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计划是指根据成本决策所确定的目标,具体规定在一定时期内为完成生产任务所需生产费用,确定各种产品的成本水平,并提出达到这一水平的措施。企业成本计划是企业综合经营计划的重要专业计划之一,要适应市场需要,以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为中心,控制生产费用,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活动,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企业成本计划应编制滚动计划、弹性计划、单独应变计划。
4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指按预先规定的成本标准(如材料消耗定额、工时消耗定额等),对实际发生数进行对比分析,并确定差异产生原因的方法和程序。成本控制是在产品成本形成过程中对成本的具体管理工作,始终以改进工作为手段,以降低成本为目标,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如新建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新产品设计中的价值工程分析、日常控制的标准成本制等。
图7-5成本控制的原理
控制过程包括两个阶段:一是计量执行过程实际执行计划的进度或结果;二是将计量的实际进度或结果与计划进行比较,遵照“按例外管理”的原则,如果实际与计划基本相符,可放手不管;如果实际与计划偏离,就应该采取干预或矫正措施,使实际执行过程重新回归计划目标要求的方向。同时,由于管理是相对一个组织而言,而组织又是有层级的,执行总是下级的事情,而计划和控制总是上级的事情,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成本管理从而与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概念是相同的。据此,我们用图7-5说明成本控制的原理。
从图7-5看出:上级经理通过计划职能为下级或成本中心经理制订“成本(业绩)标准”;然后由成本中心经理去执行;在执行过程中,上级经理或其委托人(比如会计)对成本中心经理执行标准的进度或结果进行计量即“实际成本(业绩)的计量”;然后将实际成本与成本标准比较,编制反馈报告送达上级经理,上级经理根据按例外管理的原则,决定是通过成本中心经理整改还是允许其继续运行。
5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指按生产工艺特点和组织管理特点所选定的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分配生产经营过程所发生的费用,计算出成本计算对象成本的方法和程序。在我国企业成本核算的主要目标是计算产品成本,从补偿和控制角度来看,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品种法(简单法)、分批法和分步法,还有在这些方法基础上进行改进的方法,如定额法。随着管理和控制理论的引入,在“不同目的、不同成本”思路的引导下,出现了各种成本概念和成本核算的方法,如责任成本、质量成本、作业成本等等。成本计算是成本核算的中心内容,是指对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按照一定的对象和标准进行归集分配,以计算确定各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6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主要是利用成本核算资料与目标成本、上年实际成本、责任成本、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成本进行比较,以了解成本的变动情况,系统地研究成本变动的量差、价差等因素和原因。通过成本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成本变动的规律,寻求节约劳动耗费、降低成本的途径,推动企业向社会提供适销对路的质优价廉的产品,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成本分析应以单位产品成本分析为重点,分析产品产量、质量变动对成本的影响;深入分析材料、能源消耗定额差异;分析技术经济指标变动对成本的影响等等。
7成本考核
成本考核是指利用成本资料对责任人或责任单位进行成本管理业绩和责任的分析对比并作出奖罚决定的过程。成本考核有企业内外之分,企业外部的考核是指所有者或主管部门对企业进行指标考核评价;企业内部的考核是指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将成本指标与责任人或责任单位的利益相联系对内部单位或人员的考核和评价,它是日常考核的重点内容,同时企业内部的考核必须区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一般只考核前者的指标,而后者的指标仅作为参考,不予考核,以体现公平。成本考核强调成本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旨在充分调动各部门人员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加强成本管理的责任,以促进各部门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
标准成本管理
