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质升华:创造独一无二的自我
在分析几个名人的气质个案之前,我们提出一个气质升华的概念。这个概念与气质技巧有关。让我们先来温故气质技巧。
什么叫气质技巧?
我们在前面的有关章节已经说过,所谓气质技巧,就是对气质的认知、识别、引导、促进、控制、调节的能力与方法。
气质技巧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气质的知觉、评估和表达能力。
这又包括四个方面:
从自己的生理状态、情感体验和思想中辨认自己气质的能力;
通过语言、声音、仪表和行为从他人、艺术作品、各种设计中辨认气质的能力;
准确表达气质、以及表达与这些气质有关的需要的能力;区分气质表达中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的能务。
2、思维过程中气质促进能力。
这又包括四个方面:气质思维的引导能力;
情绪生动鲜明地对与气质有关的判断与记忆过程产生积极作用的能力;
心境的起伏使个体从积极到消极摆动变化,促使个体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的能力;
气质状态对特定的问题解决所具有的促进能力。
3、理解与分析气质,可获得气质知识的能力。
也包括四个方面:给气质贴上标签,认识气质本身与语言表达之间关系的能力;
理解气质所传达意义的能力;认识和分析气质产生原因的能力;
理解复杂心情的能力。
4、对气质进行成熟调节的能力。
含三个方面的意义:根据所获知信息与判断成熟地侵入或离开某种气质的能力;
成熟地监察与自己和他人有关的气质的能力;以开放的心情接受各种气质的能力。
我们回头再来看一下我们给气质下的定义:
气质,是我们进行心理活动时或在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动态性的心理特征。它既表现在情绪产生的快慢、情绪体验的强弱、情绪状态的稳定性及气质变化的幅度上,也表现在行为动作和言语的速度和灵活性上。
由此看来,所谓气质技巧,如果简单地理解的话,那就是对气质的认知、识别、引导、促进、控制、调节的能力。
一个人的发展越全面,他的气质技巧越高超。
亦即,他气质升华的能力越强。
下面我们要分析的名人格瓦拉、戴安娜,尽管可能不是有意识的,却也都是在无意识中控制气质技巧的高手,是气质升华的典范。
“世界战士”切·格瓦拉,1928年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
童年时代,他享受了几年美好的时光。他父母是有钱的商人。
从两岁起,他就受着哮喘病的折磨。这种病,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从没离开过他。
疾病并没有影响他从事体育活动,也没有妨碍他接受基础教育。
他甚至在定期的被迫卧床期间,抓紧时间,读完了所有的经典著作。他甚至读了弗洛伊德的作品,而与他那个时候同龄的人,还在看连环画。
到了青年时代,他的生活发生了大转折。他的父亲破产了。
富裕生活结束,不幸的日子开始降临。
格瓦拉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工作来支付中学和大学的学费。
他当守夜人,当见习记者。
在父母离婚之前,他已经开始学医了。他经受了生活改变的考验,几乎完全独立地支撑着自己的学习。
但他从来没有当医生的志向。
他被一种力量支配着。
他在参加了几次反庇隆的游行之后,染了一种难以抵抗的多动癖。这位心中不知圣殿在何方的朝圣者,足迹踏遍了阿根廷各省。
这个云游四方的人在寻找理想。
他不在下流酒吧和低级场所停留,却在大学周围转来转去。
他与学生组织、左派知识分子取得联系。
他走了一程又一程,风餐露宿,心里滋生起对压迫制度愈来愈大的仇恨。他渐渐成为一名布道者,一名武装的十字军战士。
哮喘病时时折磨着他。
他在病中走遍四方。
1955年,他终于和菲德尔·卡斯特罗以及正准备反攻的古马流亡者进行了历史性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会见。
在别人眼中,他古怪得难以捉摸。
他对来哈瓦拉访问的哲学家让——保罗·萨特说: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是一名战士,此外,正如您看到的那样,我不是一名银行家。”
实际上,他唯一迷恋的是革命。
因为他天生就具有这种气质。而他的后天经历又加深、加固了这种气质。
他与卡斯特罗相见恨晚,他们彼此忠诚地合作了很长时间。
在内战期间,格瓦拉对游击战的关心超出他对伤员的关心。
他带领队伍,同正规军战斗。他的声誉与卡斯特罗并驾齐驱。
他是“博士、革命家、游击战专家”,他还对以农民为主的人民战争素有研究。
1959年1月2日,他作为胜利者,跟随卡斯特罗进入哈瓦那。
格瓦拉自始至终对医学怀有兴趣。他在这方面发表了很多文章。他用肯定的语气说,他开始学习的时候是身处资产阶级世界,没有革命的激情。他只想在医学界成为一名学者,为了“帮助人类”,也为了“成名成家”。
