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21900000004

第4章 近现代语言学家(1)

劳乃宣

劳乃宣(1843-1921年),中国音韵学家。字季瑄,号玉初,晚年号矩斋,又号韧叟。清末主要切音字方案“官话字母”的增订者和在南方方言区的推行者。原籍浙江桐乡,生于河北广平,在江南长大。同治四年(1865年)中举人。同治十年中进士。曾主持上海南洋公学和浙江大学堂。1905年开始推行官话字母,改称“合声简字”。他认为在南方推行京音的官话字母有困难,不合“言文一致”的原则,于是在王照原来方案的基础上,增加南京和苏州音的声韵母,修订成“宁音谱”(南京话合声简字)和“吴音谱”(苏州话合声简字),后来又增加闽广音的声韵母,修订成“闽广音谱”(福建话和广东话合声简字)。他把这三个谱连同原来的京音官话字母,合成一部《简字全谱》,1907年在南京出版。1905年他请两江总督周馥、江苏巡抚陈夔龙、安徽巡抚恩铭奏准在江宁(南京)设立“简字半日学堂”,先教宁音,后学京音,4个月毕业。先后办了10期,毕业数百人,转相传授,推行于江浙两省。1908年,端方继周馥任两江总督,又在江宁设“简字学堂”和“简字高等小学堂”。这时清廷正筹备立宪,慈禧召见劳乃宣,他面呈简字的好处,上《普行简字以广教育折》,说:“今日欲救中国,非普及教育不可;欲教育普及,非有易识之字不可;欲为易识之字,非用拼音之法不可。”提出小学一年级先学拼音简字,二年级再学汉字,一般人民都强制学简字一年,识简字的人同样有公民权,又建议出版简字报纸,官府的告示、批词都用简字。慈禧批交学部议奏,学部始终不议不奏。1910年,他与社会名流赵炳麟、汪荣宝在北京成立“简字研究会”,改向社会宣传。他写信给学部尚书唐景崇说:“他日中国于汉字之外,另用一种主音简易之字以为辅助文字,可信其必有此事。”“于此事之必可行,且不可不行,自信甚笃。”1911年辛亥革命前夜,被委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兼学部副大臣,才到任就发生武昌起义,清帝逊位。民国初年劳乃宣退居涞水、曲阜、青岛。1913年“读音统一会”聘他为会员,不出席。

劳乃宣的着作除《简字全谱》外,还有单行本的《京音简字述略》《增订合声简字谱》(宁音谱)、《重订合声简字谱》(吴音谱)、《简字丛录》(简字的论文、演说、书信等的汇编)、《读音简字通谱》和《等韵一得》3卷及补编1卷。

卢戆章

卢戆章(1854-1928年),清朝末年第一个提出改革汉字和制订切音字方案的人。原名担,字雪樵,清咸丰四年(1854年)生于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一个农民家庭。1928年12月28日在厦门去世。18岁考秀才未中,移居厦门。后到新加坡谋生,兼学英文。25岁回厦门,以教华人英语和西人华语为业。当时正是提倡维新变法的时候,很多人主张普及教育以求国家富强。卢戆章受到民间方言韵书《十五音》和厦门话教会罗马字(白话字)的影响,认为要普及教育必须先有一套“字话一律”的切音字(拼音文字)。他认为“国之富强,基于格致,格致之兴,基于男女老幼皆好学识理。其所以能好学识理者,基于切音为字,则字母与切法习完,凡字无师能自读;基于字话一律,则读于口遂即达于心;又基于字画简易,亦即易于着笔,省费十余载之光阴;将此光阴专攻于算学、格致、化学,以及种种之实学,何患国不富强也哉”(《切音新字》序)。他经过10年研究,于1892年拟成一个“两字合切成音”的厦门话拼音文字方案,字母采用拉丁字母和它的变体,取名《中国第一快切音新字》,出版课本《一目了然初阶》(中国切音新字厦腔),在厦门传授。据说“只须半载,便能持笔抒写其所欲言”,“旅闽西人亦多传其学,称为简易”(1898年都察院代奏文)。

