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贱之交
指贫困微贱时结交的朋友。
此典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宋弘传》。
东汉时,有个人名叫宋弘,他非常廉洁自爱,一无所有。光武帝刘秀非常赏识他,封他为宣平侯。
一次,光武帝刘秀召见他,闲聊时刘秀不时地回头看屏风,原来那屏风上面画着许多千娇百媚的美女。宋弘就严肃地对他说:“我还没有见过你喜欢崇高的德行像喜欢女色的样子。”
刘秀马上叫人拿走屏风笑着说:“我听到正确的意见就能马上改正,可以吗?”
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她丈夫死后,刘秀很想让她在朝官中物色个人再嫁,就与她一起谈论谁合适。湖阳公主说:“宋弘这个人很好,我看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他。”
过了几天,刘秀把宋弘找来,试探地问:“谚语说,地位高了就会朋友多,金钱多了就会对妻子喜新厌旧,这是人之常情吗?”
宋弘回答说:“我听说贫困时所交结的知心朋友不应该忘记,共同患难的妻子不可以抛弃(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宋弘走了以后,刘秀对湖阳公主说:“宋弘太爱他自己的妻子了,你还是重新再找个人吧。”
“贫贱之知”后作“贫贱之交”。
垂帘听政
指太后或皇后临朝管理国家大事,用垂下的帘子隔开朝堂,听取官员的意见。
此典出自后晋·刘馪等《旧唐书·高宗纪下》。
唐高宗李治体弱多病,经常不能上朝理政,时间一长,奏章堆积如山,国事犹如一团乱麻。
皇后武则天机敏过人,办事果断,她觉得国事不能没人处理,于是亲自批阅奏章,朝廷内外,事无巨细,都由她一人说了算。
当时有一个曾担任过弘文馆学士、西台侍郎等职的上官仪,一向受到武则天的憎恶,麟德年间又被人告发与早已废黜的太子忠通谋。武则天发现告发上官仪的奏章后,毫不手软,立即降诏将上官仪打入天牢,没收了他的全部家产,并最终将他折磨致死。
上官仪死后,为武则天临朝听政扫清了最后一个障碍。此后,唐高宗每次上朝,武则天总是在御座后垂挂的帘子内端坐着,朝中大小事务都由她参与处理。史称“垂帘听政”。
始作俑者
当初发明用俑殉葬的人,指一件坏事的起始人。
此典出自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篇》。
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俑是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面貌体态都非常像人形。孔子反对用太像人形的俑来殉葬,因为那样会令人于心不忍,所以他非常痛恨发明俑的人,他骂道:“首先开始用俑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孔子的这句话,孟子有一次同梁惠王谈话时曾引用过。
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也没有什么不同。”
听了梁惠王的回答,孟子沉思了一会儿,郑重其事地对梁惠王说:“现在您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您的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是老百姓面有饥色,郊外躺着饿死的人,这等于是国家的掌权者在‘率兽食人’(带领着野兽来吃人)!您想,野兽吃野兽,人们见了尚且要感到厌恶,身为老百姓的父母官而率兽食人,那怎么能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说过:‘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用人形的木偶、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饿死呢?”
