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原大地上群雄争霸如火如荼的时候,远在辽东方向还有一支势力悄然兴起,这就是后来称霸东北亚地区的公孙氏。公孙氏依靠地势的偏远,长期割据一方,不听中央调遣。为了平定四海,剿灭不臣,魏明帝曹派司马懿出兵,终于平定辽东。
辽东公孙氏
提到公孙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汉末群雄混战时幽州的“白马将军”公孙瓒,但这里提到的公孙氏,只是与公孙瓒同姓,而并无血缘关系的另一支“公孙”家族。
辽东公孙氏的开创人物叫公孙度,字升济,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人,年少时跟随父亲躲避战乱迁居到了玄菟郡(汉武帝灭卫氏朝鲜之后,在其地设立的一个郡,大约是今朝鲜咸镜南道、咸镜北道以及中国辽宁、吉林两省西部一带)。公孙度年轻时做一名郡内小吏,当时的玄菟太守公孙的儿子叫公孙豹,但年刚十八就夭折了,而公孙度小时候也曾叫做公孙豹,而且又与公孙的儿子同年,于是公孙非常喜欢他,不仅安排公孙度上学读书,还为他娶了妻成了家。
在公孙的推荐下,公孙度先后做过尚书郎、冀州刺史,但后来受人谣言被免职。董卓擅政后,董卓手下徐荣与公孙度是同乡,于是推荐公孙度做了辽东太守。公孙度初到辽东赴任,郡中大族以他出身小吏,很瞧不起他。公孙度到官后,收监诛杀了郡中名豪大姓百余家,一郡皆震,自此畏服于他。而后公孙度整顿辽东兵马,东伐高句丽,西击乌丸,威行海外,称霸东北亚一带。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公孙度看到中原纷扰,汉祚倾颓,于是有了自立为王的野心。他将这一企图询问他人,赞成的人不多,郡中名士李敏更是厌恶公孙度的行径,怕被他连累,于是携家眷入海逃离。公孙度闻之大怒,命人挖了李敏的祖坟,族灭了他的亲族。一意孤行的公孙度擅自将辽东郡区划改变,设置了自己的太守,还派兵越过渤海海峡占领了山东半岛的东莱诸县,设置了自己的所谓“营州刺史”,并完全控制了渤海湾水道。公孙度自封为辽东侯、平州牧,衣着出行依照天子规格。曹操曾为安抚辽东而派人授予公孙度永宁乡侯的爵位,谁想公孙度却说:“我称霸辽东,何来什么‘永宁’?”拒不接受朝廷策命,叛逆之心昭然。
包藏祸心
汉献帝建安九年(204),公孙度去世,由其子公孙康接任。公孙康头脑较为理智,他见到曹操官渡大胜,一举扫灭了河北的袁氏,纵横中国北方,知道不是曹操的对手,便采用了顺从的姿态。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出动大军北征乌丸,袁绍之子袁尚和袁熙走投无路,投奔辽东而来。公孙康不想得罪强大的曹操,不待对方开口,就将袁尚和袁熙斩首,将首级送给了曹操。曹操忌惮辽东偏远,又见公孙康如此“配合”,便通过朝廷加封公孙康为左将军、襄平侯,求一个相安无事。
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公孙康去世,其子公孙晃和公孙渊年岁尚小,便由其弟公孙恭接替成为辽东太守。然而公孙恭早年因患病成为阉人,因此身体劣弱不能治国。魏明帝太和二年(228),成年后的公孙渊阴谋胁迫,夺取叔叔的权位。当时,魏国一些大臣建议趁辽东政权变动出兵剿灭,但魏明帝曹却不听从,而是授予公孙渊扬烈将军、辽东太守之职,以示安抚。
然而公孙渊却并不是个安分守己之人,他怀揣二心,屡次背着魏国与吴国孙权通信联络。魏明帝曹发现后,气愤地命汝南太守田豫和幽州刺史王雄分别从水陆两路征讨辽东。散骑常侍蒋济谏阻说:“但凡不是要相互吞并的国家,不是要造反侵犯的臣下,不宜轻易讨伐。讨伐而不能平定,是迫使对方成为敌人。因此有句话叫:‘虎狼当路,不治狐狸。’先除大害,小害自己就会平息。如今辽东尚且称臣,就算我们一战便克,得其人口不足以增益国家,得其财富不足以致富;倘若稍不如意,就成为结怨失信之举了。”魏明帝曹不听,魏军兴师动众而去,结果无功而返。
