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故事
春秋时期,晋献公晚年时十分宠爱一个叫骊姬的妃子,为把骊姬的儿子奚齐立为太子,竟将原来的太子申生杀了。太子申生一死,晋献公的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都感到了危险,便逃难到了别的诸侯国。
历尽千辛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用招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他。重耳对楚成王十分尊敬,两个人就这样成为了朋友。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
重耳想了一下,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回答:“要是托大王的福,我能够回到晋国,那我一定努力跟贵国交好,让咱们两国的百姓过上太平的日子。但是万一两国发生了战争,那么在两军相遇的时候,为了报答大王您,我一定退避三舍。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后来,局势陡变,重耳回到了他的国家,成了晋国的国王,即历史上著名的晋文公。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逐渐强盛起来。他也想要像齐桓公那样,成为中原的霸主。
当时,东方齐国的霸权已经衰落,南方楚国的势力已发展到黄河流域。在这种形势下,晋文公采用狐偃等人的建议,打起“尊王攘夷”的旗号,平定周王室内乱,在诸侯中树立了自己的威信;还把原来的两军扩大到三军,积极准备与楚国争霸中原。
公元前632年夏,楚成王攻打宋国,宋向晋求援,晋国联合宋、齐、秦等国向归附于楚国的曹、卫进攻,迫使楚军北上。楚成王见形势急转直下,便率军暂撤,并命主将成得臣放弃对宋国的围攻,避免和晋军决战。但大将成得臣刚愎自用,不顾形势的变化,仍率楚军杀向晋军驻扎地。
而此时晋文公却命令军队不要与楚军交锋,而是退避后撤。晋军的将士很不理解。
晋文公解释说:“由于当初我在楚国时受到楚王的厚待,因此曾在楚王面前答应过,如果两国交战,晋国情愿退避三舍。所以即使这一仗因此败了,我们也要履行诺言。”于是,晋文公命令军队一口气向后退了30里;发现楚军朝前逼近,就又退了30里;见楚军仍然紧追不舍,再退了30里。他们总共退了三舍,退到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驻扎下来。
楚军见晋军后撤,便想停止进攻。可是楚军主将成得臣却不答应,他率领军队步步紧逼,一直追到城濮,跟晋军对峙。成得臣还派人向晋文公下了战书,措词十分傲慢。
其实,晋军的“退避三舍”是晋文公谋略胜敌的一步妙棋,它在政治上争得了主动———“君退臣犯,曲在彼矣”,赢得了舆论上的同情,在军事上占了优势———便于同齐、秦等盟国军队会合,集中兵力;激发晋军将士力战的情绪;先据战地,以逸待劳等。这样就为晋军后发制人,夺取决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晋文公检阅了部队,认为士气高昂、战备充分,可以同楚军一战。结果,晋军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