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736年~1755年
人物:清高宗(乾隆帝)VS张廷玉
核心提示:张廷玉费尽心机,才获得主子雍正帝的赏识,可就在他政治生命如日中天的时候,雍正帝的生命却戛然而止。从此,张廷玉只能侍奉新主子乾隆帝。一朝天子一朝臣,在乾隆帝眼里,老迈的张廷玉怎么用着都不顺心,因此让他从眼前消失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见缝插针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月,康熙帝(清圣祖)得急病死了,雍正帝(清世宗)登上皇帝宝座。因为朝中多数大臣对雍正帝的人品不满,以致雍正帝即位之初阻力重重,政令难以推行。就在雍正帝忧心忡忡之时,吏部侍郎张廷玉满脸诚恳地为他宽心,并帮助他尽快走出困境。当时张廷玉主要负责拟旨,他整天守在乾清宫(康熙帝未安葬前,灵柩在乾清宫放置),只要雍正帝准备降旨,他就马上伏在地上写。患难见真情,雍正帝对此很是感动。当然,张廷玉这样做,主要出于长远的政治目的,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心思没有白费。
此后,雍正帝对张廷玉倍加宠信,让他当了军机大臣,参与机密。雍正八年(1730),雍正帝得了一场大病,以为自己时日不多,就特别降旨表彰张廷玉:每每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将来二臣(另一位是鄂尔泰)著配享太庙,以昭恩礼!
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雍正帝暴亡,乾隆帝(清高宗)即位。这一年乾隆帝25岁,雍正帝临死前给他留下两位顾命大臣:张廷玉和鄂尔泰。根基未稳之时,乾隆帝极力拉拢他们,并重申雍正帝当年的承诺,让他们死后配享太庙。
唇亡齿寒
一朝天子一朝臣。对乾隆帝来说,张廷玉和鄂尔泰再好,也是前朝留下的臣子,怎么用也难顺自己的心;再说他们还各结私党,相互争斗,在自己面前倚老卖老。因此,如何把他们赶出朝廷,成了乾隆帝日思夜想的问题。
乾隆七年(1742),鄂尔泰授意心腹、御史仲永檀弹劾张廷玉。就在张廷玉提心吊胆之时,乾隆帝突然发现仲永檀与鄂尔泰串通,遂把仲永檀投入大牢。不久,尚未定罪的仲永檀又蹊跷地死在狱中。乾隆帝对鄂尔泰更加忌惮,只因为他是前朝元老,才没有处置。3年后,鄂尔泰抑郁而终,乾隆帝自然把防范的重点转到张廷玉身上,这大概就是古人所说“唇亡齿寒”。
就在鄂尔泰失势后不久,左都御史刘统勋上疏乾隆帝,说:“张廷玉历仕三朝,遭逢极盛,所以应注意晚节;如今外人对他的非议很多,说朝中官员他家就占了19人,这对国家来说不是好事。”接着,弹劾张廷玉的奏章纷至沓来,甚至有人直言:张廷玉根本不配配享太庙,叫他配享太庙是对国家的羞辱。对此,乾隆帝深有同感,频频点头。
凄凉晚景
张廷玉不傻,很快就嗅到朝中诡异的气氛。张廷玉深知:与其这样硬撑着,还不如主动请辞。不过,知识分子到死都不愿放弃那点可怜的尊荣,于是他向乾隆帝强调:“我别无他求,只希望皇上信守承诺,准许我死后配享太庙。”乾隆帝一听这话就火冒三丈,转念想想他即将离开,也就默许了他的请求。谁知,圣旨还没送到张廷玉手中,张廷玉就迫不及待地跑到乾隆帝跟前谢恩。乾隆帝勃然大怒:“只有功勋卓越的元老才配享太庙,你张廷玉何德何能,又有何功,配享此等尊荣!”随即,乾隆帝下旨,严查泄露消息的人。结果查出,是张廷玉的门生、军机大臣汪由敦事先悄悄说与张廷玉。这下,汪由敦倒霉,被乾隆帝革了职。
随后,张廷玉灰溜溜地离开北京,回到家中养老。乾隆二十年(1755)三月,张廷玉去世。乾隆帝还是信守他和雍正帝当初的承诺,把张廷玉的神位安放进了太庙。如果张廷玉地下有知,应该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