驷马难追
驷马:共拉一辆车的四匹马。四匹马拉的车子,跑得很快。比喻既成事实,无可挽回。
此典出自宋·欧阳修《五代史记·晋书·高祖皇后李氏传》。
五代时期,潘镇割据,石敬塘起兵反唐,请求北方的少数民族契丹前来支援。契丹主耶律德光亲自率军大败唐兵,册立石敬塘为皇帝,国号为晋。
天福七年(公元942年),高祖石敬塘去世,他的儿子石重光即位,史称出帝。石重光不会料理国家政事,又遭遇蝗虫等自然灾害,人民生活困苦不堪,饿死的人道路旁到处可见。皇太后李氏多次训诫出帝,出帝都听不进去。等到外族入侵,晋国已是不堪一击。
开运元年(公元944年)春,契丹进犯晋国,出帝石重光率军抵御,又派人致书耶律德光,请求重修旧好,被耶律德光拒绝。双方多次发生战争,而晋军则一再败退。耶律德光派降将张彦泽率领先锋骑兵2000人进入京城,屯兵于明德门外,京城陷入一片混乱。石重光召来学士范质,对他说:“昔日先帝起兵太原时,想选择一个儿子留守太原,契丹皇帝看中了我,他应该比较了解我。你为我草写降表,说说过去的事,也许能让我们母子活下来。”
范质草写降表,石重光自称“孙臣”,称呼耶律德光为“翁皇帝”,表示自己全家低头认罪,等待处理。
范质又为太后草写降表,自称“晋室皇太后新妇李氏妾”,上表说:“张彦泽率军进城,承蒙皇帝阿翁降书安抚,先皇帝当年处于危难时,皇帝阿翁亲自征战,挽救了石氏,立了我晋朝社稷。不幸先帝去世,嗣子继位,没有好好治理国家,兵结祸连,终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事情已经发生,驷马难追。今蒙皇帝阿翁的抚慰,对我们有再生之恩,上表请罪。”
耶律德光接到出帝和太后的降表,回信说:“你们不必忧虑,保证你们有一个吃饭的地方。”
石重光投降耶律德光后,耶律德光并没有杀他,而是任命他为光禄大夫,封为“负义侯”,并把他们全家送到黄龙府去居住。
相思树
比喻男女坚定的爱情。
此典出自晋·干宝《搜神记》。
韩凭与何氏是宋国的一对夫妻,夫妻二人感情非常好,韩凭又是宋国国君康王的门客,一次康王见到何氏,被其美貌所迷,遂抢入家中,韩凭怒斥康王,便被派去做苦力。
何氏托人带信给韩凭。不料,半路上信被劫走,交给康王。康王只见信上写着:
其雨淫淫,
河大水深,
日出当心。
他呆想半天,弄不明白,问下面的臣子,臣子们也都纷纷摇头。最后,一个名叫苏贺的大臣解释说:“‘其雨淫淫’,是说哀愁绵绵,相思不已;‘河大水深’,就是不能来往,路途艰险的意思:‘日出当心’,表明她要以死报答丈夫。”康王听后,忙派人严加看管何氏。
韩凭听说这件事先是一阵激动,当听到“日出当心”这句话时,不禁潸然泪下。他想妻子这样指日发誓,绝不相负,自己又何必苟且偷生呢?他当即挥剑自杀,以死报答妻子。
何氏也不愿再存活于人世,那天康王带她登台饮酒,趁康王酒酣不注意的时候,面向丈夫修筑青陵台的方向奋身跳了下去。血泊中,横陈着一条布带,写着:
王利其生,
妾利其死,
愿以尸骨,
赐凭合葬。
康王怎能让他们合葬在一起,怒火难消就把他们各葬在相对望的地方。
才一夜,人们看见原是光秃的坟顶竟各长出一棵梓树。过了十天,树干越长越粗,大可合抱,然后慢慢弯曲起来,互相靠近;树根相交,枝丫相绕,树上栖息着一对相思鸟,交颈悲鸣,晨夕不去,感人的声音,使过往的行人无不悲愁落泪。宋国的百姓同情他们的凄惨遭遇,敬佩他们的真挚苦恋,把这两棵树称作“相思树”。
相敬如宾
指夫妻互相尊敬,如同对待宾客一样。
此典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春秋时代,晋国大夫胥臣(又名“臼季”)奉命出使,路过冀地(今山西河津东北),遇见一人正在田间锄草,他妻子把午饭送到田头,恭恭敬敬双手捧献给丈夫。丈夫一本正经地接住,祝祷后进食,妇人侍立一旁等他吃完,收拾餐具辞别丈夫而去。胥臣十分赞赏,认为夫妻之间尚如此尊敬,如同对待宾客一样,何况对待别人。他深信此人必是有德之士,胥臣于是便停下行走,上前请教姓名,方知原来是朝臣駍芮的儿子駍缺。駍芮原先因功封在冀地,被人称作冀芮,后犯谋逆罪被杀。他的儿子駍缺也被废为平民,耕种为生,但人们仍习惯称他为冀缺。
胥臣完成使命回国,这时晋国两位贤臣狐偃、狐毛相继去世,晋文公好似失去了左右手,闷闷不乐。胥臣便向文公推荐駍缺,担保他才德兼备,如能起用,一定不比狐毛、狐偃差。文公却认为,罪臣的儿子不能重用。胥臣进言道:
“古代尧、舜是贤君,可是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君都是不肖。大禹的父亲鲧治水九年不成,被舜处死;可是禹却把洪水治平,舜便把位传给禹,使他成为一代圣君。可见贤与不肖并非父子相传,主公何必记旧恶而抛弃有用之才呢?”
