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96600000002

第2章

夫约理题诠。诠如理而非异。据门陈教。教即门而不殊。故能骤五位以分镳。趣一乘而并鹜。是知随机摄教辟诸经于心端。顺理圆通总万途于智海。海吞众渎味竟无差。心流五乘意终无异。今以粗陈纲要总以五门。随自所宣引之如左。言五门者。一法是我非门。二缘生无性门。三事理混融门。四言尽理显门。五法界无碍门。

第一法是我非门者。即愚法小乘三科法也。如四阿含等经及毗昙成实俱舍婆沙等论明也。

第二缘生无性门者。即大乘初教。即前诸法缘生无性也。如诸部波若等经及中百等论明也。

第三事理混融门者。即大乘终教。空有双陈无障碍也。如胜鬘诸法无行涅槃密严等经及起信法界无差别等论明也。

第四言尽理显门者。即大乘顿教。离相离性也。如楞伽维摩思益等经明也。

第五法界无碍门者。即别教一乘。奋兴法界主伴绞络逆顺无羁也。如华严等经明也。问。如是次第据何圣教。答。按法华等经有如是次第。故经云。昔于波罗奈转四谛****。又云。今复转最妙无上大****。又云。未曾闻如是深妙之上法等。楞伽经云。乃至此为佛子说等。华严经云。乃至说无尽佛法等。如是次第不等。皆为机机各不同施门故异。随人定教。教逐人分。以教裁人。人依教转。人教相藉。次位有殊。会意而言唯归一路。此云何知。按华严经云。张大教网亘生死海。济天人龙置涅槃岸等是也。当如经取意。不可执教为定以道心源随语生解用裁其法。此即皆非应理。与教相违背道归冥解益远矣。此云何知。按法华经云。以佛教门出三界苦等。问。如上以义定教教即然耶。答。此但且举大例作如是断。若门门具论经经之中皆具此五。是云何知。按大品等经云。欲得声闻果者当学般若波罗蜜。乃至欲得菩萨道者当学般若波罗蜜。又密迹力士经云。转四谛****时无量众生得阿罗汉果。乃至无量菩萨得成佛等。宝积经亦然。可准知之。问。据上教门不一机复有殊。深浅既自两分。故知方便亦异。仰陈其状并述所由。致使习者不诣邪途证者勿乖于理。答。大圣无私。等太阳而鉴物。至人无念若天鼓而雷音。随机所现短长。是故有斯差别。但自宜闻有异致令法教不同。随宜入者为良药。不相应者为毒药等。又维摩经云。应病与药。令得服行等。问。有机教相应者未知。随上诸门等以何方便而得入耶。答。言随门入者方便无穷随宜不定。由机故尔。非为法然。唯以类通一不差失。如次应知。第一入三科法门方便者。即蕴界处法也。蕴者积集也。即五蕴法。界者差别等也。即十八界法。处内者外六处也。即十二处法也。言三者是数。科者是类。法者是自性轨持。门者是通智游入。是故总名为三科法门也。就此门中开为二观。一者总相观。二者别相观。初者三科虽异唯色与心故名总相。即审谛观察唯法而无我人。故名为观也。此云何知。按涅槃经云。若色此父四阴应非。乃至和合是父者无有是处等。又维摩经云。起唯法起。灭唯法灭等。即以总收别。唯总而非别。故名为总相观也。此约利根入法方便也。二别相观者。即于上总相之中分别而观故名别相观。言分别者色中分为十一。谓内五根外六尘。虽复内外有殊克体总名为色。故云色法有十一。心法有七者。初从眼耳终至末那。始终虽差并同心称故云心法即七也。色心合举故有十八。各别不同故云别相。即于此三处观察人我能所俱离故名为观也。十二入等可准知之。此云何知。按涅槃经云。著我众生为界分别观等。又云。六入不尔一向无人等。今即以分别总唯别而非总故名别相观也。同异等准之。问。既云观法即以人无我者云何观察人无耶。答。且如今之色等法。眼等识得时实无分别。不是不得。虽得而无分别。此即是法。眼等识亲证如色等无异。及其意识不了谓实我人。妄缘分别谓实人我。于一事中有真妄齐致。何者意识分别不称法也。言真妄者即眼等识亲证是真。意识妄缘为妄。真妄既玄。差别不等。是故证法人无也。此云何知。按维摩经云。但除其病而不除法。又云。起唯法起灭唯法灭等。色法既真实。心法亦即如色无差。能了识知尘。是即游行无碍也。此即入初门之胜便契真理之妙因。略述大意如斯。广辨如余章说。有相应者当审思之。一一指陈以事征一百八义具在斯焉。

第二入诸法皆空相无不尽之方便者。于中复分为二观。一者无生观。二者无相观。言无生观者。即法无自性相由故生。生非实有是即为空。空无毫末故曰无生。以性自不生故。此云何知。按大品等经云。一切法皆空无有毫末相。空无有分别。同若如虚空一等。又三论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等是也。二无相观者。相即无相也。何以故。此法离相故。此云何知。按维摩经云。法离于相无所缘故等。又般若经云。无法相亦无非法相等。言观者观智。是法离诸情计故名为观也。问。一切法即既空无相。云何成观耶。答。只以法即空无相是故得成为观。何者能观是慧。所观是无相。今慧照彼无相之境故名为观也。若也不见诸相。即无是即还成倒执。何成观类耶。问。作如是观者治何病耶。答。治上执法等病。何者法实非有妄见为有。由妄见有故乃谓真如涅槃可证。即谓生死有为可舍。为斯见故是即为病。今体诸法即空无相有见不生。故成治也。此云何知。案中边论云。无能取所取有而有能取所取无。是二不二为空相也。是故观法无生相无不尽也。略陈其状准以思之。更有异门。依前可解。