1898年,卢戆章把他的拼韵字方案呈交清政府审查。戊戌变法失败被搁置下来。1905年他到北京,再次呈交方案。这时王照的汉字偏旁式切音字方案《官话合声字母》在北方流行,因此他放弃原来的方案,又用汉字笔画另订了一个新方案,写了一部京音的《中国切音新字》,第三次呈交清政府。但清政府不予采用。他只好回到厦门继续在民间推行。他在《北京切音教科书》上印了一副对联:“卅年用尽心机,特为同胞开慧眼;一旦创成字母,愿教吾国进文明。”

1913年,“读音统一会”议订注音字母。他是福建省代表,坚持他的双拼式切音字。1915年他用自己的方案出版《中国新字》。1916年又出版《中华新字》。

王照

王照(1859-1933年),中国清末主要切音字方案“官话字母”的创制者和推行者。字小航,号芦中穷士,晚年又号水东,河北宁河人。年轻时有维新思想,广读时务书,热心教育。光绪十七年(1891年)中举人。光绪二十年中进士,点翰林。戊戌变法中上书言事,建议皇帝、皇太后出洋考察,从日本开始。变法失败,被革职拿办,逃往日本。对于日本的教育普及和“假名”与汉字合用,减少识字困难,深有感触。1900年春末,他化装台湾和尚回国,先进山东,后游吴楚,阴历八月乘庚子之乱,回到被八国联军占领的天津,潜居一年,创制“官话字母”,着《官话合声字母》,署名“芦中穷士”。1901年由中国留日学生在日本替他出版,传出后,得到居住天津的翰林院编修严修和1902年去日本考察学政的京师大学堂总教习、桐城派古文名家吴汝纶的赞赏。1903年,他不顾自己是被通缉的政治犯,冒险到北京办“官话字母义塾”,由学生王璞任教员,自己躲在屏后听课。义塾重印他的《官话合声字母》作为教材,改名《重刊官话合声字母序例及关系论说》,又出版注音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官话字母义塾丛刊》(又称《字母书》)。1904年,为了避免被人告密,具呈赴提督衙门投案。入狱三个月获释。因直隶总督袁世凯允许推行“官话字母”,他去保定办“拼音官话书报社”,出版供新军学习字母用的《对兵说话》。1905年重回北京,办官话字母第一号义塾,以后一共办了二十四号。“拼音官话书报社”也迁北京,先后出版用官话字母编写的《地文学》《动物学》《植物学》《家政学》《算术》等,还创刊一份《拼音官话报》。从此他一心推行字母,一直到1910年因《拼音官话报》触犯摄政王载沣,官话字母被禁为止。

1913年,当时的国民正府教育部召开“读音统一会”,聘他为会员,并举为副议长。会上他竭力主张议行拼音字,为白话教育之用。晚年定居北京德胜门内马家大院,筑屋名“水东草堂”,仍关心教育,赞成白话文运动,与胡适结交。他的着作除官话字母各书外,还有文集《水东集》。

章炳麟

章炳麟(1869-1936年),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家、思想家、学者。又名绛,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曾参加早期革命运动和辛亥革命。任《时务报》撰述和《经世报》编辑,主编《民报》和《大共和日报》。章炳麟长期从事学术着述和教育工作,发表过大量学术论着,对中国近代哲学、文学、历史学和语言学均有贡献。