胥臣的一番话说得晋文公五体投地,立即下令任命胥臣为下军元帅,缺为下军大夫。不久文公去世,襄公继位,晋国在国丧期间遭外族侵犯,缺一马当先,率军迎战,迅速击溃敌军,立下头等战功。晋襄公嘉奖駍缺,升任他为卿大夫,重新把冀地封赏给他。
挂羊头卖狗肉
比喻表里不一。打好招牌,卖劣质货。
此典出自战国·佚名《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齐国的国君齐灵公有个奇怪的癖好:爱看女人穿男人的服装,并按照男人的样子打扮。
为此,全国各地的妇女穿上了男人的服装。女穿男装,男女不辨,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齐灵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他又让官吏们再去禁止此事,还特地下了一道命令:“今后凡是女子穿男子衣服的,一经发现,就撕破她的衣服,扯断她的衣带。”
齐灵公认为,采取这样严厉的措施,一定能制止女穿男装的现象。不料,结果并非如此。虽然有不少女人的衣服被撕破、衣带被扯断,但仍然有许多女人穿男子的衣服。因此,这种现象并没有被完全制止。
有一次齐灵公见到了晏子,就问他:“我已经下了命令,禁止女子穿男子的服装。一经发现,就撕破她们的衣服,扯断她们的衣带。可是,为什么仍然制止不了呢?”
晏子说:“大王让宫中的女子都穿男子的服装,却禁止宫外的女子穿男子的服装。这就好比门外悬挂着牛头,而门内卖的却是马肉一样,怎么能让人信服呢?您为什么不首先在宫中禁止女扮男装呢?这样,外面的人自然也就不敢违抗了。”
冒天下之大不韪
韪:对。表示公然去做天下认为是最大的错误的事,必然要惨遭失败。
此典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
春秋初年,河南省中部有两个小国家紧密相连,它们是郑国和息国,同为周室宗亲,皆姓姬。
息国虽然比郑国还小,但它的国君不能与郑国友好相处,经常发生口舌。
公元前712年,息国的国君由于一些小事,与郑国国君发生口角,继而又派兵攻打郑国。
有人事先就知道,息国这样下去是要灭亡的。因为它犯有五大错误:一是没有度量这次出兵是否正义,二是没有权衡自己的力量,三是没有想到与自己同姓的亲戚应该亲善和睦,四是没有分清是非曲直,五是没有审察自己的过错。息国存在这五个致命弱点,自己全然不知,毫不醒悟。
结果当然是如此,息国遭到惨重失败,国君狼狈逃回。后来,息国被强大的楚国灭亡。
义不帝秦
义:道义。道义所在,绝不尊秦为帝。比喻不向武力低头。
此典出自汉·刘向《战国策·赵策》。
战国时,秦大将白起率大军攻打越国,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带兵作战,因为轻敌中计,40万大军被白起、王龁坑杀,赵括也当场阵亡。
接着,秦将郑安平替代了白起,指挥大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不得不向魏、楚两国求救。