他说:“通过考试(即获得学位)以后,我几乎跑遍了南美各地,贫穷和饥饿令我震惊。”
他之所以放弃学者的梦,乃是为了献身于不幸者的事业。
他说:
“我终于明白了一个基本观念。为了要成为一名革命医生,或者只是为了成为一名革命者,必须首先要有革命。孤立的个人奋斗,无论其动机何等高尚,也不会有任何结果。在美洲的一个角落孤军奋战,反对资产阶级政府和阻碍进步的社会现实,等于一生无谓的牺牲。为了欣起一场革命,必须具备古巴现在这样的条件:动员全体人民,使之通过使用武器和战斗团结的亲身体验,认识到武器和这种团结的价值。”
对加勒比海这座大岛上的新政权,格瓦拉和卡斯特罗具有同样的影响。
他最为关心的是那些缺乏营养、发育不良而最终得已迈进校门的孩子。他对世界各地正在这一领域做出让步的资本主义力量进行猛烈抨击;他声讨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认为个人主义应该退出社会生活,让位于集体利益。他遣责那些不愿意到农村去的医生,希望他们改弦更张。他说,他们欠了古巴人民的情,他们就应该给予的不是施舍,而应该和人民站在一起,帮助他们改善劳动条件,成为的教育者。他说:
“我们要改变我们的观念,不仅是一般观念,社会和哲学观念,同时也要改变我们的医学观念。”
他没有忘记他本人曾在内战期间玩忽职守,曾抛下伤员去参加战斗,他又明确指出:
“如果你们是战士或革命者,你们应该首先是一名医生。”
最后,格瓦拉用纯粹的共产主义语调号召所有的医务工作者团结起来。
他还负责经济改革。
他在周游世界以“解释革命”之后,成为国家银行的行长。
他使国民经济社会主义化,在古巴和苏联集团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关系。他过激地反美,结果使美国对古巴实行经济封锁。
他平易近人,生活简朴。作为一个“永远的战士”,他对生活要求不高。他没有家庭生活,虽然他两次结婚,还有5个孩子。
在离开古巴的时候,他向卡斯特罗请求,照顾他的家庭。
他是一个不外倾的人,他欣赏卡斯特罗具有双重人格,他自己却做不到。他承认自己缺乏那种与人沟通的本领,他常常沉默。
他纯洁而坚强。在古巴,在领导集团内,他不属于宽容者一边,当革命法庭做出残酷选择,决定处死与否、逮捕与否的时候,他更多地是站在罗伯斯庇尔而不是丹东一边。
他认为自己肩负着一种伟大的使命,一种传道士的使命。
1965年,他给母亲写信,流露出一个“永远的战士”的狂热:
“从根本一说来,没有任何变化,如果说有,只是我的觉悟大为提高。我的马克思主义更为深入和纯洁。我认为武装斗争是人民争取自由的唯一途径,我的行动是与这种信念一致的……许多人说我是冒险主义者,我是冒险主义者,但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冒险主义者,我属于那种为了证明他们的信念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人。”
他是一个四处漂泊的人,尽管他在古巴有权有势,但他没有耐心和能力使革命加以巩固,使这更加完善,把它引向稳定的政权组织。他只想革命,不断地战斗。
他离开古巴的动因,主要是一种好斗的、拒绝接受现实的思想。
他宁愿把游击战当成他唯一的可以救世的理想,永远四处漂泊,永远在漂泊中战斗。
他是一个具有浪漫色彩的侠客,敢于冲破社会习俗,敢于与恶人歹徒进行战斗。1968年法国学生造反的时候,两大精神偶像中,一个是毛泽东,一个就是切·格瓦拉。这不仅是因为他在古巴有许多壮举,而且因为他反对传统的共产主义官僚制度。
实际上,他是不负任何使命的革命者。
他是为了革命而革命的人。
他是一个永远的战士。
作为一名永远的战士,他具有如此品德,这是卡斯特罗在给他的悼词中提到的:
“他的弱点是绝对无视危险。他始终在和数量及装备都超过他的力量作战。对于南美人民来说,切·格瓦拉成为一个榜样,成为革命艰苦卓绝的最高表现,成为牺牲精神、斗争精神和马列主义革命精神的最高表现。”
他是个思想家,也是个空想主义者。
他认为革命应该净化人,古巴革命的下一代应该成为苏联革命者在1917年所臆想的人。他在经济部长和国家银行行长的岗位上,表现得非常激进。他认为那些有目共睹的挫折和失败不是经济社会主义化的结果,而是缺乏革命警惕性的结果。
他同时还兼任古巴军队的军训部部长。他没有片刻安宁地掌管着一切,甚至包括国际战略。
正在他以永不衰竭的热情制定宏伟的工业化蓝图的时候,一声巨雷震撼了古巴:肯尼迪与赫鲁晓夫之间于1962年10月发生了导弹危机。这次,卡斯特罗与格瓦拉的矛盾暴露了。
切·格瓦拉率领代表团访问日内瓦和北京,随后,他突然消失了。
离开的时候,他留给卡斯罗一封信,有这么一句:
“革命不是胜利就是死亡。”
之后,卡斯特罗作了这样的说明:切脱离了古巴共产党,放弃了占巴国籍,并且离开古巴到了新的战场。
他的确是个视死如归的人。
他曾说:
“一个人一生中的关键时刻,乃是他决心面对死亡的时刻。如果他决心已下,那么他就是英雄,不管他的事业成败如何。政治家有优劣之分,假如他正视死亡,他永远只不过是一名政治家而已!”