第三入事理两门圆融一际方便者。复有二门。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言心真如者。是理即真谛也。心生灭者。是事即俗谛也。此即明空有无二自在圆融隐显俱同竟无障碍。言无二者缘起之法似有即空。空即不空复还成有。二而无二。一际不殊。两见斯亡。空有无替。何以故。真妄交映令该彻故。何者空是不灭有之空。即空而常有。有是不异空之有。即有而常空。有而常空故有即不有。离有边有。空而常有故空即不空。离无边空。空有圆融一无二。故双离俱边空有一体互形夺故两双离边。此云何知。按维摩经云。深入缘起断诸邪见有无二边不复余习等。又华严经云。因缘故法生。因缘故法灭。若能如是解斯人疾成佛等。依此义故得有止观双行悲智相导。何者以有即空而不有故是止境也。以空即有而不空故为观境也。空有全收而不碍二。故止观二法融也。空有二而不二故是止观二法离也。即以能观之心契彼境故是止观融也。言悲智相导者。观有即空而不失有。故悲导智而不住空。观空即有而不失空。故智导悲而不滞有。以不住空之大智故恒随有以摄生。即大悲也。以不滞有之大悲故常处空而证灭。即大智也。灭即是不灭之灭。灭而非灭。不碍存也。生即是无生之生。生而不生。不待坏也。以生非生故生相纷然而不有。色即空也。以灭非灭故空相湛然而不空。空即色也。空相湛然而不空。故即生死涅槃而不异。生相纷然而不有。故即涅槃生死而不殊。何以故。空有圆融一不一故。亦可分为四句。以有即空故不住生死。以空即有故不住涅槃。空有一块而不碍两存。故亦住生死亦住涅槃。其犹水波高下动转是波湿性平等是水。波无异水之波。即波以明水。水无异波之水。即水以明波。心犹水波。波水一而不碍殊。水波殊而不碍一。不碍一故处水而即住波。不碍殊故住波而即居水。何以故。水之与波别而不别故。此云何知。按维摩经云。众生即涅槃相不复更灭。亦得说言涅槃即众生相故不复更生也。又云。非凡夫行非贤圣行。是菩萨行等。是此意也。解云。凡夫著有贤圣住无。今既有无无二而二故。是故双离两生顿绝百非。见心无寄故名观也。问。作是观者治何等病耶。答。治上空有两见之病。何者空有无二谓之为二。是故舍有而趣于空遂情等恶取空见。舍空趣有反上同然。由彼倒执而兴此门。准以思之可类通耳。

