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671500000030

第30章 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发展民族地区教科文思想之探索(2)

在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进程中,毛泽东十分重视对外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的吸收,这一思想逐步发展成为“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成为发展我国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它也是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指出:“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镜;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苏联所创造的新文化,应当成为我们建设人民文化的范例。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地接收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在文化事业的发展中,以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为前提,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这一重要思想对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一贯主张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宗教、习惯,一贯主张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建设,强调民族地区的文化改革必须坚持自愿原则,由少数民族自己来解决。1952年毛泽东在对西藏致敬团人员的讲话中说:“过去的反动统治,清朝皇帝、蒋介石都是压迫、剥削你们的,帝国主义也是一样,使得你们人口不得发展,经济削弱了,文化也没有发展。共产党实行民族平等,不要压迫、剥削你们,而是要帮助你们:帮助你们发展人口、发展经济和文化。”“我们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在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问题上,毛泽东指出:“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是可以改革的。但是,这种改革必须由少数民族自己来解决。”“对待精神世界的问题,用简单的方法去处理,不但不会收效,而且非常有害”。“我们不能用行政命令去消灭宗教,不能强制人们不信教”。这些思想是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的,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民族地区的各项文化改革得以健康发展。

在文化艺术的发展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了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强调促进艺术、科学和文化的繁荣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文化工作者必须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的热忱,必须联系群众,而不要脱离群众。要联系群众,就要按照群众的需要和自愿。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的原料,经过革命作家的创造性的劳动而形成观念形态上的为人民大众的文学艺术。在这中问,既有从初级的文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被提高了的群众所需要、或首先为群众中的干部所需要的高级的文艺,又有反转来在这种高级的文艺指导之下的、往往为今日最广大群众所最先需要的初级的文艺。无论高级的或初级的,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在新中国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下,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他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正是在这些重要方针的指引下,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事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为繁荣祖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较好地完成了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各民族人民服务的历史使命。

二、邓小平关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思想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又是思想道德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条件,它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和知识基础问题。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实现现代化,需要教育、科学和文化的发展,文盲半文盲人口较多的中国要实现现代化更需要教育、科学和文化的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特别是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一贯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思想,高度重视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创造性地提出了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些思想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为党和国家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

邓小平一贯重视民族工作,重视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与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他主张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民族地区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推动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全面进步。

1.关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思想

邓小平强调教育的基础地位,认为教育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大事,指出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提出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与社会办学相结合的新体制;提倡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同时,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既注意普及,又注意提高。还鲜明地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为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纠正以往的错误,奠定了思想基础。

(1)关于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重要性的思想

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基础,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作为一项关系到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事业,教育居于经济建设的首要战略位置。教育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智力基础,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必要条件,是培育熟练劳动力的根本途径。当今世界,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竞争,而人才是依靠教育来培养的,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邓小平说:“一个十亿人口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

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政策。教育是关系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各民族文化和科技水平,加速四化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一项根本性战略措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会有效地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如果民族教育上不去,广大民族地区的“四化”建设就无从谈起。要想很好的开发自然资源,首先就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要开发“人力资源”,首先就要抓好教育。因此,任何轻视民族教育的思想,都是错误的。要充分认识到,发展民族教育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广大少数民族地区的整体性发展,而且关系到我们整个国家实现“四化”的整体进程,是与当前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民族问题有着极其密切关系的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

