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926年~954年
人物:后唐明宗等VS冯道
核心提示:如果要评定中国历史上最牢靠的不倒翁,立身于五代乱世的冯道应该当之无愧。他以世故圆滑、随波逐流为安身立命之本,先后安然无恙地侍奉了后唐、后晋、辽(契丹)、后汉、后周五个王朝的皇帝,真正做到“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
关键时刻掉链子
冯道,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北)人,出生在唐王朝末年的乱世之中。冯道深谙圆滑的处世之道,非但没有随着李存勖的倒台归于没落,还得到后唐明宗的器重,先后担任端明殿学士、刑部侍郎平章事(相当于宰相)等职。其间,冯道大力起用有真才实学、有事业心的读书人,那些世家显贵而品行不端的纨绔子弟从不在冯道的遴选之列。
后唐明宗出身武夫,冯道为让他明白居安思危的道理,用亲身经历进行告诫:我以前在先帝(李存勖)幕府做事时,经常到中山访问。每次经过井陉之险,我都要紧抓缰绳,生怕从马上跌落下来;一到了平地上,我就放松,把缰绳松开任马奔跑,结果偶尔还会跌下受伤。治国的道理,和这如出一辙。后唐明宗听后深以为然,问道:“这几年粮食连连丰收,人民的生活应该很富足吧?”冯道回答:“也不尽然,谷贱伤农,谷贵饿农,历来都是这个道理。从前有个进士聂夷中写过这样一首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寥寥数语,道尽人民生活的艰辛。”明宗感慨万分,让人把聂夷中的诗句写成条幅,用以时刻提醒自己。
又有一次,地方官员给明宗进献了一只玉杯,杯体上刻着“传国宝万岁杯”几个字。明宗收到后,欢喜得爱不释手。这天,冯道进宫觐见,明宗故作神秘地拿出玉杯炫耀,不想冯道做出不屑的样子。明宗奇怪地问:“难道这不是宝贝吗!”冯道回答:“这是宝贝,不过它是古人留下的有形之宝,而皇上需要的应该是无形之宝。”明宗糊涂了:“什么乱七八糟的,我听不明白。”冯道不紧不慢地说:“仁义才是君王的无形之宝。”接着,冯道讲了一套仁义治国的道理,明宗听得津津有味。
长兴四年(933)十二月,明宗去世,其子李从厚即皇帝位,是为闵帝。潞王李从珂见李从厚柔弱,就以“清君侧”的名义举起反叛旗帜进攻洛阳。李从厚招架不住,趁着夜色带领50名骑兵逃出洛阳,投奔了河东(今山西太原一带)节度使石敬瑭。第二天一大早,冯道进宫觐见,走到半路上听说李从厚已逃出宫,扭头就要回家。大臣李愚一把拉住冯道:“国家危急,我们得和太后商议应对之策!”冯道不以为然:“皇上已经逃跑,我们再进宫恐怕不合适吧?如今潞王(李从珂)已在各地贴下告示,我们不如回家等待指示!”不一刻,有人通报李从珂马上就要进城,冯道即刻召集文武官员,恭迎李从珂进城。这时,中书舍人卢导慌慌张张地跑来,冯道上前迎住道:“等你好久了,快快起草一份劝进表拥立新皇帝登基。”卢导答道:“皇帝登基事关重大,应当听从太后的安排,我们做臣子的怎能擅自拥立潞王登基!”冯道狠狠地说:“你这个书呆子,事已至此,形势还不明朗吗?”最终,卢导坚持己见,没有按冯道的意思办。
虽然李从珂按冯道的预想登基称了皇帝,但是对于世故圆滑的冯道,李从珂流露出满眼的鄙夷之色。不久,李从珂就把冯道调出洛阳,外放到匡国(今陕西大荔县一带)做节度使。
出使契丹
清泰三年(936),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并认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皇帝”。随即,石敬瑭在契丹军队支持下起兵反叛后唐,李从珂在洛阳城即将沦陷时点火自焚,后唐王朝灭亡。石敬瑭称帝建立后晋。为稳定政局,石敬瑭把冯道请出来做宰相。
