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呼吸系统还没有发育健全,出生前从母体内通过脐带供氧,出生后转为肺呼吸供氧,需要一个过程,宝宝在睡眠状态下呼吸中枢神经讨缺氧及二氧化碳储留反应不敏感,因此呼吸暂停现象时有发生。
2.异物堵塞呼吸道
为防止宝宝着凉,父母经常在睡眠时把宝宝捂得严严实实,稍不经意便会发生被角盖住口鼻,造成窒息。另外呛奶、吞入异物等也可堵住呼吸道。
3.婴幼儿自身运动引发
婴幼儿天生喜欢趴着睡,这样的睡姿有利于头颅及四肢、心肺功能的发育,但又极易因脸部向下被睡枕堵住口鼻而发生危险。宝宝在出生几个月以后,便会本能地翻身,趴着睡觉,所以在睡眠下窒息、猝死的发生率较高。
4.怎样防治婴幼儿在睡眠状态下发生窒息
因婴幼儿时期(0~3岁)生理条件所至,在睡眠状态下发生呼吸暂停很难避免,但只要及时发现,及时唤醒,把宝宝抱起或轻轻拍打后背,即可恢复正常,同样呛奶或异物堵塞呼吸道也需要及时发现、及时救治。
5.怎样及时发现婴幼儿呼吸是否正常
传统的方法是眼观手试。观,即观察宝宝的脸是否发紫;试,即试宝宝的口鼻是否出气。但对于终日忙忙碌碌的当代父母来说,24小时始终看护宝宝也不太可能。在国外,许多妈妈都会随身携带一种类似醒示器之类的东西,随时了解宝宝的睡眠情况。目前,国内也有这样的产品问世,如丰阳UTR~1多功能婴幼儿监护仪等。此产品传感器采用高科技材料,通过先进的逻辑分析法及时准确地显示出婴幼儿睡眠时的呼吸状态、尿湿状况等,如有异常监护仪便会主动报警并发出信号,通知佩带在妈妈身上的无线报警接收器并同时鸣响报警,从而保证了婴幼儿的健康安全,也减轻了妈妈的负担。
9~10个月婴儿的护理
孩子的睡眠
睡眠能解除大脑的疲劳,使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孩子如果睡眠不适,就会烦躁哭闹,食欲不佳,足够的睡眠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
人的脑下垂体在儿童时期分泌一种十分重要的激素叫生长激素。这种激素在睡眠时分泌特别旺盛,在醒着的时候,分泌相对少些,因此孩子长个子主要是在睡眠的时间进行的,从生理需要上说,孩子在睡眠的时间应该长一些。
孩子10个月以后,睡眠时间会减少,而且贪玩,这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按时睡觉,按时起床。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除了非常寒冷的天气之外,应该每天让小儿外出坚持户外活动,接受阳光、新鲜空气。日光中含有红外线,可使人全身血管扩张,感到温暖,抵抗力增强。日光浴可以促使皮肤制造维生素D,帮助钙、磷吸收,使骨骼长得结实,可预防和治疗佝偻病。经常晒太阳,对小儿身体发育很有好处。
夏天晒太阳要注意防止中暑,不要在中午太阳最毒的时候出来。晒太阳时,最好给孩子戴上草帽,不要让阳光直射头部。
冬天晒太阳时,不要给孩子捂得太严,也不要衣服穿得太多,影响孩子活动。
打针是否比吃药好
孩子生病了,家长很着急,很多家长要求医生给孩子打针,以便使孩子好得快些。
其实,吃药还是打针应根据病情及药物的性质、作用来决定。有些病口服用药效果好,如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药物通过口服进入胃肠道,保持有效浓度,能收到很好效果。还有一些药只能口服,不能注射,如咳嗽糖浆等,所以家长不能只迷信打针。药物被口服之后,大部分都能够被身体所吸收,经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而发挥作用。通过打针注射给药,药物吸收快而规则,所以有些病是打针效果好。但是打针痛苦大,还有可能局部感染或损伤神经(虽然几率很小),反复打针,局部会有硬结,肌肉收缩能力减弱,少数发生臀大肌挛缩症,还得要进行手术治疗。所以,孩子有病,能口服药的应尽量口服为好。
