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仅著述鄞人陈仅,字余山,又号渔珊,道光间官陕西,历延长、紫阳、安康诸县,有惠政。所著《济荒必备》一卷、《捕蝗汇编》四卷、《南山保甲书》一卷、《竹林答问》一卷、《读选意签》一卷、《文莫书屋詹詹言》二卷、《继雅堂诗集》二十卷。其《王深宁先生年谱》一卷,订钱竹汀王谱之讹,尤四明文献所系也。
胡仁和胡,字心耘,官太常寺博士,侨居吴下。好收宋元旧本书,手自校勘,有得即记。与吴叶廷调生友善。咸丰庚申冬避乱沪渎,辛酉四月殁于旅舍,年四十,藏书散亡。所著《石林燕语集辨》、《懒真子录集证》二书,皆未刊。余辑《杭州艺文志》,录其目以存其人,盖里中无复有知其人者矣。调生《吹网录》卷五,附载其所记校勘语十二条,则乱后追忆,病中以属调生者;卷六,载心耘辑字文绍奕事实六条,尤吉光之片羽矣。
丁景鸿诗吾郡丁药园礼部澎,与仲弟景鸿弋云、季弟潆素涵,并有诗名,时号盐桥三丁。先高祖暨先大父两辑《杭郡诗》,药园、素涵诗皆入选,求弋云诗不得一字,先大父尝以为恨。后四十余年,丁丈松生踵前例为三辑,得弋云诗数首。劫火之余,获此零玑碎玉,殆所谓旷世相感者欤!又前辑求周介石禹吉诗,亦不可得,仅于药园传后附载名字,丁丈又得之,拾遗之力可谓勤矣。
柳枝词青浦王兰泉先生主讲敷文书院,尝以《西湖柳枝词》课士。时阮文达公为巡抚,谓自铁崖没后五百余年无继声者,而钝翁《姑苏柳枝词》和者亦鲜,因遍征吴越士大夫同作者凡数百人,文达序而行之。今此诗刊本不可复得矣,《湖海诗传》仅载山阴吴杰、分水章柱、归安邵保和三家。
式敬编杨静岩景仁,嘉庆乙丑进士,官刑部,著《式敬编》,皆当官为政之要举。前代善行,分类记述。中有恤囚一门,道光间张仲甫舍人刺取刊行,兰渚侍郎署“司狱法戒”四字,以贻各省府州县司狱、吏目、典史各官,用意良厚。今废按察使,改设法官,新法待狱囚主宽仁,然未若此书所述宽严得中无流失也。
章学诚事略及遗书本末桐城萧敬孚穆,记章实斋先生事略及遗书本末。乡邦文献,后生小子罕知之者,今全录之。
实斋先生姓章氏,世居浙江会稽之道墟。其祖父以上,尝客游北方,遂入大兴籍。父镳,曾登乾隆元年丙辰恩科顺天举人,官湖北应城县知县。先生幼读书而资极鲁钝,其父颇以不能世其家为虑。顾先生资虽鲁,而好深湛之思,隆冬盛夏,读书恒至午夜不倦,每有所得,辄笔之于书。年十六,其父官湖北某县时,彼地有柯先生善教学,其父延入官斋督之学。先生自经柯先生指授,学乃大进,尤好读乙部之书,常有论说。年四十,应乾隆四十二年丁酉顺天乡试,乃改归会稽原籍,中式举人。戊戌成进士,归班铨选,后官国子监典籍,又改知县,不到省,主讲直隶莲池书院及永平府、河南归德府各处书院。中间又应安徽之和州,直隶之永清,湖北之天门、石首,安徽之亳州各州县聘修志书。至乾隆五十六七年,两湖总督镇洋毕秋帆制军创修《湖北通志》,特请先生为总纂,又延一时英俊数人为分纂。先生乃别出心裁,发凡起例,推陈出新,为同事诸人所骇。先生于诸分纂中,除其老友桐城胡雒征士虔外,一概以奴隶视之。诸分纂积不能平,因先生为制军所重,无敢谁何,一时不敢不唯唯听命。逾年,高宗纯皇帝特命毕公入觐,别委他人署湖督,而先生势孤。毕公回任尚遥遥无期,一时分纂诸人,各于当道谗言蜂起,且指摘先生所笔于例不合,签条百出。而诸当道均于修志事不甚了了,乃以诸人批驳各条令先生一一复答。先生乃为驳议一册以复之,且力诋分纂诸人一无所知,妄肆讥评。知势不能为,乃作书以谢毕公,即以己所总纂各类席卷而去。又以年已六旬,精力渐衰,遂不复应当代名公之聘。
