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讲师的妻子中风了,现在正在医院,他没日没夜地照顾她,刚开始时觉得自己很辛苦,精神和体力都透支,白天要上班工作,晚上还要照顾病人。
他羡慕老婆的好福气,只要躺着就有人服侍,他现在的生活连想躺在床上休息一下都成了奢侈。
有一天,他突然想通了:他拥有自由,想走便走,想动便动,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而他的妻子却连移动一下的自由都很难得。所以他感悟到,真正自由幸福的人,是能照顾别人的人,是能付出的人。
这是他真正亲身体验出来的心路,所以,讲出来格外令人感动,也容易让人接受和动容。
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精神和体力,难免是辛苦劳累的,但能付出不就已经是一种福气了吗?
有人把付出看做是一种吃亏或是损失,其实并不尽然,有很多事表面看是损失,事实上却并不尽然。古时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员外立了遗嘱给三个儿子,十九匹马由大儿子分二分之一,二儿子分四分之一,三儿子分五分之一。但是他们怎样都不能整除,无法分割这十九匹马。三个儿子吵得很凶。
他们请位智者来帮忙解决,智者说:“分不均是因为没有人想损失,我愿意捐出一匹马来,让你们分得平均。”
三个儿子都很高兴,平白多出一匹马来分,二十匹马就能除尽,大儿子分二分之一,有十匹马;二儿子分四分之一,有五匹马;三儿子分五分之一,有四匹马。
聪明的你一定发现了,总和仍是十九匹马。三个儿子一愣一愣的看着这情形,智者说:“既然已经分配好,我这匹马就牵回去好了。”
智者付出了却没有什么损失。很多事也是如此,表面看来是损失,事实上却是收获。
张忠谋在美国硅谷快退休时辞职,很多人不可理解——他损失的可是一大笔退休金啊!而他却说:“我要让台湾也能拥有美国的电脑产业。”
他用了五年时间去努力,开始的时候,他所付出的看不出来有什么收获,但他义无反顾地仍在岗位上努力。后来,他的收获人人都看得到了,台湾终于有了电脑产业,而且他的成果,让台湾人也感到荣耀。
付出了不是损失,以长远的角度来看,一切都是更好的收获。
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精神和体力,难免是辛苦而劳累的,但从一定角度来说,能够付出的本身不正是一种福气吗。
6奉献让生命没有缺憾
只要我们将自己奉献给他人,爱对我们而言便是随手可得的。我们的爱给予他人,我们会因此得到更多的爱。
奉献是爱的表现,是心灵的宽广和美丽。一个善于为别人奉献的人,必定有着美好的内心世界,有着崇高的精神向往,并不断注重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即使在自己身处危险的时刻,仍然不忘记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他人。这无私的情怀是那么高洁,那么坦然,它像一首美丽的赞歌,让人感怀而难忘。
我们用一个故事来证明这个伟大的信念,这是最动人心弦,也最具说服力的故事:
琳达是个美国女孩儿,她真真实实地将自己奉献给了别人。作为一名老师,她只要有时间,便从事一些艺术创作。在她28岁的时候,医生发现她长了一个很大的脑瘤,他们告诉她,做手术存活几率只有2%。因此他们决定暂时不做手术,先等半年看看。
她知道自己有天分,所以在6个月的时间里,疯狂地画画及写诗。她所写的诗除了一首之外,其余的都被刊登在杂志上;她所有的画,除了一张之外,都在一些知名的画廊展出,并且以高价卖出。
6个月之后她动了手术。在手术前的那个晚上,她决定要将自己奉献出来——完全地、整个身体的奉献。她写了一份遗嘱,遗嘱中表示如果她死了,她愿意捐出她身上所有的器官给那些比自己更需要的人。
不幸的是,琳达的手术失败了。手术后,她的眼角膜很快地就被送去马里兰一家眼睛银行,之后被送去给在南加州的一名患者,使一名年仅28岁的年轻男性患者得以重见光明。他在感恩之余,写了一封信给眼睛银行,感谢他们的存在。进一步地,他说他要谢谢捐赠人的父母,他们一定是一对难得的好父母,才能养育出愿意捐赠自己眼角膜的孩子。他得知他们的名字与地址之后,便在没有告知的情况下飞去拜访他们。琳达的母亲了解他的来意之后,将他抱在怀中。她说:“孩子,如果你今晚没有别的地方要去,爸爸和我很乐意和你共度这个周末。”
他留下来了。他浏览着琳达的房间,发现琳达曾经读过柏拉图,而他以前也读过柏拉图的书;他发现她读过黑格尔,而他以前也读过黑格尔的书。
第二天早上,琳达的母亲看着他说:“你知道吗,我觉得好像在哪儿见过你,可是就是想不起来。”突然她想到一件事,她上楼抽出琳达死前所画的最后一幅画,那是她心目中理想男人的画像。
画上的男人和这个年轻人几乎一模一样。
然后她母亲将琳达死前在床上所写的最后一首诗读给他听:
两颗心在黑夜里穿梭,坠入爱河,但却永远无法抓到对方的眼神。
最彻底的、最善良的爱让琳达以奉献她的生命超越了物质实体,在精神世界中,仁爱赢得了永生。
这个男孩从此把琳达的父母当作了自己的父母,他们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新的亲情。
人所能得到的最大幸福、最自由最快乐的心境莫过于爱别人和为社会奉献。
7无条件地付出会赢得无尽的收获
毕竟在这个地球上,只有充满着爱心的角落、家庭,才能得到幸福的光线照耀。无条件地付出是一种真情的奉献,是一种爱的表现,其结果常常会赢得更多的收获。
幸福的产生与否就在一个人的心态如何,那种善良的心、仁慈的爱能产生巨大的威力,迎来盼望的幸福。
无论一个人的生活多么平凡,即便生理上有这样那样的缺陷,都应该学会这个精神处方——多想想,怎样才能让别人感到快乐?