邓小平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教育作为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大事来抓,这当然也是对民族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要求。他指出: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如果只抓经济,不抓教育,那里的工作重点就是没有转移好,或者说,转移的不完全。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基于教育对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影响,邓小平提出了各行各业都要抓教育的思想,这一思想是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提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教育目标。他强调要把握教育的方向,使教育得到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他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他的这些重要思想,指出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指明了思想道德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邓小平不仅指出了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重要性,还提出了一系列适用于民族地区改善民族教育现状,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2)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新时期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战略方针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教育事业就必须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就要强调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在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教育与经济建设不相适应是一个大问题,这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显得尤为突出。为了解决教育与经济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早在1978年,邓小平就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的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现代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要求我们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国家计委、教育部和各部门,要共同努力,使教育事业的计划成为国民经济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制定教育规划应该与国家的劳动计划结合起来,切实考虑劳动就业发展的需要”。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必须完成自身的现代化。要实现教育现代化,首先要更新教师的知识,扩大他们的眼界,提高他们的素质。邓小平曾对此做出指示,一方面要办好师范教育,一方面要加强师资培训,以此推进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其次,要改革教学方法,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努力培养创造性人才。在教学内容方面,尽量吸收丰富新鲜的现代化知识,“教材要反映出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水平,同时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最后,要重视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加速发展电视教育、广播教育、电化教学等。

教育面向世界,首先就要扩大文化交流,努力学习各国先进的科技。其次,我们要学习世界各国先进的教育经验,研究各国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改革的利弊得失,以便我们取长补短。最后,我们还要利用开放的有利形势,用马克思主义武装青年学生,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世界,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反对西方的“和平演变”并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袭。

以上提到的邓小平的这些重要思想,为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如何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民族教育如何完成自身的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3)加快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这是邓小平提出的新时期教育发展思想的核心内容,是解决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具体问题的指导方针。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受到许多特殊问题的影响和制约。改革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教育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成为新时期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在教育改革方面,邓小平指出要做好两项工作:第一是调整教育层次的结构,使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中专生比例协调,特别是要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专中技学校的比例。第二要调整各学科、专业之间的比例,以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

发展民族地区教育,必须改革办学体制,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采取多种形式办学,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方便儿童就近入学,争取适龄儿童都能入学。要下决心在边疆和内地贫困民族山区,逐步重点办好少数寄宿制、半寄宿制学校。要积极改善民族地区的办学条件,教育部门在安排教育经费时,要优先照顾贫困山区。

民族地区发展教育,要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使教育尽可能适应民族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在教育发展中,要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发挥民族地区特有的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优势。

办好民族地区的教育,要像邓小平所指出的那样,“办教育要两条腿走路,既注意普及,又注意提高”。“从小学抓起,一直到中学、大学。我希望从现在开始做起,五年小见成效,十年中见成效,十五年二十年大见成效”。要重视发展幼儿教育、扫盲教育和盲聋哑儿童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普及初等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事业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它的发展对民族地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必须更新观念,从思想上改变人们长期以来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轻视鄙薄态度,充分认识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我们制订教育规划应该与国家的劳动计划结合起来,切实考虑劳动就业发展的需要”。

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民族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扩大民族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调整专业设置,增设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急需的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等应用性专业,还要考虑民族特点,设置相应的民族社会科学专业,为民族地区的开放和开发,为少数民族的未来,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人才。

(4)关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

同类推荐
  • 公民道德规范读本

    公民道德规范读本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坚持公民道德建设的正确方向,我国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社会道德的主要规范等。
  • 新丝路 新梦想:“一带一路”战略知识读本

    新丝路 新梦想:“一带一路”战略知识读本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原来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进而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不仅顺应了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转型的需要,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还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方法

    60年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深化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改革,建立健全党校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是办好党校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处理好解放思想与遵守政治纪律、改革创新与继承党校优良传统、改革创新与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关系,形成有利于改革创新的环境氛围,以此为动力不断开创新的工作局面。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道德(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道德(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本书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有关伦理道德的论述进行综合类编,按照编者对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思想的认识脉络来安排体系,侧重于抓主要问题。全书分为道德的本质、道德和其他意识形式、道德的历史发展等十一章,每章分为若干小节。目前国内尚没有全面编辑汇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伦理道德论述的专书公开出版,本书的编辑出版有填补空白的作用。
  • 公务员职业道德:恪尽职守(三)

    公务员职业道德:恪尽职守(三)

