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92600000010

第10章 防权臣

朱元璋得了天下,当了皇帝,就想把这份无与伦比的产业永远占有,让它传之子孙后代,没有止境。这是每个专制君主都有的想法,并不是他朱元璋特殊。秦始皇一统中国,创立皇帝这个名号,自称一世,不就是想把嬴家的天下传之万世万万世吗?

然而,历史的实际结果却并不是他们所希望的那样。

秦朝二世而亡。秦朝以后,依旧是这片河山。主人却不知换了多少个。元朝自蒙古统一中国,版图前所未有的大,但是不到一百年,就被元璋这个出身布衣的天子所取代。他总是口口声声宣称,他取得天下是天命的眷顾。不过他内心最清楚打天下的艰难与人谋的决定作用,天命只不过是愚弄人的东西。为什么这些王朝不能永存呢?他通观从秦到元的历史,得出一个结论:王朝灭亡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权臣作怪。大臣掌握的权力太多太大,就变成了权臣。权臣作威作福,架空皇帝,结果法度不行,人心涣散,或者是造成群雄四起,天下大乱,或者权臣直接篡夺皇位。所以,他要想办法从制度上防止直至清除权臣的生成。这就涉及到丞相制度。

元璋建国时的政治制度都是模仿元朝的。中央设立三大机关:中书省、大都督府和御史台。其中都督府相当于元朝的枢密院,主管军队的征发调遣,将帅的任命,战略计划。元璋自己出身行伍,对行军作战,控制部下这一套最为擅长,因此都督府的事情大多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下。御史台管监察,是专门找别人毛病的,手中没有太大的军事行政权力。中书省可就不一样了。中书省是全国的政治中枢。它的机构非常庞大,设有左、右丞相,平章政事,左、右丞,参加政事等官,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部设尚书、侍郎等官。六部主管人事、财政、礼仪、教育、科举、国防、司法、水利、土木工程等事务。中书省还统辖各行中书省(俗称“省”)。所以,中书省的权利也就特别大。

中书省的最高长官就是左、右丞相。明朝以左为尊,所以,事实上左丞相的权力比右丞相大。丞相也就是中国古代的宰相。所谓“宰”就是主宰,主管的意思,“相”就是辅佐的意思。他的基本职责是辅佐皇帝主管全国政务,地位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皇帝发往全国各地的政令,必经由丞相转发执行,各地有事情报告朝廷,必须由丞相作出初步处理后转奏(报告)皇帝。除了都督府、御史台等少数几个部门外,其他部门向皇帝报告事情都必须经过丞相,在法制上,这叫做“不许隔越中书省奏事”。所以,丞相运用这个制度就可以把那些对自己有害的报告扣压下来,这就叫做“蒙蔽”。而且皇帝并不是样样都精通,许多政务都是专业性很强的,因而,丞相对政务提出的意见,往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皇帝不太精明的时候,丞相经常将皇帝权力架空,极端的情况就是篡夺皇位。为了防止丞相篡权,历代帝王都想了很多办法,办法之一就是利用自己的亲信来充当秘书,协助处理政务。如汉代的皇帝就用品级较低的尚书官来协助决策和行政。原来的丞相就被架空。但是,原来丞相管的那些事情并没有消失,只不过是换了一些近侍来管理,不久,这些近侍又演变为丞相。唐宋两朝开始时都是设三省,用多相制来分散丞相的权力,但中期以后,又走向集中。金朝和元朝都只设一省。元朝除了用枢密院、御史台来牵制、监督丞相外,在中书省设置左、右丞相,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这些官员虽然有品级高低的不同,但都有宰相的权力。不过,元朝仍然出现了权相。可见,元朝的制度,对于维护皇帝的权力,也是不好的。朱元璋于戎马倥偬之间建立了明朝,没有充足的时间来考虑改革旧制度的问题,只好全盘照搬。