魏安厘王派了将军晋鄙救赵,但又鉴于秦昭王的警告:
“谁敢发兵救赵,我就在灭赵之后,必先灭之。”所以传命晋鄙屯兵荡阴不进,并派辛垣衍通过平原君赵胜见赵王,劝赵王尊奉秦王为帝,秦兵必自动解围,赵国就可以保全了。
但平原君对此建议,不以为然,因此终未引领辛垣衍去见赵王。
这时齐国高士鲁仲连,正被困在城中,就求见平原君,询问国家大事,并愿意和这位辛垣衍将军见面,当下平原君引见。鲁仲连引证古今,痛陈尊奉秦王为帝之害。接着又举出齐湣王称帝不成,逃亡出国的事例对辛垣衍说:“齐湣王到鲁国,鲁国官员愿以肥牛10头供奉齐王,但齐王的侍从大声叱骂:
‘这10头肥牛算得了什么供品?我大王是天子,按天子出巡的礼节,所到诸侯国家,诸侯必须让出自己的宫室,并将国库所有钥匙都呈交上来,任天子索取。诸侯要卷起袍服,捧着几案,伺候天子用膳。而你国竟用10头肥牛作供品,简直是混账!’鲁国官员听了,赶快关上城门,拒绝齐湣王入城。齐王无奈,又转往邹国。这时邹君已死,齐王欲吊丧,侍从通知邹国嗣君:‘天子下吊,主人要背向灵枢,灵位方向也要移为北向,这样才可使天子南面而吊。’邹国臣子说:‘如果要我们这样做,宁愿仗剑自杀,也不受辱。’拒绝了齐王吊丧,不许他入城。你想邹、鲁两小国都如此,而魏是大国,竟欲尊秦为帝,岂非连邹、鲁的奴仆婢妾都不如了吗?”
辛垣衍羞惭而退。
鲁仲连又对平原君说:“秦国是不讲信义、祟尚武力的国家,用欺骗手段差遣士卒,像对待俘虏一样地奴役人民。如秦王称帝,统治了天下,执掌生杀予夺大权,那我宁愿跳到东海自杀,也不做秦国顺民。”
平原君大悟,这时,魏国公子信陵君夺得晋鄙兵权,大败秦军,赵国解围。平原君要封鲁仲连官职,但鲁仲连坚决不受,飘然而去。
贵人多忘
用来讽刺一些人好忘记过去的事的人。
此典出自五代·南汉·王定保《唐摭言·志恨》。
王泠然是唐朝时的一名进士,由于家境较贫困,无钱疏通关系,所以一直闲置在家,没能当上一官半职。一次,王泠然想起与御史大夫高昌宇曾经有过交往,于是给他写了一封信,希望他给自己谋个官职。
这封信的开头写道:“还记得你当年在宋城当县尉时的情景吗?那时我的文章已经写得不错,你时常夸奖我,也时常指点我,对此,我一直铭记在心。后来你高升了,到朝廷去做官。我本以为你会时常记起我这个老朋友的,不料你出使江南路过宋城时,问候了许多人,却没有一句话提到我。你升了官眼珠向上翻,不愿再问候我这样低贱的人。”
接着,王泠然又写到高昌宇与自己有关的一件事:“有一年你担任主考,我是考生,我以为这下该取了,不料你就是让我落选。尽管你当年没取我,可我今年还是中了进士。”信快结束了,王泠然表露了他的要求:“你给予的好处我牢记,你给予的耻辱我也没有忘记。
我希望你给我一点恩惠,用来清洗你让我蒙受过的耻辱,望你高抬贵手,今年帮助我娶个媳妇,明年为我谋个官职。对你来说,这些都是区区小事,完全可办得到。你的恩情我会牢记在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