切·格瓦拉成了一个到处流浪的没有群众的悲剧英雄。
他觉得别处需要他。南美许多国家多变的政治局势吸引了他,他要在最为敏感的地区点燃革命的火种。他对美苏之间的默契无法接受,因为这种默契将使古巴的局势听任美国的摆布。
他是个冒险家。
他像个流星似地在某些国家,特别是刚果经过。1964年,他同一些古巴朋友在玻利维亚加入游击队。他在玻利维亚创建了一个革命运动,这个运动发展到南美各国,并且席卷了美国。
他是位游击战的理论家。
他严格要求自己,他对自己比对士兵还严厉,对士兵比对敌人更不能宽容。他亲手展开或卷起吊床,不要任何人帮助;每顿饭,他严格遵守规定,只吃半盒沙丁鱼或同样分给每人一份的三片牛肉;他的背包里有和别人同样多的子弹。有一次在穿过一条河流的时候,他的口粮掉进河里,他就一天没有吃东西。
他把这种平等或吃苦的尺度作为一种信条,一种思想考验的试金石。
格瓦拉被玻利维亚军队包围以后,有几次想自杀,最终于1967年10月9日被杀害。
同毛主席一样,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资料来证明切·格瓦拉属于哪一种气质,即使有,也往往不止是一种说法,而且种种说法自相矛盾。
有人说他是多血质的,因为他们眼中的格瓦拉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和情感易交换。
有人说他是胆汁质的,因为他们眼中的格瓦拉是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于冲动,心境交换剧烈的。
有人说他是粘液质的,因为他们眼中的格瓦拉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少言、善于忍耐,注意力稳定难以转移。
有人说他是抑郁质的,因为他们眼中的格瓦拉孤僻、行动迟缓、情绪体验深刻,善于察觉到他人不易觉察的细节。
他们所说的对吗?
他们观察到的格瓦拉所表现出来的气质特征,也许是确实有的。
那么,难道格瓦拉是一身兼有四种气质的人?
事实上,我们已经说过,每一个的气质,并不是那么明确地属于哪一种气质类型的。
往往,他们可能同时属于几种气质类型。
也可能,这个年龄段属于这种气质类型,而哪个年龄段属于另一种。
其实,以上人们所看到的格瓦拉的四种气质特征,恰恰代表了他在不同的场合的不同表现。
他一生的活动,在四个场合进行:
童年时代的学校和家庭、青年时代的战场、青年—中年时代的政坛、中年时代的南美战场。
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期,他都有一个主导性的气质。
但是,不管哪种气质占主导,对于他——一个伟大的战士来说,他的战士气质却是压倒一切的。
何谓战士气质?
同英雄气质一样,这也是一个美学的而非科学的定义。
这也是一个时尚性定义。
具备战士气质的人,必须是:
有冒险精神;
有信念;
有献身精神;
……等等等等。
纵观格瓦拉的一生,毫无疑问,他是具备了这些的。不但如此,他还是这种气质的典型。
若要知道一个人有没有战士气质,可与伟大的战士切.格瓦拉进行比较。因为,切·格瓦拉是衡量战士气质的一个标准。
2气质模糊:让人的才华更加彰显
所谓气质模糊,指的是一个人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表现出来的多方面的气质。比如,他一会儿谈吐高雅、举止端庄,一会儿却是嘻皮笑脸、老不正经;比如,一个人分明是流着眼泪,他哭着哭着却笑了。
这种现象其实是很多见的。
正如我们已经说过的,人的气质,有的时候是不能被概括的。往往,你搞不清楚一个人到底属于哪种气质,而当你搞不清楚他属于哪种气质的时候,不说明他没有气质,而是说明他的气质具有模糊性。
如果看过张曼玉的代表作《甜蜜蜜》,大家一定对里面一个场景印象深刻。当豹哥被街头嬉皮打死躺在医院的时候,悲伤的李翘看到了豹哥背上的那只为她而刻的小老鼠,忍不住笑了,而笑着笑着,眼中却流下了悲伤的眼泪。
其实,身为亚洲第一影星的张曼玉,正是气质模糊的典型。
如果有机会看过美国“性情总统”克林顿在其绯闻案的答辩会上的神态,大家一定也会对克林顿在面对诘难和凌厉的攻势时一忽儿神态自若,一会面色尴尬,一忽儿谈笑风声,一会吞吞吐吐的表现留有记忆。
颇具个性的克林顿,其实也是一个模糊气质者。
还有一代名模辛迪·克劳馥。
还有摇滚巨星迈克·杰克逊。
我们中国人中,大约有52.3%以上的人是气质模糊者。
我们在下面要分析的,是一代名模辛迪·克劳馥与摇滚巨星迈克·杰克逊。
关于辛迪·克劳馥的气质,同样众说纷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