只要你注意了空气的流通,又能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痱子很快就会消退。当然,如果已经发生了感染,就要请大夫开一些外用的药了。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由于外界物质接触皮肤引起的皮肤急性炎症。
孩子某个部位的皮肤瘙痒,局部出现红色的斑丘疹,或者患处明显肿胀,严重的可能发生水疱,如果皮肤的界限清楚,这就很可能是我们所说的接触性皮炎了。
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理有两种:
(1)原发性刺激,即接触物本身对皮肤的刺激引起皮肤炎症。
(2)过敏性反应,也就是少数人的某些物质过敏所引起的皮肤炎症。有些过敏性皮炎不马上发病,可以有几天的潜伏期,而再次接触时多在24小时以内发病。引起接触性皮炎的物质很多,可以简单地分为植物性、动物性和化学性三大类,植物类中生漆是常见的致敏原。动物类中如一些家禽的羽毛或羽毛饰物往往引起过敏。化学类中如化纤织物、肥皂、玩具等物可引起过敏。
根据突然出现皮疹、皮疹的界限清楚,虽有接触史,一般比较容易做出诊断。当然,有些患儿接触史不明确,给诊断与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家长仔细地观察孩子的生活环境,特别是再次接触发生皮疹时,则可以明确致敏原。
对于接触性皮炎的治疗主要是去除病因,如已明确致敏原,就应该避免再次接触。对于皮炎的局部治疗,可以到医院开一些对症治疗的外用药,如果病情较重,医生还会给孩子开一些内服药。应该注意的是,对已经发生的皮炎要避免搔抓、洗烫,不要用肥皂等有刺激性的液体涂抹局部,已经发生糜烂的皮炎要防止感染。
纠正宝宝的斜颈
当母亲给孩子喂奶时,有时会发现他的头部向一侧扭转或倾斜。母亲企图把宝宝的头向相反的一侧旋转时就会感到有些阻力。而在宝宝颈部的粗筋处能摸到蚕豆大小的肿块,过几个月肿块会消散,但那条粗筋却开始挛缩绷紧。于是头部自然会被下拉,脸部则向对侧斜转。
先天性斜颈并不是遗传病,大多数是因为分娩时的机械创伤引起胸锁乳突肌的撕裂和出血,血肿在局部硬化成疤痕组织后引起挛缩造成;还有人认为在分娩时,由于对胎儿胸锁乳突肌的压迫久或因胎位不正等致使肌肉缺血引起挛缩,因而发生斜颈。
对于颈斜早期发现是最为重要的,尤其是那些症状较轻的孩子。母亲每天可多次地对颈部患侧挛缩的肌肉进行轻轻地按摩,并不厌其烦地纠正孩子歪斜的颈部和头部。当孩子入睡时,用沙袋或枕头将孩子的头颈部固定在正常的位置上,只要您持之以恒,2~3个月就能治好。
当然若斜颈比较严重,按摩自是徒劳。这时可借助于外科手术矫治。手术最佳时期是在1岁,也可延至3岁,当然,最好是听从医生的建议。早期治疗的好处在于不会给孩子留下面部畸型。如果手术在学龄期以后再进行,那么虽然可以勉强将歪斜的颈部拉直,但对已经形成畸形的面容却已无力矫正了,那将给孩子一生带来无法弥补的心身创伤和痛苦。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也称“流脑”,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脑膜炎双球菌通过呼吸道传播。此病6个月~2岁婴儿发病率最高,流脑的潜伏期为1~7天。流脑可分三型:
(1)轻型
起病较慢,病较轻,体温在38℃左右,少见出血点,多在2~3日痊愈。
(2)普能型
在上呼吸道感染期,大多病症状为咽干、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在败血症期,突发高热,呕吐,小儿易惊厥。全身疼痛,畏光。迅速出现皮疹。皮疹大小不一,用手压疹不退色。后连成片为紫红色,遍布全身。脑膜炎期高热,全身皮肤出现瘀血班或瘀血点,头痛剧烈,频繁呕吐,呕吐为喷射状,可出现惊厥,甚至昏迷。小婴儿囟门隆起,脖子发硬、发直。
(3)暴发型
分为休克型、脑膜脑炎型和混合型。
①休克型:起病急,高热,头痛,呕吐,多在起病24小时以内出现休克。
②脑膜脑炎型:起病急、高热、皮肤有瘀血点、头痛、抽风、喷射性呕吐、昏迷。
③混合型:可出现休克,又有脑膜炎型症状。
流脑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增高、脑脊液混浊或呈脓样,以中性白细胞为主,涂片和培养可见到脑膜炎双球菌。
流脑可有严重的后遗症,如瘫痪、智力精神障碍、失明、耳聋等。
如发现孩子有流脑症状,应及时送到医院诊治,不要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