第四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方便者。即于上空有两门离诸言论心行之境。唯有真如及真如智独存。何以故。圆融全夺离诸相故。随一切动念即皆如故。竟无能所为彼此故。独夺显示染不拘故。此云何知。按法华经云。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等。又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等。维摩经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等。问。若云空有圆融语观咸绝者既离言观。云何证入耶。答。非是无语不言。但以语即如故不异于真是以无言。观行亦尔。准上可知。此云何知。按维摩经中三十二菩萨各说二而不二。各入不二法门。次至维摩。维摩默答。寂无言说名入不二法门。文殊叹曰。善哉善哉当知无有言说名字名入不二法门等。解云。何故显默不二者。心法本自不二更不待言而方不二也。又但默然无言即是说入不二法门。何者以诸菩萨解得无言是真不二以语说观行即是法故。亦即思益经中圣默然是此意也。问。空有无二遂令大士无言性相镕融。致使观心无措者信如其说。今修学者未审。以何等方便而得入耶。答。即于空有之上消息取之。何者以空全夺有有空而无有。有见荡尽也。以有全夺空空有而无空。空执都亡也。空有即入全体交彻。一相无二双见俱离也。即以交彻无碍而不坏两相双存。非见咸泯也。得是方便而入法者是即契圆珠于掌内诸见不拘。证性海于心端逍然物外。超情离念迥越拟议顿塞百非。语观双绝。故既妄心永灭诸见云披唯证相应。岂关言论。有相应者当自思之。故论云。如人饮冷水。唯证者自知等。楞伽经云。真实自悟处觉想所觉离。结意在言外。勿执言思。理不出言。莫捐言解。审谛研窍后渐分明。行坐卧中无令暂替。久作不已当自显然。深可信矣。此云何知。按法华经云。譬如有人渴乏须水于彼高原穿凿求之。由见干土知水尚远。施功不已转见湿土遂渐至泥。其心决定知水毕近等。又十地经云。如人梦渡河水因勇猛中而得觉等。若也用功间断才作还休求悟终自难明。望解虚盈岁月。何者无始习业厚重难穿。虽有觉心随见随灭。若不翘勤恳切无以彰于行心。随日过以为怀徒自疲于筋力。是故行者存意思之也。此云何知。按华严经云。譬如人攒火未热数休息火势随止灭。懈怠者亦然等。问。作是观者治何等病。答。治诸法观行之病。何者凡所动念皆是妄也。此云何知。按维摩经云。法离一切观行等。智论云。动即魔网。不动是法印等。如上诸义并是入法界之妙轨。忘诸见之良规。俱陈入理之方并述蠲痾之法。若据其自位尽究竟无余。论其一切归即权实有异也。此云何知。按法华经云。开方便门示真实相等。解云。开方便门者即前权教也。示真实相者即后所入一也。又释。以上教义但以除非显理为功。长养机缘为德。是故名为方便也。法华经云。于余深法中示教利喜等。问。云前之四说皆是方便。后法界无碍门即为究竟说者此云何知。答。此据圣教非寄愚情也。故华严经贤首品偈云。一切世界群生类鲜有欲求声闻道。求缘觉者转复少。求大乘者甚希有。求大乘者由为易。能信此法甚为难等是也。九地初偈云。若众生下劣其心厌没者示以声闻道令出于众苦。若复有众生诸根少明利乐于因缘法为说辟支佛。若人根明利有大慈悲心饶益于众生为说菩萨道。若有无上心决定乐大事为示于佛身说无尽佛法。今按此文故知前之三教是开方便门后之一说为示真实相。定无疑也。何者以贤首品中明信终菩萨化用自在与十地不殊。为欲简教有权实两教故作是说也。又九地菩萨为说法师。先知教之权实不等机有利钝不同。是故于九地之初先明教有差别也问。若后之一说独为究竟前前诸说皆是方便者。何故法华经中不言止息故说三而但言说二耶。答。大乘自有二种。一者实教。二者权教。若以开权异实许二入灭即三乘名殊。小不向大皆为究竟。不言止息。今就泯权归实实教大乘即真不待回故。所以但言息处说二。不言说三也。此云何知。按法华经云。菩萨乘者即佛乘也等。此就泯权说也。若言大乘无权实者。何故华严经云无量亿那由他劫修习道品善根行六波罗蜜。不闻此经虽闻不信此等由为假名菩萨等。今按此文故知权实分耳。又解。若权教大乘即是实教一乘者。既于无量亿那由他劫行菩萨道。不闻此经是何人也。既云行菩萨道不可名曰小乘。权教即是实教一乘如何现行不信。既不闻不信一大乘经。谓殊分。岂愚智之能裁圣自无施有异。纵无经文可证据义悬别不同。守株之类可恐。陈己非于圣说。权教定非实教弃情随法信焉。更有文义不同。广如余经论说。今欲入法界无碍者要先发得彻到信心。何者以信为初基。众行之本。一切诸行皆藉信生。是故最初举信为始也。此云何知。按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增长一切诸善法。乃至信为宝藏第一法。为清净手。受众行等也。是故欲入法界无碍要须发此彻到信心。若不发得如是之信心无以入于法界无碍也。何以故。器不堪受无碍法故。若得此心现前能堪受无碍法也。此云何知。按涅槃经纯陀请辞云。吾有调牛良田除去株杌。唯希如来甘露法雨雨我身田令生法牙。解云。此是纯陀已发彻到信心希佛为说大般涅槃也。言有调牛者。纯陀自述发信心已得身口等七处调柔也。良田者。即此彻到之信唯在于法。更无名利等念也。唯希如来甘露法雨者。信心坚实堪受法也。雨我身田令生法牙者。一闻不退。菩萨万行皆解行也。又华严经云。皆由直心精进力故等。若能发得如上心者即见烦恼能除无行不成也。何以故。是坚信力能破诸见成大事故。此云何知。按华严经云。信力坚固不可坏等。又言。譬如水精珠能清诸浊水等。即其事也。问。今令发此信心未委。云何是信而言发耶。答。令以事求。是即可见。何者且如于一众僧所发至信心是时得僧。日时既至发于信者求索饭食是时信者一切皆无。又复量有所求之乐时中极促不得久屡。当尔时间具有六种难事。言六者何。一日时催促难。二迥无资产难。三外求不得难。四信心不动难。五能舍身命难。六欢喜庆悦难。第一日时催促难者。日至时到心无异相。唯求供养百味无厌。第二迥无资产难者。是时信者随身资产一切皆无唯求妙馔种种供养。无有少念犹豫之心也。第三外求不得难者。自己迥无又外求不得。于如是际勇猛无疲。第四信心不动难者。虽遇逼恼心定如初。纵有众苦集身念无改易也。第五能舍身命难者。既求不得。又内尽资缘。唯在于身脔割供养。第六欢喜庆悦难者。舍此身命心竟无身由自难言。何期三宝甚为易遇。舍此身命如恒河沙由未称我一念供养之心。云何今日忽遇宝聚发此坚信一向无回。如堕高岩中无有息。如童子舍命亦是此意也。若能如是佛说此人皆堪受法界究竟三昧。何以故。于法苦行不怯怖故。如说能行教相应故。此云何知。按华严经云。此经不入一切众生之手。唯除菩萨即其事也。解云。手者信手也。不入者若无此信不能解置法界无碍之法。是故华严不入手也。何以故。信心虚伪不应教故。于是人所而不要故。唯除菩萨者。以菩萨心口相应毕竟无谬。于菩萨行勇猛能为堪可进修诸余行等。华严妙典玄挈手中。何以故。法界无碍此人要故。若无如是信者虽有众解悉皆颠倒。何以故。无信之解不应行故。颠倒之解即非解故。此云何知。按华严经云。譬如水所漂惧溺而渴死。不能如说行多闻亦如是。又云。譬如贫穷人日夜数他宝自无半钱分。多闻亦如是等。即其事也。若能具上坚信现前方可入于法界三昧。何者以机感所宜性相应也。此云何知。按法华经云。乃至深信坚固。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又云。常修慈心不惜身命乃可为说等。是故行者将欲求入法界无碍者。先自捡知信虚实不可妄说即以为真。岂可在他能为苦事自己取乐而不饶他。此乃为人上不能成。何得妄言生信。然今法灯渐灭邪见繁兴。唯浊害以为怀。乃曰大乘令尔听学。唯高于口而竟不润于心。用陵蔑以为功。将是非为确理。此但苟求名利指斥贤良。乃言。但自识心何假妄修诸行。幸愿有心君子勿执见而怀。当自废坏羚羊缘崖之涉小径翘企自励若履冰而蹈火。请察斯言。仰据圣教业果不失诸佛同云。如影随形。岂为乌有。要心真实万行拟宜也。