明朝的首任宰相是左丞相李善长。善长比元璋大14岁。1354年元璋南取滁州,谋独立发展时,他就来投奔,一直忠心追随。初见面时,元璋嘱咐他协助搞好将领们的团结,他果然不负所望,对各将领一碗水端平,建立了崇高威信,将领们都尊称他为“李先生”。这些人之间以及他们与元璋之间,有什么磕碰,只要李先生一出面,大多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善于处理纷繁多绪的政务,干净利落。元璋每次领兵出征,都让他留守应天。他总是能使后方镇静贴服,确保粮草辎重源源供给。元璋将他比作汉高祖手下的萧何。1364年设中书省,他就做了第一位丞相。1370年(洪武三年)大封功臣,他被推为功臣第一,封韩国公,子孙世袭,给铁券,如果犯罪,自己可以免二次死刑,儿孙可以免一次。当时与他同任丞相的还有徐达。但徐达是武将,长年征战在外,丞相只不过是个虚衔。所以,善长就是中书省的惟一最高长官。

当时的功臣主要是出身淮西地区的将领,他们和元璋、善长间大多有同乡的关系。善长在淮西功臣中享有威望,又掌握了政治中枢中书省,又是功臣第一,常言说,功高震主,他还得加上权大慑主一条。权力就是权力,没有什么道德良心,一个人在政治系统中的地位,完全取决于权力的大小,这个道理,元璋最有透彻的了解。所以,对善长,他就不能不提防。

所谓提防,就是对丞相的权力进行制约。制约丞相权力的第一个措施便是让御史台与中书省互相监督。元朝的御史台之所以对相权起不了监督作用,是因为御史台的人都是宰相的亲信。所以元璋就用刚正不阿,出身浙东的刘基来做御史台的长官御史中丞。1368年(洪武元年)5月,元璋到开封视察并部署北伐机宜,命丞相李善长和刘基做京城留守。临行,特意召见刘基,要他不要有什么忌讳,敢作敢为。刘基于是命令各监察御史对官吏、内侍的不法行为,毫不留情地予以揭露。李善长对御史台的作法很为恼火。正巧,中书省都事李彬贪赃枉法的事实被揭露出来。李彬是李善长的亲信,善长亲自到刘基面前说情,请从轻发落,刘基没给面子,拟了个死罪报告元璋。元璋的批复带到京城时,正遇上天旱,李善长忙着祷神祈雨。善长问刘基:“祭神的时候也能杀人吗?”刘基说:“杀李彬,天必雨。”李彬便被毫不犹豫地杀了。8月22日,元璋回到南京,内侍们纷纷告状攻击刘基,李善长也说刘基跋扈。当然,刘基的所作所为是元璋自己允许的,但事情做得如此干净利索,元璋不免感到疑惧,又感到嫉妒。刘基素以才识卓越、料事准确著称,这难道就不会用来为他自己谋利益?想到这里,心中难免光火。当时旱情仍在继续,元璋就下诏让臣下提提建议,看有哪些事情得罪了上天。刘基上奏指出三件事有伤天意,元璋便一一照着他的建议办了。但天还是不下雨,元璋火了,寻思这老头儿(当时刘基58岁)是把自己的主意当作天意来吓唬他,便责问刘基说:“上天示警,殃及百姓。你狂瞽胡言,该负什么责任?”刘基适逢老妻去世,便请告回到老家。从刘基的事例看,用御史台制约相权,不一定就能保证不出权臣。

刘基离开南京前,曾提醒元璋,元朝的将军王保保(扩廓帖木儿)不能太小看了。果然,当年11月16日的泽州(今山西晋城)会战,扩廓部大败明将杨璟于韩店,这是明军北伐以来的首次失利。元璋想起了刘基的忠告,觉得这老头儿还有用,便又将他召了回来。

制约丞相权力的另一个措施就是采取多相制。元璋任命非淮系的文官来做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让他们与丞相之间互相猜忌、监督,使李善长在中书省不能一手遮天。