我们的一生中有时会在刹那间猝然醒悟。我们发现,每一件事情都遵循着一个模式发展,而那个模式美妙地契合之间,成为一个整体。
当然,我们并不总会有这种感觉。我们都偶然会有“那样的一天”,在那些日子、时刻和钟点,我们发现所有的好事全都发生了,我们的生活进展得顺理成章,而我们得到的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无条件的爱是绝对地接受。这种爱的本质是接受个人身上永恒的东西。只有无条件的爱才能提出难以启齿的要求。它能够要求任何东西;对任何东西的要求,它都是从已经把另一个人看作完美无缺的有利地位上提出的,它没有像判决、取笑、批评、褊狭和不耐烦那样,让人们的心灵饱受折磨。
无条件的爱按照爱的形式把它的对象加以重新塑造。无条件的爱产生无条件的爱。让我们所爱的人去和除了我们自己以外的一些人建立密切的关系,去爱他们,支持他们和抚育他们,把我们的爱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并使之扩展到精神领域里。
允许我们的丈夫去安慰我们的那个最要好的朋友,让我们的妻子去鼓励我们的兄弟,允许我们的孩子去和住在同一条街的另一家人一起去度假,把我们的牙医、按摩师和辅导老师介绍给我们知道会从与之有关的治疗中得到好处的人,这样,我们就扩大和延伸了我们的爱心施加影响的范围。
张开我们的关系网络,将之与人分享,这违背了我们内心占有欲的那个神话的核心:我把我们所爱的人视做禁忌,他人不得染指。然而,控制和占有同爱心恰恰背道而驰。尽管我们与人分享的时候也会冒风险,可是,在让我们周围的人分享我们遇到的好事,也会使我们从中感觉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愉悦。
世界著名的精神医学家亚弗烈德·阿德勒曾经发表过一篇令人惊奇的研究报告。他常对那些孤独者和忧郁病患者说:“只要你按照我这个处方去做,14天内你的孤独忧郁症一定可以痊愈。这个处方是——每天想想,怎样才能使别人快乐?让别人感到人世间的爱心力量。”
有一个50岁的女人,丈夫去世不久,儿子又坠机身亡,她被悲伤和自怜的感情所包围,久而久之得了忧郁症,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好心的邻居带她去找亚弗烈德·阿德勒,阿德勒问清病情后劝她去做些能使别人快乐的事。一个50岁的她能做些什么呢?她过去喜欢养花,自从丈夫和儿子去世后,花园都荒芜了。她听了亚弗烈德·阿德勒的劝告后,开始整修花园,施肥灌水,撒下种籽,很快就开出鲜艳的花朵。从此,她每隔几天将亲手栽培的鲜花送给附近医院里的病人。她给医院里的病人送去了温馨,换来了一声声“谢谢您!”这美好的“谢谢您”轻柔地流入她的心田,治愈了她的忧郁症。她还经常收到病愈者寄来的贺年卡、感谢信,这些卡和信帮助她消除了孤独感,使她重新获得人生的喜悦。
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
那个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上灯笼并不是给自己照路,而是为别人提供光明,帮助别人。我手里提上灯笼,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撞到我身上,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帮助了自己。”
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你如果觉得自己孤寂,或者觉得道路艰难,那你就照着阿德勒的话去做,只要心中有一盏温暖的奉献之灯,就将照亮你暗淡的心灵,获得温暖,度过寒冷的冬季,跨过每一道障碍。这样你会逢凶化吉,因祸得福,获得快乐,使你远离精神科医生。因为爱的表现是无条件地付出,奉献出来,而最终结果是无偿地收获。
你在送别人一束玫瑰的时候,自己手中也留下了最持久的芳馥。
8帮助别人才会得到别人帮助
当我们把自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时,我们得到的东西就会扩大和增加。因此,我们要与别人分享好的和值得向往的东西。我们帮助的人越多,我们得到的帮助也就越多。
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给他人提供帮助,帮助别人并不是只有富人才能实现的。我们每个人都能以我们自己的一部分力量帮助别人。不管我们做什么工作,我们都可以在我们的心中培养一种炽烈的愿望去帮助他人。这些帮助有时是一次微笑、一句亲切的话,或是发自内心的温暖的感激、喝彩、鼓励、信任和称赞等。
有个人被带去观赏天堂和地狱,以便比较之后,能聪明地选择他的归宿。他先去看了魔鬼掌管的地狱。第一眼看上去令人十分吃惊,因为所有的人都坐在酒桌旁,桌上摆满了各种佳肴,包括肉、水果和蔬菜。
然而,当他仔细看那些人时,却发现没有一张笑脸,也没有伴随盛宴的音乐或狂欢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