护理不当造成宝宝窒息
窒息是初生1~3个月内宝宝最常见的意外事故,在严冬季节特别常见。
常见因素及防范措施
(1)带宝宝外出时,怕宝宝受凉,将盖被盖得过严,造成宝宝窒息。
防范:在抱宝宝外出时,要让宝宝口鼻露出来。
(2)在给宝宝喂奶时,妈妈过于劳累,睡着了,乳房压住了宝宝的口鼻,造成窒息。
防范:喂奶时妈妈要打起精神,或是请家人在旁边照看。
(3)家长与宝宝同睡在一个被窝里,或是搂着宝宝睡,当睡熟后,成人手臂或是被子捂住了婴儿脸部。
防范:与宝宝分床睡,即使睡在同一张床上,宝宝也应盖自己的被子。
(4)宝宝发生吐奶,奶液呛入宝宝口鼻,引起窒息。
防范:当宝宝睡觉时,家长也不能长时间离开,以便及时发现不好的情况。
(5)宝宝睡着时,嘴上粘的奶液引来小猫小狗,小猫小狗的躯体压在宝宝脸上来取暖。
防范:不要让宠物靠近3个月以下的宝宝:
(6)宝宝睡觉时,床上的填充玩具或是枕头倒下,落在宝宝脸上。
防范:不要在宝宝床上放玩具。也不要将枕头、毛毯等挡在床头,防止突然倒向婴儿。
(7)将宝宝面部朝下放在床上,床垫过于柔软,宝宝的脸陷了进去。3个月以下的宝宝,当他的脸被东西裹住时,他的脖子没有力量把头抬起来吸气。
防范:将宝宝脸朝上放在床上。如果面向下,床垫不能过于柔软,也不能放柔软的枕头。
(8)宝宝睡在水床上,宝宝的脸被床垫夹住。
防范:不要让宝宝睡在水床上。
食品造成窒息
宝宝可以吃辅助食品后,必须留意食品的安全性,任何又硬又滑的圆形食品对宝宝都是危险的。如坚果、硬糖块、爆米花、葡萄、莆萄干、果冻等。
常见因素及防范措施
(1)给尚不会充分咀嚼的宝宝吃花生、瓜子、松籽等。
防范:若是想给宝宝吃,一定要弄碎。
(2)在进食时,和宝宝嬉闹或对宝宝进行恐吓。
防范:要给宝宝创造安静、愉快的就餐环境。
(3)宝宝跑着时,追着喂他,这样很容易因跑跳跌倒,使饭菜吸入气管。
防范:不要急于喂宝宝,等宝宝停下来再说。
(4)宝宝哭着时,看有趣的动画片时,也给宝宝吃东西。
防范:不要给宝宝吃。
(5)宝宝吃果冻、葡萄时,妈妈将食物放在宝宝嘴边,让宝宝吸入口中,这样很容易吸入气管。
防范:应该用勺子把食物弄碎,小心地放入宝宝口中。
(6)宝宝养成含着食物睡觉的习惯,醒来后深呼吸将食物呛入气管。
防范:不要让宝宝含着食物睡觉。
(7)宝宝吃莆萄、西瓜等有籽的食品时还不会吐籽,误将其吸入气管。
防范:应该将籽取出后再给宝宝食用,或者教会宝宝吐籽。
玩具造成窒息
宝宝可以自己拿着东西放入嘴里的时候,必须特别注意。任何细小的物品,放在宝宝周围,都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常见因素及防范措施
(1)塑料袋:宝宝拿着塑料袋玩,可能会将其套在头上,造成窒息。
防范:买来物品后,塑料袋要及时收好,放到宝宝不易拿到的地方。
(2)细绳或绳状物:宝宝不慎或有意将绳子缠在脖子上玩时,无法取下反而越弄越紧。
防范:宝宝的玩具上可能有细小的绳子,当玩时父母必须在宝宝身边。还有爸爸的领带、妈妈的长丝巾也应收好,防止宝宝当玩具玩。
(3)气球:吹破的气球碎屑未能及时清理,宝宝在玩时很容易将这些碎屑吸入呼吸道。
防范:及时清理气球碎层,而且不要让宝宝玩吹破的气球。
(4)宝宝发现的玩具:有些物品不是玩具,宝宝对它们却非常有兴趣,如扣子、珠子、小球等,宝宝喜欢将它们放入口中。