而后公孙渊倚仗辽东地远难攻,在魏吴两国之间不断反复,行径十分嚣张,还屡次对魏国派去的使者口出恶言。魏明帝曹忍无可忍,派幽州刺史丘俭再次领兵征讨。出征前,丘俭对魏明帝曹许下海口:“陛下您即位以来,还没有什么载入史册的大事,正可以用我们这些无用之士克定辽东。”而光禄大夫卫臻却认为丘俭素来有名无实,领兵必不利。魏明帝曹不听卫臻劝阻,命丘俭率领诸军连同鲜卑、乌丸的友军兵发辽东南界,下诏讨伐公孙渊。适值天降大雨,十余天的暴雨让辽河河水暴涨,公孙渊借机攻击地形不熟的魏军,魏军受挫,丘俭只得领兵回右北平城撤守。而正如蒋济之前所说,魏军的“下诏讨伐”也彻底让公孙渊和魏国撕破了脸,公孙渊遂于辽东宣布独立,自立为燕王,都城襄平,设置百官,改元绍汉。公孙渊还教唆鲜卑边民叛乱,劫掠魏国北疆。
魏平辽东
公孙渊自立为王,侵扰北方,这让他成为魏国要首要解决的祸患。魏明帝景初二年(238)春,魏明帝曹吸取前几次无功而返的教训,搬出了魏国最为善战的太尉司马懿,令他统率四万精兵彻底讨灭公孙渊。朝臣们都认为讨伐一个偏远的辽东要用四万人马,军费开销不划算,魏明帝曹却说:“四千里征伐,虽说要用兵出奇,但也要使足力气,不应当计较这些军费。”他力排众议,全力支持司马懿出兵。
出征前,魏明帝曹问司马懿:“你估计公孙渊会用什么战法对抗你?”早已成竹在胸的司马懿回答:“公孙渊如果弃城逃走,这对他来说是上计;若是他割据辽东阻抗我的大军,这在其次;如果他坐守襄平城(今辽宁辽阳),那么他就等着被擒吧。”魏明帝曹又问:“那你估计他会选择哪种战法呢?”司马懿笑笑回答说:“只有明智之人才能审查敌我之情,而后提前准备。但这不是公孙渊所能达到的,他一定认为我军孤军深入,不能久持,所以会先在辽河拒阻我军,而后死守襄平城。”魏明帝曹听后很高兴:“那爱卿此去几日能还?”司马懿回答:“去百日,攻百日,还百日,再拿出六十日做休息,如此,一年足够。”
同年六月,司马懿亲率大军兵抵辽东。公孙渊闻之,派遣大将军卑衍、杨祚率领数万步骑兵据守辽隧(今辽宁海城西),并在周围二十余里挖沟设卡。魏军诸将欲出兵攻击,司马懿拦阻道:“敌人之所以坚守,是想在此消耗我军,我们攻打他,正中其计。敌人如今大军在此,其巢穴一定空虚。我们直指襄平城,一定破敌。”于是,他令兵士多树旗帜,摆出一副要从南面攻打的架势,将敌人的部队都吸引到南面,而部队却偷偷从北面绕了过去。敌军见状惊恐,连夜撤围而去,魏军与敌迎战,大破敌军,进而包围了襄平城。
进入七月雨季,连绵的大雨让辽河再次暴涨,平地水深数尺。魏军将士恐惧,都想移营,司马懿传令各军:“敢有言移营者斩!”魏军这才安定下来。朝中大臣得知魏军遇雨,都建议大军收兵。魏明帝曹却说:“司马懿能临危制变,擒敌指日可待。”不久,大雨停歇,司马懿命将士作土山地道,各种攻城战具一时俱发,昼夜攻城,箭石如雨。公孙渊不能抵挡,又兼粮草耗尽,城中出现人吃人的惨状,兵士也死伤甚多,于是只得命自己的相国和御史大夫出城求降。司马懿当即斩杀了两位来使,并传话给城内,戏耍公孙渊说两位来使年岁太大,言语不当,已被斩杀,要公孙渊再派年轻聪明点的过来。公孙渊无法,只得再派使者前去,并许诺送来人质。司马懿干脆地回绝了公孙渊的请求:“军事的大义有五条: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另外两条,就剩投降和死了。你不肯自己绑着来见我,就是决定选择死了,不用送人质了!”于是下令继续攻城。公孙渊军彻底崩溃,襄平城破,公孙渊与子公孙修带数百骑兵突围而走,被魏军赶上,尽数擒杀。司马懿于是入城安抚,班师回朝。至此,辽东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