言华严三昧者。解云。华者菩萨万行也。何者以华有生实之用。行有感果之能。虽复内外两殊生感力有相似。今即以法托事故名华也。严者行成果满契合相应。垢障永消证理圆洁。随用赞德故称曰严也。三昧者理智无二交彻镕融。彼此俱亡能所斯绝。故云三昧也。亦可华即严。以理智无碍故。华严即三昧以行融离见故。亦可华即严。以一行顿修一切行故。华严即三昧。一行即多而不碍一多故。亦可华严即三昧。以定乱双融故。亦可三昧即华严。以理智如如故。如是自在无有障碍。或定或乱。或即或入。或智或理。或因或果。或一或异。性海实德法尔圆明。应如理思绝于见也。此云何知。按华严经云。一切自在难思议华严三昧势力故如是如是。广如经辨。此解行为言名为华严三昧。如其据果亦名海印三昧。此即同时前后为名。顿现互融为目。犹如大海现四兵像像类各差顿现前后。然即像形非一水竟不殊。像即水而湛然水即像而繁杂。历然前后。终始难源。宛尔繁兴寂然无相。齐头顿现。隐显难知。互入无羁。镕融绝虑。此云何知。按华严经云。如是不思议思议不可得。深入不思议。思非思寂灭等。广如经辨。又海者即诸像重重无尽际限难源。穷一竟无有穷。随一宛然齐现。是故云海也。印者众像非前后。同时品类万差。即入无碍一多两现。彼此无违。相状不同。异而非异。故云印也。定者类多差别唯一不殊。万像竞兴廓然无作。故名为定也。亦可海即印。四像宛然故。海印即三昧。作即不作故。亦可为四句。一唯海而非印。不坏像而即水故。二唯印而非海。不隐水而即像故。三亦海亦印。以像海圆融一而异故。四非海非印。以海像镕融互形夺故。亦可海即印。自在无碍故。乃至亦即亦不即非即非不即。无二性故。准思之。如是之义后文当显。准彼知此。按此义边故名法界无碍也。将欲入此三昧方便非一。总而言之不过二门。一者解。二者行。就前门中复有二门。一者缘起相由门。二者理性融通门。所以有此二门者以诸有法无自性故。无自性者空有圆融成幻有也。是故于此开作二门。就初门中复有二说。一者开说。二者合说。初者一切诸法有力无力也。言有力无力者且如缘起之法。若无此彼不成。何者以彼有力能成此也。既彼能成此。以能成他故。是有力此不自有故依他。是无力以彼有力故能摄此。以此无力故能入彼。是故一切皆在彼中隐。复彼有一切。一切不即彼。何以故。此但是力用互无非空有互夺故。是故一成即一切成。一坏即一切坏。故下文云。以一佛土满十方。十方入一亦无余。世界本相亦不坏。无比功德故能尔等。又云。一一微尘中各示那由他无数亿诸佛于中而说法等云云。广如经辨。良以方力无力故然。是故得一即得一切者由此门也。如是自在法尔。如斯亦非神力变化故尔。此云何知。按华严经云。法自尔故。又云。一中解无量。无量中解一。展转生非实。智者无所畏等。即其事也。

第二合说者。彼有力能摄此时即是此有力能摄彼时。何者以彼有力由无力故成。无力由有力故立。是故有无别有全以无为有。无无别无全以有为无。以有为无故是故有即无。以无为有故是故无即有。无即有故无无。有即无故无有。有有故全无。无无故全有。今即以全有之无为有。全无之有为无。如是圆融一际而不碍。有力无力两存举一即一切咸收不妨。重重无尽。何以故。互相交彻一多成故。其犹因陀罗网皆以宝成。由宝明彻影递相现。于一珠中现余影尽。随一即尔。更无去来也。今且向西南边取一颗珠验之。即此一珠能顿现一切珠之影。此一珠既尔。余一一亦然。既一一珠皆一时顿现一切珠影。即此西南边珠复现一切珠中一切珠影。此珠既尔。余一一亦然。如是重重无有边际。即此重重无边际之影皆在此一珠中炳然递现。余皆准此。若入一珠中即入十方重重一切珠中也。何以故。此一珠中有十方重重一切珠。故十方重重一切珠中有此一珠故。是故入一珠时即入重重一切珠也。一切亦然。反此思之即于一珠中得入重重一切珠。而竟不出此一珠。于重重一切珠中入一珠。而竟不离此重重一切珠也。问。既言于一珠中得入重重一切珠而竟不出此一珠者。云何得入重重一切珠耶。答。只由不出此一珠。是故得入重重一切珠。若出此一珠即不得入重重一切珠也。何以故。此一珠之外无重重一切珠故。若出此一珠即不得入重重一切珠也。问。若离此一珠内无重重一切珠者。此网即但一珠所成。如何言结多珠成耶。答。只由唯独一珠方始结多为网。何以故。由此一珠是多珠故。若去一珠网全无故。问。若如是者此网即唯一珠所成。不得言结多为网也。答言结多成者。即是结一珠即多珠之一珠也。何以故。以一珠即一切珠之一故。若无此一一切无故。是故此网唯一珠成也。一切准此。问。此但据义相摄。就彼义边说云一珠即是一切珠。可实一珠是一切珠耶。答。今所说者但在一珠中说一切珠。不离此一珠中说一切珠也。若不信一珠即是一切珠者。但以墨点点西南边一颗珠著时即点著十方重重一切珠也。何以故。一切珠上皆有点故。若言十方重重一切珠不即是西南边一颗珠著者。岂可一时遍点十方重重一切珠耶。纵令遍点即应前后有点云何一时一切珠上皆有点耶。是故一切珠即是一珠者定无疑也。西南一珠既尔。十方重重一切珠亦然也。既珠重重无际点一皆周。主伴始终一成咸毕如斯。如喻例法思之。法不即然。非喻为喻也。据一分相似故以为言。喻但影周质不即入也。此云何知。按华严经云。以非喻为喻。即其事也。如上之义可审思之。

