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中的体育
到夏、商的时候,学校已经有了体育教育的内容,如习射就是重要的教育内容,故曰:“序者,射也”。
西周的教育内容,除德、行以外以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为主要内容。其中乐、射、御都是学校体育。
乐,主要指乐舞。西周盛行乐舞,无论祭祀或庆典活动,都要献舞,所以学校有乐舞教育。《礼记·内则》记载:“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二十而冠始学礼,以衣裘帛舞大夏。”勺、象属小舞,其中勺是文舞,像是武舞,大夏属大舞。按年龄大小分段学习,由易到难依次进行。西周学校乐舞具有锻炼身心之效,其基本形式是模仿战阵操练的队列练习,实际上是一种兵式操练,属于体育的内容,当然以礼仪教育为主。射,指射箭的技术训练。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训练。
为了加强奴隶制国家的“戎”的职能,奴隶主贵族子弟必须成为“执干戈以卫社稷”的武士,射御是必不可少的军事训练项目。射有五种,简称五射。一是“白矢”,射箭透靶,见其镞白;二是“参连”,前射一箭,后射三箭连发而中;三是“剡注”,力猛锐使箭能贯物而过;四是“襄尺”,尊者卑者同射之时,不能并肩而立,卑者须后退一尺;五是“井仪”,射四箭皆要中靶并呈汁状。“射以选士”,严格的射箭训练,亦为贵族青年参加大射或乡射,选拔武士的比赛准备条件。御亦有五种,简称五御。一是“鸣和鸾”,车行动有节奏,“铃”和“鸾”鸣声响应;二是“逐水曲”,驾车经过曲折的水道不致坠入水中;三是“过君表”,驱车要能准确通过模拟设置的辕门而不发生碰击;四是“舞交衢”,车行于交衢,旋转快慢适度,有如舞蹈;五是“逐禽左”,驱车逐禽兽,要善于把禽兽驱向左边,以利射猎。射御要经过严格训练,才能达到标准,既学习了武事,又锻炼了身体。
军队中的武艺训练
车兵的训练
战车是夏、商、西周的主要武装力量,武士必须掌握驾驶战车的技术。《诗·鲁颂·官》:“公车干乘。”郑笺说:“午兵之法,左人持弓,布人持矛,众人御”。只有贵族成员才能作车兵,并且要经过一定的军事训练,熟练掌握御的技术。《礼记·曲礼下》载:“问大夫之子,长,曰能御矣;幼,曰未能秘也”。贵族子弟以能御不能御区别长幼。贵族子弟除了在学校学习射御技术之外,还要参加“孟冬之月”的讲武之礼,进行射御比赛。
多种形式的军事训练
田猎是融身体、技术、战术为一体的军事训练。据《礼记·月令》载:季秋之月,“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戎·班马政”。“五戎”即弓矢、殳、矛、戈、戟五种兵器;“马政”即驭马驾车技术。田猎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各种武器的使用和车马的驾控。《左传·隐公五年》载:“春嵬、夏苗、秋你、冬狩,皆于农隙以讲(武)事也。”四季农隙不忘练兵,并把田猎制度化。“春鬼以集畲布阵训练为主”;“夏苗”主要训练野营和整编军旅;“秋你”主要训练发兵出征;“冬狩”是对全年训练的一次总检阅。四季演习后均要举行围猎。不同季节的田猎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把军事训练与狩猎结合起来,既可以提高军队的身体素质和作战能力,也丰富了军事训练内容。
训练军队的一种重要手段是“象舞,象月兵时刺伐之舞”。《尚书·牧誓》记载了周武王率军伐纣途中训练兵械击刺技能的情景:“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六伐七伐,乃止齐焉”。注曰:“步,进趋也。伐,击刺也”。就是说,队伍在前进中,六步七步整齐一下队列,击刺中六伐七伐也要调整一下阵容,也就是说步伐要整齐。周军以整齐统一的攻防,严明的纪律战胜了商军。后来,周朝把这些攻防动作改编成舞,用于学校教育和军队训练。
车兵是军队的主体,也叫做为甲士,由贵族奴隶主及其子弟来担任。除车上甲士外,每车还隶属一定数量的步卒,由平民或奴隶组成。作战时,甲士乘车,步卒或在车前引路或在车后跟进。跑在车前的步卒称“先马走”。车驰卒奔,“先马走”有很强的奔跑能力。周代《令鼎》铭文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周王从淇田场返回王宫时,命令步卒与马车赛跑。并说,你们若能一直跟上我的马车跑回宫中,我就赏赐你们十家奴隶。两名步卒紧随马车,一直跑到王宫,周王如约赏赐。后来,“先马走”的奔跑成了训练军队的一项重要内容。
祭祀宴乐中的体育
乐舞
在奴隶社会,乐舞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在学校教育中用以陶冶情操,在军队中用以提高武事,在祭祀宴乐中用以抒发情感。
奴隶社会将原始社会乐舞单纯的敬天娱神的内涵改变成为一种为王权服务的娱乐工具。《大蒗》舞是歌颂商代开国功勋并成为后代祭祀祖先的乐舞。《大武》是表现周武王“发扬蹈厉”伐纣成功的大型歌舞剧,后来成了周代祭祀祖先的国乐。《大蒗》《大武》又称大舞或武舞。另外还有小舞,亦称文舞。小舞是贵族子弟祭祀社稷、宗庙、山川等方面的舞蹈,娱乐的成分较多,技巧也比较高。