标准成本是一种预计成本,代表高效率下所应发生的成本,可以用来衡量成本管理的业绩。通过标准成本,管理人员能够随时发现管理上的偏差(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不符),并可采取措施迅速补救,以控制成本。标准成本管理系统作为成本控制系统,至少应该包括确定成本中心、制订成本标准、计量成本业绩、差异分析(成本比较)、编制反馈报告等5个环节。
一、成本中心的确定
成本(责任)中心是成本责任的承担者和控制的对象。首先,确定成本中心要兼顾两个方面:一是组织结构,企业每个组织单位都可以粗略地看成成本中心;二是生产过程,对制造企业中的生产过程来说,每一个生产步骤都可以设立一个成本中心,成本中心的设置和生产部门的设置是完全一致的。其次,每个成本中心还必须同时符合以下3个条件。
(1)在自然或物理形态上能够明确辨认,即成本中心是企业内部一个组成部分执行特定的任务,有明确的活动空间。
(2)投入和产出能够计量。在企业管理中,“能够计量的东西才是能够控制的东西”。在这里,所谓能够计量就是说能够用数量表示出来。多数情况下,成本中心的投入或者产出总是可以计量的,但也有些情况下它们可能都不能计量。这时,需要采取一些变通办法进行处理。
(3)由专人负责。每个成本中心都有一位负责人。成本控制归根到底是对人的控制,因为物是人来使用的。公司的经理们无法直接左右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水平,他们能够做的只是影响那些决定成本是否发生以及如何发生的人。成本权力、成本责任以及相应的利益都必须具体地落实到成本中心负责人头上,成本控制才能奏效。
典型的制造企业按组织单位可分成基本生产、辅助生产、销售、采购和职能处室五类部门,可以归并为生产和服务两大类。生产部门只包括基本生产,但按照生产步骤可以分成若干个生产部门。服务部门包括辅助生产、销售、采购和职能处室,这些部门的基本特点是它们的成本最终要分配到基本生产部门。根据这种情况,人们习惯上将典型制造企业的成本中心也分成生产成本中心和服务成本中心。
二、成本标准的制订
成本标准也称成本指标,它是为成本中心的负责人设定的成本责任,通常是按照成本中心所生产的产品或半成品来计算。确定成本标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将成本标准确定在什么水平上。在严格意义上,成本标准是指在标准工作条件下,生产某种产品应当发生的成本,通常根据企业已经达到的生产技术水平,经过精密调查、分析和技术测定或动作时间研究来制订。这样制订的成本标准称为“理想标准”。人们通常是达不到的,只是将其作为衡量实际成本水平的基准。另外一种成本标准的水平称为“可行标准”,在这个水平上,标准成本也充分兼顾到那些不可避免的耗费和损失,是一种在现有条件下经过一定努力有可能达到的成本标准。经验表明,选择成本标准水平是一件很困难但非常重要的决策。在实务上,更多企业倾向于可行标准水平,我国提倡先进平均数(或称平均先进水平)有一定道理。对具体企业来说,还是要“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任何选择都必须符合企业具体情况。
那么,如何按照成本中心所生产的产品或半成品确定成本标准呢?一般分生产成本中心和服务成本中心两类部门进行。由于服务成本中心的成本最终要分配到生产成本中心,这里主要讨论生产成本中心的成本标准的确定。
生产成本中心的成本标准就是该中心所生产的产品的成本标准,包括料工费三项,用公式表示为:
产品的标准总成本=标准直接材料总成本+标准直接人工总成本+标准总制造费用
如果该生产成本中心只生产一种产品,那么,产品的标准总成本就是该生产责任中心的责任成本;如果生产多种产品,那么,该生产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则是这多种产品的标准成本之和。接下来,我们按料工费依次介绍生产成本中心产品标准成本的确定,而其中的关键又在于确定单位产品的标准直接材料成本、标准直接人工成本和标准制造费用。
(一)标准直接材料成本
单位产品的标准直接材料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单位产品的标准直接材料成本=单位产品标准耗用量×价格标准
其中,直接材料的标准耗用量标准,通常由工程部门或产品设计部门拟订,在中小型制造企业,所需材料的数量也可由管理人员决定。如果准备生产的产品成本资料不够翔实,可先就材料的种类、规格等加以分析,决定数量标准,但其中要包括难以避免的损失及必不可少的消耗。
如:A公司生产某产品需要甲材料,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数量标准,可确定如下:
材料用量清单32千克
允许损耗量03千克
则每单位产品标准耗用量35千克
从上述公式看,为了计算单位产品的标准直接材料成本,我们必须确定单位产品标准耗用量和价格标准两个因素。价格标准一般是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各个部门现有成本水平并与有关部门协商确定,内容包括发票价格、运杂费、检验费、正常损耗、丢失材料、购料折扣等成本。价格标准通常由会计人员征求采购部门的意见后制订,该标准应当能反映当前的市价及未来市场变动的情况。如:
甲材料的每千克购买价格300元
运费020元
检验费020元
购料折扣008元
每千克甲材料的价格标准为:332元(300+020+020-008)
材料的数量标准和价格标准确定后,将每一种材料的价格标准与数量标准相乘即为材料的标准成本。那么甲材料的标准成本,可计算如下:
332×35=1162元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一种产品或半成品往往耗用多种材料,在这些情况下,要按照材料种类分别确定单位产品标准耗用量和相应的价格标准,并计算每一种材料的单位产品成本,然后再将这些材料成本汇集成单位产品的标准直接材料成本。
(二)标准直接人工成本