第二理性融通者。复有二门。一者空不空门。二者是不是门。初空不空者彼有力能成此为不空。以与他为体故。此亦然也。此无力依于彼为空。以此非自有由彼有故。彼亦然也。两法互由二而不二故名空不空也。是故全空而即有有即彻空有。全有而即空空即彻有空。彻有空故一切在有而即空。彻空有故一切在空而即有。何以故。真非分限故。是以事随理而圆通。理随事而差别。此云何知。按涅槃等经云。佛性随流成其别味等。又维摩经云。法同法性入诸法故等。

第二是不是门者。以一切有皆是一有也。何以故。由有即空故。既有即空空无别异。是故一有即是一切有。故云是也。一切是一不碍彼此历然。故云不是也。何以故。以有即是空。一切即以一有成故。如是无碍准思取解。此云何知。按华严经云。知一即多多即一等。如是诸一非一。具足同时即入镕融圆成一块。或隐或显。乍有乍无。合即圆融显现。离乃炳然不杂。形夺孤立等山岳之陵太空。力用双融若沧波之生溟渤。生伴交映终始难源。随智为端头不可得。此云何知。按华严经云。任放辨才说不待次。言辞不断等。已说解分竟。

自下第二别明行者。即于上解中审谛取之。何者且如一中有一切时。即是一切中有一时。即一与一切即入一时。何以故。以诸有法性自尔故。藏心随染回转成故。如是交参掩映。即异即同一时致令解心绝奇觉念亡措。乞之顿观相无施功用泯。追寻乞计繁兴万像统十世而难终。鼓跃涛波该一念而无卷。潜百千于毫末促十方于微尘。展一即一切而难源。卷一切即一叵测。是故舍那朗圆光于性德若太阳之晔九天。普贤运悲海于缘生等重云之亘千岳。所以地分三处天辟四门。聚则如宿鹤投江。散则似惊鸾堕海。论其解也如彼。语其行也如斯。应准思之。勿拘其教。言不及义诚有斯文。观不逢源信如其说。是故行者存意思之。问。如上所言教义文。即解行俱陈。云何就解为言而得不言其行耶。答。行法离见亡言。言见俱为方便随言见而入证。入证言即无言。不了无见非真。妄执将正行是故妄解不称行心也。此云何知。按楞伽经云。言说别施行真实离文字。乃至愚者广分别等。问。既言行法离见亡言。言见莫之能入。今既知行亡言离见。此见岂非见耶。答。若知此见是解。此解即为解。若即以此见为行非但不是行。亦复不是解也。何以故。妄见之解即非解故。此云何知。按维摩经云。无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等。问。行若尔者岂可除名离相等兔角之空无绝虑亡言若入寂之灰断。此乃还成倒执。既行人有常断之愆。为真反立邪宗令圣智有无因之咎。何得今云语观咸非修行者欤。泯相灰心岂即为真者矣。意在防过过乃弥彰。恐滞情源情随见起。如何上说所作咸非。若云离彼解心未知何者为行。请陈其状令物见闻。答。云行离念亡言者。与法相应绝情见也。何以故。无念之见性融通故。理智交彻见无见故。任放自在念不动故。此云何知。如说不动是法印动则魔罗网。解云。若动见此之见看彼即彼此俱不见。而言见彼此者即是妄缘非是正见也。故名魔罗网也。不动见此之见即见彼者即彼此俱见。故名为法印也。问。既如是者云何可见耶。答。只于上门中方便取之。何者又如说云一中解无量。无量中解一等。解云。以一中解无量时即是无量中解一时。何以故。一法法尔具一切故。是故不动此见即见彼也。若此唯有无有彼者即不见此也。由见不称法故名魔网也。今见一时即见一切。故名为一。以称法见故名为法印也。依上道理此即应知。即入重重准思可尔。是故若动即入魔网也。故华严经云。如有良医自知无常以诸妙药用涂其身。命终之后由药力故尸不干燥亦不散坏。还复如常行于医法。解云。医人者即行心也。自知无常者诸见尽也。以诸妙药用涂其身者。行契妙理悲愿修也。言命终之后尸不干燥者。法流水中离功行也。不散坏者。虽离功行不凝住也。还复如常行医法者。炽然为作诸有法也。虽复为作而竟无心医法不失。华严三昧亦复如是。虽离诸见能于诸法实德化用竟无妨也。何以故。得心自在如心尔故。称法修行作无作故。问。若如是者今据何事而得然耶。答。但约理事即尔。亦不远指真常。何者以诸理法即如来藏实德用也。问。现理非真。是众生之妄境。云何此法即是而不远指真常耶。答。今克要而言此一事中有真妄两异。如一众生眼耳鼻舌诸相。是无明用以顺泳生死不成熟故。无性即空是真如体。以湛然常住不迁变故。如庄严具。形相是博士所成。即博士功用相虚而金体自窍。而性凝然。虽复金体自窍而性凝然不失相状纷杂。相状纷杂而不碍凝然者。谓金与相状一体而差别也。菩萨声闻是真如用。何者以反流出缠所成熟也。余如前说。准可知之。此云何如。摄论云。生死涅槃依无别。又云。无染即无净等。今明斯义方为妄境故。然妄境若不现前无以施教纲。何以故。缘未相应如虚空故。问。缘起未如虚空。不言因缘缘起集成未审何先何后耶。答。缘起集成竟无前后。同时炳现终始难源。圆即一际无倾缺。即诸峰竞攀重重顿现前后无违。念念递彰新旧恒别。不妨同时异。无碍别时同。为一即一切而不多。作多即一而不一。却则纷然满目。取即圆寂无踪。但可证而不可知。只可行而不可见。即所以文殊立指南之则。普贤树摩顶之仪。弥勒置弹指之能。摩耶示见正之德。此即名表随门证异明妄彻于真源。并托事以彰人。故显真该于妄末。今但粗陈其说梗概而论。唯妙觉之游衢岂妄心之履径也。