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自然赋予了每个人可以快乐,但也赋予了每个人以忧愁。因此,快乐是一种选择。你选择快乐,快乐就选择你。快乐不嫌贫爱富,快乐不朝秦暮楚,你不抛弃快乐,快乐永远不会抛弃你,你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下拥有快乐。
前面有两条道路可行,一条可通过快乐城堡,而另一条通往忧郁世界,在这儿你可以自由选择。
曾经有一段时间,每次看到CNN播放的一则手机广告,总是令吴娟瑜热泪盈眶。
那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讲到一位小女孩好高兴地在电话中和爸爸通话……,这时爸爸说了句:“Promise is promise!”(信守承诺)时,吴娟瑜的眼泪不自觉地就会流出来。
起先,她用转中的方式来躲开不知名的情绪悸动,后来,干脆不去碰遥控器了,让广告里父子互动的画面继续播放,眼泪也就随它自然流窜而出,同时,她问自己:“此刻的眼泪,究竟是感动?还是感伤?”
静默了约一分钟,闭着眼睛的她终于面对一个事实——这是属于感伤的眼泪。而感伤,究竟从何而来呢?
她想起自己的家庭。爸爸,是的,在很小很小的时候,疼爱她的爸爸可能有过“不守承诺”的记录,使她的情绪底层潜藏着一股失望、失落的感觉,以致于在类似情境的画面里,那种既熟悉又遥远的情绪原点,一刹时被牵动而出了。
就在她选择勇敢面对这则广告,而泪水也逐渐减少之际,又觉察到:如果在和爸爸相处的记忆库里,我只是择取让我不愉快的部分,只好继续停留在不快乐的情绪中。难道爸爸没有带给我任何喜悦、开心的记忆画面吗?
当然有!
于是,她练习从记忆库里选爸爸对她的种种关心,经过这样一段时间调整后,当CNN再次播放小女孩和爸爸的广告时,她的“感伤”已然逐渐被“感激”所取代,眼泪再也不是那么容易一触即发了。
曾经有位年轻小姐对演说家讲述她自己的故事:“明明已经和前任男友分手了,可是为什么在周未独处时又想找他?”
演说家问她:“如果回头,你愿意重新接受这位男友吗?”
她摇摇头,并且说:“我们真的彼此不合适。”
这就是很微妙的地方,理智上明知不可能回头,而情感上却要做出“回心转意”的动作。
演说家鼓励年轻小姐去探索自己的“情绪原点”。问她:“小时候你是不是常常一个人被关在家里,而感到孤单呢?”
她想了想,然后说:“对!三、四岁时,印象中爸妈常把我一个人留在家里,使我觉得很害怕、很孤单。”
“所以,你现在需要学习的是如何和‘孤单’相处,而不是立刻去找回前任男友来填补孤单喽!”
年轻小姐似有所悟地说:“过去和前任男友相处时,我不喜欢他太投入地工作,也常打电话找他,我总是要他多陪我,弄到后来他被吵烦了而要求分手,我一气之下也真的不和他见面。现在回想起来,显然,我要他来承担我的‘孤单’是不公平的。”
“没有错!”演说家鼓励她:“当我们能学习在孤单的时刻里也能自得其乐,我们和伴侣的相处才不会有依赖现象,两人的关系也比较能平衡而持久。”