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大学的时候,每次考试成绩出来以后,有人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班里大部分同学的成绩都集中在“良”和“中”,另有极个别的人是“及格”,同样,拿“优”的人也很少。对此,大家都非常不满:“老师也真是的,为什么总要按正态分布来评定我们的成绩,只要答得好,就应该给高分嘛……”
后来上班工作了,我发现公司所做的考核结果竟然和学校里的考试成绩惊人的相似:大部分人都集中在中游水平,只是小部分人分布在两端。
公司里,这种现象是很普遍的。经理们总是信奉“枣核理论”——大部分人的表现都一般化,表现极好和表现极差的人只是少数。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们做出来的考核结果自然也就“两头小,中间大”了。
其实,这样做带来的结果是非常不好的,大部分人都集中在平均水平,以至于比较不出他们之间的优劣差别,考核也就失去了意义。
所以,在考核的时候,一定要抛弃这种错误的思想,而应该严格地按照考核标准来进行评价,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就给予什么样的结果。
对此,我们不得不提及美国麦考密克公司。由于公司创始人W。麦考密克的经营方法落后于时代,所以尽管他苦心经营了许多年,但公司还是渐渐变得不景气,以至于几乎马上就要倒闭了。
此时W。麦考密克得病去世,公司总裁由C。麦考密克继任。这位新总裁胸怀壮志,表示不把公司搞好决不罢休。
所以,他一上任就向公司的全体员工宣布了一条与以前截然不同的措施:任何员工,只要工作达到了既定的要求,就可以拿到相当于工资10%的奖金。而在以前,这笔奖金只是考核成绩排在前面的几位员工才能拿到。C。麦考密克还号召大家:“本公司生死存亡的重任落在了诸位的肩上,希望大家能够同舟共济,协力渡过难关。”
员工们听到这项新措施之后,开始都非常吃惊,但转而对年富力强的新总裁的做法表示由衷的感谢——这么一来,只要自己工作努力,就可以多拿薪水;而不像以前,只是少数几个人才能拿到奖金。从此,公司士气大振,上至总经理,下至普通员工,大家都努力。不到1年时间,公司就扭亏为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