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事业几经挫折,一直得不到施展。官渡之战前后,刘备寄投在荆州刘表门下。正当刘备一筹莫展之时,诸葛亮的出现,改变了他的命运,也改变了三国的历史。伴随“卧龙”的出山,《隆中对》也名垂后世。
三顾茅庐
密诏惨案爆发后,刘备被曹操所逼,败走青州,投奔袁绍。袁绍闻之大喜,亲自出城二百里迎接刘备。当时,袁绍正与曹操在官渡对峙,刘备看出袁绍并非曹操对手,便假意劝说袁绍联结荆州的刘表,并毛遂自荐担任使者,借机离开了袁绍,投奔刘表而去。
刘表对刘备也极为重视,不仅出城迎接,还以上宾之礼对待刘备,并扩充刘备的兵马,把新野交给刘备屯扎。然而,刘表担心刘备会威胁他的统治,只将刘备“供奉”起来,并不加以使用。寄居新野的刘备并未赋闲下去,他遍访乡野,为以后的发展寻找人才。他先是找到了谋士徐庶,刘备对徐庶极为器重,但徐庶却为他推荐了另一个号称“卧龙”的奇才——这个人就是诸葛孔明。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他出身官宦世家,是汉代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他的父亲诸葛曾做过太山郡丞,叔父诸葛玄是东汉末年的豫章太守。诸葛亮年幼时父母双亡,他和弟弟诸葛均只得投靠叔父诸葛玄门下。诸葛玄素来与荆州牧刘表交好,便前往依附,于是诸葛亮又随之来到了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躬耕南阳,过着与世无争的闲适生活。他志向不凡,常自比古时名相管仲、乐毅,在荆州一带的文人中小有名气。
在徐庶的建议下,刘备立即亲自前往隆中请教,于是上演了古今君臣知遇的经典故事——三顾茅庐。
根据《三国演义》,刘备先后三次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无功而返,却从很多个侧面了解了诸葛亮的不凡。一心求贤的刘备不辞辛苦,第三次登门造访,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这是小说中对“三顾茅庐”浓墨重彩的渲染。正史《三国志》对这一段的记载只有五个字:“凡三往,乃见”。这里的“三”不一定是指“三次”,而可能是多次的指代词,我们只能确定的是:刘备“多次”造访“茅庐”,最终见到了诸葛亮。
隆中对
刘备见到诸葛亮,向其虚心请教天下之事,他说:“当今之世,汉室倾颓,奸臣当道,皇帝蒙羞。我不自量力,想举大义于天下,但智谋短浅,以至有今日。但我志向不灭,请您告诉我应该如何去做?”
面对刘备的诚心诚意,诸葛亮决意出山辅佐,并道出了后世闻名的《隆中对》:“自董卓作乱以来,天下豪杰并起,称霸一方的诸侯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名气小兵马也少,但曹操能击败袁绍,以弱胜强,这不仅仅是依靠天时,也是依靠着个人的谋略。如今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挟天子以令诸侯,难以与之争锋。孙权占据江东,已经经历三代,国土险要且民众归附,贤才得到任用,这是可以揽为援手而不能谋取的。荆州之地四通八达,正是用兵之地,但刘表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是上天将荆州赐予将军,您难道没有夺取它的意图吗?益州地势险要,沃野千里,是天府之国,汉高祖刘邦凭借它一步步缔造了霸业。益州之主刘璋是个昏庸懦弱的人,张鲁又在北面威胁着他,那里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很多有识之士都在盼望明君的到来。您是皇室的后代,声望传于四海,网罗英雄,思慕贤才,如果能占据荆州和益州两地,利用那里的险要地形,对外与孙权结盟,对内修善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杀向宛城、洛阳,您亲率益州的军队打出秦川,百姓谁能不夹道欢迎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就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了。”
刘备听后大喜过望地说:“我得到孔明,就如同鱼有了水。”而拥有了诸葛亮的刘备也正如其所言,一步步朝向成功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