初设中书省时,元璋就任命元朝的户部尚书张昶做都事,后升为参政。又任命山西阳曲(今太原市)人杨宪等人当检校。张昶有知识有学问,对元朝的典章制度很熟悉,在进行政权建设时,这种人才是很有用的。杨宪嫌当的官小,一心想往上爬,就利用元璋对宰相们心存疑虑的心理,专门打小报告,说别人的坏话。张昶的妻子儿女都在塞北,身留江南,很是思念。元璋为了提倡臣下忠于君主的风气,便将那些忠心不改的被俘的元朝官吏放回塞北,张昶希望也能得到这个待遇,把全盘心思都向杨宪说了,并让他看自己写给家人的信。他还给元顺帝写了一封表章。谁料杨宪弄到了张昶家书和表章的底稿,一并上报给元璋,元璋就把张昶抓起来杀了。

从此以后,杨宪就更加威风凛凛,谁都不放在眼里。他对元璋说李善长没有当宰相的才能。元璋说:“善长虽然没有当宰相的才能,但与我同乡里,自起兵就侍奉我,涉历艰险,勤劳簿书,也有不少功劳。我既然当了皇帝,他当然应该做宰相。这叫做‘用勋旧’,今后不要再说了。”所以,李善长对他感到很厌恶。不过,杨宪一直官运亨通,1369年10月,升任右丞,当时平章政事一职是武将的加衔,他便成了善长的主要助手。

元璋真有用杨宪取代善长的意思,便试探性地询问刘基的意见。他先是说了一通善长的不是,刘基说:“善长是开国元勋,能调和诸将,这是他人所不及的。”元璋说:“他这个人多次想害你,你反倒为他留地步,我就请你担当这个重任。”刘基叩头说:“换宰相就好比换大厦的梁柱,必须有相当的大木。如果用小木头绑起来顶替,大厦立刻就会倾塌。”元璋又问杨宪怎么样,他知道杨宪与刘基的私交不错。刘基说:“杨宪有相才无相器。做宰相的人,必须持心如水,公平正直,不以自己的私利为转移。杨宪不是这种人。”元璋又问汪广洋如何。刘基说:“此人褊浅比杨宪更厉害。”又问胡惟庸,刘基说:“用他当宰相就好比用驿突作驾辕,恐怕会把车辕弄坏的。”元璋说:“朕的宰相没有比你更合适的了。”刘基说:“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勉强去做,会有损皇上的恩德。天下这么大,哪能没有适合担任宰相的人才,只是需要明主用心寻找。目前几位,实在未见得合适。”

元璋深通摆弄人的权术,当杨宪正得意时,却将高邮人汪广洋从陕西参政调到中书省当左丞,压在杨宪的头上。杨宪岂能甘心?于是遇事总是毫不退让,甚至顶撞。汪广洋生性柔弱,常常后退三分。杨宪却得寸进尺,步步相逼,做尽了文章,让御史刘炳二次上奏弹劾,将汪广洋贬谪到海南。元璋见刘炳二次上章弹劾同一人,觉得其中有毛病,就将他逮起来加以审讯,刘炳便把杨宪供了出来。李善长乘机揭发杨宪种种专权不法的罪状,杨宪和刘炳便被送去见了阎王。这是1370年8月间的事。汪广洋却因祸得福,不但官复原职,还被封为忠勤伯。

