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推销员,你要知道推销的对象都是成人,成人都是有自己想法的,每个客户的心理也都是需要尊重的,不需要你讲太多的道理。他们喜欢和你互动,而不是像傻瓜一样听着你说,自己却什么话都插不上。从人的心理来看,每个人都喜欢你来我往的谈话形式,不喜欢仅仅做一个听众,因为人们都要求心理平衡,不愿意自己不如别人。如果你只是滔滔不绝地讲,不管客户的心理需求,那么你和客户之间的心理上的平衡就被打破了,在他心里无形中就产生了对抗情绪。
因此,你要学着做一名学生,仔细地听客户的话,同时适当地提问,不要觉得向客户提问有损推销员的形象。事实上,客户受到有礼貌的提问就会感受到被重视、被尊重,因而对你产生更好的印象,接受你的引导,慢慢地进入你的主题,这样,推销自然会更加顺利。
罗先生是个大忙人,对推销员的态度从来都是:离他们远点。但推销员小云还是决定试一试。
小云见到罗先生,把自己的名片递过去说:“先生您好,我是保险公司的推销员小云。”
罗先生看上去一脸的不高兴,瞥了一眼那张名片扔在桌子上:“又是一个推销员。”
小云:“是的……”
小云还没来得及进一步说明情况,他就打断了小云:“你已经是第10个推销员了。我还有很多事要做,不可能花时间听你们这些推销员的话。别再烦我了,我没有时间。”
小云:“我只打扰您一会儿,请允许我做个自我介绍。我这次来只是想和您约一下明天的时间,如果不行,晚些时候也行。您看是上午还是下午?我只要20分钟就够了。”
罗先生:“我说过了我根本没时间。”
小云没有在意客户拒绝,而是用了整整一分钟仔细地看他放在地板上的产品:“您生产这些?”
罗先生:“是的。”
小云:“您做这一行多长时间了?”
罗先生:“哦,有22年了。”
小云:“您是怎么开始做这一行的呢?”
罗先生仰身靠在椅背,神态可亲地说:“说来话长了。我很早就到一家工厂干活,在那里我没日没夜地干了10年。后来,自己就开了现在这家公司。”
小云:“您是在此地出生的吗?”
罗先生:“不是,我是在外地。”
小云:“那您肯定是年龄不大的时候就来了。”
罗先生:“我离开家时只有14岁,曾在外地待了一阵,后来到了这里。”
小云:“那您肯定是带着大笔资金来这儿开拓事业。”
罗先生微笑着说:“我以300元起家,干到现在,达到了800万元。”
小云:“看看您这些产品的生产过程,肯定是很有意思的事。”
罗先生站起来,走到小云身边说:“不错!我们为自己的产品而感到骄傲,我相信这些产品在市场上是最好的。你愿不愿意到工厂里走走,看看这些产品是怎么造出来的?”
小云:“太想了!”
然后,罗先生将手搭在小云肩膀上,陪着她一起去参观工厂。
虽然第一次和罗先生见面,小云并没有向他卖出任何保险,但在那以后的10年里,小云向他卖了30份,还向他的儿子们卖出了6份。小云不但赚了不少钱,还和他成了很好的朋友。
提问是了解客户的真实想法的最有效的途径。推销员小云并没有向客户介绍太多的关于推销产品的信息,更没有表现出急于成交的意愿,而是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客户多说话,并成功地打消了客户的排斥心理,使对方接受了自己。
需要注意的是,在问问题的时候,不能过于咄咄逼人,也不能单纯地为问而问,你需要切记以下两个要点。
第一,你所提的问题不能让别人反感,不能像调查户口一样去询问对方,更不能盛气凌人地说话,否则就算客户已经对你有了好感,也会被你吓走的。像下面这样的问题,你最好不要乱问:
“你的身份证号码是什么?”
“你的地址?”
“你在该址住了多久?”
“你以前住在哪里?”
“你是否结婚?”
“配偶是谁?”
“你配偶的身份证号码是什么?”