问。既云因缘故有未委力用如何。答。言因缘起者要具力无力也。因既亲生。缘名假发。且就流转为言即无明业种为因。是即力也。净心隐体为缘。即无力也。何以故。以流转即顺无明而违净心故。既以违净心而成染法故知无明为有力也。故不增不减经云。法界身流转五道名曰众生等。若就出缠为语反前知之。维摩经云。众生即涅槃相不复更灭等。言有力无力者事一而名异也。何者以无明有力即以净心无力为有力。既以无力为有力。是故净心即无明也。净心有力亦尔。反以思之。文同前例。问。若有力即无力云何为有力。无力即有力云何为无力耶。答。只由有力即无力故名为有力。无力即有力故得为无力。若有力不以无力无有力者即一切各有自性。即无有力无力也。今既有力即无力。是故一切即一而不碍一切历然。一即一切而不碍一相堪然。如是道理极难申述。当思之耳。问果起要藉因缘。因缘互从无定。现今世间诸法未审亲自何生耶。答。既云果法起必从缘。缘法体无自性。既责果从何立实从缘力即是无生也。何以故。以力无力即无性故。既有力尚自从他。何有能生于果。是故果立亲自无生也。无性亦准以思之。问。若据此说即因果无别云何乃有因果异耶。答。力无力者为缘。无性空理为因。即由此因缘不二约法方成为果果无别果。即因成为果。因无别因。即果立为因。因成即果故。果即不果。果立为因。故因即不因。因即不因而果立。果即不果而因成。其犹世[((囗/(匚@失))*殳)/米][米*追][米*追]无别[米*追]。即聚[((囗/(匚@失))*殳)/米]为[米*追][((囗/(匚@失))*殳)/米]无别[((囗/(匚@失))*殳)/米]。即散[米*追]为[((囗/(匚@失))*殳)/米]。应准思之。问。若如是者果即是因。因即是果。云何乃言因能生果耶。答。只以因即是果果即是因。是故此因方能生果。何以故。因果一际而别不同。故据论此事。但可审思取入。非语能宣。若也亲证无言即因果历然而不失。若不穷源尽见还归常断之谈也。问。若如是者但是性起。云何得有缘起门耶。答。即上力无力相由名为缘起。何以故。由彼此相夺果方生故。即彼此相由而无自性。无性为果而生。生即不生名为性起。何以故。即果自体而是性故。其犹壁上画树乍看谓言从壁上生。克体全总是壁。应准思之。问。若自体全性是即无生。云何今说果法生耶。答。以力即无力生即是无生。即无力即有力无生即是生。何者以有力无力无二性也。是故由斯道理皆为灭见之方。不可执此不行。解方终不差病。事须用功无怠久习方成。怀勿以解为修而即将为正行也。此但增于见爱。终无归本之期。暂疲倦于波澜竟无获珠之日。何以故。唐捐岁月无功勋故。此云何知。按法华经云。如王髻中明珠不以与人有功勋者而赐之等。解云。王者所谓心王。髻中明珠者。即明此行心最尊胜。即华严三昧也。不与人者。无实功行不证法也。唯有功勋而赐之者。有实功行能破诸见得此三昧也。是故行者要实修行不可虚言妄为真证。如斯妙理宜审思之。更有异门。如余章说。问。既见如上道理为但只见而已。即为是行邪。为亦须布施持戒等修诸行耶。答。若如是见已布施即为大布施。持戒等亦然。何以故。由称布施等法故。既知称法。是故勤修布施持戒等也。故论云。然知法性无有悭贪。是故修行檀波罗蜜等。今就事显。是即可知。何者且如布施一物与一人时。于中即有五种具足。一自身具足。二他身具足。三财物具足。四时善具足。五处所具足。自身具足即身身无尽。他身财物亦然。时善具足即世世难穷。处所亦尔。如是一身布施一物。于一时处中即一切前后时劫中一切方处中。以无尽财物布施满足无尽众生。如是等事非所思量。皆于一念而顿成就。如如非实。实是妄缘。何者以一法既一时即具一切法也。其由一钱具十钱等。此云何知。按华严经云。毗目多罗仙人执善财手。令善财入供养门中供养佛。多劫多身等。即其事也。是故得知。如是等法皆是顺门也。既顺门如是。违门亦然。此云何知。按华严经云。一障一切障。一断一切断等。问。如上所说就法可然。是得今时凡情即见耶。答。今时凡情不得即见。何以故。由具烦恼障智眼故。问。若如是者云何上言得如是见已布施持戒皆名大耶。答。言得如是见者。但信解等见非证入见也。即彼信解等心明彻得见彼法。如眼现见。故名为见也。依因此见得成证见。依此信见受身如见。是故菩萨身得自在等。何以故。以见为身故。其犹众生烦恼具而受于身。是故此身而因见得。既知如是存意思之。如上所明广如经说。今更重明真空妙有之义总有二重。一者粗。二者细。所言粗者。即谓诸法从缘皆无自性。无自性故是即名空。以有即空空不异有。是故此空名真空也。由无自性有方得成。以不异无性而成有故。是故此有名为妙有。虽复空有圆融得成真空妙有而由是破病之说未是其论真空妙有也。何者以空有故名空。以有空故名有也。若有不有空是即不名有。若空不空有是即不名空。何以故。以空不自空。以有不自有故。此即但是遮言非是直说真空妙有也。何以得知。以空由有故名真空。若不由有而说空者是即断灭非真空也。以有由空故名妙有。若不由空而说有者是即常见非妙有也。此即但遮彼异见之失。非是直显空有。纵令迥超四句绝离百非。而由是破病之谈未是显真之谈也。此之空有无二融通即当终教绝方便说也。此云何知。按法鼓经云。一切空经是有余说。唯有此经是无余说。即其事也。

