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英二,1913年出生于日本名古屋市西区,他的父亲是织布厂的厂主。
自1980年以来,日本每年生产汽车超过1000万辆,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凌驾于美国之上。而丰田汽车则在日本汽车工业中独占鳌头,累计生产汽车近5000万辆。
丰田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丰田英二这个名字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丰田英二曾担任丰田汽车公司总经理和社长达40余年,直到1984年卸任。在他卸任前一年,天皇颁给他一等瑞宝勋章,这在日本是最高的殊荣了。
丰田英二自小聪明好学,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也就是1925年,名古屋地区开始有无线电了。他立刻着手制作收音机。他买回自己无法做的零件,然后绕线圈,将零件组合起来,制成了一台矿石收音机。他对父亲厂里的蒸汽机引擎也十分有兴趣,每天放学后看大人操作,已知道大概的操作程序。但不论他怎么要求,却得不到大人的允许接触那引擎,他就趁清洗锅炉的时候,不顾大人的呵斥,钻进钻出,摸清了它内部的构造。
丰田英二上小学二年级时,与佐吉伯父一道去上海,看见汽车在街上跑,就觉得很有兴趣。但是他并没有觉得这是与自己有关的东西。过了半年,他父亲出洋,回国时带了一部德国制的电动汽车回来,他喜欢得不得了,这里看看那里摸摸,他当时怎么也没想到以后会成为汽车大王。到警察局领牌照时,警察局根本没有电动汽车的牌照。他们大伤脑筋,最后发了一张摩托车牌照,因此也只有持摩托车牌照的人,才能开那辆车。
汽车到1925年以后,才开始在日本流行。那时候日本没有自己制造的汽车,都是欧美货。丰田英二念中学的时候,几乎每天报纸上都有汽车广告,他对汽车特别有兴趣,常常把广告画上的各种汽车剪下来收集,乐此不疲。这为他在大学里学习机械专业和经营管理自己的公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丰田英二升任丰田公司的常务董事后,立即决定去美国考察学习。
丰田英二赴美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考察汽车企业今后的前途;二是和美国厂商洽谈技术合作事宜。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丰田公司已和福特有过接触。丰田英二访美时,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创业者亨利·福特刚刚去世3年,由他的孙子亨利·福特二世接管事业。小福特认为:“祖父的作风古老。既然现在由我担任总裁,我便要彻底改良公司体制。”小福特意气风发,他集合了许多专家学者,群策群力,推动现代化经营。
在福特公司,两位世界汽车工业巨头会面了。小福特问他:“你想学些什么?”他便把脑子里想到的都说出来:“质量管理、生产方式……”小福特一脸不耐烦的表情,回答道:“你太贪心了。首先,福特根本没有全部都懂的人。”丰田英二心里想,福特没有,丰田有!但是不好说出来。
丰田英二第一天考察预算管理,第二天考察质量管理,但他懵然不解,似懂非懂。第三天他便去工厂参观。福特河洛分厂有两条生产线,以大约每分钟一辆汽车的速度生产汽车。丰田英二参观了福特公司几乎所有的工厂后,又留下来实习了3个月。他认真考察,虚心学习,这期间收获很大,用他的话来说,“福特做的,没有丰田不知道的”。
1950年,丰田公司因破产危机,工业公司和销售公司发生分离。但是,不久爆发的朝鲜战争却给丰田带来了喜讯,美军大量的卡车订单使丰田汽车公司起死回生。这对于亲身体验了产销分离痛苦的丰田英二来说,自然希望回到以前产销一体的体制。
但是事情并非那么简单,工业公司和销售公司分离体制已经形成,当时负责技术部门的董事丰田英二,深知即使他提出重新合并的建议,在当时也是行不通的。
丰田英二在决定丰田的未来发展去向时,决断很慢,这是因为他在深思熟虑考察各种条件的同时,还要衡量各方面的利益是否均衡。他认为条件不成熟,即使勉强行事也是要失败的,他只有耐心地等待时机的到来。
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丰田两家公司才终于结束了长达32年的产销分离,诞生了全新的丰田公司,丰田英二的等待终于有了丰硕的成果。
在处理丰田赴美建厂一事上,英二也同样小心谨慎,耐心等待时机的成熟。丰田进军美国,在日本汽车厂商中,是继本田、日产之后的第三家,为此不少人抱怨为时太晚。对此,丰田英二的回答是:“我们在等待时机,我们的行动并没有落后。”由于采取了谨慎的战术,丰田公司终于顺利地打人了美国汽车市场。俗话说:欲速则不达。等待看起来似乎是消极怠工,其实是、一种慎重的行事方式。等待并不等于落后,如同长跑,起步早的不一定能最终得到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