防范:必须将这些物品收好,放到宝宝不易拿到的地方。如果发现宝宝将某个小东西放入口中,不要惊慌,更不要抢夺、恐吓,防止宝宝受惊中或是哭闹时将口中物品吸入气管。而应当用其他方式吸引宝宝注意力,再诱导宝宝将异物吐出。
(5)购买的玩具不适合宝宝年龄。
防范:在玩具的外包装上,通常标明玩具的使用年龄,比如适合3岁以上儿童,或是内有细小物件,不适合3岁以下儿童。家长应严格按照宝宝的年龄或月龄购买适龄玩具。
(6)有些玩具使用时间一长,会使某些部件松动,比如毛绒玩具上的小扣子、汽车上的小珠子,宝宝揪下来,放入口中。
防范:家长必须定期对玩具进行安全检查,消除隐患。
(7)带宝宝去别人家做客,宝宝随手抓到了小物品或玩具。
防范:在去别人家做客时,必须特别留意宝宝周围的小物品、玩具,防止对宝宝构成危险。
爸爸妈妈谁对孩子的影响大
智力:妈妈比爸爸大
智力有遗传性,同时受到环境、营养、教育等后天因素的影响。据科学家评估,遗传对智力的影响约占50%~60%,就遗传而盲,妈妈聪明,生下的宝宝大多聪明,若是个男孩子,就会更聪明。这其中的原因在于,人类与智力有关的基因主要集中在X染色体上。女性有2个X染色体,男性只有1个,因此妈妈的智力在遗传中就占有了更重要的位置。
相貌:爸爸比妈妈大
据美国心理学家解释,大概由于父亲给予子女遗传上的特性,使婴儿的脸无论怎么看都更像父亲。科学家进一步解释,这也是人类“自保”本能的一种体现,因为谁是母亲毫无疑问,而谁是父亲却没有这么肯定,所以必须像父亲,这样对婴儿有利,也可以鼓励父亲投入更多的爱。
身高:妈妈比爸爸大
在营养良好的前提下,父母的遗传是决定孩子身高的主要因素,妈妈的身高尤其关键。妈妈长得高,孩子也大多长得比较高。
性格:爸爸比妈妈大
性格的形成固然有先天的成分,但主要是后在影响。爸爸的影响力会大过妈妈。父爱的作用对女儿影响更大。心理学家认为:“父亲在女儿自尊感、身份感以及温柔个性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专家提出,父亲能传授给女儿生活上的许多重要的教训和经验,使女儿的性格更加丰富多彩。
宝宝为什么老“瞌睡”
父母都想多逗逗宝宝,可宝宝却像个“瞌睡虫”,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睡觉,这是怎么回事呢?
刚出生的宝宝大脑皮质发育还不成熟,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所以宝宝为了应付外界的各种刺激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大脑当然就容易疲劳,要用睡眠来养精蓄锐。
人体有一种指挥生长发育的生长激素,在睡眠时分泌特别旺盛,因而宝宝睡得越多,才会长得更好。随着宝宝的成长,睡眠时间会逐渐递减,父母与宝宝玩耍的时间只会越来越多。
父母的态度影响孩子性格
父母的态度与宝宝性格的形成,大致有10个方面的影响:
支配型的父母——宝宝多为服从、无自发性、消极、依赖、温和的性格。
过分照料型的父母——宝宝多为幼稚、依赖、神经质、被动、怯懦的性格。
保护型的父母——宝宝多为缺乏社会性、思虑深沉,亲切、无神经质、情绪稳定的性格。
娇宠型的父母——宝宝多为任性、反抗性、幼稚、神经质的性格。
服从型的父母——宝宝多为无责任心、不顺从、攻击性强、蛮横的性格。
忽视型的父母——宝宝多为冷酷、攻击性强、情绪不稳定、富有创造性的性格。
拒绝型的父母——宝宝多为神经质、蛮横、恶作剧、冷淡的性格。
残酷型的父母——宝宝多为固执、冷酷、神经质、逃避、独立的性格。
民主型的父母——宝宝多为独立、直率、乐于助人,亲切,善于社交的性格。
专制型的父母——宝宝多为依赖性、反抗、情绪不稳定、以自我为中心、胆大的性格。
10~11个月婴儿的护理
婴儿不能看电视