第二细者。即前空有俱空为趣入之方便也。既空有俱空方是入之巧方便者。是知彼法即不有也。此云不空不有。非是此法无故言不空不有。以是空有故言不空不有也。夫言有者为遮情过故。令此不为有情过之言。是故不空不有亦得空不空故是空。以有此空法故。何得言空者情计未尽不见空也。故般若云。空不空不可得者是此义也。亦可有不有故是有。以有此有法何得言有。今若欲作彼空有之见解而言是空有者即非空非有也。以是自解故。如人取物更著异物是即非物。此即是普贤文殊等机所见。即冥契不二无有念动。即是究竟行圆更不得遮。但逐法显耳。是故创于二七日唯为大菩萨说者意存于此也。华严经云。所谓如说能行如行能说等。此即空有一体两相不亡。何者即彼空不空之空有不有之有是也。问。若言此真空妙有是直显不待遮故名直显空有者。云何乃言空不空有不有也。答。此是显言不是遮说。何者直明此空不空。有不亦有尔。取意思之。问。若言此空即是显法不是遮情者。如前所说空亦即是显法。云何乃言是遮非显。何者前所说空亦即是不空之空。何以故。若有此空即非空故。前既已说何言非。后复重论如何即是耶。答。后非前说。何者后直显实。不是空故明空。前即以空故明空。不是不空故明空也。有亦尔。准思知之。此即与前全别不同。勿滥为其类也。又约所取亦别不同。如空故空即智慧之所得。如不空故空。即是慧智之所证。慧智即为行契证。智慧即为解决择。解即入行之前缘。慧智即究竟之真证。是故两说不可同互而语哉也。问。若如言尔者未知顿终二教更何所言耶。答。顿终二教法在圆中。何者以彼空有无二圆融交彻是即为终。即融通相夺两相尽边是即为顿。一多处此即为圆。三法融教诠故别。是故华严寄彼二教辨也。又此诸法缘起相由即云彼中有此此中有彼。是即但得其门不关其大缘起义也。何者以大缘起法而定一异不可得相由而成融通无碍故。且如一中有一切时。即是一切中有一时。今欲定其门说。故知但得其门不得其法也。既不得彼法而言一切中有一一中有一切者。此但是妄接非称大缘起法也。如人见水向东駃流于上有泡。言泡中有水。而计泡于手中即言手泡内有水者。此是妄心中有非称水有也。以泡离水即无何得有泡。而言泡中有水此是缘起已坏。不可言有也。夫言一者必具一切方是一也。若不具一切即不是一。一切亦尔。此大缘起法法尔具足。必须心中证。彼知不可说得向人者方见缘起之气分也。若作可说得解是即不见也。终日言由妄为言也。必须绝解寔修是即顺为正见。若也解心为得是即一世虚行。深信之耳。余如别说。既知是已常须系念相续勿令恶见闻之。乃至证见如常见世间物等者。方名入大缘起法界也。若不得如是念者须向静处系念现前。不可口言即为入也。若口有而心无者即如狂人耳。可准思之。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体考之际

    体考之际

    每个人都有梦想,因为梦想是人类不歇追求的动力源泉,有梦想,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梦想都是美好的,所以梦想成真也成为我们长久以来的追求和信仰.而蒋明浩的梦想就是能够考一个好的大学,跟自己喜欢的人永远的在一起。但是事情总不是不能如愿的,分手给他当头一棒,在临近体育高考之际,蒋明浩迎来了人生最重要的选择,这个选择权,就在他手上。一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少年,慢慢走向成长的故事。
  • 此生莫遇林西