章炳麟章炳麟在汉语音韵学研究其突出成就有四点:①在古韵的研究上,对王念孙、江有诰的古韵分部进行了修正,在江有诰古韵分部基础上,又分出一个至部、一个队部,定为23部,这对后来学者进一步确定古韵分部有重要参考价值。②章炳麟以前的古韵研究大都在韵部的分合上下工夫,审音能力强的学者对古韵某部大致读什么音有自己的看法,但除戴震以外,从未有人明白地说出来过。章炳麟是用汉字描写古韵音值的第一位学者。③在古纽的研究上,提出了中古娘日二纽上古归泥纽的看法。④章炳麟是第一个对古纽有系统认识的学者,在《国故论衡》中列有“纽目表”,把古纽定为5类21个。此外,他继孔广森之后,进一步提倡阴阳对转、旁转的学说,创造了《成均图》。人们往往不满意他的《成均图》和对转、旁转说,因为它造成了无所不通,无所不转。但是应该指出,章炳麟的通转说与孔广森的通转说不同。孔广森通转说为古韵分部服务,章炳麟利用通转说来解释文字的转注、假借以及“孳乳”的现象。这是他作《成均图》的真正目的。章炳麟关于音韵学的见解,集中反映在他的《国故论衡》《文始》两部书里。另外,他的《新方言》是利用音韵学讲方言词汇唤起民族自尊心的带有宣传革命精神的书。

王国维

王国维(1877-1927年),中国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文学家。字静安、伯隅,号观堂,又号永观,1877年10月生于浙江海宁盐官镇人。幼年肄业于杭州崇文书院。1898年入上海罗振玉所办的东文学社,学习外语、哲学、文学等新学。1907年与罗振玉同在学部任职。辛亥革命后,随罗振玉避居日本京都,开始进行古文字研究。1916年回国,在上海英人哈同所办仓圣明智大学任教授。1922年曾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通信导师。1925年至北京,任清华研究院教授。1927年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

王国维王国维毕生着述宏富,成就甚多,而且能开风气之先。他在古文字研究方面,成绩最超卓的是甲骨文。因为罗振玉藏有两三万片甲骨,王国维利用这些材料考释出不少文字,而且他能以地下出土的这些实物材料跟史书相参证,作《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系统地考明商代的先公先王的名号、世系和称谓,立论精确,为学者所叹服。又为哈同作《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诠释文字也多有发现。对甲骨学贡献极大。

在金文研究方面,王国维也有突出的成绩。他所着的《宋代金文着录表》和《国朝(清朝)金文着录表》是检索宋代和清代书中所着录的有铭文的铜器的重要参考书。他还写了10多篇考释青铜器铭文的单篇文章,收入《观堂集林》。王国维解释文字极为谨慎,不知者则阙而不论,不为穿凿附会之说。他在《毛公鼎考释序》里说:“今日通行文字,人人能读之解之。《诗》《书》彝器亦古之通行文字,今日所以难读者,由今人之知古代不如知现代之深故也。苟考之史事与制度文物以知其时代之情状,本之《诗》《书》以求其文之义例,考之古音以通其义之假借,参之彝器以验其文字之变化,由此而之彼,即甲以推乙,则于字之不可释、义之不可通者,必间有获焉。”这一段话就是考释彝器铭文的方法论。由此可见王氏研究古文字深得三昧。他还提出“战国时秦用籀文,六国用古文说”,也为学者所承认。

除了对古史、古文字研究有重要贡献外,王国维还对古音和训诂也有许多重要论着。如《补高邮王氏说文谐声谱》《联绵字谱》《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尔雅草木虫鱼鸟兽名释例》《书郭注方言后》等都是传世之作。王国维治学贵在闳通,实事求是,不墨守前人成说,能精心比证,以实物与史书参验决定是非,所以建树颇多。

刘师培

刘师培(1884-1919年),中国清末民初语言文字学家、经学家。字申叔,曾名光汉,江苏仪征人。先祖是研习《春秋左氏传》名家。刘师培幼承家学,通“五经”文字、音韵、训诂。20岁时就勤于着述,是《国粹学报》的主要撰稿人。着有《国学发微》《中国文学教科书》《经学教科书》等。后赴日本,与章炳麟相识,为章氏《新方言》作序。当时思想倾向革命,但归国后,反依附清朝官吏端方。辛亥革命后,1917年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延聘,任北大教授,主讲经史,提倡“国故”,完全与新文化运动相悖谬。