婴儿的视力是一个发育的过程,电视机必须放在一定距离看,小婴儿还看不清。另外电视图像不清晰,有颤动,孩子也不懂,还不如让他看人或看画片。让婴儿看电视会使孩子眼睛疲劳,视力降低,最好不看。如果要看,只能看几分钟。
不要让孩子吸空奶头
孩子吸空奶头是一种坏习惯,吸空奶头容易把大量空气吸入胃内,引起腹部不适、呕吐或腹泻。长期如此还易造成牙齿生长不整齐,形成反。如果孩子已经形成了习惯,要帮助他改掉。可以利用转移注意力等方法,使他忘记空奶嘴,即使孩子为之大哭,家长也不能让步。可以让他先哭一会儿,不去理他,过一会再和他讲道理,并用好玩的玩具哄逗他。
宝宝不要过度活动
好动的宝宝,只要不是睡觉,几乎无一刻安静,持久而不知疲倦。有些父母喜欢扶着尚不会走路的宝宝长时间地练习行走,并认为这种“锻炼”对宝宝身体和动作发展有好处。
宝宝过度活动不但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反而对身体有害。宝宝关节发育不全,关节软骨较软,过度活动很容易造成关节面及关节韧带的损伤,从而形成创伤性关节炎。
宝宝身体发育较快,对营养的需求大,过度活动会消耗大量的营养,有可能造成营养不良。
过度活动的宝宝身高较矮,这可能与生长激素分泌较少有关。因为生长素在安静状态下,尤其是夜间分泌较多。但另一方面,活动过少的宝宝身高也较矮,因此活动要适度才好。
宝宝烫伤怎么办
婴儿能够自由活动以后,父母一时疏忽,就会发生烫伤的事故。像热水瓶,盛有开水的小杯、热锅、热汤、熨斗等都是引起宝宝烫伤的祸根,必须放在宝宝不易摸到的地方。
如果宝宝不幸被烫伤,父母千万不要惊慌。对伤面较小的轻度烫伤,可用凉水冲洗后,涂上“万花油”等药止痛。通常不需要包扎,1周后即可自行愈合。对烫伤后局部出现的小水泡应加以保护,不应随便将其挑破,以免感染。对较大的水泡,可以在消毒的条件下,将水泡底部挑破,让其中的液体流出,但一定注意保留水泡的表皮,这对局部有保护作用。开水泼到宝宝衣服上时,在脱衣前应先用自来水冲洗,尽量使温度降低,然后脱去衣物。如果衣服与皮肤粘在了一起,切勿撕扯,将未粘住的部分剪去,粘着的部分暂时留皮肤上,马上送医院治疗。
对于大面积、重度的烫伤,父母应用清洁被单包裹创面,及时将宝宝送往医院处理。
宝宝手足部位的烫伤,可迅速将烫伤部位浸入冷开水中30~40分钟,以减轻疼痛,然后再做处理。
头部受伤急救
宝宝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范围逐步扩大,从高处摔落或被东西绊倒引起头部碰伤的事故也会增多。家长除多加防范外,还应了解必要的急救知识,以防意外。
宝宝头皮内分布着很多血管,即使是小伤口,有时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大出血。这时,家长应立即用干净的毛巾压迫伤口止血,再迅速送宝宝去医院治疗。不要随意往伤口上涂药,否则既不利于治疗,还易造成感染。
当宝宝头部遭到强烈撞击后,必须密切注意观察宝宝是否意识不清,抽搐、呕吐频繁等,如有这些症状,应立即送医院急救。
宝宝摔伤后,家长可以摸摸宝宝的囟门。若张力高,搏动减弱,说明颅内有严重出血,应及时就医。如果张力不高,搏动很好,说明无明显出血。
宝宝头部受伤后,还易出现颅骨骨折,医学上称作“乒乓球样凹陷性骨折”,家长只需用手轻轻一摸便可感觉出来。
颅骨骨折后,有时还会有耳鼻出血或流出家水样的东西,这是颅底骨折引起的脑脊液鼻漏或耳漏。无论是耳鼻出血还是出水,都千万不能堵,不然这些液体会逆流入颅内,引起颅内感染,危及生命。遇此情况应叫救护车送宝宝去医院。创面过大、血流不止,必要时还需手术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