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应该怎样运用企业绩效才能管理好企业,企业绩效管理都有哪些最基本的评价方法呢?
我们从谈谈企业绩效管理的传统方法出发,因为目前仍然有很多企业连这些最基本的传统的绩效评评价方法都没有。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是运用财务指标来进行的。虽然称之为传统方法,但事实上它们还是非常重要的方法,也是不少企业迫切需要的。比如,不少银行、电信、航空公司,它们采用的就是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
传统的方法中到底哪些方法、指标更合适?不同的企业适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评价指标。对于规模较大的公司来说,你能否确切地说出上一个月各分公司发出了多少工资?人员流动量大时,能否说出具体是哪些人员的流动,内部流动了多少?由这个部门转到那个部门,由那个部门转到这个部门各有多少?离开公司的人有多少?新招聘的又有多少?此外,离开公司的人中哪些部门人员最多,流动了多少……
以上涉及的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比较简单的人力资源的评价指标,相对而言,财务指标就比较复杂了。目前,大多数企业做财务还停留在财务会计的阶段,也就是记账阶段,很少使用管理会计方法进行财务分析,所以就不能从财务的角度对企业决策提供的支持。下面就详细介绍企业绩效评价的几种传统方法。
1928年,亚历山大·沃尔出版的《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提出了信用能力指数的概念,他选择了7个财务比率即流动比率、产权比率、固定资产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自有资金周转率,分别给定各指标的比重,然后确定标准比率(以行业平均数为基础),将实际比率与标准比率相比,得出相对比率,将此相对比率与各指标比重相乘,得出总评分。提出了综合比率评价体系,把若干个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以此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
沃尔评分法是指将选定的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并分别给定各自的分数比重,然后通过与标准比率进行比较,确定各项指标的得分及总体指标的累计分数,从而对企业的信用水平做出评价的方法。
1.沃尔评分法原理
把若干个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
对选中的财务比率给定其在总评价中的比重(比重总和为100),然后确定标准比率,并与实际比率相比较,评出每项指标的得分,最后得出总评分。
2.沃尔评分法的基本步骤
(1)选择评价指标并分配指标权重。
盈利能力的指标: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净值报酬率
偿债能力的指标:自有资本比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
发展能力的指标:销售增长率、净利增长率、资产增长率
按重要程度确定各项比率指标的评分值,评分值之和为100.
三类指标的评分值约为5:3:2.盈利能力指标三者的比例约为2:2:1,偿债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中各项具体指标的重要性大体相当。
(2)确定各项比率指标的标准值,即各该指标在企业现时条件下的最优值。
(3)计算企业在一定时期各项比率指标的实际值。
资产净利率=净利润÷资产总额×100%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净值报酬率=净利润÷净资产×100%
自有资本比率=净资产÷资产总额×100%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100%
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平均存货成本×100%
销售增长率=销售增长额÷基期销售额×100%
净利增长率=净利增加额÷基期净利×100%
资产增长率=资产增加额÷基期资产总额×100%
(4)形成评价结果。
沃尔比重评分法的公式为:
实际分数=实际值÷标准值×权重。
当实际值>标准值为理想时,此公式正确;
但当实际值<标准值为理想时,实际值越小得分应越高,用此公式计算的结果却恰恰相反。
另外,当某一单项指标的实际值畸高时,会导致最后总分大幅度增加,掩盖情况不良的指标,从而给管理者造成一种假象。
3.沃尔评分法的实践应用
沃尔评分法从理论上讲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未能证明为什么要选择这7个指标,而不是更多或更少些,或者选择别的财务比率,以及未能证明每个指标所占比重的合理性。这个问题至今仍然没有从理论上得到解决。
沃尔评分法从技术上讲也有一个问题,就是某一个指标严重异常时,会对总评分产生不合逻辑的重大影响。这个毛病是由财务比率与其比重相“乘”引起的。财务比率提高一倍,评分增加100%;而缩小一倍,其评分只减少50%。
原因在于综合得分=评分值×关系比率。
将财务比率的标准值由企业最优值调整为本行业平均值;设定评分值的上限(正常值的1.5倍)和下限(正常值的一半)。
综合得分=评分值+调整分
调整分=(实际比率-标准比率)÷每分比率
每分比率=(行业最高比率-标准比率)÷(最高评分-评分值)
尽管沃尔评分法在理论上还有待证明,在技术上也不完善,但它还是在实践中被应用。耐人寻味的是很多理论上相当完善的经济计量模型在实践中往往很难应用,而企业实际使用并行之有效的模型却又在理论上无法证明。这可能是人类对经济变量之间数量关系的认识还相当肤浅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