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98200000035

第35章 宝钗这个人

先从香菱学诗谈起。

香菱有点呆,但挺可爱,她想学作诗,那种强烈的创作欲望,很类似今天的文学青年。但那时没有作家班或函授之类给予学习机会,所以一搬进大观园里来住,可能感受到园内适宜的文学自由的创作气氛,便向她的主子提出来,要薛宝钗教她作诗。

薛宝钗的诗写得蛮好,至少与林黛玉不相上下。她俩在文学观点上的唯一区别,一个把诗当做手段,“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个把诗当做目的,“冷月葬诗魂”。如果二位女士降生在当代,则是毫无疑义的女作家,应该说是一流的。当时,大观园里的众姐妹们,除了“一夜北风起”的王熙凤略输文采外,都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创作水平以及理论基础知识。只可惜缺乏发表诗作的园地,虽有一份邸报,但仅抄发官方文告,不办副刊。不过,这也好,省得她们犯错误。乾嘉之际,文字狱也怪吓人的。

香菱学诗,来得有些突然。即使巨匠如曹雪芹,也难免白璧微瑕,好像事先事后应该有个关照才好。但大概他太急于发表他对诗歌创作的见解,却疏忽了香菱原是英莲,被拐子卖来卖去的奴婢,应该和袭人她们差不多,不会多识几个字的。不过,曹雪芹是文学巨人,即或如此,尽管谈诗论文,还是使读者身临其境,若睹其人,看出薛、林二位文学观点的歧异和她俩人生悲剧的呼应,这就是曹雪芹的艺术力量了。

香菱虽呆,还不至于傻到先去求教林黛玉。说不上是门户之争,派别之争,她还是找到宝钗张嘴,因为她是她的主子。

在研讨会上畅所欲言。

宝钗是现实至上主义者,她不把文学看得那么重,和黛玉为文学而文学,截然不同。后来香菱登门拜师,林黛玉欣然允诺,连讲课费都不要,可见她热心扶植文学新人。薛宝钗非常讲究生存哲学,认为香菱的临时户口落在了大观园,当务之急是去拜码头,照会各方,以求关照,学诗大可缓一缓。不过,她也不特别压制,表现得很宽容,按说她完全可以动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的。尤其这个该死的丫头,竟投拜到自己的文学劲敌门下。放在今天,怕也未必能有宝钗的涵养。

我始终很惊讶薛宝钗这种文学上的坦然。

我也不明白这种历久不衰的“文人相轻”的老传统,那种嫉贤妒能、独领风骚,只许自己活、不准别人活等等文人的诸多恶习,为什么在大观园里表现得不算十分明显?

当然,也不能讲薛宝钗无动于衷。

她说话了:“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她算账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这种嗔怪本身,也未尝不是宝钗的一种态度。因为香菱是她的奴才,她知道她的呆头呆脑。要学,应该向她学;要教,也该由她教。这话冲林黛玉而发,大概不错。

香菱写了“月到中天”那首七律,果真够呆的,竟先送交这位不算很开心的老上级审阅。宝钗只说:“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至于怎么不好?应是怎么个作法?看法保留,不置一词。而且针对黛玉:“看她是怎么说?”看起来,不算十分与人为善。至少,这是让人难堪的沉默。

等到香菱的第二首七律“非银非水”脱稿,这回呆子不想再碰钉子,直接往黛玉那边来了。宝钗本来表明要看黛玉怎么说而自己不想讲话的,但到她打算发言时又半点不含糊。第一,说题目要改一改,这是一种比较委婉的但挺彻底的否定。第二,她说:“也罢了,原是诗从胡说来。”一下子把写诗的人、教诗的人,统统置于尴尬的境地。似乎是在开玩笑,看来薛、林二位女士,未必不暗中较劲。幸好大观园里不成立诗人协会,否则,主席这职位谁来担任,还颇费踌躇呢!

不过,她俩在文学这个范畴里,角力是比较文明的,至少不发表评论,声严色厉;也不划地为牢,泾渭分明。而在其他方面,对不起,宝钗的忍让就是有一定限度的了。

清虚观打蘸,张道士敬献的一盘子礼品中,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贾母眼熟,记不得哪个女孩子戴过。宝钗说史湘云,宝玉说他怎么没见过,探春说宝姐姐有心。接着黛玉冷笑道:“她在别的上头心还有限,惟有这些人戴的东西上她才是留心呢!”