同类推荐
  • 中华百战

    中华百战

    假如你穿越到了三国,下面军师5选1,你会选择带谁去辅佐你?1张良2刘伯温3王猛4魏缭5李岩
  • 三国混官录

    三国混官录

    风云变化,刀光剑影的三国时代。文争武斗,英豪辈出。三国鼎立,终归于晋。激烈动荡后,那一幅幅荡人心弦的画面凝固远去,成为历史的瞬间。
  • 三国之毒士无双

    三国之毒士无双

    现代一凡人魂穿汉末之时,卧龙岗前闲坐对弈却赢得毒士之名,那便如此,看毒士扫平天下,混一乾坤,
  • 骑士团风云

    骑士团风云

    1521年,雄心勃勃的鄂图曼帝国苏丹将目光投向了医院骑士团的驻地罗德岛。在空前的危机面前,骑士瓦莱特奉李尔·亚当大团长之命同法国贵族拉斐尔伯爵前往威尼斯邀请塔蒂尼大师前往罗德岛改良防御。令瓦莱特没想到的是,他的威尼斯之行将是其后数十年传奇故事的开始。从罗德岛————莫西卡谷地——马耳他——勒班陀,为了对抗鄂图曼帝国的强权,骑士们披荆斩棘,谱写了英雄史诗。
  • 大唐古武系统

    大唐古武系统

    新书《重生精灵王子》已经上传,请有空兄弟给个收藏,评论,投票,也欢迎大家试毒!谢谢大家!架空历史!传说中唐朝混世魔王程咬金,所学的三招半,乃是三国徐晃天罡三十六斧的前三斧,就能在唐朝称雄,可见古武一直在失传…………主角司徒长风来到一个平行世界,这里的武将非常厉害。有一点寒芒先至,随后枪出如龙,常山赵子龙的后人,也有冷面俏郎君罗成。且看主角如何与天下众多英雄会武……
热门推荐
  • 追个男神回家当夫君

    追个男神回家当夫君

    尹洛万万没想到自己居然穿越了?!刚穿来就是逃婚?!然后又莫名其妙的进了一个吓得她半死的地方?!倒霉催的!为何别人穿越那是开开心心快快乐乐,自己就是接连受到惊吓啊!自己这是造了什么孽啊!不过这个异世界似乎并不正常啊?比如有病娇倾向的任务者?比如和自己一样是穿越的男神?比如重生者?他们个个都是有能力的,突然感觉自己好弱小啊!
  • 无限大复苏

    无限大复苏

    在灵气枯竭的时代里,凡人和魔王们的世界碰撞了,为了接下来的大战,人类只能在在一个一个睡前故事中不断变强。团灭副本:死神来了、假面骑士龙骑剧场版、无限死亡绝非无脑文,轻烧脑+热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奇光珠

    奇光珠

    讲述奇光珠能量强势,主人公叶银灼和女主人公夏芝雪为了寻找此物而在大陆上相识并且拯救大陆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原来我们就是命中注定

    原来我们就是命中注定

    一见钟情原来竟是命中注定。皓哥哥,有你在,真好。
  • 黑与镜

    黑与镜

    这是一本气氛较为沉重的小说。讲述一个平凡的人在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下做出的选择。人生处处是选择,是生是死,是分是和,仅一念之间罢了。
  • 江南豪侠传

    江南豪侠传

    北宋末年,六贼乱政,朝廷昏庸,官场腐败,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花石纲激起江南百姓的强烈反抗。方腊揭竿而起,天下英雄闻风响应。屡克官军,在杭州建立了“天元”农民政权。北有宋江,南有方腊,大宋政权风雨飘摇。后方腊与宋江准备联手,推翻大宋王朝,不料女真崛起,金军南下,使宋江、方腊改变计划,助岳飞、韩世忠大破金兵,促成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 我不是猪八戒之西天求药

    我不是猪八戒之西天求药

    这是朱刚烈来到高老庄的第三天,朱刚烈记得自己是听从父亲的吩咐,挂掉了一半的家产带着从黑市拍卖回来的三生石赶回老家,结果半路和一辆大货车相撞,自己坐的车从山崖翻下去,自己被炸死,结果一睁眼就到了高老庄,高老庄那是什么地方?那可是西游记里唐三藏带着孙悟空收了猪八戒的地方。。。。。。
  • 紫色的秋叶

    紫色的秋叶

    一个女生不服输的个性创造不服输的自己女生也可以无所不能什么都有双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