不久,冯道受后晋高祖石敬瑭之托出使契丹。契丹皇帝耶律德光见到冯道很是喜欢,就希望他能留下来。冯道巧妙地说:“南朝为子,北朝为父,两朝皆为臣,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契丹皇帝见冯道推托,脸上显出一丝愠色,只是嘴上再没说什么。冯道心里咯噔一下,不动声色地卖掉耶律德光给他的赏赐之物,用得来的钱全部买木炭。随行的人不解,冯道意有所指地说:“我从南国来,受不了北方的严寒,所以买木炭备着。”契丹皇帝得知后很受感动,准许冯道回国。冯道反而一再请求留下,契丹皇帝执意让他回去。冯道又坚持着在驿馆住了一个多月,才收拾行装踏上归程。一路上,冯道一直慢悠悠地走。左右随从疑惑地问:“我们听说能回来,恨不得插上翅膀飞,你为何要这样慢吞吞地走?”冯道反问道:“你跑得再快,能跑过契丹的快马吗?我之所以慢慢走,就是要让他们猜不透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否则,我们如何能逃出他们的掌心。”
从契丹回来后,冯道受到石敬瑭的重用。朝中大事务,石敬瑭都要征询冯道的意见,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石敬瑭去世。开运三年(946)十二月,契丹灭掉后晋,纵铁骑四处剽掠,搜刮各地钱帛,民不聊生。此前已被后晋皇帝石重贵贬为威胜(今河南邓州一带)节度使的冯道去觐见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两人重逢,冯道已沦落为亡国奴。耶律德光趾高气扬地问:“你为什么要见我?”冯道坦然一笑,说道:“无城无兵,我有什么不敢来的!”耶律德光的脸色愈加凝重:“你是什么老子?”冯道直言:“无才无德,十足的痴顽老子!”耶律德光听后忍俊不禁,立即命其起身,并封其为太傅。又过了一段时间,耶律德光把冯道叫进宫请求治国之策:“如何来解救天下百姓?”冯道回答:“就是佛祖现世,也救不了百姓;能救百姓的,只有当今皇帝!”耶律德光听了大悦,下令停止对汉人的残暴杀戮。
大同元年(947),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暴露出称雄中原的野心。中原军民奋勇反抗,耶律德光支撑不住,只得退兵,可是还没回到辽国土地,就死在了半路上。耶律阮趁机称帝,并将述律后囚禁,契丹国内的混战再起。冯道借着混乱局面,挣脱契丹的束缚,转而投向后汉高祖刘知远。
黯然离世
后汉高祖刘知远于947年当上皇帝,次年死,由其子承祐继位,至951年其部将郭威起兵篡位,建立后周,建元广顺。他封冯道为瀛王、太师、中书令。显德元年(954)初,北汉皇帝刘旻(本名崇,是刘知远的弟弟)趁着后周世祖郭威刚死的时机,联合辽兵南下试图灭掉后周。后周世宗柴荣决定御驾亲征,文武百官齐声反对:“皇上刚刚即位,先帝(郭威)的灵柩亦未下葬,轻率地领兵出征,只会动摇人心。”柴荣决心已下:“当年唐太宗平定天下,遇到战乱都要亲自出征,我怎么能做苟且偷生之辈!”年迈的冯道见众大臣劝不住,只得站出来阻止:“不知皇上能不能比得上唐太宗!”柴荣大声说:“我的军队骁勇善战,对付刘旻就像用大山压鸡蛋!”冯道针锋相对地说:“不知皇上有没有大山的力量!”柴荣气得几乎要破口大骂,最后强忍着没有当面发作。不日,柴荣领兵亲征,在高平(今山西高平)大胜北汉军队,巩固了北部边防。临出征前,柴荣不让冯道跟随,而给了他一个山陵使的闲差,让他负责修建太祖郭威的陵墓。没几天,冯道就死在开封。人们对他的毁誉,直到今天还争执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