尝一访旧交左良宇、胡雒于桐城,居数月,纵观龙眠之山水,顾而乐之,将有终焉之志,遂回绍兴,卜居于塔山之下。牙签万卷,明窗净几,乃取笥中逐年所著,分册命钞胥缮为清本,凡三四十巨册。特造萧山王晚闻太史宗炎家,托为细加编订。王公应命,精心钩稽,逾年乃就,时在嘉庆六年辛酉。书成而先生归道山,享年六十有四,王太史乃将所订本仍归先生长子华绂。
数年后,华绂力不能刊,乃求华亭姚春木征君椿,只就《文史通义》一种,选刻内外篇五六册,刊本行世。最后,章氏子孙于全编力不能守,乃归之乡人沈霞西。沈氏家有四万金藏书。至咸同之间,沈氏家亦渐落,乃将四万金之书悉售之于扬州书贾,而章氏之书又为绍兴水澄巷某书坊得之。又数年,先生族人章小雅以重资向某书坊购出,遂挟此书回道墟。中途遇大风波,舟覆,小雅力抱此书跃水而出,此书遂一逃于水厄也。
至光绪甲午年,小雅病殁,书又归诸乃兄寿康,穆均得时时假阅之。王太史将书分三十卷,前为《文史通义》内外篇,凡十二册;中为《文集》内外篇,凡十册;末为《湖北通志稿》,凡八册。《文史通义》系论修史各条,与唐人刘知几分道扬镳。刘氏所论为史法,先生所论为史意;刘氏乃论官局纂修,先生所论为一家著述。体大思精,远过刘氏。《文集》多当代名人碑传及熙朝掌故,文笔与《文史通义》不同,即以古文而论,亦不愧为一代作者,竹、西溟诸公所不及也。《湖北通志》虽未成书,而所纂各类及其序例,均出前人意表,实在阮文达、谢蕴山二公《两广志》之上。先生之书,大旨如是。光绪戊戌,章寿康以贫故,托穆将此书作押于归安,吴申甫出三百金得之。未几,吴氏书坊失火,吴君狂奔,将此书自火出之,乃归周莱仙,此书又一逃于火厄也。
周莱仙封翁平日素服膺章氏之学,将募人照王太史所编分卷缮写,欲为付梓。乃钞甫完工,周君物故。其乡人言,周氏子孙欲力要穆代赎,日再三催之。穆念此书两遭水火之厄,非章先生默自呵护,不得两全,拟筹资且将此书代赎,募资付梓,不欲此书自我而亡焉。沈子培先生命书原委,穆旧有记载及所为章先生别传两文,钞入文集,未及携出,乃将两文大意节录一篇,以应先生之命云。
癸卯九月二十四日,桐城萧穆草于南昌府署西室之寄舫。
道听录手稿焦里堂《道听录》手稿凡二十巨册,中似分类,盖读书随手纪述者,老辈勤学精力过人有如此。其中所记,多国初雍乾间人文集中语。然如全谢山集,当里堂时人间尚无刊本,故据以为异闻,今则人人知读《鲒亭》矣。
中书典故仁和王正功字莪山,又号拙余,著《中书典故》八卷。书分六门:曰官制、曰职掌、曰仪式、曰恩遇、曰建置、曰题名,末卷为杂录。前有杭堇浦序,后有乾隆五十七年钱塘赵辑宁素门跋。又乾隆三十年自叙一首,言官内阁二十年,由中书舍人升典籍,出为襄阳同知,告归,乃成是书。首叶有字数行,言刻板字不必大,每叶几行,行几字云云,盖将付梓而未成者。乾隆《杭州府志。艺文》列此书目,今乃得睹钞本。《杭郡诗三辑》有王正功诗二首,仅书钱塘人,无小传,并不知其仕履。得此帙,可以补丁氏之缺矣。素门为次闲先生之琛父,《杭郡诗续辑》作赵{典},或以避宁字故改名耳。
西域考古录海宁俞浩撰《西域考古录》十八卷:一兰州府,二西宁府,三凉州府,四甘州府,五肃州直隶州,六安西直隶州,七镇西府,八迪化直隶州,九伊犁惠远城,十塔尔巴哈台,十一喀喇阿尔,十二库车,十三乌什、阿克苏,十四叶尔羌、和阗,十五喀什噶尔,十六西藏,十七《蒙古源流》书后,十八记鱼通各土司、俄罗斯考略。有东昌知府海盐朱锦琮序,称其“遍采缃素,实事求是。边塞之险要,疆域之沿革,今昔之形势,攻守之难易,缕析条分,了如指掌。其时,钦定《新疆识略》尚未进呈颁行,四香以其见闻编纂成帙,粗具梗概,图说皆略,要亦大辂之椎轮矣。”浩字湛持,号四香,尝游山左,客先大父幕中。《花宜馆诗》中有“穷愁一意著奇书”之句,为四香作也。