这当然是很厉害的攻击,林黛玉对金玉良缘的反应,是有点神经质的。不过,薛宝钗“听说,回头装没听见”,退让了。

这是初一的事,到了初三,薛蟠生日,摆酒唱戏。宝玉和黛玉两人闹别扭,弄得老太太不舒心,凤姐只好将他们弄到贾母身边。谁知贾宝玉说话造次,竟把薛宝钗比做杨妃,使林黛玉着实得意。这在宝钗眼中看来,均势明显失衡,宝玉和黛玉联合起来嘲弄她,是无法容忍的。所以这一次很不客气地反击,让他们领教了她的厉害。

由此可见,力量失去均衡,便会不平;不平则鸣,也是很正常的反应。在《红楼梦》里这个三角爱情游戏中,她深知自己在贾宝玉心目中真正的位置。有一次在怡红院,她亲耳听到贾宝玉在梦中喊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木石姻缘’。”尽管薛宝钗不可能研究弗洛依德,但这种潜意识的流露,无论如何给她心灵造成巨大的震荡。在她和林黛玉为获得贾宝玉爱情这场争斗中,她明显地处于弱势,惟其如此,所以她很计较。

相反,薛宝钗在文学方面,倒不怕示弱,这就因为她实在并不弱的原因。

在元妃省亲大典上,每人奉旨一匾一咏,这很有点诗歌大奖赛的意味。评比的结果是:“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所及。”这是元妃说的话,明显地带有官方色彩,所以薛宝钗是钦定的不亚于林黛玉的一等奖获得者。随后不久端午节贵妃赏的节礼,宝钗所获规格高出黛玉一头,这使黛玉恼火不已,实际上等于娘娘对金玉良缘投了赞成票。不过,也应看到宝钗的应制诗“芳园筑向”是挺能邀好的,所以元妃排名次,薛先林后,倾向性很明显。一般地讲,旧时那些歌功颂德的作品,哪怕露骨的吹捧,也会讨得皇上的欢心。否则,哪有如此多的御用文人呢?这正是宝钗的聪明了,她把文学当做手段,知道统治者的胃口,喜欢吃什么,就喂他什么。投其所好,不但是生存之道,而且还可以达到邀赏受宠,排除异己的目的。结果,宝钗到底谋得了宝二奶奶的位置。虽然,这份胜利多少有点凄惨,因为宝玉的政策是你不让我得到,我也不让你得到。所以宝钗其实也等于咽下一枚苦果,但无论如何也要比为文学而文学的黛玉的命运好得多。

黛玉教香菱写作,第一,缺乏我们中国人应有的美德,不那么谦虚。不错,你是一流女作家,但口气似乎不必如此拿大:“既要学做诗,你就拜我为师。我虽不通,大略还教的起你。”第二,诗是一门学问,自有其自身的规律、章法,林黛玉特别强调了“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样,她的学生得出结论:“原来这些规矩竟是没事的,只要词句新奇为上。”这种反传统的做法,若是贾政知道了,准说误人子弟的。他连自己的儿子学《诗经》都反对,遑论其他。第三,过于娇宠文学新秀,香菱不过刚入门径,林黛玉便说:“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宝钗就不同了,她和史湘云夜拟菊花题时,说得再清楚不过:“诗题也别过于新巧了。……诗固然怕说熟话,然也不可过于求生,头一件,只要主意清新,措词就不俗了。”接着,话锋一转:“——究竟这也算不得什么,还是纺织针黹是你我的本事,一时闲了,倒是把那于身心有益的书看几章,却还是正经。”一下子面孔板起,满口道德文章。

林黛玉是不会说出这番卫道的话,但宝钗这个人,说归说,做归做,正确的话要讲的,可并不妨碍她。第二天,那首“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的螃蟹咏,很流露一番不满现实的意思。以致宝玉道:“骂得痛快!”众人看毕,都说:“这方是食蟹的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思,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妙就妙在宝钗能够自如地、并行不悖地说那样的话和做这样的诗。黛玉办不到,所以她只能最终败局。

