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颉利可汗带着十三万兵马翻过阴山,直奔朔州而来。此时*的另外一路兵马由阿史那斯摩带领,从大军东面直插幽州。阿史那斯摩。草原上最杰出的将领,带兵打仗非常有一套。甚至颉利可汗不得不时时提防着他。
此时的薛仁贵由于年轻气盛,虽有天下兵马虎符在手,奈何调动不了兵士。按照他不布局,由柴绍带领的并州兵马拦截阿史那斯摩的骑兵。阿史那斯摩本来只有五千骑兵。又是冬天。奈何柴绍却是表姐夫这个年轻将领。因此只派出了两万步兵去拦截。而将最精锐的铁甲军却是放在劳驾不出动。没有办法。薛仁贵只能让刘弘基去督军。这一行为更是惹恼了柴绍。他觉得这是薛仁贵羞辱自己,更是行军拖沓。最后屯兵于蕲州石岭关,与阿史那斯摩的军队对峙。而蕲州以北的代州、朔州百姓则是遭殃。
而此时的额薛仁贵情况也是不妙。颉利可汗此次本来想直捣长安,奈何萨尔图部落发生变化。因此他采取了轻骑扰民策略。组织了一队一万人的轻骑,外穿皮甲。这样可以大幅度地减少战马所负荷的重量。由阿拉乌拉带领之下,直接越过岚州,杀到石州,在黄河西岸直指长安的东大门绥州。而此时薛仁贵又带的是重骑兵,全身武装沉重的铠甲。行军缓慢。并且铁甲的御寒效果不好。因此在路上不知道冻死了多少士兵。
一个个战报雪片般飞向了长安城。此时的李世民也坐不住了。每日都要与魏征房玄龄商议此事。
时间过的飞快。整个长安城也进入了冬月。天气陡然转冷。此时的左轩每天早上除了练习一些枪法之外,还每天都联系自己前世军训的时候学习的擒拿手和格斗。相比长枪来说,他跟喜欢匕首。为了不将原来记忆中的格斗技术忘记。他特意打造了一把锋利的匕首。每天都对着一些木桩等道具练习简单的行刺技巧。
功夫不负有心人。此时左轩的力量已经相当于一个十三四岁的人的力量。他知道,自己这个年龄不适合去高强度的训练。这样会影响整个身体的发育。但是她仍然比同龄的孩子看起来要成熟许多。小玉每日早上早早地起来看着自己的哥哥在雪地中练习这些古怪的身法,心中很是佩服。她知道,这个是需要毅力的。虽然每天联系的时间不长。但是每天坚持,那是需要毅力的。
清晨的北风呼啸着整个长安城。此时的李世民又一次早早地起来。应该说是被军情叫醒。自从战争以来,他一直以来就没有睡过好觉。前方的局势是也越来越不妙。据说西边的吐蕃大军也是蠢蠢欲动。奈何昆仑山天险。今年又是遭遇几十年未遇的大学。他心中很是不安。他担心的不是现在,二十开春。等冰雪融化之后,占据又是什么样子的?他本来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薛仁贵身上。奈何人微言轻。薛仁贵根本就调动不了天下兵马。难不成要自己出战?眼下李世民心中有一种感觉。在长安城中有一股危机渐渐地向他靠近。表面上看来这一切都指向了左轩。但是近日来通过他细细的观察,发现,这仅仅是表象。没有自己坐镇的长安,会不会发生什么其他的事情?他不敢相信。
就在他为军国大事惆怅的时候,一太监匆匆忙忙地跑了进来,边跑边喊:“圣上,薛将军来信了。”
李世民霍地站起来,连鞋子都没有穿,急匆匆地接过信件打开一看,眼睛定了一会,思索着,便道:“传旨,赐薛仁贵宝剑一口。全国兵马将士如有不从,格杀勿论。”
原来薛仁贵此时除了圣上给他的兵马之外,由于柴绍的带头,几乎各个州府的兵马居然全都不动。薛仁贵没有办法,便给李世民上书一封。请求圣上能给他一些生杀予夺的权力。这可不是一个好现象。顿时他觉得危机感越来越强烈。难道其中有人操纵不成?事情不容他细想。便直接答应薛仁贵。
