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荀彧的悲情相比,曹操身边的另一位谋士贾诩的结局截然相反。智策绝伦的他曾四易其主,所作所为“亦正亦邪”:他是搅动风云的“毒士”,是乱世沉浮的“鬼才”。他是后人眼里“三国最聪明的人”之一,智慧令其名扬天下,精明保他善始善终。把他与荀彧相比较,令人感慨良多。
搅动风云的“毒士”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他生来智慧超群,有着超乎常人的心机,但因出身并不显赫,很少有人知晓,唯独汉阳名士阎忠对其大为推崇,认为他是西汉张良、陈平一样的奇才。
年轻的贾诩先是被朝廷征辟为郎官,但没多久就因病辞官了。适值汉末大乱,在回乡路上的贾诩不幸遭遇氐族的盗匪,同行的数十人都被抓了起来,面临杀身之祸。贾诩知道氐族人很害怕当时久镇边关、威震西土的太尉段,于是他开口谎称:“我是太尉段公的外孙,你们不要伤害我,我家一定会花大钱来赎我。”贾诩的谎言果然吓到了氐族的盗匪,盗匪不仅不敢再伤害贾诩,还与他约定盟约,并送他离开,而与贾诩同行的人则尽皆被杀。贾诩这种巧施小计、转危为安的事情还有很多。
没过多久,董卓兵入洛阳,为祸朝廷,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弃官逃离,以求避祸免身,但贾诩却于此时接受了董卓的邀请,以太尉府掾属的身份做上了平津都尉,而后转任讨虏校尉,在董卓的女婿——中郎将牛辅军中效命。这种行为在当时看来无异于助纣为虐,但贾诩本人却似乎并不在意。也因此,他有了“毒士”之名。
没过多久,“毒士”真的以一己之“智”,搅乱了整个时代。董卓被诛后,牛辅牵连被杀,董卓的势力一朝散灭。余党李、郭汜等人畏罪将逃。贾诩劝说本想逃走的李、郭汜收集残部,进攻长安,以求自保。李、郭汜依计而行,果然攻破了未作提防的长安,擒杀了王允,逼走吕布,挟持了汉献帝,上演了一幕“李郭汜乱长安”的祸乱。刚刚得到的太平覆手而逝,这还要“归功”于贾诩的“毒计”。
亦正亦邪
贾诩屡出“毒计”,但他并无邪恶的用心,处世精明的他只是少了些正邪的判断,多了些“在其位谋其政”的圆滑而已。正如他拒绝李、郭汜的赏赐时说的一样:“这些计策都是救命用的,哪里谈得上功劳!”也正因如此,当他看到因自己的智慧换来的是新的一场暴乱的时候,感到懊悔的他又开始致力于挽救局面。
贾诩接受了朝廷对其尚书的任命,负责人才的选举。贾诩利用职务之权,多方引入曾经颇有名望的人士回朝做官,以图斧正朝风、匡救世道。久而久之,连李、郭汜都开始对他敬而远之。李、郭汜等人因利益纠葛相互大打出手,也是贾诩多方调解,才避免战事蔓延。李还想将汉献帝劫持到自己的营中,又是贾诩力谏劝阻:“不可。胁迫天子,是不义之举。”李才作罢。身边的人曾劝贾诩早日离开长安这个是非之地,但贾诩却说:“我受国家之恩,按道义不能背弃。你自己走吧,我不能去。”贾诩见汉献帝的安危屡受威胁,便设计削弱了李等人的实力,而后又帮助汉献帝逃出长安,一路上保护群臣东撤洛阳。途中,朝廷的军队被追击上来的李部队击败,危急时刻又是贾诩对李一席苦劝,才保住了众位君臣的性命。汉献帝一行历尽坎坷却免遭罹难,贾诩功劳最大。
贾诩护送汉献帝东撤,听闻忠于朝廷的将军段煨屯驻在华阴,于是便引领君臣依投而来。当时,贾诩“多谋”已是远近皆知,段煨担心贾诩会设计夺了自己的地位,于是表面对贾诩极尽礼遇。精明的贾诩自然明白其中的含义,他感到留在此处心不能安,于是便遣使秘密联系南阳的军阀张绣,孤身一人转投他去了。临行,身边的人不解地问他:“段煨对您这么好,您为何要舍下妻儿出走呢?”贾诩回答:“段煨性格多疑,有忌惮我的意思,礼遇虽隆重,不可当真,以后他必然要加害于我。我今天离开后,他一定很高兴,又指望着我能在外帮他联系强援,因此必定会厚待我的妻儿。而张绣身边没有出谋划策的人,他也很愿意得到我,如此一来,我个人和家庭都得到保全了。”闻者无不佩服贾诩的谋略。贾诩投奔张绣后,张绣以对长辈之礼接待贾诩,而段煨也果然对他的妻儿善待有加。
乱世沉浮的“鬼才”