小墨林诗钞杂著项莲生孝廉鸿祚,善填词,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四卷行于世。许迈孙丈重刊;谭复堂撰传,谓其诗不多作。今崔磐石方伯得其《小墨林诗钞》、《小墨林杂著》手稿凡四册。诗曰《焦尾琴》,以其家不戒于火,诗稿尽尾,追忆得之者;曰《枯兰集》,则以丧其姬人,多幽忆怨断之音。《杂著》为骈散文及箴铭之属。卷端有许文恪、劳季言小印。劫火所遗,惜无好事为之刊行也。
儒门法语《儒门法语》,长洲彭南匀先生集先贤语录以训士者,萧山汤文端公重刻之,道光己酉徐梅桥制府泽醇又刻于蜀。咸丰初元,先大父寄示先君子,册首书云:“辛亥九月自成都寄彦伟收。读书之暇,取而览之,便知终日扰扰,有多少可愧处;随处检点琢磨,即是圣贤教人改过工夫,于身心自有益处。修余老人识。”庆坻珍F4此册,时时展诵。文端跋语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是所望于躬行实践之儒,读之弥懔懔焉。
酒志先曾王父夔州府君,博极群书,仕不废学,尝撰《酒志》二十八卷,为目十二:曰原始、辨性、述义、备注、详品、稽典、列事、纪言、考器、征令、录异、识余,征引书目多至千数百种。稿本存道福堂书楼。比寇乱,群书散亡。同治初,余归自晋阳,检拾残编,仅得卷十三稽典五、卷十四列事一、卷十五列事二,凡一册,至可痛惜。爰装治成帙,俾后人永宝之。册面字为公遗墨,卷中黏签增补者凡数十事,盖稿成后续增者。
鲁宗山著述啸梧司马宗山,姓鲁氏,博学强识,与邓笏臣、俞小甫、边竺潭、吴晋壬合刻所为词为《侯鲭词》,其诗曰《窥生铁斋集》,又《希晦堂杂著》若干卷。
柳营诗传杭州驻防三多,字六桥,撰《柳营诗传》四卷,盖裒集杭州满洲驻防营中诸老辈之诗。自巴泰以下至玉昌。凡三十人,又闺秀二人,末附为诗余者三人。篇什虽不甚多,而百数十年间满营文物之盛,约略可见。其书刊于光绪庚寅、辛卯间。二十年后遂有黍离之叹,是书之存,不可谓非幸矣。前有俞曲园师序。六桥自言采录各家专集;其无专集者,采诸廷岩《武林城西古迹考》。岩姓巴尔达氏,廪贡生,工画能诗,著《苍雪斋诗》、《湖山胜迹补遗》、《武林城西古迹考》八卷,今乱后不知其书犹存否?又盛恺庭丈元,尝著《杭防小志》,亦未刊行,乱离之后其家子姓雕落,此书遂不可问。
灌记灌县彭洵,字古香,为陕西知县,有循志,归田后撰《灌记》四卷。卷一舆地记,言“古绳桥俗名索桥,宋名评事桥。国初,桥已久废,惟设义渡以济。嘉庆八年,邑知县吴君仿旧制重建,始更名安澜云。”谨案:先曾大父官灌县知县,实成此桥。《小罗浮山馆集》有诗纪其事,先大父《花宜馆诗钞》中亦有诗。道光间东轩吟社尝以命题,胡书农学士诸公诗,见《清尊集》。
铁华山馆诗稿家筠轩先生《铁华山馆诗稿》八卷,分《水石吟》、《覃怀纪行诗》、《江皋集》、《初衣集》、《初衣续集》,诗多忧时感事之作。其《初衣集》自识有云:“偶有所触,辄增感怆,划然而啸,不自知涕泗之何从也。”《初衣续集》自识云:“剑南诗‘心游万里关河外,身卧一窗风雨中’,语极恻楚,‘平生所学为何事?后世有人知此心’,则颇激昂自负。年来拈管,谢恻楚而喜作激昂语,亦岂知激昂之无非恻楚哉!”盖先生官户部郎,直军机处,咸丰庚申之变,先生随恭邸留京,抗阻和议,请杀巴夏里,时不能用,为同列所挤,辞枢廷差,以道员候选授江西盐道。告归,创铁华吟社,首尾凡九年,年八十一而卒。其诗如《读宋史》六首、《江城怀古》四首,皆隐痛于宗社蒙耻,外侮日深,如闻雍门之琴、渐离之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