    本书内容包括增强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不懈奋斗之中;弘扬职业精神,勇于创造、敢于担当,顾全大局、甘于奉献,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应对突发事件等考验面前冲锋在前;发扬职业作风,求真务实、勤于任事,艰苦奋斗、淡泊名利,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严守职业纪律,严于律己、谨言慎行,不玩忽职守、敷衍塞责,不滥用职权、徇私枉法。
热门推荐
  • 风起云归时

    风起云归时

    北方有国,名为轩。——当朝太子慕容千涵,推开了遗弃已久的宫院,遇见了被废的皇子慕容千羽,掀开了一段封尘往事。——慕容千涵认慕容千羽为兄长,他是太子,心中有善良,眼中是澄澈真挚。而慕容千羽是乱臣贼子,身后有罪恶,手上有剑光。慕容千涵悲天悯人,可怜天下苍生。而慕容千羽一心报仇,冷漠视万物皆蝼蚁。——可是当往事冤案平反,亡灵洗耻昭雪之时,慕容千羽大仇得报,夺了帝位,然而慕容千涵却心死绝望,双眼失明。——皇位之上,坐着的人无不多疑猜忌无不冷血无情,即使是骨肉至亲,即使是血脉兄弟,也无法辨别那薄薄的一层皮囊之下,藏着的究竟是怎样的心,但慕容千涵知道,他相信,而慕容千羽也知道,他犹疑。
  • 崇祯——千古一帝

    崇祯——千古一帝

    工科男重生为崇祯,看他如何在明末乱世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当他消灭了流寇、建奴和贪官后,一个无敌的大明朝再一次站立在了东方之巅,而他也成为了真真的千古一帝。
  • 特工安琪

    特工安琪

    佛更!!!给作者换脑子练文笔的!男主林幼,女主左安琪。“喂,女人你现在是我的了!”“沙雕你是霸道总裁看多了?”林幼深吸一口气,轻轻贴上左安琪脸颊,“女人,现在我是你的了!懂?嗯?”左安琪邪笑,“懂~”前世被陷害入狱,最后惨死狱中。这世,左安琪化身左氏小姐,给养父母翻案,终结左二一族罪恶。还顺便找个舔狗?
  • 我有系统创造世界

    我有系统创造世界

    那一年,我重生了。那一年,我变成了祖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左手右手

    左手右手

    一场醉酒,居然让她巧遇了初恋,却也失去了对女人来说最珍贵的东西。老天啊!难道她这辈子真的要和他纠缠不已?她可是堂堂重案组的大队长耶!面对抢匪,她毫不犹豫,可是面对他,总是心软,买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英雄传陪我走过的那几年

    英雄传陪我走过的那几年

    新出的大型网游《英雄传》因其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系统而大受欢迎。大量职业战队也将随着游戏的发展而逐步产生。我们的主角星星是一个喜欢网游,希望成为一名电竞职业选手的普通中学生。这一路,有因为某些原因登录网游时的等级落后,有各种各样的机遇令他发现了不为人知的秘密,有爱情与游戏之间的抉择,有那么一群在游戏里碰上的好伙伴,有激烈的协会竞争,最后的最后,少年已不再少年,是有多少人离开,不得而知,到底还有多少回忆可以温存,那些年里的梦想、爱情又飞去了哪里,就这样忘记吧,就这样忘记吧,可是,又怎能忘记呢,又怎能忘记呢?......
  • 瑾琛与你

    瑾琛与你

    慕南琛的18岁错过了林瑾念,28岁不会在错过了!
  • 山海异录

    山海异录

    亲眼观看了一次大傩驱疫仪式之后,大傩十二神兽化作刺青依附我身。传承十二神兽之力,召唤神兽投影!而我也因此走上了一条漫长的驱邪辟鬼,杀僵斩兽的道路。甲作、巯胃、雄伯、腾简、揽诸、伯奇、强梁、祖明、委随、错断、穷奇、腾根十二兽!灵异事件,奇难杂疫,山海异兽,天地隐秘,尽在《山海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