不过,众人还是肯定薛宝钗的才华。虽然这次菊花诗会,头奖让林黛玉夺走了,但别忘了,第一届海棠诗会,薛宝钗可是金牌得主。所以,她在文学成就上,用不着和林黛玉争,两强相遇,势均力敌,用不着紧张,这才表现出宽容。但在贾宝玉爱情的天平上,她晓得自己的分量不及林黛玉,所以就不得不步步为营了。

应该看出,薛宝钗虽然以文学为手段,但她绝不是鲁迅先生所讲的那类“空头文学家”,也不是毛主席描写过的“头重脚轻根基浅”、“嘴尖皮厚腹中空”的角色。

虽然,有时她挺让人讨厌。薛宝琴新编了十首怀古诗,“众人看了,都称奇妙”,独她却说:“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两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做两首为是。”因为后两首涉及到《牡丹亭》、《西厢记》,在当时大概被认为是黄色的书籍。马上正经起来,而且赶紧撇清,其实她比谁都看得多看得早。宝钗有学问,文学自不用说,看她在指点惜春作画时,很使人怀疑她是否在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过。同时,无论怎样不喜欢她这个人,她拿出来的诗,都是站得住脚的。

宝钗的诗,风格不一,体裁多样,有辛辣讽喻的螃蟹咏,有含蓄浑厚的海棠诗,有伤感甚至颓废情调的“恩爱夫妻不过冬”,也有很具新潮意味的“东风卷得均匀”的柳絮词。因此,应了一句俗话,叫做“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也许她胸有成竹,绝非草包,拿得出货色,经得住褒贬,所以在文学上,她和林黛玉不叽叽喳喳,说短论长,没完没了,而是一派大家气象。

同类推荐
  • 追踪报道

    追踪报道

    本书讲述了黑白利益盘根错节、基层司法监管空白、国企改制资产流失、派系之间权谋倾轧的故事。新闻媒体以镜头剑指腐败,突破层层阻碍揭露真相。资深媒体人十年磨一剑,直击中国媒体舆论现状。本书从细微处着眼却不落窠臼。书中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某市一起离奇的车祸在电视台播出,引得方方面面的强烈关注,随着报道的深入,唯一的女知情人被迫害成精神分裂,案情陷入迷局……副台长方诺亚基于记者的职业道德,决心将官场腐败的黑幕彻底掀开,他像拆弹专家一样游走在生死边缘。随着幕后主使渐渐浮出水面,方诺亚发现自己陷入一个更大的谜团……
  • 父亲的树:陈忠实作品精读

    父亲的树:陈忠实作品精读

    本书收录了著名作家陈忠实的散文精品48篇。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始终用朴实的笔调、真诚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来叙写和讴歌他对乡土、亲情、友情、创作的深沉的热爱,展现了作者独特的生命体现,体现了作者散文创作的特点和成就。
  • 爱的礼物

    爱的礼物

    因为爱,我们选择了爱情,因为爱,我们孕育了生命,因为爱,我们经历了为人父母的乐趣和艰辛,因为爱,我们懂得了养育的神圣和责任,从孩子的生命开始的那一刻起,我们的生活就变得生动而有趣。
  • 乡野闲人

    乡野闲人

    《乡野闲人》为安宁“乡村三部曲”第三部,前两部分别是《我们正在消失的乡村生活》(2016.3,黄山书社)、《遗忘在乡下的植物》(2016.7,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书中所选个案,代表了中国大部分乡村的组成,比如村长、小贩、乡村医生、手工艺人、大学生、单身者等。这些个体人物的悲欢离合,也代表了大多数乡村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尤其在当下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农民经受的冲击强烈,他们的日常生活,人生际遇,也便有了表现的价值。乡土文学需要以有温度和悲悯的笔触,去展示乡村普通民众的人生悲欢与命运起伏。
  • 杭州研究:2009年优秀论文

    杭州研究:2009年优秀论文

    杭州研究:2009年优秀论文》由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周膺教授主编,精选由杭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杭州市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杭州研究》2009年全年的理论文章中部分优秀论文汇编而成。内容涉及杭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稳定健康发展服……
热门推荐
  • 霍爷的心尖儿宠啊