乐舞不但能起到“动容貌,习威仪”维护贵族奴隶主统治地位的教化作用,亦有“收束其筋骸,条畅其精神”的健身意义。
礼射
西周还举行过一种以射行礼、以射选士的射箭比赛活动,被称为礼射。礼射共有四种,即“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天子在祭芯、祭神等大典之前,在“射宫”举行的礼射称“大射”;诸侯朝拜天子在王庙中举行的礼射称“宾射”;天子与群臣宴会娱乐时在路寝庭举行的礼射称“燕射”;乡大夫在乡坐饮酒时举行的礼射称“乡射”。
礼射主要灌输奴隶主的思想意识,通过射箭比赛“明苕臣之义”,“明长幼之序”。对贵族成员及其子弟进行礼制教育,以维护和巩固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通过射箭比赛选拔有勇力和武艺之人,也是礼射目的之一。礼射有严格的组织程序、复杂的步骤和较为完备的规则,参加者必须严守备项要求,经过几轮繁琐的比赛,以成绩决出胜负:最后,“胜饮不胜者”,并配以乐舞,整个礼射在欢乐热烈的气氛中结束。礼射是我国古代较为典型的竞技体育活动之一。
养生思想的产生
由于社会的进步,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商、周时期出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阴阳说和五行说,具有代表性的着作是《周易》和《尚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周易》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天(体)因不停地运动而健在,人也应当按照“天行健”这种自然法则不断地运动。《尚书·洪范》中对人的“福”与“祸”分别提出了几条标准:人有“五福”即“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人还有“六极”(穷极恶事曰极),即“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长寿与健康已经成了商、周时期人们评判幸福的重要标准,这种观念对后来我国的养生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夏、商、西周的体育是在我国奴隶制建立的基础上形成的体育形态。其内容已与生产劳动分野,而进一步与军事、教育、礼仪等社会活动结合在一起,并向多样化和复杂化的方向发展,为我国现代体育奠定了基础。
私学中的体育教育
孔子私学中的体育教育
春秋战国时期,有不少着名的私学,如孔子私学、荀子私学、墨子私学、李悝、商鞅私学和老、应私学等,他们都有独具特色的体育教育思想。
孔子,儒家学派及其私学的创始人,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从30岁开始,从事教育40多年,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道德完善的“文武兼备”的“仁”人。孔子说:“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孔子尚文,但文必须之以礼,孔子尚勇,他说:“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但是,他又警告人们,“勇而无礼则乱”,不论“武”多么“勇”,必须服从奴隶主贵族之“礼”。
孔子继承了西周官学咏的“六艺”教育内容,他的弟子号称三千,而“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他本人就是一位善射、御,“劲拓国门之关”的人。但是行射、习御必须遵守“礼”。“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孔子的射技颇高,与他行射乃至观射者,必须是遵守礼仪的模范者,无礼和失礼者,不得与其行射。
孔子办私学,除了讲学、习课之外,师生还经常参加一些娱乐体育活动,如登山、钓鱼、射猎、郊游等。孔子也精于养生,讲究饮食卫生。
荀子私学中的体育教育
作为战国末期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83年)曾三次被尊为稷下学宫“祭酒”,成为资望最高的“老师”。晚年留居兰陵(今山东苔商县),讲学着书,培养了很多出类拔萃的人才。
荀子是一位唯物主义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在身心健康方面荀子同样坚持了唯物主义观点。他说:“形具而神生”。这是物质第一的主张。他还说:“养备而动时,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认为人的身体不是由天来决定的,是由人的“养”(则天不能使之病)和“动”(活动而不怠惰)来决定的,强调了运动对人体健康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