随后,他沉吟了一会,来回在房间徘徊了一阵。又下了一道圣旨道:“如果不在年前将突厥赶出岚州,薛仁贵便将自己脑袋送来。”
绥州大营之内。薛仁贵看着皇上的诏书和宝剑之后,心中的压力更大。他站了起来,对着楚怀宇道:“你带着这口宝剑和我的命令去,告诉刘弘基,要求他敦促柴绍带兵饶过石岭关,先控制代州朔州之地。如有拖延,刘将军可取而代之。”
随即薛仁贵又下了第二道命令道:“此时颉利可汗在定襄。高士廉,我命你马上赶到云州,命王君廓带领云州五万人马时刻注意阿史那斯摩的骑兵,千万不可让其和阿拉乌拉的骑兵会和。”
第三,便是命令李道宗的灵州三万兵马立即开拔直指突厥牙帐。
第四,请求李世民派李绩带兵五万,前来绥州。
从种种的布局看来,此时的薛仁贵的想法就是要出奇兵。从兵力上来看,大唐是占优势的。可是由于突厥人终年生活在马背上。比起大唐骑兵,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此时大唐的军队相当分散。导致在战争初期,便吃了大亏。
在焦急的等待中,终于在第三日晚,李绩带领的五万将士到达绥州。远远地,薛仁贵急忙赶上去相迎,抱拳道:“李将军辛苦了。”
李绩此时也沉身下马,沉重的脚步慢慢地走向薛仁贵,盯着他,半响才道:“薛将军。圣上非常信任你,原因是圣上非常信任你师父李靖。他相信李靖叫不出孬种的徒弟。今日,我带的这五万将士中,其中有一万上长安禁军。我可是连圣上的护卫都带来了。”
薛仁贵赶忙跪下,朝着南方拜倒在地,道:“圣上,我薛仁贵如果在年前不能将突厥驱逐到阴山脚下,剔透来见。”说完转身朝着身后的五千人说道:“今日,我薛仁贵将带领大家深入敌军腹部,这将是有去无回的战争,在此,我薛仁贵向大家宣布,家中没有妻儿,多兄的,愿意跟我薛仁贵一起马塔阴山的,先站出来。”
“将军,你结婚不到三天,怎么能毛如此之险?”有士兵大喝道。经过多日的相处,这些士兵们发现这个将军非常好说话。平时都跟他们一起吃住。虽然薛仁贵很能吃。如果有哪个战士受伤或者感冒,只要薛仁贵能来的,斗殴会尽量来关问一番。在战士眼中,这便是能跟他们同生共死的将军。
“我薛仁贵一无战功,二无学识。却承蒙圣上关爱,将大唐的北方边关的安危托付与我。入境,却被突厥杀到黄河边上来了,我还有何面目回长安见圣上?见我的妻子?今日,符合条件、愿意跟我的兄弟们都站出来,占到我的身后。为了大唐的基业。精忠报国、死而后己。”
薛仁贵说完,顿时有几千人站了出来。王汉他们九人也在其内。
看着大约有六千人站了出来,薛仁贵举起手,诗意大家不要喧哗。道:“今日,我薛仁贵转告大家一句话,是我的兄弟告诉我的一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从今日起,大家都是我薛仁贵的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每人自备三日干粮,一斤烧刀子。切记,没有我的允许,谁也不准喝酒。”
顿时,这六千人都喊了起来:“精忠报国、死而后己。”声音震荡着整个绥州大营。
之后,薛仁贵要求所有的将士们都脱掉铁甲,换上皮甲。来到了黄河边上,准备强渡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