    霍爷的心尖儿宠啊

    在暮城,人人都知道落魄豪门姜家有一个大小姐,叫姜笙,长得那是一个娇媚漂亮,男人都倾慕于她。这位白天上街买买买,晚上酒吧撩撩撩,平时没事作作作的姜家大小姐突然结婚了,结婚对象还是暮城有名的霍家长子,霍俞寒。霍俞寒——人称霍家太子爷,别称阎王爷哎呦,这位姜大小姐也不买了,也不乱撩了,也不作作了,满眼全是霍俞寒,还下定决心要做一个贤妻良母。后来,暮城的人都记得这位娇娇小姐和那位冷面太子爷是一对。后来的后来,暮城的人都记得姜家大小姐和霍家大少爷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婚礼。最后的最后,暮城的人都记住了他们一家四口永远幸福的在一起……
  • 爱上吴亦凡

    爱上吴亦凡

    一颗十分闪耀的星闯入了吴盈雪这片十分普通的天空,那颗名叫吴亦凡的星虽耀眼但却肯为这片普通的天空付出一切光芒。在吴亦凡的渲染下,这片不被人熟知的天空也渐渐变亮了,而吴亦凡从原来的星星蜕变成了更加耀眼和炙热的太阳月亮,即使那片天空变得苍白,也会有吴亦凡去照亮,永远!
  • 快穿之逢场作秀

    快穿之逢场作秀

    祁晞莫名其妙绑定了一个自称系统的玩意儿,还要求她穿越各个世界完成所谓的任务……于是祁晞被迫开启了苦逼的打工之路。祁晞:这女主又可爱又乖巧……系统:请认准你的攻略对象。攻略对象:我很高贵,你们不配。祁晞(微笑):看来是没接受过社会的毒打。随心所欲暴力笑脸杀手x喝露水长大冷淡小仙男〔互宠,1v1,双洁。〕
  • 腹黑王妃:绝色倾容三小姐

    腹黑王妃:绝色倾容三小姐

    废材?胆小如鼠?傻子?花痴?这些词不可能会出现在她慕樱枫身上!她做为一名21世纪金牌杀手,绝世神偷,倾城美人,有什么事她做不到的?本来那么狂妄的她,却因一场离奇任务而穿越,我擦,他有那么背么!表示无声抗议!
  • 一个人的战斗

    一个人的战斗

    本书是单世联教授最新的一本文化批评集,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切入经典作家,把握时代脉搏。内容包括对海涅、君特·格拉斯、狄更斯等的评议,对《红楼梦》、明代经贸问题等的新解。全书内容熔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炉,是一本适合浅阅读时代的口袋知识读本。
  • 守望夏至的距离

    守望夏至的距离

    他缓缓地,缓缓地对我说,小夕,如果我不在了,去他那里,去秦悯哲那里。然后他的手,轻轻地,轻轻地从我的脸上垂了下去。就那样,无力地,垂落了下去。有眼泪,在我的瞳孔里被放大了。我的哀伤,在整个夏季变成了很厚地灰。但我知道,我们还得走下去,走那些未知的路,还有那些未知的人生。我抬起头的时候,夜色就沉了下去。沉在了我们身后的过往里。
  • 给创业者的12个财务忠告

    给创业者的12个财务忠告

    12个财务忠告,将企业创办中的财务风险陷阱一网打尽,规避运营风险,助你成功,助你旗开得胜。创业的你是不是感觉正在迷雾中前行,本书有创业中需要关注的关键的财务问题,为创业者提供专业、全面的财务指导,希望创业者在这里找到致富的密码。这本书揭示了创业者在创业路上一定要注意的财务问题,它是每一位即将创业、正任创业以及希望投身创业的人士部应该认真研读的优秀著作。
  • 失眠的思想聚焦

    失眠的思想聚焦

    来自现实生活的想象故事,可喜可悲,酸甜苦辣,
  • 戮鼎纪

    戮鼎纪

    上古三天子定鼎九州,伏羲氏染血洛河图、神农氏吞药济苍生、燧人氏败走天庭路……物转星移,天地崩碎,诸仙葬灭,圣贤皆死。一介凡俗最终走上一条荆棘坎坷路!
  • 清浅流年

    清浅流年

    苏浅青,人如其名,外表恬静安然,清秀佳人一枚,眉宇间尽是温美。为爱所伤的她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心痛回忆。五年后,那个骄傲俊逸却又伤她极深的人带着一身的光华重新出现在她的面前。与此同时,另一位曾久驻苏浅青心房的男子也巧合般地与她重逢。有爱有恨,有笑有泪,起承转合,缘起缘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