    此生莫遇林西

    青春校园风短篇小说兴趣写文,渣渣文笔——
  • 我命由妖不由仙

    我命由妖不由仙

    赤月悲歌生死路,前如尘、飘零去。今世污贱亦如土,血夜声恸,命途尽头,一转金鳞舞。舛息大衍宛夕暮,漫天神佛镇凡诸。苟延残存天不许。菩提座前,三尺小妖,挥棍起怒目。
  • 李青的奇妙冒险

    李青的奇妙冒险

    【这是JOJO同人】我,李青,有系统。“系统是什么玩意?”“这明明就是替身攻击!”PS:简介无力,读者老爷们进来看看~相信我,没接触过原作读起来也能很有意思。
  • 一妇难逑:王爷面冷心邪

    一妇难逑:王爷面冷心邪

    他,是天生背负克父亡国的孽名,被放逐偏远之地的闲散王爷!她,是生母卒亡,被抱养到嫡母膝下,父不疼不母爱空有虚名的陆家六少爷!一见,他毁她锯瓷;二见,她顺他腰间玉佩;三见,他见她一身红装俏丽,诧异原来是个姑娘家。某王爷摸了摸下颌,大手一挥,“此女归本王了。”她本是水中鱼儿,空中鸟儿,奈何被王爷盯上之后,这些就只能看着离她越来越远,一怒之下,拍案而起!(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终极恶女之理枫了吗

    终极恶女之理枫了吗

    宇宙分为十二个时空分别为:金、银、铜、铁、木、水、火、土、风、光、雷、幻等时空和魔界,其中12时空分为X,Y,Z三条轴上,相当于太阳系的恒星轨道,而魔界就像太阳,12时空围着魔界运动。X轴上分为金银铜铁时空,Y轴上分为木水火土时空,Z轴分为风光雷幻时空,3轴中点为魔界。穿越时空需要异能指数≥8000点。这里讲述的是金时空和铜时空交叉的故事。这里将给你们展现全新的终极世界。
  • 对不起我爱你

    对不起我爱你

    由于外婆的骤然离世,让曾经发誓永远不再回来的叶星乔再次回到故乡,所有人都对她的归来抱着戒备、试探当中,怕她会对他念念不忘、死缠烂打,但其实她已经不再爱他了,好不好,她已经有下半辈子最最重要的人了,但当她决定要走时,念念不忘、死缠烂打的却是他,这是怎么一回事啊,他不是已经有未婚妻了吗?
  • 不可放弃的努力

    不可放弃的努力

    让阅历浅的人看了不觉得深,能让阅历深的人看了不觉得浅;它尽管不能激励读者成为伟大、超凡的圣人,但至少能激励读者成为高尚、幸福的好人。
  • 快穿傲娇男神成长记

    快穿傲娇男神成长记

    关楠一朝穿越,穿回16岁那一年中考将至,直接成为了中考的状元,奇遇人生开挂走起!为了之前的遗憾,关楠离开家乡寻找自己命里最想要找到的人……“叮!萌萌哒系统开启!请小主人在线兴奋一下!”关楠:“叮你大爷!你早干嘛去了!”然后她还真给找到了自己想找到的人,偶像男友在线成长!金钱?豪车,豪房?开挂的人生有什么不能得到的?来自小鲜肉的在线宠爱。“小傻瓜——”“我把全世界都给你。”
  • 邪王的懒妃

    邪王的懒妃

    懒人系列终回本:常言,偷得浮生半日懒。当不能偷得浮生又想懒时怎么办?当然是光明正大地懒啦!从小懒到大的庄书兰就是这样想的!当前世成为记忆时,庄书兰更是决定将这懒人做到底。管他冷嘲热讽也好,闲言碎语也罢,她庄书兰不会因此而改变!且看懒人如何笑傲官场沉浮,冷看朝野纷乱!————情景一:“美男,来,给本姑娘笑一个!”一手托起某男精致的下巴,拇指轻刮着脸颊,“啧啧,这肌肤,比姐姐我的还要好!哎!平日里用的是哪个牌子的保养品啊?”……某男呆状,第一次有种叫耻辱情绪袭上了心头——他居然被一个还未并笄的小女孩子给调戏了!情景二:“跟了本宫,他日你就是一国之母,光宗耀祖!”某男拦下某女,半带着威胁地喝着。“光宗耀祖这件事,不归臣管,你去找别人吧!”轻弹去不知何时落在肩膀上的树叶儿,微微一笑,“时辰不早了,臣得回府休息了!”情景三:“你想从这游戏中退出?”媚眼一抛,却让人不寒而颤。“我还有权力说不吗?”某女惨淡一笑,带着狡黠,“既然是你将我带入这游戏中,你怎么可以置身事外?所以,我们成亲吧!”情景四:“……新娘请下轿!”第一声,无人答应……“请新娘下轿!”第二声,还是无人答应……“请新娘子下轿!”直到第三声时,轿里忽地传来慵懒的声音,“呀!我怎么睡着了?四儿,现在什么时辰?为何迎亲的轿子还不来?”————〖精采多多,敬请期待。〗————懒人系列:总裁的懒妻帝君的懒后懒凰天下风流佳人系列:风流女画师新坑:轻松+现代+都市+网游+青梅+竹马=恋上恶男友情链接:逍遥王爷的穿越妃本色出演绝焰煞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