单位产品标准直接人工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单位产品标准直接人工成本=单位产品标准耗用工时×标准工资率
直接人工标准耗用工时即为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是指在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包括直接加工操作必不可少的时间及必要的停工、间歇时间,如工人的必要休息时间和设备调整时间等,在确定过程中不仅要与相关当事人进行协商,而且还要进行时间与动作研究、熟练曲线分析等技术测定和对科学的统计调查资料的研究。
如:A公司生产某产品所需人工的数量标准如下:
每单位基本工作时间15小时
工间休息02小时
设备调整时间03小时
单位产品工时20小时
而公式中的标准工资率是指直接人工的价格标准。如果采用计件工资制,标准工资率是预定的每件产品支付的工资除以标准工时;如果采用月工资制,根据月工资总额和月工时总量来计算标准工资率。一般来说工资率事先都已决定,不经常变动。A公司生产某产品所需直接人工的价格标准如下:
每月工资总额1000元
每月总工时250时
小时工资率40元
一旦工资率和工时标准确定后,即可计算每单位产品的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如下:
40×20=80元
(三)标准制造费用
标准制造费用成本可分为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和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两部分。
1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变动制造费用的数量标准通常采用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工时标准,有时也采用机器工时或其他用量标准。作为数量标准的计量单位,应尽可能与变动制造费用保持较好的线性关系。
变动制造费用的价格标准是每一工时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它由变动制造费用预算除以直接人工总工时得到。数量标准和价格标准确定后,二者相乘可得到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直接人工的标准工时×每小时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
2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只有在企业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成本时,才需确定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固定制造费用的数量标准与变动制造费用的数量标准保持一致,以便进行差异分析,其价格标准是每小时的标准分配率,它由固定制造费用预算除以直接人工总工时得到。数量标准和价格标准确定后,二者相乘,可得到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标准工时×每小时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每小时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
因此,将以上所确定的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按产品加以汇总,就可以确定有关产品完整的标准成本,企业通常用标准成本单反映企业某个生产部门的标准成本的构成。
三、成本业绩的计量
成本业绩的计量也可以称为标准成本的核算,是用数量形式来反映标准成本实际完成的进度或结果,是成本比较分析的前提,是实现成本控制的最基本环节。从另一个角度看,成本业绩的计量就是计算成本责任中心的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成本。换句话说,为了编制财务报告所计算的产品的实际成本完全可以用来当做成本业绩的计量。但是,由于下列原因,我国很多企业将为编制财务报告的成本计算和标准成本核算(或成本业绩计量)设计成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
(1)标准成本核算的对象是成本中心的负责人,目的在于确认成本的实际与标准之间是否有差异,用于保证成本中心的负责人向着完成成本标准的方向而努力。
(2)以编制财务报表为目的的成本核算,对象是产品,目的在于确定产品的实际总成本和实际单位成本,用于资产计价和损益的确定。
(3)以编制财务报告为目的的成本核算将企业当成一个整体,而标准成本核算要深入到企业内部结构,重点核算成本中心。
毋庸置疑,两种体系并存不仅浪费资源,而且给成本管理工作特别是发挥财务部门在成本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带来许多不便。我们完全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体系,同时实现两个目标。
(1)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和财务报表中的财务成本归根到底都是产品成本,都是为生产这些产品所耗费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制造费用,也就是说,从信息的角度看,责任成本与财务成本是同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