这样的问题大多涉及客户的个人隐私,只会使客户听到之后很反感,产生警惕,就不会再听你的产品介绍了。
还有一些问题也是不能向客户提问的,比如:“你听明白了吗?”“你现在知道了吧?”要记住你是在向客户推销商品,而不是向客户传授知识,所以这样的提问方式只会让客户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进而产生不满情绪,最终反感你这个人。
第二,你之所以向对方提问是为了了解对方的情况,不是为了提问而提问。所以,问完话之后重要的就是仔细地听客户回答,必要的时候还要作出适当的反应。
总之,不管你以前怎么想、怎么做,从现在开始要多听客户说,多让客户提出他们需要的问题,然后再开始介绍你的产品,这样会事半功倍。
金牌推销员认为推销人员要回避以下这类问题。
“你们公司是干什么的?”
最糟糕的提问方式就是推销人员问客户一些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因为推销人员应对其所要去的公司的背景进行调查,调查这种背景知识的渠道多种多样,客户没有时间向推销员进行说明。推销人员一定要避免“你们公司是做什么的”这样的提问,否则只会使对方认为你在敷衍了事,而在一开始就草草地把你打发掉。
“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推销人员永远不要以其所提供的礼物作为交易的交换条件。很多时候,客户更想知道推销人员能否对自己公司的增值感兴趣,如在研究与开发及其他服务方面,因为给双方所带来对等的价值是很重要的。所以,在谈判时与其问“我能为你做些什么”这样的问题,不如问“我能为贵公司改进产品或流程做些什么”,这样反而可以让客户感受到你的诚意,从而接受你。
“你是否可以作购买决定?”
推销员应对其产品是否适合客户以及产品如何正确使用感兴趣。然而,很多推销员并不这样提问,而是问“你是否可以作购买决定”。在成熟的推销员看来,这样的问题无异于在向外推客户,客户从中感受到的只能是怀疑和不耐烦,而没有丝毫的诚意,这样的推销自然也是无法达成的。
“你现在向谁购买?”
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表明推销员只是狭隘地把精力放在价格上,努力和竞争者比价格,没有表现自己的公司的生产或服务能力,也没有展示自己的公司能为客户公司增加什么价值。所以,能够问出这种问题的推销员多半不会受到客户的青睐。
用顺从迎合促成客户成交的决心
阿里只是一个办公室的小工,他替老板干点杂活,挣着一个月800块钱的工资。他的老板觉得他是个十分可爱的少年,就让他去推销铁路公债券。因此,阿里决定去找某银行行长,他知道这个银行行长对铁路很有兴趣。可是怎样做才能引起这位银行行长的注意呢?当他走进对方的办公室之后,就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
在阿里走到银行行长的办公桌面前时,他正烦躁地对一个饶舌的人说:“说正题!说正题!”不一会儿,他就摇了摇头,把那个人赶出去了。接着,他向阿里点头,示意他过去。
阿里把公债券放到他的办公桌上说:“97。”
他很奇怪地看了阿里一眼,拿过他的支票簿问:“你的老板叫什么名字?”
“兰迪先生。”
签好支票后,他又问阿里:“兰迪先生给你多少回扣?”
“025%。”
“太少了!你管他要2%的回扣,如果他不付给你,我就替他付。”
就这样,阿里成功地把公债券卖掉了。同时,他也成功地使行长注意到了他,为赢得这位大人物的友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可是比卖掉公债券更重要的收获啊!