刘师培生平着述宏富,他在语言文字学方面主要的成就在于发扬清代训诂学家所提倡的因声求义之说,并提出音近义通的理论。《左盒集》里有《字义起于字音说》。他说:“古人观察事物,以义象区,不以质体别,复援义象制名,故数物义象相同,命名亦同。及本语言制文字,即以名物之音为字音,故义象相同,所从之声亦同;所从之声既同,在偏旁未益以前,仅为一字,即假所从得声之字以为用。”这是他的学说的主旨。他又有《古韵同部之字义多相近说》(《左盒集》)和《正名隅论》(《左盒外集》),把声音相同、相近的都认为同义,未免以偏概全,陷于谬误。然在《中国文学教科书》中所谈训诂学部分仍有可取之处。刘师培的知识比较渊博,为文主汉魏,对社会学科多有研究,可惜英年早逝,死时仅30余岁。

杨树达

杨树达(1885-1956年),中国语言文字学家。字遇夫,号积微,湖南省长沙市人。生于1885年6月1日,卒于1956年2月14日。1897年,杨树达考入时务学堂。1905年,公费赴日本留学,辛亥革命后回国,在湖南省从事教育工作,任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国文教员。1920年在北京各大专院校任教。1924年,任北京高等师范(今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主任教授。1926年后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湖南大学教授等职。1949年以后,当选为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委员。

杨树达初治经书。留学日本时,参考日语和英语语法着《中国语法纲要》(1928年)。他认为《马氏文通》有误解古书之处,因作《马氏文通刊误》(1931年)。后又成《高等国文法》一书,虽大体仿马建忠之作,而于《总论》略取胡以鲁、胡适之之说,于词头中稍采陈承泽、章士钊之说。撷刘淇《助字辨略》、王引之《经传释词》之精英,着重虚词和句读,提示了文言语法的一些规律,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部重要语法着作。其后又将《高等国文法》加以改编,打破语法体系,以词为纲,以注音符号为次序,另成《词诠》一书。全书收虚词472个,“首别其词类,次说明其义训,终举例以明之”(《词诠·自序》),集《马氏文通》以来虚词研究之大成,较之《助字辨略》等书,不但词性明确,而且论证坚强,举例详赡,至今还是检查古汉语虚词的工具书。杨树达还着有《中国修辞学》(1933年),他“沉浸于旧闻而以钩稽之法出之”。深造自得,自成体系,无所依傍,1984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出版。

杨树达在文字训诂学方面,平生精治许慎《说文解字》,又服膺段玉裁和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的治学精神和成果。晚年治甲骨金文,有《积微居甲文说》《卜辞琐记》(合订一本,1954年)、《耐林廎甲文说》《卜辞求义》(合订一本,1954年)、《积微居金文说》(1952年)、《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1937年)、《积微居小学述林》(1954年)等书。

除语言文字学外,杨树达对《汉书》用力极勤,最初写出《汉书补注补正》。1953年又把30年来多次温读《汉书》的心得,博考群籍,以及汉代文物,成《汉书窥管》。另有《汉代婚丧礼俗考》《淮南子证闻》(1953年)、《积微居读书记》(1962年)、《盐铁论校释》(1957年),后两种由他的侄儿在他身后整理而成。

黄侃

黄侃(1886-1935年),中国音韵训诂学家。原名乔馨,后改名侃,字季刚,湖北蕲春人。受业于章炳麟。历任北京大学、东南大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金陵大学等校教授。在音韵学领域,他主要提出以下3个观点:①古韵分28部,晚年又提出闭口韵平入各分3部问题;②古音分19纽;③古音上声作平声。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QQ书城月刊第9辑