乱世沉浮,苟活尚且不易(连诸葛亮都有“苟全性命于乱世”的感叹),贾诩却仍能游刃其中。身为张绣的军师,贾诩凭借出众的谋略,竟令这个小小的军阀搅得各路豪强“头痛不已”。
汉献帝建安二年(197),曹操率军攻打张绣,大军将至,却突然撤兵而去。张绣见状,认为机不可失,欲率军追击。贾诩对张绣说:“不可追击,追击必败。”张绣认为贾诩的话毫无道理,执意出兵,果然被曹军打得大败而归。张绣灰头土脸地回到营中,贾诩却连忙迎出来说:“催促将士再次追击,再战必胜。”摸不着头脑的张绣不解地问道:“刚才不听你的话,以至于此。如今已经败了,为什么还要追击?”贾诩回答道:“用兵的形势发生了变化,现在去肯定有利。”张绣将信将疑,只得再次集合部队出击,结果真的大胜而归。
张绣想不明白,他问贾诩:“我以精兵追击敌军,而你说我必败;而我用败兵去打他刚刚获胜的部队,你却说必胜。一切都被你说中了,为什么这两次都应验了呢?”贾诩笑着回答:这其实很简单。将军您虽然善于用兵,但终究不是曹操的对手。曹军虽然撤退,曹操必然亲自断后以防追击;您的追兵虽然精悍,但您不如曹操,因此我知道您必贾诩一言“定”曹丕自古以来,臣工凡是参与主上立储纠纷的,很少有好结果。然而贾诩凭借自己的精明,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而且得到了善终。
曹操晚年,为立储的事情发愁,首选虽为曹丕,但情感上偏向幼子曹植。惴惴不安的曹丕忙向贾诩询问保全自己的办法,贾诩告诉他:“你要恭行崇德,礼贤下士,孜孜不倦,不违背做儿子的本分。如此而已。”曹操也向贾诩询问对立储的意见,精明的贾诩默然不语。曹操疑惑:“我与你交谈你却不回答,这是为何?”贾诩回答:“属下刚才有所思考,因此没有马上回答。”曹操问:“思考什么?”贾诩说:“想起袁绍、刘表父子了。”曹操听后大笑,他知道贾诩这是隐晦地在告诉他“立长不立幼”的道理,但说得又是如此巧妙。于是,有所开悟的曹操终于定下了立曹丕的主意。
败。曹操此次攻来,还未尽力就撤退了,必定是国内发生了变故,所以他击退您的追击后,必然命令部队轻装前进,纵使留将领断后,那些将领也不是将军您的对手,因此您虽率败兵仍能取胜。张绣听后,对贾诩佩服得五体投地。
袁绍、曹操对峙官渡,袁绍派人来拉拢张绣,并给贾诩写信谋求援助。张绣很想当即答应这个来自最强诸侯的邀请,坐在一旁的贾诩却对袁绍的使者说:“回去谢谢袁绍,他们兄弟(袁绍与袁术)尚且不能相容,他能容下天下的国士么?”当即送走了袁绍的使者。张绣惊恐地问贾诩:“你这是干什么!”贾诩说:“我们应该投奔曹操。”张绣不解:“袁绍强曹操弱,我们又与曹操为敌,怎能去投靠他?”贾诩回答:“正因如此我们才要投靠曹操。袁绍强盛,我们这点人马去投他,他一定不重视我们。曹操稍弱,得到我们的援助一定欢喜。且曹操有霸王之志,定能化解私怨,恩播四海。希望您就别犹豫了!”张绣对贾诩言听计从,于是率众投靠了曹操。曹操果然喜出望外,他知道这是贾诩的谋划,激动地握着贾诩的手说:“使我的信义为天下所知的人,就是你啊!”他还表荐贾诩做执金吾,转任冀州牧。
处世精明得善终
投靠曹操后,贾诩很快成为曹操身边非常重要的谋臣。官渡之战,贾诩力谏曹操出奇兵克敌制胜,为曹操释解了心中的犹疑。曹操破荆州、南征孙权,贾诩劝曹操暂缓出兵,修政示德,则可不战而屈人之兵。曹操不听,结果赤壁遭受惨败。渭南之战,贾诩献上离间计,成功挑拨马超、韩遂反目,最终击败了劲敌。每逢大战,总是贾诩的计策起到关键的作用。
然而伴君如伴虎,荀彧等人的悲剧不断地上演。同为曹操的股肱谋臣,贾诩却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处世原则,圆滑地保护着自己。贾诩深知自己功高,又不是曹操的旧臣,且尽人皆知他的策略深长,因此他明白自己的危险。于是,他平日闭门自守,与外人尽量减少交往,自家的男女婚娶,也从不结交高官名门,处处谨小慎微地生活。
也正因如此,贾诩成为少数几个得以善终的重臣。曹操死后,曹丕授予贾诩三公之中太尉之职,配享食邑八百户,备受尊崇。最终,贾诩活到了七十七岁高龄,寿终正寝,被追谥为肃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