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引起各界展开为女解放运动讨论的事件。李超的惨死引发了妇女界、教育界的大讨论,也引发了对案法社会制度的无情抨击与斗争。
五四运动期间引起各界展开妇女解放运动讨论的事件。
李超,广西梧州人,父母双亡,姊妹三人。父有一妾,李超随其长大。李家财产殷实,但依照传统的伦常,女儿无继承权利,因此招来一个侄儿(即李超名义上之兄长),按照封建家族的传统,承续香烟。李超自幼上学,曾在梧州、广州等地的女子师范学校读书,1918年7月,赴北京人国立高等女子师范学校,初为旁听生,后改正科生。同年冬,因体弱多病,经医生确诊为肺病,入首善医院治疗。因心情抑郁,经济拮据,病又加重,于同年8月16日病死于法国医院,年仅二十三岁。李超死后,初始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只是在她的书信被朋友们整理时发现,才引起人们的注意。李超因其性别,在家中备受歧视,被其兄嫂视为眼中钉,没有丝毫的家庭温暖。还在她20岁时,其兄嫂即想把她很快嫁人,以便独吞家产。但李超执拗不已,坚持用家庭的钱财来供给自己上学,因此益发为兄嫂所忌恨。他们不仅断了李超的经济来源,甚至还写信告诉她的姐夫,不许对其进行接济。李超远离家乡求学,告贷无门,又碍于自尊而不愿将此家庭丑事外扬,最后于贫病交加中死去。李超的境遇震动了全社会,由此引发了妇女界、教育界的大讨论。人们普遍认为,李超之死并非个人问题,而是反映了妇女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切实问题。它向人们提出了两个问题:(1)男女平等的问题,即有女为什么不算有后,女子为什么没有继承遗产的权利?(2)女子教育和经济独立问题,即女子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必然阻碍着妇女的思想解放,而如果妇女不在经济上取得独立,也就无法取得受教育的权利。李超事件由此被各界视为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件大事,由她的朋友们发起召开追悼会。1919年11月30日,李超追悼会在国立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召开,到会人员踊跃,达千余人以上。蔡元培、蒋梦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社会名流学者均到会并发表演说,全场感动,满座侧然。到会的男女学生也纷纷上台发表演讲,控诉封建的家族****制度和旧的道德观念,呼吁为妇女解放而奋斗和呐喊。这次大会还收到了追悼挽联近千幅。蔡元培等人也都送了挽联。蔡元培的挽联是:“求学者如此其难,愿在校诸君,勿辜负好机会;守钱虏害事非浅,舍生计革命,不能开******。”胡适还写了一份约有六七千字的《李超传》在会上散发。胡适认为,李超的根本问题,“就是女子不能算为后嗣的大问题”。他号召人们对宗法社会制度展开抨击。追悼会从下午2时到5时整整开了一个下午。事后,女高师的学生还为李超之死编写了话剧,到天桥等地上演,并将收入所得举办妇女职业学校、妇女识字班等,一直坚持了几个月。李超事件对当时的妇女解放运动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此后,要求男女平等、教育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女子高等师范即将毕业的本科学生,希望到北京大学深造,有些女生甚至直接写信给蔡元培校长,详论男女同校的理由。在教师方面,主张男女同校者也愈来愈多。在这种情况下,1920年2月,北京大学一改以往旧例,正式招收女生入文科旁听,不久即开始正式招收女生就读。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创举,此后,全国高等学校男女同校的风气,即逐步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