阿里接近对方之后,就知道了对方的性格:喜欢说也喜欢听简洁的语言,极度讨厌那些不必要的繁文缛节。因此,在之后与他打交道时,阿里就一直用简洁的方式应对,直奔主题,不说一句废话,这让他很高兴。后来,这个银行行长继续买阿里的公债券,还在其他事情上给了阿里有力的支持。
阿里用这个简单的方法迎合了许多人的口味,得到了那些人的鼎力支持。阿里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懂得一个重要的心理策略:从最细微的细节里去迎合他人的心理。
奥弗斯特在其所著的《有影响的人类行为》中,对这个方法有着十分生动的描述,并且称这种方法为“获得肯定回答的艺术”。他说:“我们得到他人愈多的‘是’,我们就愈能为自己的意见争取主动权。推销商品也好,其他的一切需要使他人信服的事也罢,这一法则都很有效。初步了解他人的需求是这一方法的目的。”
世界著名的推销员原一平在推销保险时,总爱向客户问一些能让客户不由自主地答“是”的问题。他发现这种方法很管用,当他问过五六个问题,并且客户都答了“是”时,再继续问保险上的知识,客户仍然会点头,这个惯性会一直保持到成交。
原一平搞不清里面的原因,当他读过心理学上的“惯性”后,终于明白了,原来这是惯性化的心理使然。于是他急忙请了一个内行的心理学专家为自己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都让自己的准客户答“是”。利用这种方法,原一平签订了很多大额保单。
在推销中,迎合对方,让对方说“是”是一种迅捷有效的方式,可以让你迅速地接近客户。
一个书商走上一级台阶,穿过一扇半掩的门,看见了屋里的女主人。
如果他不太聪明的话,就会直接问:“你想买一套有趣的故事书给孩子吗?”
她肯定会说:“不需要!”然后就用力把门关上。
可是,聪明的推销员是不会以这种方式开始与他人谈话的。他说:“太太,你有一位少爷和一位小姐在中心小学读书吧?”
“是啊!”
在不知不觉中,他已经接近了女主人。虽然,他不一定能从这位太太这里拿到什么订单,可是至少他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当客户说“是的”或心里这么想时,你就已经接近他了,因为你非常了解他的需求,还特别尊重他。因此,他也同样会关注你,并表现出十分温和的态度。
但是,当对方说“不是”或者心里在拒绝之时,事情就不一样了。当你的问话看似与他一点关系都没有时,就相当于你并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他想要什么,他必然会生气的。
如果客户以“不是”回复了你的建议,这就说明他认为已经没有继续谈下去的必要了。因此,如果你与他人打交道时得不到对方一个“是”的回应,你最好想方设法不让对方说出“不是”这个词。
加里与卡内基想让摩根买下卡内基钢铁公司,但他们的努力均告失败。后来查尔斯·什瓦普成功地让摩根买下卡内基钢铁公司。原来,查尔斯·什瓦普精心地设计了一番,他准备了一个宴会,请摩根做客,他则为演说者。在这种情形之下,摩根只好听他演说而没有说“不”的机会,更没有时间去想怎样去说“不”。
当然,在通常情况下让他人得不到表现自己的机会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只有尽量让对方开口才是明智的选择,才可以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想法。可是,一旦遇到像摩根那样的人,他相信自己已经完全洞察你的想法并且拒绝你的建议,在这种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就只能被迫采用如上的策略了,而且要尽可能让对方在开始的时候说“是的,是的”,尽可能不让他说“不”。
詹姆斯·艾伯森是纽约市某储蓄银行的职员。有一天上班时,他遇到一位客户,那位客户一进来就说要开一个户头。
詹姆斯·艾伯森给他一些平常的表格让他填。有些问题他心甘情愿地回答了,但有些问题他则根本拒绝回答。
詹姆斯·艾伯森意识到,如果这样下去,那么这笔生意很可能要泡汤,于是对他说,他拒绝透露的那些资料并不是绝对必要的。
“是的,当然。”客户回答说。
“你难道不认为,”詹姆斯·艾伯森继续说,“把你最亲近的亲属名字告诉我们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吗?万一你有什么事情耽误了,我们就能正确地不耽搁地实现你的愿望。”
客户说:“是的。”他的态度软化下来。因为他发现银行需要那些资料不是为了银行本身,而是为了他,于是改变了态度。在离开银行之前,那位年轻人不只告诉了詹姆斯·艾伯森所有关于他自己的资料,而且还在詹姆斯·艾伯森的建议下开了一个信托户头,指定他母亲为受益人,很高兴地回答了所有关于他母亲资料的问题。
可见,在与客户谈判时,推销员要做的不是在语言上打败客户,而是要善于迎合对方,诱导对方说“是”——同意你的观点,最终接受你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