    QQ书城月刊第9辑

    {卷┊首}彼时的天空,是高远而莹蓝的。彼时的月光,是银白而柔韧的。天地静默。等到万物都睡眠。我独自出游。赤裸着的双足系了铃铛,在幽静的河水里细腻地荡开,涟漪一圈一圈。我分开丛生密布的蒹葭,从这头走到那头。芦苇飞絮扑在脸颊,泥土腥甜粘上脚趾。想着想着,我流出两行泪水,落在暗暗流动的河水里。平生只有两行泪。一行流予天下苍生。而另一行,流予这些写给天下苍生的文字。◆完◆by:凤兮(QQ:731400737)
  • 我的雨季女孩

    我的雨季女孩

    夏冉冉,一个如精灵般的美丽女孩,没有人知道她微笑背后,眼中淡淡的忧伤来自哪里?她意外的闯进三个王子般少年的生活,演绎着一场悲伤、浪漫的故事……当真爱降临,谁能带她走出心中的雨季?当幸福悄悄靠近,她是否会埋藏过去,含笑接受?当原以为已经死去的洛祈,再一次出现在她的眼前,她又陷入了怎样的挣扎与无措之中……?
  • 致长久等你的时光

    致长久等你的时光

    南城,我亲爱的少年,你在你离开的漫长岁月里,我一直在等你,从未想过离开,也没忘记你不会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夜色    美女记者的浪漫故事

    夜色 美女记者的浪漫故事

    张蕾和方一萍是江城日报的两位美女记者,为了各自的目的,她们与新闻部主任,报社总编,市府秘书,宣传部长等,发生了一系列的感情纠葛,有真有假,真真假假....
  • 弗瓦格特

    弗瓦格特

    时代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科技的进步已经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想,传统文化和艺术对当代的人们渐行渐远。通过科技建造和研发出来的时代用品有着漂亮精美的外观,人类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由于机械化的广泛普及,人类的就业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早已习惯依赖各种电子仪器。那些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技艺、民族的手工、几近失传的手艺,在科技时代也能被机器近乎完美模仿出来。表面上看,这样的社会似乎一片欣欣向荣,人们不再担心技艺失传,也不再津津乐道那些曾经喜爱甚至重金收藏的文玩之物,更加不需要耗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了解。然而,科技真的能够完全取代艺术和文化吗?在人类社会几千年的文化传承过程中,这些技艺所承载的不仅仅是技能本身,它是人类不同的情感所激发出智慧的结晶,那些出自人类最真实、最珍贵的本心情感是冰冷的机器永远不可逆的命题。
  • 血泣十二剑

    血泣十二剑

    上古有十二剑,每一个持剑者都有着不同的故事,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有着一段血与泪的故事。时光流转,而今十二剑再现,十二剑的故事又要再添笔墨了。
  • 长亭晚歌

    长亭晚歌

    一向与人为善的父母惨遭人杀害,平凡的少女从此走上了一条复仇的道路,加入地下党,成为他身边的间谍。所有的一切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果循环,到底谁是谁非?他的仇、她的恨怎样才能将这是是非非一一理顺?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待到一切尘埃落定,等待他们的又是怎样的结局?
  • 遇见你,撞上爱

    遇见你,撞上爱

    她是他某个早晨听到的一段文字,是他某个大雨天遇见的一只蝴蝶,是他在豆花店心疼过的任性孩子,是他在PUB里凝视过的一滴露珠,而他之于她,是无数次擦肩而过的邂逅,是她路过的那棵开满鲜花的树,是她的山高水远,天涯海角,是她芳菲的人间四月天。他是最熟悉她的陌生人。
  • 无敌从神级捕捉开始

    无敌从神级捕捉开始

    【此书热血沸腾,快意恩仇,幽趣诙谐,一看就着迷。】穿越成为大楚皇朝的四皇子,得神级捕捉系统,从此以后,觅机缘而夺造化;窥天机而转乾坤;探阴阳而掌生死;晓人心而诛妖邪。一步一步走向强者之路,在开挂的路上,已经刹不住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